《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修齊治平相關讀物《中庸》節(jié)選練習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修齊治平相關讀物《中庸》節(jié)選練習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單元相關讀物《中庸》節(jié)選
I 課后鞏固知能強化
一、基礎r鞏固
1 .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句是 ( )
A.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尊賢,則不惑 D.子庶民也
解析:D項,子: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子女對待。其余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
A項親友,B項愚人,C項賢人。
答案:D
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詞義解釋不當?shù)囊痪涫?( )
A.致中和,天地位焉 致:達到
B.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 也 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 反:反對
D.子庶民,則百姓勸 勸:勉勵,指受到勉勵而勤
奮努力
解析:C項,反:違背
2、。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喜怒哀樂之未發(fā)
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B .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C.填然鼓之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解析:例句與A項都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項,指示代詞;
C項,沒有實在意義的襯字; D項,結構助詞,的。
答案:A
4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義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
A.從容中道,圣人也 B.『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
C.好學近乎知 D.吾從而師之
解析:A項古義:自然而然。B項古義:審慎地詢問。 D項古義:從,跟隨;而,連詞, 表動作的承接。
答案:C
3、
5 .下列加點詞沒有活.用的一句是( )
A.致中和,天地位.焉 B.于庶民也
C. *百工也 D.知取;近乎勇
解析:A、B項均為名詞作動詞,
C項為動詞的使動用法。
答案:D
二、課內(nèi)閱讀
r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 6?9題。
天命之謂性,率 性之謂道,口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口離,非道也。是 ? ?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 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 ? ?
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
4、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 反中庸也,小 ? ?
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 矣乎!民鮮能久矣! ” ? ?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 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 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6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句是 ( )
A.率性之謂道
B.發(fā)而皆中節(jié)
C.萬物育焉
D.中庸其至矣乎
率:遵循
中:適合,符合
育:繁育,生長
至:達到
解析:D項,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標準)。
答案:D
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恐懼乎其所不聞 A.
5、
中庸其至矣乎
君子之中庸也
B.
小人之反中庸也
莫見乎隱 D.
人莫不飲食也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C.
德者,本也
解析:A項,第一個“其”是代詞;第二個“其”是語氣副詞, 表推測,『相當于“大概”。
B項均為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C項均為助詞,表停頓; D項均為
無指性代詞,沒有什么、沒有誰。
答案:A
8 .下面對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為準則, 達到“中和” 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B.孔子認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實行,是因為:聰
6、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 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還說:中庸之道只有賢能的人才能做到, 不賢的人根本做
不到。
C.作者認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標準,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實行它。 這正如我們,要求“大公無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樣。
D.作者認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 恰當;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
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好走極端。也就是說,過分與不夠貌似不同,其實質(zhì)都是一樣的,都 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解析:B項“只有賢能的人才能做到" 一說有誤,原文強調(diào)“賢者過之”,即賢能的人 做得太過分。
答案:B
9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譯文:
(2 一)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譯文:
答案:(1)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為準則。
(2)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 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 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