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文本的大意,進一步鞏固文言詞語和句式;領悟孔子的學習觀。
2、過程與方法:以誦讀的方法貫穿始終,提高學生的文言語感和誦讀能力;引導學生 聯(lián)系舊知和生活體驗來理解文本;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點撥有效地結合起 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品讀使學生深入了解孔子的“好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 和文本的對話、 生生對話及師生對話,使學生領悟孔子關于“學” 的內(nèi)涵及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 實意義,并從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重點和難點 ]
1、正確認識孔子的學習觀,并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評價。
2、
2、領悟孔子“學”內(nèi)涵及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并從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方法 ]
1、誦讀法 2、品讀法 3、合作探究法 4、點撥法
[課時安排 ]
2 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清除疑難字詞,初步感知選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文題解讀】
語出《論語 ?陽貨》 ,意思是說“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這句 話說明孔子是十分重視學習的。
《史記 ?孔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 師襄子曰: “可以益矣。 ”孔子曰:“已習其曲矣,未得數(shù)也。 ”有間,曰: “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 ”孔 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
3、“已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為人也。 ”有 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遠志焉。曰: “丘得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 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誰能為此也! ”師襄子辟席再拜,曰: “師蓋去《文王操》也。
說的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學了十天,也沒增學新曲子。師襄子說: “可以學 些新曲了。”孔子說:“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技法。 ”過了些時候, 師襄子又說: “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了,可以學些新曲子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 的感意蘊,可以學些新曲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過了些 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
4、么,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志向遠大的樣子。說: “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 身材高大, 目光明亮而深邃, 好像一個統(tǒng)治四 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 ”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給孔子拜了兩拜,說: “我老師原來說過,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夠領會的超過他的老師,這固然是孔子天性 聰慧,但也說明他學的用心
二、自主預習
1、反復閱讀 11 則選文,在課本空白處逐字逐句翻譯,并勾畫出翻譯中的障礙。
2、學科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嘗試概括每則文意。
三、課堂檢測
解釋下列詞語并完成練習冊 p41 基礎梳理
( 1)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賢 賢 易 色 (
5、 )
居!吾語女( )(
) 民不偷 (
)(
)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
2)翻譯并背誦下列句子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有道而正焉
3、不遷怒,不貳過
4、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5、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6、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重難點:
品讀文本,感悟人生
品讀鑒賞,解決問題
二、導學過程:
(一)初步品讀,解決“ why ”的問題:
1、學生齊讀 1、2 則,思考問題:孔子認為人為什么應該學習呢?
(二)合作品讀,解決"what”和"how”的問題:
(1)品讀第 4
6、則:“仁、智、信、直、勇、剛”都是人們需要追求的美好品德,在追求 這些美好品德的同時, 孔子認為還需好學, 那么怎樣把追求這六種品德和好學結合起來呢?
(2)品讀第 5則:本則和第 4 則有什么內(nèi)在的關系?
拓展設問:你所了解的人中,那些人做到了“故舊不遺”?
3)品讀第 7 則:孔子對君子德行的要求有哪些?
拓展:子曰: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
憂貧。
( 4)品讀第 10 則:在孔子看來,追求學問中應把什么放在首位? 你如何看待這一觀
點呢?
(5)品讀第 11 則:從這一則中你看到了孔子的那些品質?
三、整理探究,提升自我
7、
1、討論:結合本課內(nèi)容,說說孔子所說的“好學”主要是從哪個方面說的?學習有哪 些具體的內(nèi)涵?對你有何啟發(fā)?
2、作為當代的求學者,你怎樣看待這樣的“好學”?你認為培養(yǎng)德行和“好學”哪一 個應該為先?
四、布置作業(yè),繼續(xù)延伸
品讀第 9 則:在這一則中孔子指出了古今之人求學的目的, 你如何看待孔子的這一觀點, 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來談談。
拓展:子曰: “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論語泰伯》 。 這是孔子的感嘆:一般人跟他求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學問,而是為了俸祿。
五、再讀孔子,升華認識
閱讀司馬遷評價孔子的文字, 結合自己對孔子的認識寫一段評價孔子的話。 ( 50 字左右)
8、 原文:
太史公曰:《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通“向” )往之。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 Zhi,
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 孔子布衣,傳十
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判斷)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史記 ?孔子世家》)
譯文:
太史公說:《詩》中有這樣的話:“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 ”雖然
我不能達到這種境地,但是心里卻向往著他。 我讀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見他的為人。到了魯
地,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輛、衣服、禮器,目睹了讀書的學生們按時到孔子舊宅中演習禮 儀的情景,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戀不愿離去。 天下的君王直到賢人也夠多的了, 當活著
的時候都榮耀顯貴, 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沒有了。 孔子是一個平民,他的名聲和學說已經(jīng)傳了
十幾代,讀書的人仍然崇他為宗師。 從天子到王侯,全國談六藝的人, 都把孔子的學說作為
判斷衡量的最高準則,可以說孔子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