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老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群文通練 高頻主題6 文化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老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群文通練 高頻主題6 文化反思(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高頻主題6:文化反思
很多文學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濃郁的文化反思意識:魯迅從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中深入剖析了中國
國民的精神弱點;老舍從北京市民社會這個獨特的角度對中國文化進行了嶄新的透視,其作品體現(xiàn)出
“笑中有所思"的藝術魅力。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作品,作為文字符號總是負載著文化意義,這些文化
意義深入到文學作品的深層,成為一種“底色”,我們通過藝術文本內(nèi)部反觀作品的文化思想、文化意
義,就是尋求這個“底色”的過程。
-X (2021.四川天府名校診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揚州之思
于堅
① 我在中午一點去何園附近的一家館子吃蓋澆獅子頭面,已經(jīng)賣完了。又走去冶春茶社,
2、也打洋了,這
是著名的連鎖店,卻不將24小時都“連鎖”起來。揚州城還遵循著那些古老的世道:自己活,也要讓別
人活;自己好,也要讓別人好;自己賺,也要讓別人賺。這就是和。
② 然后,我拐進小巷去散步。從甘泉路的一個路口轉進去,有條長三百米的巷子叫史巷,巷子不
寬,好像是預見到汽車時代的來臨,寬度剛好不夠汽車開進去。大家騎著電摩托、自行車穿行,讓著行
人。一些貓在巷子中央睡覺。如果沒有汽車就意味著貧窮的話,那么在史巷,貧窮受到尊重;如果有顏
回那樣的人物,他依然可以光明正大、心無旁鴦地走路,一點也不會自卑。有篇文章介紹史巷9號大
院,清末民初的民居。一位居民患了肺癌,“快樂地活到了現(xiàn)
3、在,主要因為左鄰右舍的關照。每天上午,
大家坐在天井里揀菜、聊天、說笑話;她在家里聞到別人家燒的菜粥、菜面等爽口的東西,她只要喊
一聲,鄰居就會送過來”。這篇文章只是將此作為好人好事表揚一下,其實在這里面,暗示著中國最深
刻的生存哲學。
③ 老揚州還在。樹木、花鳥、落日依然高于建筑,最高貴的建筑物不是鋼筋水泥結構的高聳入
云的長方形盒子,而是土木結構的淺屋深宅、茂林修竹、池塘淺草。它們環(huán)繞著一座座念珠般散布
其間的經(jīng)典名園,日日向它們學習生活的藝術。
④ 在揚州,舊事物保持著尊嚴和自信。熱衷唯新是從、獵奇爭光的游客感到無聊,這不就是過日
子嘛。瞧,那些從四書五經(jīng)中截詞命名的巷子
4、里到處飄揚著誰家不登大雅之堂的被單、襯衣、裙
子、內(nèi)褲……貓到處竄,青苔藤子到處爬,鳥喜歡停,屋宇門面參差不齊,高低不等,全是舊的,隨便、散
漫、衰敗著……不堪其擾都來不及,有什么好參觀的。于是揚州城里大部分角落都很清靜,我行我
素。在四月,依然像杜牧李白們的時代,寂寞地滾著落花。那些巷子仿佛涂抹了暮色似的,灰蒙蒙的。
賣油條的鋪子將炸好的油條架在黑乎乎的鍋子邊上,從斑駁的磚墻邊冒出來,老遠就能看見。在這位
油條鋪的伙計眼里,這些油條不僅僅是油條,還是一束花枝,他將這些油條像花束一樣地陳列著,令人
賞心悅目。他也許意識不到這一點,不過是受了日日在巷子里駛過的賣花車的熏陶吧。
⑤
5、當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人小區(qū)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鋪開,這里依然是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熟人社會。老者安然漫步如落花,鄰居互相問候,站在巷子里閑聊,彼此祝福。他
們不必去養(yǎng)老院,這就是送終之地;盲人不會害怕出門,整條巷子都是盲道;小孩背著書包回家,穿過一
條條小巷,受到鄰居長輩各種行為言談的教誨,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著禮儀規(guī)范、待人接物、世故人情;年輕人騎著電動車過來,趕緊減速,鞠躬般地讓到一旁。芍藥的香氣一陣陣來襲,像是從一張只能彈出
香味而無聲的古琴上傳出來的。
⑥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我為煙花而來?,F(xiàn)代化再怎么威猛剛烈、所向無敵,李白歌詠過的“煙花”大
約還是拆不掉
6、的吧。揚州還在著。有個夜晚,我去拜見廣陵派的傳人古琴大師劉揚,座中多是英豪,杏
花疏影里,撫琴到天明,窗外的運河在月光下仿佛是原始之流。是什么力量使得揚州抵抗住了這場翻
天覆地的大拆遷?值得深思。拆遷植根于20世紀的中國世界觀,從道法自然到理當如何,這是中國思
想的一個深刻轉變。揚州罕見地堅持了傳統(tǒng)。中國文明植根于生活世界而不是觀念世界,揚州的幸
存使這一真理再次彰顯。像一部啟示錄,啟示著人們?nèi)ニ伎忌畹囊饬x——為什么老中國要這樣生
活,而不是那樣生活?
⑦ 我在史巷里問一位老太太,這一帶的房價是多少。老太太一愣,說,不知道,我們這里沒有人賣
房子。這位老太太的房子非常簡陋,低矮
7、的平房,屋外雜七雜八地堆著些木板、花盆、廢紙什么的,但
是磚是晚清的古磚,門是晚清的古門,令文物販子垂涎三尺。她正坐在門口吃著一碗小餛飩。她家對
面,另一位白發(fā)大娘坐在自家門前的石墩上揀著一小堆綠生生的茴蒿。問她,她也不知道。大多數(shù)原
住民不愿意搬走。在“如何在''上,原住民顯然有著與這個時代流行的觀念不同的世界觀。揚州,煙花
三月下?lián)P州,揚州的“好在”已經(jīng)有了上千年的口碑。老太太說不出來,她只是相信代代相傳的經(jīng)驗和
自身的體會,這是一個“好在”的地方。
(有刪改)
1.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8、何園、史巷等地的揚州市井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揚州
城市文化的思考。
B. 文章第②段中“中國最深刻的生存哲學”,指的是揚州所遵循的“和”的思想:鄰里間的關照,自己好,也
要讓別人好。
C. 文章第④段描寫賣油條的伙計“將這些油條像花束一樣地陳列著”這一細節(jié),形象地展現(xiàn)了揚州普
通街巷中獨有的生活之美。
D. 文章善用鋪陳手法,第⑤段鋪敘了老者、盲人、小孩、年輕人的一些生活狀態(tài),描繪出一幅和諧溫
馨的生活圖景。
2 .作者為什么說在中國思想的一個深刻轉變之中,“揚州罕見地堅持了傳統(tǒng)”?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 .本文將對揚州的敘寫放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比較之中展開,這樣寫有何作用?
9、
二、(2021 .云南曲靖質量監(jiān)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孤獨的價值
周國平
我很有興味地讀完了英國醫(yī)生安東尼?斯托爾所著的《孤獨》一書。在我的概念中,孤獨是一種具有
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體驗,為哲學家、詩人所樂于探究或描述。我曾擔心,一個醫(yī)生研究孤獨,會
不會有職業(yè)偏見,把它僅僅視為一種病態(tài)呢?令我滿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有著相當人文修養(yǎng)的精神科醫(yī)
生,善于把開闊的人文視野和精到的專業(yè)眼光結合起來,因此不但沒有抹殺,反而更有說服力地揭示了
孤獨在人生中的價值,其中也包括它的心理治療作用。
事實上,精神科醫(yī)學的傳統(tǒng)的確是把孤獨僅僅視為一種病態(tài)的。按照這一傳統(tǒng)的見解,親
10、密的人
際關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標志,是人生意義和幸福的主要源泉甚至唯一源泉。反之,一個成人倘若
缺乏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的能力,便表明他的精神成熟進程受阻,亦即存在著某種心理疾患,需要加以
治療。斯托爾寫這本書的主旨正是要反對這種偏頗性,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內(nèi)為孤獨正名。他在肯定
人際關系的價值的同時,著重論證了孤獨也是人生意義的重要源泉,對于具有創(chuàng)造天賦的人來說,甚至
是決定性的源泉。
交往和獨處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兩種方式,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
例很不相同罷了。由于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
力,卻忽略了獨處也
11、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
際固 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 不是一種彳艮嚴重的缺陷。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nèi)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jīng)驗放到內(nèi)在
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jīng)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
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tǒng)。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系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
內(nèi)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斯托爾引用溫尼考特的見解指出,那種缺乏獨
處能力的人只具有“虛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順從,而不是體驗外部世界世界對于他僅是某種必須適應
12、的對象,而不是可以滿足他的主觀性的場所,這樣的人生當然就沒有意義。
事實上,無論活得多么熱鬧,每個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獨處時間,那便是睡眠。不管你與誰同
睡,你都只能獨自進入你的夢鄉(xiāng)。同床異夢是一切人的命運,同時卻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
必要性。據(jù)有的心理學家推測,夢具有與獨處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夢則可能造成某些精神
疾患。
人類精神創(chuàng)造的歷史表明,孤獨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孕育、喚醒和激發(fā)了精神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難
以斷定,這一點是否對所有的人都適用,抑或僅僅適用于那些有創(chuàng)造天賦的人。我們至少應該相信,凡
正常人皆有創(chuàng)造力的潛質,區(qū)別僅在量的大小而已。
孤獨之為人生的重
13、要體驗,不僅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而且是因為唯有
在孤獨中,人的靈魂才能與神秘、與宇宙的無限之謎相遇。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
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
在斯托爾的書中,孤獨的最后一種價值好像是留給人生的最后一個階段的。他寫道:雖然疾病和
傷殘使老年人在肉體上必須依賴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賴卻逐漸減少。老年人對人際關系經(jīng)常不大感興趣,較喜歡獨處,而且漸漸地較專注于自己的內(nèi)心。作者顯然是贊賞這一變化的,因為它有助于老
年人擺脫對人世的依戀,為死亡做好準備。
中國的讀者也許會提出異議。我們目睹的事實是,今天中國的老年人比年輕
14、人更喜歡集體活動,
他們聚在一起扭秧歌,跳交誼舞,活得十分熱鬧,成為中國街頭一大景觀。然而,凡是到過歐美的人都
知道,斯托爾的描述至少對于西方人是準確的,那里的老年人都很安靜,絕無扎堆喧鬧的癖好。他們或
老夫老妻做伴,或單獨一人,坐在公園里曬太陽,或者作為旅游者去看某處的自然風光。當然,我們不
必在中西養(yǎng)老方式之間進行褒貶。老年人害怕孤獨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孤獨使他們清醒地面對死亡
的前景,而熱鬧則可使他們獲得暫時的忘卻和逃避。問題在于,死亡終究不可逃避,而有尊嚴地正視死
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項光榮。所以,我個人比較欣賞西方人那種平靜度過晚年的方式。
對于精神創(chuàng)造者來說,如果他們能夠活
15、到老年,老年的孤獨心境就不但有助于他們與死亡和解,而
且會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斯托爾舉了貝多芬、李斯特、巴赫、勃拉姆斯等一系列作
曲家的例子,證明他們的晚年作品都具有更加深入自己的精神領域、不太關心聽眾的接受的特點。
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靈、更超脫、更形而上的,那時候他們的靈魂已經(jīng)抵達天國的門口,
人間的好惡和批評與他們無關了。歌德從三十八歲開始創(chuàng)作《浮士德》,直到臨死前夕即他八十二
歲時才完成,應該不是偶然的。
(選自《周國平經(jīng)典散文集》,有刪改)
4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曾為醫(yī)生研究孤獨產(chǎn)生過擔心,但當
16、作者看到斯托爾是一位有人文修養(yǎng)的精神科醫(yī)生時,他的
擔心也就消失了。
B. 作者認為交往和獨處是人的兩種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獨處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C. 作者認為睡眠是人最低限度的獨處時間,同時作者還認為不能正常做夢則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
串
O
D. 文章從閱讀安東尼?斯托爾所著的《孤獨》入手,層層推進,形散神聚,處處充滿哲思,發(fā)人深省。
5 .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6 .孤獨的價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
高頻主題6:文化反思
1. A 解析:“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何園、史巷等地的揚州市井生活”分析有誤。文章沒有生動形象
地
17、描寫何園的市井生活。
2. ①揚州堅守著古老的處世之道,不僅在商業(yè)競爭中強調“和”的理念,而且在人際關系中也依然
保留著熟人社會的溫情。②揚州保留著具有歷史感和傳統(tǒng)風格的老建筑,它們抵抗著現(xiàn)代翻天
覆地的大拆遷。③揚州依然堅守著傳統(tǒng)社會安然、悠閑、平靜的生活態(tài)度,百姓們安土重遷,生
活節(jié)奏緩慢,追求寧靜和美,不過多地迎合現(xiàn)代生活方式。
3. ①文章將當今的揚州和歷史上的揚州進行比較,突出當今揚州所存有的古樸風貌,展現(xiàn)了揚州
歷史的悠久,增強了文章的歷史感和厚重感。②文章把揚州的古樸風貌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大潮進
行對比,凸顯了揚州城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對傳統(tǒng)的恪守及其存在的獨特魅力和意義。③
18、文章在歷
史與現(xiàn)實的比較之中,表達了作者對揚州城堅持傳統(tǒng)的贊美,也引發(fā)讀者對城市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深
思。
4. C解析:“同時作者還認為不能正常做夢則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錯,張冠李戴。原文為“據(jù)
有的心理學家推測,夢具有與獨處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夢則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
5. (1)遺憾:一個人缺乏建立親密人際關系的能力,他的精神成熟進程就會受阻。(2)缺陷:①無獨處
能力,就不能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②缺乏獨處能力的
人只具有“虛假的自我”,只會順從,不能體驗外部世界。
6. ①獨處(孤獨)是為了進行內(nèi)在的整合;②孤獨重要的價值在于孕育、喚醒和激發(fā)精神的創(chuàng)造力;
③在孤獨中人的靈魂才能與神秘、與宇宙的無限之謎相遇;④孤獨有助于老年人擺脫對人世的
依戀,為死亡做好準備;⑤孤獨能促使老年精神創(chuàng)造者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