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導學案 人民版選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導學案 人民版選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導學案 人民版選修1.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導學案 人民版選修1 明治維新(1868開始) 戊戌變法(1898年戊戌年) 結論 當時的世界形勢 19世紀中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國際環(huán)境相對有利的。 19世紀末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成為列強瓜分對象;帝國主義不愿中國獨立強大,國際環(huán)境不利 1.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不利。 本國面臨形勢(必然性) 1.內(nèi)憂(統(tǒng)治危機):幕府統(tǒng)治 2.外患(民族危機): 1.內(nèi)憂(統(tǒng)治危機):財政危機激化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 2.外患(民族危機,直接原因):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fā)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 2.社會背景:幕府封建統(tǒng)治薄弱;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較高。封建勢力較強大頑固;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較低,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較難接受新鮮事物。 3.領導力量:天皇掌握實權,中下級武士、新興地主等聯(lián)合,實力強大,策略得當。資產(chǎn)階級力量薄弱,政治不成熟,對皇帝、袁世凱和列強寄望 改革的可能性 1.經(jīng)濟條件: 2.領導條件: 3.思想條件: 1.經(jīng)濟基礎:19世紀末 初步發(fā)展。 2.階級基礎: 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3.思想基礎: 傳入; 思潮的興起。 4.組織: 資產(chǎn)階級政治團體的形成。 改革前的準備 1868年推翻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建立了 新政府 1.理論宣傳:著書立說、 2.政治實踐:公車上書 但清王朝統(tǒng)治依然保留。 改革的措施 1、政治:從中央集權到立憲政體 2、經(jīng)濟: 3、軍事: 4、文教: 1.施政綱領: 2.百日維新: ①政治: ②經(jīng)濟: ③文教: ④軍事: (沒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制定憲法政治主張) 4.具體措施:推翻幕府統(tǒng)治,成立新天皇政府,改革措施全面有效。措施激進,無法推行。 (比較:相似:向西方學習,涉及經(jīng)濟、軍事、教育改革。最大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 改革成敗的原因 1.結果:成功。 2.原因:廢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實權,勵精圖治;順應世界工業(yè)化潮流,實行全面有效的改革。 1.結果:失敗(戊戌政變)。 2.原因:主觀上,維新派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皇帝,政令無法真正實行。客觀上,中國封建勢力強大;帝國主義要瓜分中國,反對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根本原因:力量對比懸殊) 1.結合改革結果談認識:應全方位的;應有所取舍;應大膽廢除舊的政治制度等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漫長而又坎坷。 意義 注意以下幾個角度: 一、康、梁等維新思想的傳播(19世紀末) 1、康、梁維新派的政治主張: 挽救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維新變法改良,變封建君主制為資產(chǎn)階級君主立憲制 ;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 2、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托古改制。康有為通過《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宣傳維新理論;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思想。 3、康有為利用傳統(tǒng)的儒學權威來宣傳變法原因? ⑴儒學傳統(tǒng)思想對中國影響深刻; ⑵民族資產(chǎn)階級軟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鮮明旗幟; ⑶由康有為出身經(jīng)歷、文化底蘊決定 ⑷減少改革阻力的策略。 4、梁啟超明確提出了民權思想;嚴復宣傳西方社會進化論; 譚嗣同宣傳自由平等。 5、1895年舉人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二、百日維新的特點 ?、傩再|:自上而下的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改革。是資產(chǎn)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 ②托古改制?! ? ③變法策略比較激進。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④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民眾。 ⑤改造社會的實踐效用低。主要起思想啟蒙作用, 三、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 ①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具有愛國性) ②是資產(chǎn)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政治上變封建專制制度為資產(chǎn)階級君主立憲制度,經(jīng)濟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具有進步性) ③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啟蒙性(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④維新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chǎn),如解放思想、變革觀念、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等,成為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寶貴財富。 四、你認為日本的這次改革在該國的近代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如何? ①使日本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 ②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鞏固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③逐漸獲得了國家主權的獨立與完整,崛起為東方強國; ④沒有徹底鏟除封建殘余勢力,踏上對外擴張之路。 五、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1)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chǎn)階級力量弱小和軟弱。 (2)主觀:①維新派缺乏堅強領導核心,依靠的皇帝沒有實權;②缺乏群眾基礎:只受到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開明地主的支持③改革范圍過大,樹敵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3)客觀:封建頑固派的反動勢力強大,遭到強烈的反對和鎮(zhèn)壓,袁世凱的告密。 (4)教訓: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5)認識:認同變法圖強、文明進化的價值觀。認識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以下練習: 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圖一 甲午戰(zhàn)爭圖 圖二 時局圖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將法盡變……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保,何況其他? ——《光緒大事匯鑒》卷九 材料三 康有為等任想以日本明治維新的要義為藍圖,在中國推行變法。但是沒有認識到日本與中國國情不同,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不同等許多特點,而是機械地照搬日本的經(jīng)驗,只是從形式上學習,并沒有掌握明治維新的真正“要義”。 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主要因素。 (2)依據(jù)材料二、三,分析中國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結合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真正“要義”,你認為中國的出路在何方?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泰西國數(shù)極多,情勢各異,文字政俗,與我迥殊,雖欲采法之,譯書既難,事勢不合,且其富強精巧,皆逾我百倍,驟欲致之,下手實難。惟日本文字政俗皆與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則亦步亦趨,繼則出新振奇,一切新法,維妙維肖…… ——康有為《日本變政考》 材料二 在變法運動高漲期間,光緒皇帝親自書寫諭條,命令……商議中日兩國親交事宜。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甚至還……要派康有為赴日本“坐探變法事宜”。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為的光緒皇帝已經(jīng)把明治天皇當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為人知的中日結盟及其他——晚清中日關系史新探》 材料三 康有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外紀聞》,……9月,在康、梁的幫助下,帝黨官僚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強學會的活動與《中外紀聞》的發(fā)行,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也引起頑固勢力的忌恨和惶恐,后黨官僚榮祿、剛毅等人群起反對……慈禧太后亦嚴責光緒帝下詔查封強學會和《中外紀聞》,將文廷式驅逐回籍。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材料四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共計發(fā)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nèi),都填塞給它吃了。” ——《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為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jù)是什么?(4分) (2)光緒帝決心把明治天皇當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請從材料二中舉證說明。(2分) (3)根據(jù)材料三、四,分析戊戌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4分)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瓜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fā)。海內(nèi)驚惶,亂民蠢動……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回惶,不知死所?!肿誀柡螅噬吓c諸臣雖欲茍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臺事后(臺灣割讓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賄賂昏行,暴亂于上,胥役官差,蹙亂于下,亂機遍伏,既無強鄰之逼,揭桿斬木,已可憂危! ——摘自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三 在這次上書中(上清帝第五書),康有為圍繞召開國會、定憲法的主張,進一步提出變法的上、中、下三策?;实鄯滦П说么蟮酆兔髦翁旎剩H自主持大計,宣布變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變法的具體方案和步驟,依次推行,是中策;責成督撫在各省實施新政,……是下策。 材料四 惟中國風氣未開,內(nèi)外大小多未通達中外之故;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 —— 摘自康有為《日本變政考》 回答:(1)從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為主張變法的主要意圖是什么,對此應如何評價?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其依據(jù)是什么? 材料五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工計發(fā)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nèi),都填塞給它吃了?!笨涤袨榈摹缎聦W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發(fā)了極大震動,不僅頑固派堅決反對,而且不少維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黃遵憲也難以接受,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說經(jīng)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緒皇帝下令毀版。 ——(摘自《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等) 材料六 戊戌變政,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yè)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夢蕉亭雜記》) (3)戊戌變法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請根據(jù)材料五、六,分析維新派在變法中的失誤之處。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他們在數(shù)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優(yōu)越中,在精神層面上向來蔑視一切外來文化。但出門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資源貧乏的現(xiàn)實,又使他們充滿生存危機感,所以在技能層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進的東西。在國弱時,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奇不意地創(chuàng)造神話。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對被侵略地區(qū)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難以抵御歐洲國家的入侵,要繼續(xù)生存,就必須進行變革?!谶@些國家,由于“傳統(tǒng)”和“變革”之間力量對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會、文化態(tài)度不同,因此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不同,發(fā)展的速度也不同。 ——錢乘旦《再論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主線是現(xiàn)代化》 (1)結合日本19世紀下半期改革的相關史實,說說日本人是如何“‘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他們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神話”? (2)依據(jù)材料二指出19世紀下半期中、日兩國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結果不同的原因。 高三歷史 選修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歷史上重大改革的規(guī)律性總結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改革的定義:對 舊有的生產(chǎn)關系、上層建筑 做 局部或根本性的 調(diào)整。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從革命到改革的現(xiàn)代: 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新時期改革 二、重大改革簡要回顧: 強國之路的古代: 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 從改革到革命的近代: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1.中國 社會 歷程 走向民主政治的改革: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維新 20世紀兩種體制的創(chuàng)新與調(diào)整:斯大林模式、羅斯福新政、二戰(zhàn)后美蘇等國家的改革 2.世界 3.改革的分類 (1)從程度看,一種是在不觸動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局部的調(diào)整; 一種是對舊的生產(chǎn)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徹底的改革,導致社會制度發(fā)生 根本性變化。 (2)從內(nèi)容看,有政治改革、經(jīng)濟改革、軍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從性質看,有奴隸制度改革、封建主義的改革、資本主義的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革。 A、奴隸社會的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B、封建性質的改革 (1)確立封建制度:商鞅變法 (2)挽救危機、自我完善:外國: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 中國: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 (3)少數(shù)民族學習先進制度文化(兼有確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質):北魏孝文帝改革 C、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1)思想文化領域:歐洲的宗教改革 (2)確立資本主義:外國:農(nóng)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中國:戊戌變法 (3)鞏固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英國議會改革(1832年開始)、美國羅斯福新政(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調(diào)整) D、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外國:蘇聯(lián)的新經(jīng)濟政策、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從78年以后――90年代――今) 三、從改革的全過程看(原因――措施――結果方面)我們可以等到哪些啟示? 全過程(原因――措施――結果) 分解 決定改革成敗的幾個要素 根本原因 舊的生產(chǎn)關系(社會制度)阻礙生產(chǎn)力發(fā)展。 ①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從改革成敗中可以得到的啟示: 啟示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革。 具體來講,這些原因大體可以表述為: ①時代變化(要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或社會發(fā)展趨勢); ②舊的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生產(chǎn)力發(fā)展、阻礙社會的發(fā)展; ③國家弱小、落后的現(xiàn)狀(使統(tǒng)治階級面臨內(nèi)憂+外患(民族危機嚴重),為抑制土地兼并,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xiàn)富國強兵等等要改革; 根本目的 維護……統(tǒng)治;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 領導力量和方式 是國家、政府的行為,是統(tǒng)治者主動實行的一 種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②看力量對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會遇到阻力,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也可以作為啟示2)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是否行之有效。(啟示3: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 ⑤當時的內(nèi)外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開展和執(zhí)行。 內(nèi)容或措施 要有針對性 可以逐項分析 結果 ★成功的改革: 外國:梭倫改革、宗教改革、農(nóng)奴制改革、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中國: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改革開放 ★ 失敗的改革: 外國:阿里改革、蘇聯(lián)和東歐改革 中國: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總結: ★失敗的主要原因: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 ★成功原因: 1看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或社會發(fā)展趨勢; 2看改革者能什么(要堅強的領導核心、 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有堅強的意志和不折不撓的決心、統(tǒng)治者支持和信任改革者等等); 3看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啟示4: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啟示5: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積極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 以下練習: 1.閱讀下列材料:(王)安石曰:“……且國用不足,非當世急務,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故也?!惫庠唬骸吧评碡斦撸贿^頭會箕斂爾。”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惫庠唬骸疤煜掳灿写死??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乃甚于加賦!” ——《宋史司馬光傳》 請回答:(1)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論戰(zhàn)各自闡述了什么主要觀點?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財措施? (3)如何評價司馬光的觀點?(3分) 2.(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于財利,固未嘗學,然竊觀前世治財之大略矣。蓋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也……誠能理財以其道,而通其變,臣雖愚,固知增吏祿不足以傷經(jīng)費也。 ——《王安石全集》卷三十九 材料二 惟是苛政之興,眾論不許,而主張之者,理不勝而求贏于勢,急引與己同者以為援,群小乃起而應之……于是泛濫波騰,以導諛宣淫,蠱其君以毒天下。而善類壹空,莫之能挽。民乃益怨,釁乃倏生,敗亡沓至而不可御。 ——王夫之《宋論》卷六 材料三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當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詬,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林威爾,而在吾國則荊公 ?!簡⒊锻醢彩瘋鳌?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解決財政危機的主要觀點。(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有何不同?分析出現(xiàn)不同評價的原因。 (6分) (3)你認為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改革?(2分) 3. 材料一 “泰西近政論,皆言三權:有議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權立,然后事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曰政府,出納王命……” ——康有為《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材料二 “自臺事后(1895年臺灣割讓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奸宄生心。陳涉輟耕于隴上……伏莽遍于山澤,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舉庶政。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四 使戊戌變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于富強矣。 ——胡適《留學日記》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為的什么政治主張?其理論依據(j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維新派對農(nóng)民和帝國主義各持怎樣的態(tài)度?(2分) (3)根據(jù)材料一、二、三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根本缺陷。(2分) (4)材料四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2分) 4.閱讀下列材料:(光緒帝)二十八日(1898年6月16日)遂召見(康有為)于頤和園之仁壽殿……皇上曰:“國事全誤于守舊諸臣之手,朕豈不知?但朕之權不能去之,且盈廷皆是,勢難盡去,當奈之何?”康曰:“皇上勿去舊衙門,而唯增新衙門;勿黜革舊大臣,而漸擢小臣。多召見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其專折奏事足矣。彼大臣向來本無事可辦,今但仍其舊,聽其尊位重祿,而議政之事,別責之于小臣;則彼守舊大臣,既無事可勞,復無失位之懼,則怨謗自息矣。……”上然其言?!魈笈c榮祿已早定密謀,于前一日下詔……(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詣后前謝恩。政變之事,亦伏是矣。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1)光緒帝向康有為詢問了什么問題? (2)康有為對此提出了什么建議(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康有為這一建議的實質是什么?這反映了什么? (4)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詣后前謝恩”的目的是什么?這反映了什么? 5.閱讀下列材料:“中國他日必以工立國?!薄耙率持床灰缘貫榻?,不以人為界,不以日為界。當以力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機器……一人所作工,能給百日食?!薄皺C器固為富國第一義?!? ——梁啟超《變法通議》 請回答:據(jù)材料一,指出梁啟超主張的核心內(nèi)容。在當時的中國,這一主張有何進步意義?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三幅圖片與日本明治維新具有重要的聯(lián)系。 圖1 1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艦隊叩關 圖2 1871年日本使團出訪歐美 圖3 甲午日本侵華海戰(zhàn) 材料二 日本新領導人不贊成…… 見這次試卷的第41題 改革 材料一 回答:(1)據(jù)材料一,圖1、圖2、圖3之間有何關系?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綜合上列圖文材料,說明“明治維新”對日本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戊戌變法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導學案 人民版選修1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專題 導學案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46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