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匆匆》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匆匆》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匆匆》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匆匆》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讀作品,課文重點句子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贊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2.課前搜集資料,你對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3.朱自清先生不僅是一位詩人、學者,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師,他為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稱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讀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1)注意“涔、潸”的讀音。(2)引導理解“徘徊、蒸融、挪移、頭涔涔、淚潸潸、赤裸裸”等詞語的含義。 3.出示文中的疊詞“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讀詞后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注意這些疊詞的作用。 4.指生朗讀自己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 5.默讀課文,思考:初讀課文,你讀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學生讀書后全班交流初讀后的感受。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1.談話過渡:作為一篇傳世佳作,本文語言優(yōu)美、文辭雋永,文中語句飽含哲理、耐人尋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賞、品味、感悟、思考這優(yōu)美的語言。請大家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在旁邊標注上你的感受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標畫下來的句子,讀給大家,然后談自己的感受或喜歡的原因。學生可能標畫出以下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的要點如下。 (1)學習體會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a.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b.本段最后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4個問句,作者在問誰?可以理解為作者可能在問自己,也可能是在問你、問他,問我們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在用問句表達心里的疑惑,他或許并不想讓誰回答,而是想以發(fā)問的方式告訴人們無論對誰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c.理解四個追問時,可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無奈)在學生感悟后,要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進去朗讀課文。 ②可適時補充臺灣作家林清玄《與時間賽跑》一文中,父子倆的對話。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教師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的變化,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 ③指導學生朗讀:當你感受到了這些,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觸呢? (2)學習體會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是:a.“八千多個日子”是指作者從1898年出生到寫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個日子。b.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大?!保@樣描寫使本來無形的時間變得有形。c.“溜”“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可以理解為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非???。d.“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可以體會到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為,不禁流淚落汗。由此可見作者是十分在意時間的,因為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逝,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才會用一日一日的計算時間。 ②指導朗讀:a.要讀出惋惜、留戀、自責之情。b.教師可適時范讀,讀后請學生評價,教師可聯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好本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體會第三自然段 (1)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 學生以讀代答――“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2)體會寫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寫出了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很快的從身邊“溜走”的。②作者通過生活具體的小事情“吃飯、洗手、睡覺、沉默”等,賦予時間以生命,十分生動具體的描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一點一滴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逝的。 (3)導讀出時間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師小結: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把時間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來寫,才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而且來去匆匆。 二、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飯的時候過去了。那么,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后,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 (過渡)面對“逃去如飛”的時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連串的問題傾瀉筆端。 三、試答追問,延伸拓展 1.學習體會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2)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聯系朱自清寫作本文時的年齡和一生的成就感受體會) 四、交流名言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學生朗讀。 五、拓展思路,深化認識 1.讀書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寫到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可是燕子還是去年的燕子,楊柳還是去年的楊柳,桃花還是去年的桃花嗎?(燕子已經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楊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楊柳,桃花當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對于世間萬物來說,時光都是一樣的公平,一樣的一去不復返。) 2.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文言文兩則》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皩P闹轮尽边@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F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qū)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 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yōu)槭裁礌庌q?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鬃釉儐査麄z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罁牵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匆匆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 匆匆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六年級 語文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55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