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周 文言文閱讀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綜合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周 文言文閱讀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綜合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周 文言文閱讀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綜合課件(6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星期五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綜合文言文分析綜合考點通考點通學習課堂學習課堂u金題引航 考試說明對文言文“分析綜合”的考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篩選文中的信息;二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胺治鼍C合”是各省市的高考的必考點,試題重現(xiàn)率達100%。“篩選文中信息”考查的主要內容有:文中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表現(xiàn)人物志向或思想主張的信息;文中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聰明才智的信息;文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或情感方面的信息。該考點多采用客觀題的形式來考查,題目設置多是從閱讀材料中選出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要求考生選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一組?!皻w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一般以客
2、觀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命題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來命制干擾項:或張冠李戴,曲解原意;或無中生有,顛倒是非;或隨意引申,任意抬高、貶低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考生不僅能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的看法,而且要對其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概括,不能僅僅是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簡單羅列。在二輪復習備考中,考生要注意多進行圈點和摘記訓練,學會將文章讀短,把文章簡化,這樣才能在高考中輕松解答此類題目。(2014湖北)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吳吳 德德 基基 傳傳(明)宋 濂吳德基者,名履,婺之蘭溪人也。有司舉于朝,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數(shù)月皆周知其情偽,有所發(fā)擿,一
3、縣驚伏。德基乃更以寬化之。民有訴,召使前與語,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爾汝,弗責也??h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轉輸至郡不得,躬至鄉(xiāng)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罵令曰:“官當在縣,何以至此為?”令怒,吏卒因以語動令,欲誣一鄉(xiāng)民圖賄利,獲六七人下獄,扃鑰甚嚴。德基計民無罪,自出巡獄,叱卒釋之,卒以他辭解。德基槌碎獄門遣之,曰:“若無罪,還告父兄無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無道,眾辱我,君乃釋之,何輕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爾,其鄉(xiāng)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豈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慚,乃已。入朝,擢知萊之濰州事。民畜官驢四十匹,萊守核其孳息狀,與籍不合,曰:“驢當歲產駒,今幾歲宜得幾
4、駒,乃何少也?”欲責欺罔罪而征其償。諸縣皆已勒民買驢,德基獨戒民勿償。守怒,問德基:“濰不償驢,何辭也?”德基曰:“民實不欺妄,烏可責其償?國家富極海內,為吏者宜宣布德澤,為民除疾苦,寧少數(shù)匹驢耶?”守語塞。德基因畫不便者數(shù)事,守不敢復言,并諸縣已償者皆罷之。山東民愿以羊牛代秋稅者,官從其言。德基與民計,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納粟便,獨收民粟。他縣牛羊送陜西,民驅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濰獨完,令役千人部送鄰縣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雖勞不敢怨。使人代之,脫道中牛死,誰當代償耶?”力爭不奉命。德基為吏,不求威名,以愛民為先,民感之。居濰二年,召還。濰民遮門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濰
5、民膚無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師,遂謝事歸。濂為德基交甚狎,時亦致仕將歸,呼德基謂曰:“若愿受長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戶,絕世吏勿與交?!钡禄良?,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選自宋學士全集,有刪改)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吳德基“愛民”的一組是( )德基自如 民有訴,召使前與語德基獨戒民勿償 不如納粟便,獨收民粟濰民膚無笞瘢 德基至家,如濂戒A. B.C. D.【答案】 C【解析】 寫吳德基不在意別人的輕視,神情依然如故,寫吳德基聽取了宋濂自保的建議。這兩項都與吳德基“愛民”無關。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6、 )A.縣令周以中征調鄉(xiāng)民不成,反遭鄉(xiāng)民斥罵,便施以刑罰,并罪及無辜,吳德基勸他不要濫用國法泄憤。B.在吳德基看來,百姓未隱瞞官驢的繁殖數(shù)量,而萊守強令百姓償驢,不合情理,違背了為吏之道。C.縣令役使千人代送鄰縣牛,吳德基認為其命不可從,因為牛在運送途中折損,會沒有人代為賠償。D.作者與吳德基關系親密,辭去官職的時間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戶”等,體現(xiàn)了對朋友的關愛?!敬鸢浮?C【解析】 C項,“縣令役使千人代送鄰縣?!睉獮椤翱な孛钜凼骨瞬勘娙ヌ驵徔h送?!?,原文是“郡以濰獨完,令役千人部送鄰縣?!薄!緟⒖甲g文】吳德基,名履,婺州蘭溪人。有官員向朝廷推舉他,他被任命為南康縣丞。南康民俗剽悍,那
7、里的百姓認為縣丞是讀書人,輕視他,吳德基神情依然如故。幾個月后都知道他的性情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樣,他揭發(fā)奸邪,全縣驚恐折服。吳德基于是改用寬容感化他們。百姓有訴訟,他召喚他們讓他們上前同他說話,不斥責;老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稱,(吳德基也)不責怪。縣令周以中剛到任,召集百姓運輸物品到郡里,百姓沒有來,周以中親自到鄉(xiāng)里召集他們。一個百姓逃跑(被抓),縣令命令差役鞭打他。那個百姓不肯服罪,跑到山中,咒罵縣令道:“你擔任縣令,怎么能這樣做呢?”縣令惱怒,小吏差役趁機煽動縣令,想誣陷鄉(xiāng)民圖謀財物之利,抓獲六七人關進監(jiān)獄,關押很嚴。吳德基考察老百姓沒有罪,親自巡視監(jiān)獄,呵斥獄卒釋放他們,
8、獄卒用別的理由辯解(不肯釋放)。吳德基用槌砸碎獄門放了他們,說:“你們沒有罪,回去告訴你們的父母兄弟不要害怕?!庇谑侨ジ嬖V縣令,縣令惱怒,說:“老百姓不講道理,當眾侮辱我,你竟然釋放了他們,為什么輕視我到這般地步呢?”吳德基說:“冒犯您的人是一個平民百姓,他的同鄉(xiāng)有什么罪?況且法令是天子(管理天下)的法令,難道是你發(fā)泄憤怒的工具嗎?”縣令心里慚愧,于是作罷。吳德基到朝廷做官,被提拔主管萊州的濰州事務。百姓喂養(yǎng)官家的四十匹驢子,萊州的太守核查那些驢子繁殖生息的情況,與記錄不相符合,說:“驢子應當每年產小驢子,現(xiàn)在幾年應該得幾頭小驢子,為什么少了呢?”(太守)想追究老百姓欺騙罪而要他們補償。其他幾
9、縣都已經勒令百姓買驢補償,吳德基唯獨命令百姓不要補償。太守惱怒,質問吳德基:“濰州不補償驢子,理由是什么?”吳德基說:“百姓其實沒有說謊,怎么可以責令他們補償呢?國家的富有名揚海內,做官的人應該宣揚傳布恩德,為老百姓解除困苦,(國家)難道還缺少幾頭驢子嗎?”太守無話可說。吳德基于是指出不適宜的幾件事,太守不敢再說話,并命令已經補償驢子的幾個縣都停止。山東的百姓愿意用羊牛代替秋天的稅,官吏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吳德基同百姓商議,羊牛交上以后有死亡的危險,不如交納粟方便,于是只收取百姓的粟。其他縣把牛羊送到陜西,老百姓驅趕牛羊走了兩千里,都傾家破產,全郡只有濰州得以保全,郡守命令役使千人部眾去替鄰縣送
10、牛,吳德基指出這樣不行,說:“有牛的人家送牛,即使辛勞也不敢有怨言。讓別人代替,假如在路上牛死了,誰應當替他們來賠償呢?”吳德基據(jù)理力爭不接受命令。吳德基擔任官吏,不追求威望名聲,只把愛惜百姓放在首位,老百姓感激他。在濰州為官兩年,朝廷召他回去。濰州的百姓圍著他的家門抱著他的腳跪拜哭泣,說:“自從遇到您老人家,濰州的百姓皮膚上再沒有鞭打的痕跡?,F(xiàn)在舍棄我們而去,希望得到您的一只鞋供奉它,來安慰我們的思念!”吳德基到京城,就辭掉公務回鄉(xiāng)。我與吳德基私交很親近,這時我也辭官將回鄉(xiāng),招呼吳德基對他說:“你愿意接受年長的人教誨嗎?”吳德基說:“好,用什么教誨我?”我說:“謹慎不要出門,杜絕與世代為官的
11、人交往?!眳堑禄氐郊抑?,遵從我的告誡,有德行的人稱贊他能聽取別人有益的話。u 規(guī)范答題一、篩選信息1.讀文段,明大意快速閱讀所給材料,大致了解文中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圈點文中的關鍵詞語,標記文中的重要句子。初步了解材料的內容與層次,確定篩選的范圍。2.審題干,明要求考生在做題時,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其實它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來說,要弄清題干中以下幾點:對象是誰,數(shù)量是一個還是幾個;內容指向是思想性格還是行為特點;表達角度是“全部表現(xiàn)(說明)”還是“沒有表現(xiàn)(說明)”;范圍為整個選文還是某個片段;表現(xiàn)方法是直接還是間接等。3.入語境,細比較在信息篩選與整合過程中,首先要看所列的幾個語句本身是否
12、符合題干要求,把不符合題干要求的當即剔除;然后把原句放在具體語境中加以分析,即結合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實際含義,從而進行準確判斷;再者,又因為篩選信息的各個選項中,同類或不同類的信息量多,這就要依據(jù)題干信息指向,在這些信息中按題干確定的唯一角度、唯一思路、唯一標準,在它們之間進行比較鑒別。這類題目設置的錯誤選項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別人做的事或說的話當成題目中所考查的人物做的或說的,致使陳述對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問。排除法是做此類題較好的方法之一。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jù)文體特點抓重點考生在閱讀文章時要始終帶著以下幾個問題:(1)文章寫了哪些人的哪些事;(2)事情的發(fā)
13、生、發(fā)展和結局如何;(3)文章說明了什么道理;(4)文章的說理依據(jù)是什么。具體來說,對記敘性文章,閱讀時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對傳記類文章,要弄清作者記述了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對議論性文章,要找出其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對說明性文章,要理清其說明對象和說明方法。2.抓中心句,找關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考生在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關注文章的中心句和關鍵句,并且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層次,這樣便于快速把握文章。中心句、關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尾處。同時,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而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反映出來的。理清文章的
14、層次,會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歸納內容要點。3.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上,分析判斷細節(jié)考生在答題時須依據(jù)文意,仔細分析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jié),這樣才能明辨各項的表述正確與否。要注意細節(jié)中是否存在著許多常見的錯誤,如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強加因果,內容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無中生有、片面、任意拔高等。4.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加深對文章內容及主旨的理解考生在歸納概括內容要點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釋、作者的生平簡介等信息,結合學過的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從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內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表現(xiàn)
15、直露而明顯,有的隱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隱含在作者筆下的人物描寫、事件敘述中,有的隱含在作者對情理的分析中。(1)要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對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愛還是憎。寫作的意圖是贊揚還是諷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對議論文也要通過對論點、論據(jù)和論證的分析,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弄清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要緊扣原文主旨,千萬不能主觀臆斷,扭曲文意或隨意拔高、任意貶低作者的思想;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古人;還要運用辯證觀點,分析作者思想的精華和局限性。(3)題文對照,逐項檢查,考生可將選項中的內容,逐條與原文相
16、關部分進行對照,看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同時須注意不要遺漏重要內容。(4)利用選項,排除干擾。(5)認真檢查,全面驗證。例1 (2013重慶)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砷L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伍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比ム嵍?/p>
17、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伍員再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币蛉鐓?。過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闭扇瞬豢鲜茉唬骸扒G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擔,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伍員適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眾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為矣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18、”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苯褚园俳鹋c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選自呂氏春秋異寶)【注】 機:吉兇之兆。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殺害。后奔吳,佐吳王闔閭伐楚。(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以不受為寶”的一組是(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A. B.C. D.(2)下
19、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兒子“無受利地”,其子遵從父親之意,請求王封給“名甚惡”的不利之地“寢之丘”,最終得以長久地擁有這片封地。B.伍子胥從楚國逃亡到吳國的途中,一打漁老人不受高官厚祿的誘惑,幫助他渡過了長江。伍子胥將千金之劍獻給老人,老人不肯接受。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國農夫獻上的寶玉;賢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D.本文以歷史事實、生活實例等為論據(jù),夾敘夾議,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所寶者異”的道理?!敬鸢浮?(1)C (2)D【解析】 (1)題要篩選“以不受為寶”的一組。是說古代人對于寶貝的看法,是說天地之大德,是說賢人的取舍。這三句都不能表現(xiàn)“把不
20、接受別人的贈物當做寶物”,排除包含這三句的選項。(2)題文章在論述時只是列舉正面事例來從正面論述,故“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的說法錯誤。【參考譯文】古代的人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們看作寶物的東西與今人不同。孫叔敖病了,臨死的時候告誡他的兒子說:“大王多次賜給我土地,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會賜給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國和越國之間有個寢丘,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而且地名十分兇險。楚人畏懼鬼,而越人迷信鬼神等吉兇之兆。所以,能夠長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土地了?!睂O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賜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賜給寢丘,所以這塊土地至今沒有失掉。孫叔敖的
21、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知道把別人所厭惡的當做自己所喜愛的,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伍員逃亡,楚國緊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遙望鄭國說:“這個國家,地勢險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國君是個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謀舉大事。”伍員離開鄭國,到了許國,拜見許公并詢問自己宜去的地方。許公不回答,向東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員拜了兩次,接受賜教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了?!庇谑侨ネ鶇菄?。路過楚國,到了長江岸邊,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撐著小船,正要打漁,于是走過去請求老人送他過江。老人擺渡他,橫著渡過了長江。伍員問老人的姓名,老人卻不肯告訴他,伍員解下自己的寶劍送給老人,說:“
22、這是價值千金的寶劍,我愿意把它奉獻給您?!崩先瞬豢辖邮?,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捉到伍員的,授予執(zhí)圭爵位,享受萬石俸祿,賜給黃金千鎰。從前伍子胥從這里經過,我尚且不捉他去領賞,如今我接受你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么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去尋找那位老人,卻無法找到了。伍員每次吃飯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說:“江上的老人啊!天地之德大到極點了,養(yǎng)育萬物多到極點了,天地何所不為?卻毫無所求。人世間,做了有利于別人的事,卻毫無所求,名字不可能讓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見,難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嗎?”宋國一個農夫耕地得到了一塊玉,把它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農夫請求說:“這是我的寶物,希望相國賞小人臉而把
23、它收下。”子罕說:“你把玉當做寶物,我把不接受別人的贈物當做寶物?!彼运螄赂咄氐娜苏f:“子罕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的寶物與別人不同啊!”假如現(xiàn)在把百金和黃米飯團擺在小孩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黃米飯團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擺在鄙陋無知的人面前,鄙陋無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把和氏之璧和關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擺在賢人面前,賢人一定聽取至理名言了。他們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東西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東西就越粗陋。常見錯誤常見錯誤(1)不看文中的注釋,不注意聯(lián)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作概括、歸納,進而判斷選項的正誤。(2)考生在做題時,不注意選項內容與語段中相關信息的細微差別。例如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順序
24、的前后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意思概括上的無中生有、信息遺漏等等,以上這幾點考生不去仔細認真辨別。u課堂訓練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題。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縣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蹦艘婍n、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
25、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倍伺c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庇纱擞^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保ü?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1.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孟談有膽識謀略的一組是( )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臣請試潛行,見韓、
26、魏之君而約之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A. B.C. D.答案 B解析 是群臣為張孟談請功時的話,間接反映了他的膽識謀略。張孟談請求前往做說客,是他膽識謀略的直接表現(xiàn)。是他游說韓、魏二君的說辭,曉之以利害,是能說服韓、魏二君的關鍵。是趙襄子的行為。張孟談的膽識謀略保證了談判成功。是作者引老子的話,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2.下列對原文的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智伯率韓、魏圍困晉陽,趙國形勢危急,趙襄子找張孟談問計。張孟談提出了游說韓、魏,共謀對付智伯的計策。B.張孟談先打消韓、魏二君的顧慮,再曉以利害,最終說
27、服了韓、魏二君,為了三國共同的利益,聯(lián)合起來攻打智伯。C.趙氏掘開大堤,水淹智伯,韓、魏攻其兩翼,趙襄子正面進攻,終于大敗智伯的軍隊,殺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趙襄子賞有功之臣,首先獎賞的不是張孟談而是高赫,臣子們不解。趙襄子解釋說,作戰(zhàn)的功勞比不上“行義之隆”。答案 B解析 B項,應是“先曉以利害,再打消顧慮”。“為了三國共同的利益”與文意不符。【參考譯文】智伯率領韓、魏兩國攻打趙國,包圍了晉陽城,并挖開晉水灌淹它。(晉陽)城中的軍民爬上樹居住,懸掛著鍋來燒飯。這時趙襄子對張孟談說:“(晉陽)城里人力已經耗盡,糧食十分缺乏,將領們也都疲憊不堪,怎么辦呢?”張孟談說:“國家面臨滅亡而不能
28、使它保全,有了危難卻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們這批有智謀的人了。請讓我試著偷偷出城,去會會韓、魏二國君王,和他們商定這件事。”于是張孟談見到韓、魏兩國君王,勸說道:“我聽說,唇亡齒寒。今天智伯率領你們兩國來攻伐我們趙國,趙國就要滅亡了。趙國如果滅亡,你們兩國就是下一個(要滅亡的)了。如果不趁現(xiàn)在想辦法,災難也就很快要落到你們兩國頭上了?!表n、魏兩國君王說:“智伯這個人,內心驕橫而少恩寡情。我們的計謀如果泄露,事情就壞了,這如何是好?”張孟談說:“話從二位君王口中出,進入到我的耳中,誰還會知道?再說,情況相同的人應該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應該生死與共。二位君王還是仔細想想吧!”于是韓、魏二
29、君王與張孟談暗中謀劃,和他商定舉事日期。張孟談就回城報告趙襄子。到了約定日期的夜晚,趙襄子(派人)殺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開大堤(使水倒)灌進智伯的軍營,智伯軍隊連忙堵水,一片慌亂。韓軍和魏軍從兩翼攻打過來。趙襄子又率軍隊從正面出擊,將智伯的軍隊打得大敗,殺死智伯,又將他的封地一分為三。趙襄子獎賞有功的人時,最先受獎賞的是高赫。大臣們提出疑問:“晉陽能夠保住,是張孟談的功勞。可現(xiàn)在卻是高赫獲首賞,這是什么緣故?”趙襄子回答說:“當晉陽被圍困,我的國家危難的時候,眾多大臣沒有不對我流露出輕侮驕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禮節(jié),所以我首先獎賞他?!庇纱丝磥?,“義”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戰(zhàn)勝敵人,挽
30、救國家。也比不上施行忠義來得高貴。所以老子說:“美好的言辭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眾人?!倍?、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植木縣之,下令曰:“犯槐者刑,傷之者死。”有不聞令,醉而犯之者,公聞之曰:“是先犯我令?!笔估艟兄壹幼镅?。 其女子往辭晏子之家,托曰:“負廓之民賤妾,請有道于相國,不勝其欲,愿得充數(shù)乎下陳?!?晏子聞之,笑曰:“嬰其淫于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绷顑戎E尤腴T,晏子望見之,曰:“怪哉!有深憂。”進而問焉,曰:“所憂何也?”對曰:“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妾聞之,明君蒞國
31、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國矣。雖然,妾聞之,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茍可法于國,而善益于后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其可乎?愿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將為子言之于君?!笔谷怂椭畾w。明日,早朝,而復于公曰:“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欲謂之暴;崇玩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辜謂之賊。此
32、三者,守國之大殃。今君窮民財力,以美飲食之具,繁鐘鼓之樂,極宮室之觀,行暴之大者;崇玩好,縣愛槐之令,載過者馳,步過者趨,威嚴擬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刑殺不稱,賊民之深者。君享國,德行未見于眾,而三辟著于國,嬰恐其不可以蒞國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幾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标套映?,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3.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請有道于相國 道:道義B.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 治:烹飪C.刑殺不辜謂之賊 賊:殘忍D.公令趣罷守槐之役 趣:急速、趕快答案 A解析
33、 A項中的“道”應解釋為“說明”。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國君“不以私恚害公法”的一組是( )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不損祿,不益刑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愿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A. B.C. D.答案 B解析 句是說齊景公因私立法,句是民女陳述國君要以私法殺人,句是說民女希望晏嬰考慮自己說的話并依法斷案:此三句均不符合題目要求。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喜愛一棵槐樹,就命令官吏看守它,并下令說碰到槐樹的就要被處死,后有一個喝醉酒的人碰到了這棵樹,要被處死。B.喝醉酒的人
34、有個女兒,很是聰明,為了對晏子說出自己父親的冤屈。就接近晏子,說愿意做晏子的侍妾。C.喝醉酒的人的女兒認為君王不能因為喜愛這棵樹就治她父親的罪,這樣就違背了英明君王的道義,會受到鄰國人的輕視。D.晏子當面指責了景公的暴虐、乖戾、殘忍,并力諫君王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就殺死醉酒的人,后來景公醒悟。答案 B解析 A項,命令說傷了槐樹的處死,碰了槐樹的人接受刑罰。C項,女子說的意思是鄰國聽到這個消息會認為君王重視樹輕視人,不是輕視君王。D項,晏子不是指責景公暴虐、乖戾、殘忍,而是點出這三者是國家的禍害。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嬰其淫于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譯文:_(2)君
35、享國,德行未見于眾,而三辟著于國,嬰恐其不可以蒞國子民也!譯文:_答案 (1)晏嬰難道是個沉迷于美色的人嗎?為什么我這樣大的年紀了,還有女子投奔呢?雖說如此,這件事一定有緣故。(2)您繼承國家大業(yè)以來,德行還沒有在民眾中顯現(xiàn)出來,可是這三種過失卻在全國張揚開去,我擔心這樣是不可以治理國家統(tǒng)率民眾的!【參考譯文】景公有一棵心愛的槐樹。命令官吏們小心地守護著它。立了根木柱掛了告示,下令道:“碰了槐樹的人一律判刑,傷了槐樹的人一律處死?!庇幸粋€人沒有聽說過這道命令,喝醉酒碰了這棵槐樹,景公聽到此事后說:“這個人帶頭違犯了我的命令。”立即派官吏拘捕了他,將要治他的罪。那個人的女兒到晏子家去求情,托門人
36、稟告說:“家靠著外城住的賤妾,有話要請求對相國說明,由于忍不住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在相國的后庭里充一充數(shù)。”女子回答說:“君主種了槐樹,懸掛上命令,碰了槐樹的人(要)受刑,傷了槐樹的人(要)處死。我的父親沒出息,沒有聽說有這道命令,喝醉酒后碰了槐樹,官吏將要治他的罪。我聽說,英明的君主管理國家制定政令,不減少俸祿,不增加刑罰,又不因為私怨損害公法,不因為禽獸傷害人民,不因為草木傷害禽獸,不因為野草傷害禾苗。我們國君因為樹木要殺死我父親,讓我成為孤兒。這命令已經對人民實行并且成為國家的法令了。盡管如此,可我還聽說過,勇武之士是不會憑著人多勢眾欺侮弱小孤單的人的,明智的君主不背離正確的原則隨心所欲
37、地行事,這就好比親自烹飪魚鱉的人一樣,只是去掉魚鱉的腥味罷了。現(xiàn)在君主向人民發(fā)出命令,如果可以成為國家的法令,并且對后世有好處,那么我父親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我為他收尸也是應該的。但是事實上太過分了呀!現(xiàn)在的命令卻不是這樣,因為一棵槐樹的緣故,就治我父親的罪。我擔心這會破壞能明察是非的官吏的法令,進而傷害到英明君主的道義。鄰國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會認為我們君主喜愛樹卻輕視人,這怎么可以呢?希望相國考慮我的話,根據(jù)法律裁決觸犯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說:“這的確是太過分了!我將替你向君主去說?!闭f完派人把她送了回去。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晏子向景公稟告說:“我聽說過,耗盡人民的財力來滿足自己的嗜好私欲
38、,叫做暴虐;崇尚自己喜好的玩物,讓它們的威嚴和君主相似,叫做乖戾;處罰殺死沒有罪的人,叫做殘忍。這三條,都是治國的大災害?,F(xiàn)在您耗盡人民的財力,把飲食用具置辦得很豐盛,把鐘鼓等樂器制造得很繁多,把宮室修建得很漂亮,這是最大的暴虐;崇尚自己喜好的玩物,對喜愛的槐樹懸掛上命令,駕車經過的要快趕,步行經過的要快走,它的威嚴和君主相似,這是最明顯的乖戾行為;碰到槐樹的受刑,傷害槐樹的處死,處罰不該處罰的人,殺死不該殺死的人,這是最嚴酷的殘害人民的行為。您繼承國家大業(yè)以來,德行還沒有在民眾中顯現(xiàn)出來,可是這三種過失卻在全國張揚開去,我擔心這樣是不可以治理國家統(tǒng)率民眾的!”景公說:“假如沒有大夫您教誨我,我?guī)缀跻复笞飶亩B累到國家,現(xiàn)在大夫您教誨我,這是國家的福氣,我接受您的指教了?!标套与x開朝堂后,景公下令趕快撤走守護槐樹的官兵,拔除懸掛命令的木柱,廢除關于傷害槐樹受刑的法令,釋放因碰到槐樹被拘捕的囚徒。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