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學 中等生百日捷進提升系列 專題2.2 物質的組成、分類和化學用語基礎練測.doc
《2019年高考化學 中等生百日捷進提升系列 專題2.2 物質的組成、分類和化學用語基礎練測.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化學 中等生百日捷進提升系列 專題2.2 物質的組成、分類和化學用語基礎練測.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2.2 物質的組成、分類和化學用語 考綱解讀 1、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guī)律。 2、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和原子團等概念的含義。 3、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系。 4、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5、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6、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7、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8、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等表示方法。 9、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10、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11、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12、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qū)別。 考點探究 物質的分類、膠體和常見化學用語的正誤判斷,以基礎性考查為主,題型多為選擇題。預計2019年高考對本講考查仍會以對知識的識記、再現為主,以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作背景考查物質的組成、分類、性質與轉化,以及膠體與科技、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題目,將是考查的重點,復習時應加以重視!和2016年大綱相比增加了掌握電子式表示方法,另外還增加:“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qū)別”,復習時還給予更多的關注。 預計2019高考會結合化學與STSE,以及與社會熱點相關的物質、材料、水的凈化等方面綜合考查膠體的概念和性質、膠體的制備和應用等,試題也可能會結合“綠色化學”,從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命題,以體現化學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其次結合古代化學成就,考查物質的性質判斷和原理分析,對具體物質的性質和化學變化作出解釋或預測。 知識梳理 一、物質的分類及常見無機物的轉化 1、常見物質的分類 2、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的轉化關系: 二、幾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系 溶 液 膠 體 濁 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分散質粒子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分散質粒子的構成 小分子、 離子 少量分子的結合體 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體小顆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液滴 特點 均一、透明、穩(wěn)定體系 多數較均一,較穩(wěn)定,介穩(wěn)體系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層 分散質微粒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 不能 分散質微粒能否透過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實 例 食鹽水、蔗糖溶液 Fe(OH)3膠體、 淀粉膠體 泥水、石灰乳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鑒別方法 膠體和濁液可通過靜置鑒別;膠體和溶液可通過丁達爾現象鑒別 三、化學用語 常見的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結構式、結構簡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種模型等。 1、常用的四種符號和七種圖式 (1)四種符號 2、兩種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3、失誤防范 (1)防范??家族e的電子式 ①混淆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電子式的書寫,例如將氯化鈉、氯化銨和水的電子式:、和錯寫成、和。 ②電子式的書寫不完整,例如將四氯化碳和氮氣的電子式:和錯寫成和N??N。 ③電子式的書寫不規(guī)范,例如將氯化鎂和氮氣的電子式:和N??N錯寫成和。 ④電子式的書寫不符合原子的成鍵規(guī)則,例如將次氯酸和二氧化碳的電子式:和錯寫成和。 (2)易忽視的幾點 ①忽視羥基和氫氧根離子的區(qū)別:羥基為不帶電的原子團,可表示為-OH,其電子式為;氫氧根離子為帶電的陰離子,其電子式為。 ②書寫官能團時忽視“-”,如將醛基(-CHO)錯寫成CHO。 2.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組成元素上可以區(qū)別純凈物和混合物 B.可用丁達爾效應區(qū)分溶液與膠體 C.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實現16O與18O間的相互轉化 D.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學鍵一定是離子鍵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說法不正確,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但結構不同,它們混合在一起,屬于混合物,故錯誤;B、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而溶液沒有,因此可以用丁達爾效應區(qū)分溶液和膠體,故正確;C、化學變化不能改變原子,故錯誤;D、AlCl3屬于共價化合物,形成的是共價鍵,故錯誤。 考點:考查物質的分類、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等知識。 3.下列有關物質組成、分類正確的是( ) A.鹽酸、硫酸、硝酸都是強氧化性酸 B.新制氯水、氨水的溶質分別是次氯酸、氨分子 C.純堿、燒堿的成分分別是碳酸鈉、氫氧化鈉 D.苯、聚苯乙烯、聚乙烯的組成元素以及元素質量比相等 【答案】C 【解析】 考點:考查物質組成、分類正誤判斷的知識。 4.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稀豆?jié){、硅酸、氯化鐵溶液都屬于膠體 ②氯水、次氯酸都屬于弱電解質 ③Na2O、MgO、Al2O3均屬于堿性氧化物 ④明礬、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鐵都不是混合物 ⑤電解熔融的Al2O3、12C 轉化為14C 都屬于化學變化 ⑥葡萄糖、油脂都不屬于有機高分子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答案】D 【考點定位】考查物質的分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等。 【名師點晴】基礎考查,側重概念的理解與應用;膠體是分散質直徑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鐵溶液不是膠體;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為弱電解質,是化合物;堿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質組成的為混合物;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有機物,可達幾萬至幾十萬,甚至達幾百萬或更大;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5.將淀粉—KI混合液裝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餾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某學生取燒杯中液體滴加幾滴試劑便立即報告老師說:這個半透膜袋已經破損了,老師肯定了他的做法。這位學生所滴的試劑及觀察到的現象是 ( ) A.滴兩滴碘水顯藍色 B.滴淀粉試液顯藍色 C.滴入氯水一淀粉試液顯藍色 D.滴AgNO3,溶液出現黃色沉淀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將淀粉—KI混合液裝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餾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由于淀粉形成的是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而KI溶液的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若這個半透膜袋已經破損了,則在燒杯的液體中含有淀粉膠體,由于淀粉遇碘水溶液會顯藍色,因此該同學加入的試劑是碘水,觀察到的現象是顯藍色。現象A正確。 10.現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中學化學中出現過的物質,根據它們的組成及性質進行如下分類: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的分類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淡黃色固體最終位于________組,它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 (3)C組有一種氣體常用作工業(yè)上冶煉鐵的還原劑,寫出高溫下它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組某種物質能與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組中有一種物質在高溫下能與水蒸氣反應,若該反應過程中有86.02 1023個電子轉移,則有________g該物質參與反應。 【答案】樹狀分類法 Ⅰ 3CO+Fe2O32Fe+3CO2 2∶1 168 【解析】 【分析】 從圖形看,為樹狀分類法,結合相關信息可知分類如下: , 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 (1)圖示方法將多種單質和化合物按照層次,一層一層來分,符合樹狀分類的特點,屬于樹狀分類,故答案為:樹狀分類法; (2)淡黃色固體為Na2O2,可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氧氣,最終位于I組;Na2O2是鈉離子和過氧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鈉離子失電子形成陽離子,氧原子得到電子形成過氧根陰離子,電子式為,故答案為:I;; (3)C組有一種氣體常用作工業(yè)上冶煉鐵的還原劑是CO,CO與Fe2O3在高溫條件下生成Fe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Fe2O3+3CO 2Fe+3CO2,故答案為:Fe2O3+3CO 2Fe+3CO2; (5)B組中與水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的物質為Fe,反應的方程式為4H2O(g)+3Fe Fe3O4+4H2,若該反應過程中有86.021023個電子轉移,即轉移8mol電子,則消耗3molFe,即3mol56g/mol=168g;故答案為:168。-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化學 中等生百日捷進提升系列 專題2.2 物質的組成、分類和化學用語基礎練測 2019 年高 化學 中等 百日 提升 系列 專題 2.2 物質 組成 分類 用語 基礎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08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