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練案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練案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練案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時間:25分鐘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 (2018廣東佛山一模)《漢書武帝紀》記載: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材料反映,武帝時期( A ) A.地方郡國對察舉孝廉不積極 B.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國家重用 C.賢能之士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D.統(tǒng)治者唯才是舉,求賢若渴 [解析] 材料中“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表明漢武帝加強對于地方郡國官員舉薦孝廉的考核力度,對于察舉不力者給予懲罰,說明當時地方郡國對察舉孝廉不積極,故A項正確;材料表明中央對于察舉不力的地方官員監(jiān)督懲罰,并不是說明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國家重用,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了中央對于地方官員的考核,并不能說明賢能之士成為國家棟梁之才,故C項錯誤;材料表明中央加強對于地方官員察舉孝廉的考核,不能說明統(tǒng)治者唯才是舉,求賢若渴,故D項錯誤。 2. (2018四川綿陽一模)讀下表 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晉 東晉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據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 引起表中數據出現(xiàn)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C ) A.社會環(huán)境動蕩不安 B.租佃關系的不斷發(fā)展 C.制度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D.社會主流思想的演變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從曹魏到東晉不斷下降,隋唐到宋逐漸增加,唐宋時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故A項錯誤;材料中現(xiàn)象的變化與當時政治制度直接相關,且租佃關系在宋朝不斷發(fā)展,故B項錯誤;曹魏到東晉實行九品中正制造成寒門子弟所占比例不斷下降,隋唐至宋朝實行科舉制并不斷發(fā)展影響其比例不斷上升,故C項正確;曹魏至宋社會主流思想為儒家思想,故D項錯誤。 3. (2018河南許昌、平頂山一模)北宋時云“東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質”,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優(yōu)勢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別考而單獨錄取,以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B ) A.保證了南北錄取比例的平衡 B.回應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趨勢 C.導致了科舉錄取人數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解析] “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并不等于“保證南北錄取比例的平衡”,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北宋時云‘東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質’,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優(yōu)勢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別考而單獨錄取,以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和所學可知,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教育政策,正是為了回應自中唐以來伴隨著經濟重心南移而來的文化重心南移,故B項正確;南北卷制度并不意味著科舉取士人數的增加,故C項錯誤;北宋政府這種被迫的臨時考試制度,正是為了遏制而非提升南方士人日益不斷攀升的政治地位,故D項錯誤。 4. (2018河南許昌、平頂山一模)如下圖中描述了秦漢時期貴族化趨向的演變。對此演變的正確理解應是( D ) A.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 B.貴族化趨向沖擊皇位有序傳承 C.豪富家族促進貴族化趨向發(fā)展 D.削藩弱國促使貴族化趨向弱化 [解析] “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這種結論既不能通過材料圖表得出,又過于絕對化,故A項錯誤;貴族化與皇位繼承的關系并沒有在材料中體現(xiàn),故B項錯誤;豪富家族并不能促進貴族化趨向發(fā)展,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的時間點,貴族化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轉直下,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以后,古代中國的貴族化趨勢呈現(xiàn)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態(tài)勢,故D項正確。 5. (2018廣東深圳一模)在宋朝,中央政府設轉運使主管路級行政區(qū)的財賦,除宋神宗元豐改制時以外,宋朝始終沒有放棄對轉運使財賦運轉的審計權,而且南宋還采用逐級申報財政的辦法來對轉運使進行監(jiān)督。這表明在宋朝( C ) A.中央以轉運使監(jiān)督地方行政長官 B.政府重視完善地方監(jiān)察體系 C.財權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對地方的財政支持 [解析] 宋代設置通判監(jiān)督地方行政長官,故A項錯誤;材料中對轉運使的審計和監(jiān)督體現(xiàn)了政府對地方財政權的控制而不是完善地方監(jiān)察體系,故B項錯誤;材料中“宋朝始終……財賦運轉的審計權,南宋還……辦法來對轉運使進行監(jiān)督”說明中央通過掌握地方財權來達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即財權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財政權的嚴格控制,并沒有說明中央注重對地方的財政支持,故D項錯誤。 6. (2018湖北武漢調研)元朝在行省轄區(qū)和疆界范圍上有很明確的劃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轄的“四至八到”,史書記載最為明晰,即東至大海,西至鄱陽湖與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揚子江與河南行省揚州路接界,南與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東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與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東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與河南行省安慶路接界。從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設行省主要目的( B ) A.加強中央集權滿足中央財政需要 B.打破地理界限加強中央軍事控制 C.有利于地方官員在行省內的管理 D.防止武將專權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 [解析] 從題干信息可以看出,行省的設置打破自然地理界限,讓行省無險可據,無法體現(xiàn)滿足中央財政的需要,故A項錯誤;讓行省無險可據,其目的在于加強對行省的控制,故B項正確;這樣設置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非有利于地方官員在行省內的管理,故C項錯誤;元朝設置的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區(qū)劃,并非對地方的監(jiān)察機構,故D項錯誤。 7. (2018山東、安徽名校聯(lián)考) 漢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與尚書。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飲食起居,只有“尚書”是管文書的,其職權地位本不高,后來才愈用愈大。這反映出漢代( A ) A.承繼秦制,“國”與“家”同構 B.制度創(chuàng)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皇權至上,缺乏有效制約體制 D.風尚變遷,影響到后世皇家生活 [解析] “尚書”本是掌管漢代皇帝文書的,后來職權越來越大,這與秦代九卿中少府等官職類似,既是皇帝私臣,又是國家官員,體現(xiàn)了家國同構,故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的三省體制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基礎,故B項錯誤;尚書權力的擴大是皇帝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的措施,反映出漢代皇權受到相權制約,故C項錯誤;尚書權力的擴大不僅僅是一種風尚,而是政治變革,故D項錯誤。 8. (2018河南安陽一模)北宋立國之初,建立了中書、樞密院“對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時,改為“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為定制。這一演變反映了宋代( A ) A.相權分割,專制皇權加強 B.政出多門,中央集權削弱 C.官員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設置,皇權遭遇威脅 [解析] 根據材料“北宋立國之初,建立了中書、樞密院‘對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時,改為‘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為定制”可知,在宋代隨著完整的相權不斷被分割,專制皇權自然是得到了不斷的加強,故A項正確;根據材料不難推斷,這里提及的是專制主義而非中央集權,故B項錯誤;官員增多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行政效能的降低而非提升,故C項錯誤;多相設置,完整的相權被分割,自然有利于皇權的加強而非削弱,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20分) 9. (2018江西宜春調研)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歷代王朝的監(jiān)察系統(tǒng)都是支撐皇權的重要支柱之一,巡視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歷代也特別重視巡視制度的建設。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內容詳細具體,成為歷代開展巡視工作遵循的原則;宋遼金時期制定了《御史臺儀制》《御史彈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見禮儀》《巡歷事例》等制度,從巡視內容、巡視程序、巡視官臺儀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巡視立法建設有了新的發(fā)展。歷代巡視官員的品級一般較低,但巡視時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權力很大。如漢代巡察郡國的刺史只是俸祿為六百石的小官,卻能監(jiān)察二千石的地方長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級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對之十分敬畏。官員巡視地方時,主要有明察和暗訪兩種方式,但具體巡察方法非常靈活多樣,注重發(fā)現(xiàn)問題,講求實效。歷代也特別重視巡視官員的選任。唐代時規(guī)定巡視官員要有剛正疾惡的品質,要有真才實學,要有實踐經驗,并規(guī)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親自選任;明朝時還對巡視官員的最低和最高年齡作了規(guī)定;清代特別規(guī)定,對于受過處罰的人員,出現(xiàn)降級、革職等情況者,一律不能選為巡察官,要求日趨嚴苛。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這對困擾所有國家官僚機構的矛盾中,中國傳統(tǒng)國家一向著意點就是前者。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度,生活節(jié)奏相當緩慢,不在軍情緊急情況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問題;而效忠與否往往關系著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員個體或者群體對皇權不忠,都是皇帝無法容忍的。一個龐大的全能式的行政體系,本身存在無限擴張權力的可能性,如果沒有另外一種機制制衡,后果將難以設想,這將會導致皇權無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國古代監(jiān)察系統(tǒng)即是這種制衡機制的表現(xiàn)之一。傳統(tǒng)中國的制衡機制,跟其他古代國家相比,應該說是比較好的。當然,其缺陷也是很明顯的。 ——摘編自張鳴《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巡視制度的特點。(9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國古代監(jiān)察系統(tǒng)中“效忠”和“效率”的關系?(5分) (3)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作用。(6分) [答案] (1)特點:巡視有法律保障(或重視巡視立法建設);巡視官員的品級較低,但權力較大;巡察方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重視巡視官員的選任(或巡視官員選拔條件嚴格)。 (2)關系:古代中國是人治社會,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效率受到皇帝個人素質及皇帝制度的影響,專制皇權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 (3)作用:有利于加強對官員的監(jiān)督,保障官僚體系對王朝的效忠;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有利于保證王朝權力結構的制衡,以鞏固統(tǒng)治。 [解析] (1)依據材料一中“巡視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巡視內容、巡視程序、巡視官臺儀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巡視立法建設有了新的發(fā)展”“巡察方法非常靈活多樣”等信息歸納回答。 (2)依據材料二中“任何官員個體或者群體對皇權不忠,都是皇帝無法容忍的”信息并結合古代君主專制下皇帝的作用來回答。 (3)結合材料中監(jiān)察制度特點并結合所學從“官員監(jiān)督、專制主義集權”等角度思考回答。-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練案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單元 古代 中國 政治制度 至元 演變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14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