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4.1《大學》節(jié)選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4.1《大學》節(jié)選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4.1《大學》節(jié)選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大學》節(jié)選 一、語基落實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閑居為不善 閑居:平時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憐憫,同情。 D.上老老而民興孝 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項,“閑居”的意思是“獨處”。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時,血氣未定 B.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 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 D.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而觀其辟丸也 解析A項,目標/穩(wěn)定;B項,修養(yǎng)/長、高;C項,顯露;D項,有偏向/躲避。 答案C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心不在焉,視而不見②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③見君子而后厭然④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詞,于茲;②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叭弧?①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②代詞,那樣。 答案C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A.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B.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C.弟者,所以事長也 D.上老老而民興孝 解析此題所給加點的字都是形容詞的活用,A項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其余三項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答案A 5下列語句從句式角度看,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B.弟者,所以事長也 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D.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解析C項是賓語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斷句。 答案C 二、閱讀理解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第6~9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知止而后有定 止:終止。 B.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C.此謂誠于中,形于外 形:表現(xiàn)。 D.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謹慎。 解析A項,“止”的意思是“最高的境界”。 答案A 7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直接闡述“大學之道”的一項是( ) 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②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①不是直接闡釋;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從反面說明。 答案B 8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C.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否則,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這說明他們也要“慎獨”。 解析D項,理解不正確,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沒有說這類人也要“慎獨”。 答案D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此謂誠于中,形于外。 參考答案(1)古代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2)所看重的反而疏遠了,所疏遠的卻厚待于他,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 (3)這就是所說的內(nèi)心真誠在外表上表現(xiàn)出來。 (二)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題。 原 弊 [宋]歐陽修 農(nóng)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斷而已矣,聞有道農(nóng)之事,則相與笑之曰:鄙。夫知賦斂移用之為急,不知務(wù)農(nóng)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知務(wù)農(nóng)而不知節(jié)用以愛農(nóng),是未盡務(wù)農(nóng)之方也。 古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jié)。民無遺力,國不過費。上愛其下,下給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所任;一日之用,節(jié)之必量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與民食,皆出其間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備。今乃不然,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麩而食秕稗,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嘆也! 國家罷兵,三十三歲矣。兵嘗經(jīng)用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未嘗聞金鼓、識戰(zhàn)陣也。生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今衛(wèi)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驕如此,況肯冒辛苦以戰(zhàn)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戰(zhàn),雖耗農(nóng)民,為之可也。奈何有為兵之虛名,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農(nóng)隙則教之以戰(zhàn)。今乃大異,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jīng)兇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茍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其終身驕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壯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長大壯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有刪改)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相與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場功甫畢 甫:剛剛。 C.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為廂兵 籍:登記。 解析A項,“鄙”的意思是“見識淺薄”。 答案A 11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表明不重視農(nóng)業(yè)所造成的惡果的一項是( ) ①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 ②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 ③生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 ④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 ⑤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 ⑥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③是說后來的士兵;④是說饑荒時選廂兵的標準;⑥是作者的結(jié)論。 答案A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農(nóng)業(yè)是天下之本,當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愛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過古今施政的對比,揭示了宋朝農(nóng)民在利益被嚴重侵害下的悲慘遭遇。 C.作者認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已經(jīng)老邁,因此背軍糧的任務(wù)只好雇請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壯的不種田,年老體弱的卻在田地勞作,有時吃的是豬狗食。 解析C項與原文不符,文中說“國家罷兵,三十三歲矣。兵嘗經(jīng)用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其勢不得不驕惰……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認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老邁去世已經(jīng)都沒有了,后來的人未曾經(jīng)歷戰(zhàn)爭,士兵驕惰,禁軍背軍糧的任務(wù)自己不做,雇請他人來做。 答案C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斷而已矣。 (2)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 (3)茍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其終身驕惰而竊食也。 參考答案(1)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wù)罷了。 (2)耕種的人不再督責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根據(jù)收入確定支出。 (3)只知道他們一時不去做盜賊,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都在驕橫懶惰竊取衣食。 參考譯文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國家制定統(tǒng)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國家的人不曾敢輕視疏忽,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wù)罷了。聽見有人說起農(nóng)業(yè)之事,就相互笑他說:見識淺薄。他們知道通過賦稅將農(nóng)業(yè)物資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緊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農(nóng)業(yè)是首先要考慮的,這是沒有弄清統(tǒng)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農(nóng)業(yè)而不懂得節(jié)約用度來愛護農(nóng)民,這是沒有掌握致力于農(nóng)業(yè)的辦法啊。 古代治理國家的人,統(tǒng)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來互相補充。處于下位的百姓非常勤勉,處于上位的統(tǒng)治者使用物資有節(jié)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氣力,國家不過分浪費。統(tǒng)治者愛護他們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資給統(tǒng)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擾。(官府)督促男子一定要盡力根據(jù)自己的力氣完成自己的職責,(官府)約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來安排一天的用度。一年種出的莊稼供給官府和百姓,食物都從這里面出來,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儲備。現(xiàn)在卻不是這樣,耕種的人不再督責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根據(jù)收入確定支出。農(nóng)民一年耕種打下的糧食供給官府剛剛夠,而農(nóng)民自己吃的食物卻不超過幾個月。情況嚴重的,剛收了糧食,農(nóng)民卻只能將簸出來的糠麩或秕稗作為食物,或者采摘橡樹的種子、存儲菜根來勉強度過冬春的饑荒時節(jié)。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災旱災,就會紛紛餓死,這樣的情況很是可悲可嘆啊! 國家停止用兵已經(jīng)三十三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人,老的老死的死,現(xiàn)在幾乎都沒有了,而后來當兵的人不曾聽見過戰(zhàn)鼓,不懂得戰(zhàn)爭。生活在沒有戰(zhàn)事的時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勢不能不驕傲懶惰?,F(xiàn)在士兵進入兵營,不自己抱著自己東西而讓別人抱著;禁兵領(lǐng)取糧食,不自己挑著而雇人挑著。他們這樣驕縱懶惰,又怎么愿意冒著辛苦而參加戰(zhàn)斗呢?如果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夠戰(zhàn)斗,即使損耗農(nóng)民的利益,這樣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們只有當兵的虛名,實際上是一群驕縱懶惰的無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都在田間勞作,農(nóng)閑的時候就將作戰(zhàn)的技能教給他們?,F(xiàn)在卻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災年,各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招他們?nèi)プ鼋?稍差一點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就登記在冊作為廂兵。官員招人多的有賞賜,而百姓正處于窮困之時爭相投軍。所以,一遇上兇年荒災,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這時卻說:如果不將他們收留當兵,恐怕就會做強盜。唉!只知道他們一時不去做強盜,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都在驕橫懶惰竊取衣食。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承擔種田的工作,而年老體弱的游玩;現(xiàn)在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卻留守在田地間。為什么相反到了這么嚴重的程度呢?在田間盡力耕作的百姓,有時不免于吃豬狗之食,而一旦離開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終身安樂舒適而享有豐美的食物,那么種田的農(nóng)民當然會一天天減少啊。所以說征兵有引誘農(nóng)民離開田地的弊端,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三、語言運用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長野草。所以要適時地給前者澆水,將后者鏟除。 (弗蘭西斯培根) 你說:“不值得做什么努力: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完善?!钡且?你的使命不在于達到完善,而只在于越來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爾斯泰) 兩則材料都談到了個人的修身實踐,請比較分析它們側(cè)重點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則談?wù)勀愕恼J識。 解析這兩則外國經(jīng)典名言對我們做人做事都很有啟發(fā),提醒我們要向社會主流價值觀和人生觀靠攏。前一則材料側(cè)重于修身的標準與方法,需要對紛繁復雜的人的天性進行取舍,去蕪存菁,是對人的天性好壞的設(shè)喻。后一則材料側(cè)重于修身的目的和要求,需要看到自身努力的作用與價值,只要努力,就會讓自己越來越接近完善,是對“努力無用論”的一種反駁。我們聯(lián)系現(xiàn)實稍做遷移即可。 參考答案①前者談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產(chǎn)生好的東西,便是滋生壞的東西,對其中好的要培養(yǎng),壞的要鏟除;通過設(shè)喻,側(cè)重修身實踐方法的揭示。后者談的是人們應積極看待個人的修身過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將趨于完善;通過批駁,側(cè)重修身實踐應具有的態(tài)度。②第一則材料啟示人們,應常懷惕厲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別惡,進而付諸行動,去惡揚善,提升自我?;?第二則材料啟示人們,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防止消極怠惰、自暴自棄,只要積極行動,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斷接近理想目標。 15在解釋“把”字的意義時,林語堂先生用的例句是“把人殺死,把錢搶走”;而參與編纂《漢語大字典》的李格非教授用的例句是“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試問這兩種舉例誰優(yōu)誰劣?為什么? 解析優(yōu)劣比較容易區(qū)別,在回答原因時,應從價值取向、社會導向兩點著眼。 參考答案李格非教授的舉例優(yōu),林語堂先生的舉例劣。李格非教授編寫字典也不忘勸世行善,林語堂先生只關(guān)注釋例本身。(或:李格非教授的釋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而林語堂先生用的釋例雖然具有工具性,卻忽視了人文性。)-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大學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4.1大學節(jié)選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四 單元 4.1 節(jié)選 課時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30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