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感新聞 作文講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痛感新聞 作文講評(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
痛感新聞 作文講評
.....精品文檔......
“痛感新聞”作文講評
一、重讀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當前,放眼各新聞網(wǎng)站、微博、App及公眾號等平臺,“痛感新聞”撲面而來。
?? ??31歲的富士康員工在結(jié)束iPhone裝配線的夜班工作后跳樓自殺;32歲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英語教師劉伶利因患癌癥被學校開除后不治身亡;18歲的南京郵電大學女生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后心臟驟停離世……
??? ?有人說,這些新聞,會讓我們失去對社
2、會的信任,無益于正能量的傳播;也有人說,正是這些新聞,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有人說,社會本身就是包羅萬象的,應該淡定面對才是。
面對“痛感新聞”,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 要求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二、解讀內(nèi)涵
思考以下問題:
1、“痛感新聞”等于“負面新聞”嗎?
“痛感新聞”應是令觀眾看后感到痛心、痛惜的新聞。
“負面新聞”是內(nèi)容壞的、消極的新聞,有災難、黑暗、邪惡等,它有時令人沉痛,有時令人憤怒,有時讓人悲嘆。
從材料所給的三則新聞看,三個年輕生命的
3、終結(jié),令我們痛心,“痛感”是新聞給我們的第一感受。
2、在網(wǎng)絡媒體上,為什么“痛感新聞”給人撲面而來,甚至是鋪天蓋地之感?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與“正面新聞”特別是“贊歌新聞”相比,人們更相信 “痛感新聞”的真實性。
網(wǎng)絡媒體以“置頂”“頭條”等形式吸引人們眼球,以增加點擊量。
3、三則“痛感新聞”暴露了哪些問題?
追逐利益的魔掌無處不在。
諸多社會制度不夠完善或制度實施不夠徹底,如富士康公司不嚴格遵守《勞動法》,延長工時,加大勞動強度,無視職工的心理壓力;蘭州交大博文學院無視職工的合法權(quán)益等。
弱勢群體的生命極其脆弱,經(jīng)不住打擊和折磨。
心理脆弱,內(nèi)心不夠強大,不善于
4、利用法律、輿論的力量保護自己的權(quán)益。
三、學會擬題
莫讓痛感新聞淹沒社會
正視(直面)痛感新聞
痛定思痛
痛感新聞的價值
痛感新聞擦亮我們的眼睛
痛感新聞反推社會進步
痛感促人反思
在痛感中自強
四、設計思路
如題目為“痛定思痛”,就圍繞“痛”來設計思路:
1、“痛”值得警醒。
痛感新聞刺痛我們的神經(jīng),但我們不能只是罵娘,抱怨,嘆息,因為這于事無補,于己無益;也不能見怪不怪,熟視無睹,冷漠麻木;更不能把“痛點”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以看客的無聊去消費它。
痛感新聞是警鐘,它在我們耳畔長鳴,警告我們不幸就在身邊,你我不能僥幸!
2、“痛”促使反思。
反思社會。反思社
5、會制度的缺憾,反思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漠視。
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脆弱的心理,反省自己權(quán)益受損卻缺乏必要的斗爭手段。
3、“痛”鞭策奮進。
問題反推改革,痛感促人奮進。社會出現(xiàn)問題不可怕,怕的是社會不能因之而進步。我們須共同努力,拿起法律的武器,利用輿論的力量,讓每個企業(yè)、每個人敬畏《勞動法》,讓每個集體、組織真正維護個人的合法權(quán)益,讓整個社會普遍推行網(wǎng)絡、電信實名制,電信詐騙失去犯罪的土壤……
痛感鞭策我們強大自我。強大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強大我們的膽識,面對侵害勇于說不!
五、精彩片段
1、高壓的工作逼死了富士康員工,疾病和歧視折磨死了劉伶俐,可憎的詐騙分子毀了徐玉玉的一生……(學會壓
6、縮概括所給材料)
2、這類新聞就像一味藥,味道雖苦卻能治病。我們要正視它,雖然過程苦澀,但換來的是社會長久的健康。(比喻結(jié)尾,形象生動)
3、“痛感新聞”的出現(xiàn)本應是引起社會關注,給人們以警戒。但當人們面對這類新聞見怪不怪,對受害人的遭遇嗤之以鼻、漠不關心時,就已經(jīng)背離了“痛感新聞”的初衷。
4、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絕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5、當他人的負面與不幸被大眾以正確的方式消化、理解,成為普遍經(jīng)驗時,“痛感新聞”便有了他的教育意義,有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6、“痛感新聞”盡管讓我們寒心,卻也能讓我們心存戒心。
7、面對“痛感新聞”,我們要秉持端
7、正的態(tài)度,直視它,了解它,而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只有認清現(xiàn)實,才會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表明觀點態(tài)度)
六、例文展示
痛悟
在孤寂的夜里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富士康員工;在受歧視的痛苦中不治身亡的患癌女教師;被騙走學費,在絕望中離世的的女學生……他們的不幸與痛苦,通過一條條“痛感新聞”傳遞給了大眾,觸動了我們每個人。而我認為,正是有這些 “痛感新聞”,才令我們得以痛悟。
痛悟,即是在感受了痛感新聞的痛后,在反思中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在我看來,痛感新聞帶給我們的是更深刻的認識,而不是對社會的不信任和漠視。
“痛感新聞“不會寒了整個社會?;蛟S有人會說痛感新聞會讓人們失去對社會的信任
8、,無益于傳播正能量。但我認為,社會大眾不會因這些新聞就失去了心的熱度。廣西那位扶起因心臟病倒地老人的青年事后接受采訪時曾說:“聽過新聞說扶老人遭訛詐,但看到倒地的老太太時,第一反應仍是沖過去把她扶起來?!蓖锤行侣劵蛟S會令我們一時感到心寒,但我們不會放棄信任社會,放棄對美好的向往和積極的態(tài)度。我們?nèi)阅芸吹矫鎸ι鐣κ称钒踩馁|(zhì)疑,那位山東老農(nóng)選擇了給雞蛋蓋章方便顧客追尋投訴;我們?nèi)阅芸匆?,在大家對一些圖書館對進入館中的流浪漢有歧視而憤怒時,仍有南京圖書館向流浪漢敞開知識的大門?;蛟S我們會因痛感新聞而陷入一時的心寒憤怒,但我們?nèi)阅芸吹剿]有使整個社會陷入不信任的危機,且亦能看到那些美好仍在傳播。
9、
痛感新聞,是社會大眾的醒神藥。正是因為痛感新聞,我們才得以更為深刻地認識這個社會。普利策獎的新聞得主,新聞記者菲恩曾說過:“人們看到的新聞不該只是對美好的歌頌”。借由痛感新聞帶給我們的痛,我們開始反思。當我們聽聞女大學生徐玉玉受騙后死去的新聞時,我們心痛憤怒,同時開始反思對詐騙的整治;當我們得知安徽一考生無作弊行為卻被收去眼鏡影響考試成績時,我們嘆息同情,卻也反思監(jiān)考制度的弊漏;當我們看到受網(wǎng)癮戒除所毒害的青年含淚控訴時,我們憤慨痛惜,并且反思這類現(xiàn)象的源頭。痛感新聞令我們痛而反思,而覺醒,而深刻認識社會。社會不只需要美好新聞,也需要痛感新聞來給大眾一個對社會清醒而深刻的認知。
痛悟,感
10、受了痛感新聞的痛,我們才看到了社會的全貌,清醒地意識到了社會仍存在的弊端,才令我們更堅定地為使社會更美好而不斷努力,才使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
面對痛感新聞,該如何安放我們的心靈
31歲的富士康員工在結(jié)束iPhone裝配線的夜班工作后跳樓自殺;32歲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英語教師劉伶利因患癌癥被學校開除后不治身亡;18歲的南京郵電大學女生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后心臟驟停離世?!恢雷x者怎么看待這些自帶痛感的新聞,是麻木不仁、一眼掃過,還是將不合理的工廠制度、絕情絕義的高校機關、無孔不入的詐騙分子都痛斥一番?無論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懷疑,適當關注世界和他人,學會批判性思
11、考,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仍是一名普通新聞讀者的基本素養(yǎng)。而我們周遭林林總總的故事,善惡交織亦交鋒,悲喜相融亦相對,是非混雜亦分明,面對痛感新聞,將我們的心安放在客觀的立場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動,量力而為。
??青春不止是夢幻與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潛抑著危險、殘酷和罪惡。當年那個17歲的少年求愛不成,把汽油潑向16歲的少女,在她周身點燃了地獄之火。5年后的今天,當這樁轟動一時的毀容案漸漸被人淡忘,新的談資占滿各個媒體和社交網(wǎng)絡,受害的少女周巖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組個人寫真,照片中的她遍體鱗傷,卻長發(fā)披肩、臉含微笑。這鮮明赤裸的反差讓人內(nèi)心發(fā)緊生疼。這疼痛是一種警戒,向我們昭
12、示生命的意義正在于它的不可摧毀性,也告訴每個人我們得為減輕和避免這種不可預知的傷害再做點什么,不要讓關于生命的希望繼續(xù)埋葬在傷疤里。
與這段被損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難以言說的是另一段被剝奪的青春。2002年,17歲的保姆錢仁鳳被控向幼兒園女童投毒,被判處無期徒刑。2015年12月,在被關押、服刑13年又10個月后,錢仁鳳被宣布無罪釋放。此后,她在微信中寫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華,我要媽媽,我要我應該有的歡聲笑語,我要十七歲至三十一歲的愛情,家庭,事業(yè)……”并對其蒙冤入獄的13年10個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請國家賠償共計955萬余元。我們不去糾結(jié)冤案究竟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盤根錯節(jié)、撥亂反正的過程,單就
13、結(jié)果來看,云南高院的172萬元賠償金和公開賠禮道歉,也換不回錢仁鳳丟失的14年青春時光,換不回她原本平凡無虞的快樂人生。事實本身的慘痛,讓我無法因為這樁冤案的平反而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欣鼓舞。也許它象征著社會正義的最終勝利,推動了所謂體制改革的進步,但對已經(jīng)經(jīng)歷這場噩夢的錢仁鳳以及沒準哪天也將經(jīng)歷這一切的其他每個個人而言,冤案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無法逆轉(zhuǎn)的。它像黑洞一樣,吞噬自由、鮮活的生命,無所顧忌。但我們不能墮落于恐懼和悲觀,仍要與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斷托舉巨石走向山頂?shù)呐?,抗爭本身就是意義,至少仍可抱著希望像錢仁鳳一樣在命運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6年來,富士康被曝出至少14起員工自殺事件,死因均為墜樓,開除患病教師并不是個案,女大學生遭遇同樣的詐騙電話被騙光學費的事也屢見不鮮。循環(huán)報道的痛感新聞,描述的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會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還應有賴于讀者們的感悟和努力,激發(fā)和促進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聞閱讀的痛感里,且保持住這份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