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3課 榮譽與愛榮譽 第1課時同步練習(xí)含解析語文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第3課 榮譽與愛榮譽 第1課時同步練習(xí)含解析語文版必修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3課 榮譽與愛榮譽
第1課時 導(dǎo)學(xué)與探究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單音字
①懔然( )?、陟乓? ) ③庸俗( )
④譬如( ) ⑤僥幸( ) ⑥骰子( )
⑦樞密( ) ⑧一士之諤諤( ) ⑨侮辱( )
⑩鄙吝( ) 作祟( ) 臆度( )
玷污( ) 忿怒( )
(2)多音字
①度 ?、诓?
③臭 ④磨
2.辨形組詞
(1) (2) (3)
(4) (5) (6)
(7) (8) (9)
(1
2、0) (11)
3.詞語釋義
(1)懔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徽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提并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仰之彌高
4、,鉆之彌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求諸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義詞辨析
(1)不齒·不恥
“齒”本為名詞,指牙齒。在這里,“齒”是動詞,有“說到、提及、并列、列為同類”的意思?!安积X”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視?!皭u”是形容詞,有恥辱、羞愧、可恥的意思。在這里,“恥”具有意動用法,有“以為恥,以為可恥,以為是恥辱”的意思。
“不齒”前邊可以加“所”,構(gòu)成“××所不齒”;“不恥”前邊不能加“所”。“不齒”后邊一般不接賓語,如
6、果要接就必須在所接賓語前加“于”,構(gòu)成“不齒于……”;“不恥”后邊可直接接賓語,構(gòu)成“不恥××”,表示“不以××為恥”的意思。
例句:①公孫弘雖然為輿論________;但是,他既不是無才,也不是無能,甚至還做了些值得大書特書的好事。
②真正的大學(xué)問家,在學(xué)術(shù)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rèn)知,有時甚至________下問,全方位地汲取營養(yǎng)。
(2)權(quán)力·權(quán)利
“權(quán)力”是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又指“職責(zé)范圍內(nèi)的支配力量”;前者如“國家權(quán)力”,后者如“行使大會主席的權(quán)力”。“權(quán)利”則不同,它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quán)力和享受的利益”(跟公民“義務(wù)”相對)。
例句:①蔣介石削去了陳明仁帶兵的
7、________,讓其回總統(tǒng)府做了個中將參議。
②接受義務(wù)教育是少年兒童享有的________。
一、整體感知
1.梳理文本結(jié)構(gòu)
2.本文的論述主旨是“榮譽”,作者反復(fù)強調(diào)的“榮譽”的內(nèi)涵是什么?
二、深層探究
3.作者認(rèn)為榮譽“較名譽還要可貴”,這是為什么?請你舉個恰當(dāng)?shù)睦舆M(jìn)一步加以解釋。
4.一般來說,演講詞要條分縷析,思路清晰,本文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
三、技法遷移
對比論證
[文本回顧] 為了明確榮譽的內(nèi)涵,文中將這一概念與“名譽”“虛榮”“野心”
8、“榮寵”進(jìn)行對比分析。明確“榮譽”一詞的內(nèi)涵,指出:“名譽是外加的,而榮譽卻是內(nèi)足的”,“名譽只是外界的稱許,而榮譽則是內(nèi)部發(fā)出來的光榮”,“榮譽具有內(nèi)心的價值,較名譽還要可貴”;“虛榮乃求他人一時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稱頌,而即沾沾自喜,以為滿足的”,“虛榮的表現(xiàn),就是好炫耀,好夸大,借此以博得他人對自己的稱贊”,“它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內(nèi)的”;野心是“求自己政治的名譽,權(quán)力,地位,官階,以作個人自私的滿足”,而所謂“門第”“頭銜”“豪富”,只可叫作“榮寵”,不是真正的榮譽。
[技法點撥] 對比論證是通過將某事與某事的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dǎo)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
9、稱比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的觀點。
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jìn)行比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jìn)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yōu)劣長短的標(biāo)準(zhǔn),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jié)論不一定可靠。
[技法運用] 以“尊嚴(yán)”為話題,運用對比論證的手法,寫一段議論文。(4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基礎(chǔ)梳理
1.(1)①lǐn
10、 ②xuàn?、踶ōnɡ?、躳ì?、輏iǎo?、辴óu ⑦shū?、啜ā、醱ǔ?、鈒ìn suì yì diàn fèn
(2)①dù duó ②cánɡ zànɡ?、踓hòu xiù?、躮ó mò
2.(1)榮譽 謄寫 (2)作祟 崇高 (3)墮落 墜落 (4)玷污 粘貼 (5)瞻仰 贍養(yǎng) (6)褻瀆 贖罪 (7)浮名 戰(zhàn)俘 (8)僥幸 纏繞 (9)相提并論 金榜題名 (10)傲慢 浪漫 (11)上諂下驕 沖鋒陷陣
3.(1)嚴(yán)肅認(rèn)真、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本課指以嚴(yán)肅戒慎的態(tài)度對待。(2)不與同列(表示鄙視)。(3)褒揚贊美的稱號。(4)名譽重要。(5)把不同的或相差懸殊的人或事物混
11、在一起來談?wù)摶蚩创?多用于否定式)。(6)越仰視越覺得它高不可及,越鉆研越覺得它堅不可入。(7)要求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8)一千個人的隨聲附和,不如一位士人的正色直言。
4.(1)①不齒 ②不恥 (2)①權(quán)力?、跈?quán)利
文本互動
1.
榮譽與愛榮譽
2.榮譽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榮的完成。
3.因為“名譽是外加的,而榮譽卻是內(nèi)足的”,“名譽只是外界的稱許,而榮譽則是內(nèi)部發(fā)出來的光榮——也可說是光輝——與外界所加上的名譽相合而成的”,“榮譽具有內(nèi)心的價值”,所以榮譽較名譽還要可貴。例如: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貞節(jié)烈女”,封建朝廷甚至給她們立牌坊加以表彰,應(yīng)當(dāng)說她們有著很好的“名譽”
12、,但這是“外加的”,而不是“內(nèi)足的”,實際上很多人是極為痛苦的,只不過不敢公之于眾罷了。她們的“內(nèi)心價值”并不高。
4.演講運用口語進(jìn)行傳播,需要清晰的表達(dá)。所以,常被人批評的“開中藥鋪,甲乙丙丁”的行文安排其實很符合演講的需要,因為它最有條理。在談到如何才能具有真正的榮譽時,作者舉出了四點:“第一必須能維持生命的莊嚴(yán)”;“第二必須能有所不為”;“第三必須是自足的,也是求諸己的”;“第四必須自尊而能尊人”。條分縷析中,觀點得到了明確的表達(dá)。
[技法運用]
(示例)中國歷來就有“士可殺不可辱”之說,為“尊嚴(yán)”而死的例子更是不可勝數(shù)。春秋時便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人
13、勇冠三軍,卻為了爭兩個象征功勞的桃子而喪命。與此相反,同是發(fā)生在春秋時代的“趙氏孤兒”的故事卻被傳為美談。晉國大臣趙盾之門客程嬰,為保忠良之后,將自己的孩子獻(xiàn)上,忍辱負(fù)重數(shù)十年,把趙氏遺孤?lián)狃B(yǎng)成人。
一個視死如歸卻淪為笑柄,一個忍辱偷生卻傳為美談,其中的區(qū)別就在于兩個字:“尊嚴(yán)”?!叭俊敝?,看似為了尊嚴(yán),但究其根本,不過是為了庸俗的面子,結(jié)果桃子得不到,反把命送了。齊國國相晏子一語道破玄機:“若血氣之勇,不過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為齊輕重哉!”而程嬰為保忠臣之后,不但痛失愛子,還要背上“賣主求榮”的罪名,受人唾罵,其所受之辱令人難以想象,換了“三士”之流,恐怕早已死過幾百次了。但程嬰沒有一死了之,而是“不誘于譽,不恐于誹”,勇敢擔(dān)負(fù)起撫養(yǎng)遺孤的責(zé)任。顯然,這樣活著,往往比死更為艱難。而誤解、污辱和謾罵不僅沒有毀掉他的尊嚴(yán),相反,他的崇高人格,他的神圣尊嚴(yán),卻在這場捍衛(wèi)正義的斗爭中得到升華。
最新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