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整合科學史教育大賽教學設計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物教學整合科學史教育大賽教學設計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生物教學整合科學史教育大賽教學設計
課題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年級
高一年級
教學設計
劉青霞
工作
單位
惠州市第一中學
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
(1) DNA是遺傳物質的分析及實驗驗證;
(2)為什么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3)科學研究的方法:假說一演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模擬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通過對感性圖文資料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2、
(1)通過再現(xiàn)科學史讓學生感受科學知識發(fā)現(xiàn)過程的艱辛和漫長。
(2)科學成果的取得不僅要有科學的思維,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
的成果和與他人合作的品質.
(3)實驗驗證 DNA和RNA是遺傳物質,強調了生命的物質性,有利于辨證唯物主 義世界觀的樹立。
教學
重點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jù):
遵循新課標基礎性原則, 強調掌握必需的經(jīng)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學
生濃厚的興趣和激發(fā)旺盛的求知欲。
教學
難點
教學難點:
1 .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RNA也是遺傳物質
3、.
2 .探究科學家發(fā)現(xiàn)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方法.
確定教學難點的依據(jù):遵循新課標選擇性原則,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 下,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fā)展?jié)撃軐W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 M聿9一 口 J。
教材
分析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在第3章占有重要位置,學生只有真正理解這部分 內容,才能在生物性狀遺傳和變異的復雜現(xiàn)象中,從根本上懂得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實 質和規(guī)律。而證明 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jù),則是“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 “噬菌體侵染細菌”這兩個經(jīng)典實驗,因此兩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探究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方法”是本節(jié)的難
4、點,這也正是我們要讓學生真 正掌握的東西。教材按照科學家的探索歷程以問題的形式引領學生層層深入進行思考, 讓學生理解這兩實驗的最關鍵的設計就是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地觀察它們的
作用。在本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實驗過程的探究與科學方法的學習相結合,充 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探索學習中,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
主要
多媒體課件,噬菌體的結構模型
教具
板
書
設
計
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過程
1、體內轉化實驗現(xiàn)象
(1928年)結論
過程
2、體外轉化實驗現(xiàn)象
( 1944年)結論
(二)噬菌體
5、侵染細菌的實驗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
1957年佛蘭科爾 TMV的轉化
實驗
結論: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主要
教法
1、問題鏈
教學法
2、探究導學 法:(假說一 演繹法.討論 探究法.背景 呈現(xiàn)法.要點 提示法)
教學
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閱讀課文 2遍,并收集有關遺傳物質研究過程的資料(教室內的電腦能上網(wǎng))。
[情景創(chuàng)設]通過對孟德爾規(guī)律的學習以及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我們已經(jīng)知道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與細胞中的染色體有美,人們認識到染色體在生物的傳種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 DNA。那么,究竟哪一個是
6、遺傳物質呢? ?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肺炎雙 球菌的轉 化實驗
屏幕問題鏈:染色體的主要成分 是蛋白質和DNA那么,究竟哪 一個是遺傳物質呢?
1、20世紀二T年代人們對蛋 白質和DNA的認識水平如何?
2、當時認為遺傳物質是哪種物 質?為什么?
3、從這個事實你能得出什么啟 示?
4、向蛋白質是遺傳物質這個觀 點提出挑戰(zhàn)的是誰?他憑什么 質疑?
學生答:略
1、 1928 年 格里菲思
的實驗
屏幕顯布:1、R型和S型細菌 的菌體和菌落圖,問哪個是 R, S?毒性如何?
檢查預習結 果,加深對細 菌的認識
2、請同學們看
7、課本43頁,回答 卜列問題:(1)實驗分哪些步
驟?各看到什么現(xiàn)象? (2)你
如何理解第3步的加熱殺 “死” ? ( 3)第4組的實驗結 果說明了什么? ( 4)僅憑格里 菲思的實驗能否證明 DNA是遺 傳物質?
2、 1944 年 艾弗里的
實驗
請同學們讀P43-44,回答問題:
1、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設計的思
路是什么?
2、在艾弗里的實驗的第 3步中 你得出什么結論?
3、從艾弗里的研究成果你有何 啟???
4、艾弗里的實驗是否完美?
誘發(fā)學生思考
學生根據(jù)資料內容,分組討論,相互 交流,問題基本解決,在老師的引導 下能分析出結果。
一般學生 都能根據(jù)
8、資料發(fā)現(xiàn) 答案,但該 實驗是否 完美?由 于學生占 有的資料 有限,不能 分析出不 完美的地 方
二、1952 年,赫爾希 和蔡斯的 T2噬菌體 侵染細菌 的實驗
出示噬菌體的模型:認識 T2噬 菌體并歸納出:它的頭部和尾部 都具有蛋白質外殼,頭內部含有 DNA。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 在細菌體內的病毒。
動畫演示侵染過程。
學生閱讀P44-45,回答問題:
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 P用于 標記噬菌體的何成分?有什么 目的?
噬菌體在細菌體內的增殖是在 什么的指導卜完成的?根據(jù)是 什么?
這個實驗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簡述噬菌體侵染細菌的步驟。
給出資料:1956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 有些病毒小含DNA,而只含蛋白 質和RNA,請同學們設計實驗證 明誰是遺傳物質。
分組討論,相互交流,問題基本解決, 在老師的引導卜能分析出結果。
學習運用科 學家的實驗 方法,拓展、 訓練學生科 學思維能力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運用探究法學打了兩個經(jīng)典實驗,使我們從根本知道
了核酸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不向生物所含的遺傳物質的種類有所不問, 絕大多數(shù)的 生物都有DN用口 RNA此時DNA^遺傳物質,只有少量的病毒只含 RNA那么,此時 RNM是遺傳物質。
課堂練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