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選修一文檔: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單元總結7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人教版選修一文檔: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單元總結7 Word版含答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單元總結(七)
一、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后的社會階級關系
1.新興資產階級:既不滿意自己政治上的無權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階級。
2.農民階級:改革后的農民繼續(xù)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資本主義和農奴制殘余緊密結合,廣大農民遭受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因此,農民反抗斗爭不斷。
3.民粹派形成及主張
(1)形成:一批代表農民利益的平民知識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漸形成了民粹派。
(2)主張:反對農奴制,不滿意資本主義制度,否認工人階級的先進作用。認為知識分子是領導農民革命的主要力量,號召知識分子去農村發(fā)動農民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
(3)局限性:民
2、粹派不了解農民的真正想法,他們的行動沒有得到農民的響應。
(4)發(fā)展:民粹派遭到沙皇鎮(zhèn)壓后,發(fā)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主張通過恐怖手段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展開了對沙皇的暗殺。
二、俄國農奴制改革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異同
俄國農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不同點
性質
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改革并沒有改變生產關系,為封建性的改革
結果
改革取得了成功
改革最終失敗
相同點
背景
都是工業(yè)革命沖擊下的改革,改革前國家都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方式
都是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主持下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阻力
都受到了來自舊勢力的強
3、大阻力
作用
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例題 (2016·江蘇高考)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們有理由推斷,農民對解放宣言會無比感激,無比高興??蓪嶋H上,宣言在農民中間引起的與其說是欣喜,不如說是失望。要理解這一奇特的事實,我們就必須努力置身于農民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關自由勞動、人類尊嚴、民族進步一類的言辭,落到俄國農民耳朵里,猶如雨滴砸在花崗巖上一般。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錢買衣服穿而已。
——摘編自華萊士《俄國》
4、材料二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來并加快現(xiàn)代化的步伐,因為如若不然,俄國就會永遠不再是一個強國。但是,沙皇政府則懷舊地回顧過去,希望改革能鞏固俄國而無須削弱獨裁統(tǒng)治。政府對待貴族的態(tài)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艱難選擇:一方面,想要實施現(xiàn)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時候采取與其需要相反的行動,例如,解放農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獨裁專制制度和社會穩(wěn)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貴族作為傳統(tǒng)的基礎來依靠。
——摘編自莫斯《俄國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民”對“解放宣言”不滿的原因。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傾向的原因。
(3)據(jù)上述材料,總結
5、俄國農奴制改革“懷舊”保守致使改革不徹底的教訓。
解題模板
第一步 審題意 第(1)問,為什么農民對改革不滿意。第(2)問是俄國改革具有保守傾向的原因。第(3)問是吸取俄國改革的教訓。
第二步 抓關鍵 第(1)問,據(jù)材料一“我們就必須努力置身于農民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并結合農奴制改革內容中有關農奴經濟和政治地位的知識得出農民繳納高額贖金,地主割占好地,農民仍受村社管理,農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第(2)問,據(jù)材料二“想要保持獨裁專制制度和社會穩(wěn)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貴族作為傳統(tǒng)的基礎來依靠。”結合農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自上而下的改革,專制制度影響,維護貴族利益。第(3)問,
6、結合所學知識,從改革要與人民群眾利益相結合,如何對待守舊勢力,改革者的進取精神等角度得出改革要關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擺脫舊勢力束縛,改革要有展望未來敢于進取的勇氣。
第三步 聯(lián)知識 結合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內容、特點和影響回答。
答案示例 (1)原因:農民繳納高額贖金;地主割占好地;農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農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專制制度影響;維護貴族利益。
(3)教訓:改革要關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擺脫舊勢力束縛;改革要有展望未來敢于進取的勇氣。
1.設問方式
(1)限定性的設問,如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歷史、社會、經濟、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
7、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寬泛性的設問,如該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歷史條件、歷史因素有哪些等。
2.答題模板
(1)在沒有限定詞的情況下,歷史背景、條件、因素、依據(jù)、原因等可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體表現(xiàn)為:
①經濟方面的內容可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方面思考。
②政治方面的內容可從政局、制度、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等方面思考。
③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可從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回答根本原因時主要從歷史發(fā)展趨勢、生產力發(fā)展和主觀需要等方面思考。
(3)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①主觀原因(主觀意識方面的原因)一般從領導某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等方面進行思考。
②客觀原因指與主觀原因有緊密關系但又不受主觀意識影響的原因,一般從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形勢)、經濟狀況、政治現(xiàn)狀等方面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