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6)
《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6)》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6)(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河南省確山縣第二高級中學高中地理選修六學案:2.1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天然水的自凈作用 1 .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環(huán)境對外來物質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體的凈化作用 (1)凈化作用分類:包括物理凈化、化學凈化、②__________凈化。 (2)水體自凈能力比較:河流水>③__________>地下水。 (3)意義:掌握不同水體的④__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體的⑤______________,就能以最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體,并超過其⑦__________,就會改變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質, 改變水中生物群落組成,造成⑧__________、水體⑨__________降低甚至喪失的現(xiàn)象。 二、水體污染現(xiàn)象 1.水體富營養(yǎng)化 (1)污染源:⑩__________等營養(yǎng)物質。 (2)表現(xiàn):湖面上出現(xiàn)一片片的“水花(水華)”,又稱“?__________”,在海洋上則稱為“?__________”。 (3)危害:湖中植物?__________受阻而死亡;?_________大量死亡;? _____________遭到嚴重破壞;湖泊將演變成?__________。 2.海洋水體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開采、加工和?________過程。 (1) 危害:油污染導致?_____________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并阻礙海藻的?_________,底棲動物還 (2) 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響;間接對?__________造成危害。 知識點一 天然水的自凈作用 1. 自凈作用 概念 環(huán)境對外來物質具有一定的消納、同化能力,這就是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污染物進入天然水體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所凈化,這就是天然水的自凈作用 天然水的自凈機理 物理過程 混合、稀釋、揮發(fā)、擴散、沉淀等 化學過程 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凝聚等 生物過程 水生動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等 不同水體的自凈能力 河流的自凈能力比湖泊強,湖泊的自凈能力比地下水強 意義 掌握不同水體的自凈規(guī)律,充分利用水體的自凈能力,就能以最經(jīng)濟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2.河道中水的凈化作用 位置 凈化物質 過程 上層 藻類及其他綠色植物 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中層 河水 發(fā)生物理作用和化學反應,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濃度降低 底部 河床底泥及微生物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過生化過程將污染物吸收、轉化 【典例 1】下列關于不同水體自凈能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湖泊的自凈能力比河流強 B.污染物進入河流后擴散快,流動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動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凈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凈能力都差 1.關于水體自凈能力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水體的自凈能力就是水體對人類破壞活動的抗御能力,人類的破壞力越大,水體的自凈能力就越強 B.由于水體具有自凈能力,因此,不會產(chǎn)生水體污染現(xiàn)象 C.水體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當?shù)?,當人類向水體中過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質時,水體會永久性地喪失自凈能力而出現(xiàn)水污染現(xiàn)象 D.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當其對廢棄物的容納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時,就會出現(xiàn)環(huán)境問題 2.不論哪一種水體,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若排入的污染物超過其自凈能力,就會( ) ①改變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質 ②水體利用價值降低甚至喪失 ③改變水中生物群落組成 ④造成水質惡化 ⑤使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多樣化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知識點二 水體污染現(xiàn)象 1. 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體污染的主要問題之一 定義 生物所需的氮和磷等營養(yǎng)元素大量進入水體引起水質惡化的現(xiàn)象 形成條件 較為封閉的海灣、湖泊等水體中 表現(xiàn) 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在較為封閉的海灣、湖泊等水體中積聚到一定程度后,藻類就迅速繁殖。因為占優(yōu)勢的藻類的顏色不同,水面呈現(xiàn)藍、紅、棕、乳白色等,這種現(xiàn)象在湖泊中稱為“水華”,在海洋上稱為“赤潮” 危 害 湖中植 物死亡 藻類聚集在湖泊上層,遮蔽陽光,使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魚類 死亡 藻類有毒,魚類可能中毒身亡;表層水體的溶解氧達到過飽和,魚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失調死亡;下層水體缺氧,魚類窒息死亡 湖泊演變?yōu)檎訚? 湖泊富營養(yǎng)化,藻類大量繁殖,由于不能被魚類食用或魚類已死亡,最終大量藻類沉積湖底,湖泊將演變?yōu)檎訚? 2.海洋水體污染——石油污染 (1)污染物來源:近?;蚝5资烷_采;海洋石油運輸(石油泄 (2)常發(fā)區(qū)域:世界的主要港灣、主要航線附近、海上油井周圍。 (3)危害:石油污染海洋,會給被污染區(qū)域的生物帶來滅頂之災,對海洋及附近的海岸環(huán)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污染物及過程 危害 油污染 能直接導致海鳥、海獸的毛、皮喪失防水和保溫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覺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塊 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并阻礙海藻的光合作用 沉降到海底石油 影響海洋底棲動物 石油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間接危害生物 【典例 2】(2010 年高考福建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蘇州河是上海的一條城市內河(貫穿城區(qū)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對河流水質產(chǎn)生了明顯的影響。圖 2 -1-1 示意蘇州河沿岸土地利用類型和水質的變化趨勢(水質污染綜合指數(shù)高表示污染嚴重)。 (1)指出 1989~2006 年蘇州河水質變化的總體趨勢,并分析原因。 圖 2-1-1 (2)簡述改善城市內河水質的主要措施。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影響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據(jù)此完成 1~2 題。 1.有學者將水體污染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稱為水質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環(huán)不活躍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稱為水源性缺水。下列城市中,水質性缺水嚴重的是( ) A.青島 B.廣州 C.蘭州 D.天津 2.我國目前重點治理的“三湖”(江蘇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 地區(qū)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其污染物來源不包括( ) A.化肥農(nóng)藥殘留物 B.生活污水 C.原油泄漏 D.工業(yè)廢水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地理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875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