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新湘藝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春來了》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新湘藝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春來了》教學設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2022年新湘藝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春來了》教學設計
教學年級:三年級下冊
教學內(nèi)容:湘藝版三年級音樂下第二課《春來了》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用優(yōu)美統(tǒng)一的聲音演出《春來了》,用歌聲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韻味、連音與斷音的 對比。
2 認識3/4拍的拍號,并感受其強弱規(guī)律以及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通過聽音填空練習,進
一步培養(yǎng)學生聽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線譜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學唱歌曲《春來了》了解并掌握有關知識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引導學生說一說上學期所學的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復習1-2
2、支歌曲。
二 放一首樂曲----關于春天的。
1 師:同學們,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
2 請學生說一說對春天的感受,說一說你們眼里的春天。
三教新歌《春來了》
1 聽音樂《春來了》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2 復習音樂知識
3 每小節(jié)三拍
4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
3 隨音樂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4 學唱歌曲
1)哼鳴歌曲旋律
2)聽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學唱歌詞:
注意:娘???。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練習)。
符點音符要唱準。
最后的結尾要唱的輕快一些。
四引導學生總結:
《春姑娘》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春滿枝頭、桃紅柳綠的春色圖。
五邊
3、唱歌曲,邊踏腳、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六教師總結,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附送:
2021-2022年新湘藝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杜鵑圓舞曲》教學設計
教學年級:三年級下冊
教學內(nèi)容:湘藝版三年級音樂下第二課《杜鵑圓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杜鵑圓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讓學生展開豐富的音樂想象。
2、讓學生了解、感受手風琴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音色特點和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三拍子樂曲的特點,引導學生聽辨手風琴的音色,感受樂曲、表現(xiàn)樂曲。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愉快的音樂課
4、開始了,老師知道大家特別喜歡小動物,今天有個小動物也來到音樂教室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歡迎嗎?你們要想知道這個小動物是誰?就讓我們先來聽段音樂吧。
二、聽賞音樂(打開課件1,聆聽音樂)聽音樂時可以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輕輕搖動你的身體。你在這首音樂中聽到了什么叫聲,聽完之后,告訴大家好嗎? (聽到了布谷鳥的叫聲。)
我們在音樂中聽到了布谷鳥的叫聲,你們看,布谷鳥今天飛到我們教室來了,你們歡迎嗎?(出示布谷鳥的卡片)
看那個小朋友做得好,老師把小鳥的圖片就獎勵給他。(發(fā)圖片)
下面我們再把音樂聽一遍,當你聽到布谷的歌聲時,請你把手中的圖片高高的舉起來。沒有圖片的同學,舉起你的小手來表示。
(學
5、生再次聆聽音樂。)老師指導學生邊聽邊分辨布小鳥的叫聲。
三、介紹音樂:布谷鳥又叫杜鵑鳥,今天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的名字就叫《杜鵑圓舞曲》。 杜鵑鳥在每個樂句唱了幾遍?這兩遍高低有變化嗎?現(xiàn)在讓我們也變成一只只可愛的杜鵑鳥,飛到美麗的大森林,聽到小鳥歌唱聲我們模仿它們的叫聲。講解:杜鵑的叫聲里有這樣兩個音: mi, do, 請你們在五線譜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和老師說一句兒歌:“一線一線mimimi,下加一線dididi,mi,dimidi知道了,我要把他來記牢”。 再和老師的琴唱一唱。 3 1 ︳3 1 ︳3 1︱
四、聽辯樂器:請大家再聽一遍樂曲.這首樂曲是由好幾種樂器演奏的,當你聽到
6、手風琴演奏音樂時,把兩只小手舉起來搖一搖。告訴同學們你聽到了手風琴的演奏了。(再聽音樂分兩組練習):一組:聽到杜鵑的叫聲時,按節(jié)奏拍手。聽
到其他音樂時做小鳥飛翔的動作。 一組:聽到杜鵑的叫聲時,按節(jié)奏拍手。聽到手風琴演奏音樂時,把兩只手舉起來搖一搖。
五、畫杜鵑:
剛才我們一起聽了《杜鵑圓舞曲》,一起感受了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意境。此時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你能試著用彩筆畫一畫嗎?(放課件,學生畫杜鵑鳥)
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
六、看到你們把杜鵑畫的那么可愛,老師也想躍躍欲試了,下面老師把這首樂曲個大家演奏一遍,你們和老師做動作配合。
七、總結:
今天我們聽賞了《杜鵑圓舞曲》,音樂給我們帶來了輕松愉塊的氣氛,使我們共同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加上手風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樂有一種迷人的色彩??鞓返男《霹N們,我們下節(jié)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