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九年級上學期同步檢測化學試題 第5單元 化學方程式(解析版)
-
資源ID:9464283
資源大小:559.50KB
全文頁數(shù):1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6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3屆九年級上學期同步檢測化學試題 第5單元 化學方程式(解析版)
第 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測試卷
溫馨提示:本卷共三大題,計 25 小題,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45分)
1.(A)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因為“質量守恒”,所以煤燃燒后產(chǎn)生的煤渣質量一定和反應前煤的質量相等
B.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鎂的質量大
C.100g水與100g酒精混合后,質量等于200g,這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1g氫氣在9g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了10水
2.(A)下列有關化學方程式2H2+O22H2O的讀法正確的是( )
A.氫氣和氧氣生成水
B.氫氣加氧氣等于水
C.兩個氫分子加一個氧分子等于兩個水分子
D.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3.(A)化學反應前后,下列各項中,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①原子數(shù)目;②分子數(shù)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的總質量; ⑤物質的種類;⑥原子的種類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4.(A)化學反應C+O2CO2中,若生成m個CO2,則參加反應的氧原子個數(shù)為( )
A.個 B.m個 C.2m個 D.個
5.(A)鋁在氧氣中反應會生成氧化鋁,在此反應中,鋁、氧氣、氧化鋁三者的質量比是( )
A. 9:8:17 B. 27:32:102
C. 27:32:43 D. 27:32:59
6.(A)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證明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相等的是( )
7.(A)小林和小明同學在學習合作中討論: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分別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哪種物質消耗氧氣最多?請你也參與他們的討論,你認為消耗氧氣最多的物質是( )
A.C B.H2 C.Fe D.P
8.(A)下圖是某個反應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A. B.
C. D.
9.(A)運載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 + 2N2O4 == 3N2 + 4H2O + 2CO2,則偏二甲肼的化學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10.(A)右下圖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根據(jù)他們描述的內容,試判斷他們所指的化學方程式是( )
A. B.
C. D.
11.(A)“”、“”、“”分別表示A、B、C三種物質的分子,下圖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分子及其數(shù)目的變化。
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 )
A. 3:2:4 B. 3:2:2
C. 1:2:3 D. 1:2:2
12.(B)在反應2A+5B=2C+4D中,C、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22,若2.6gA與B完全反應,生成8.8gD,則在此反應中B與D的質量比為( )
A.4:9 B.8:1 C.10:11 D.31:44
13.(B)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
2
84
5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4
0
14
試推斷該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為(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氧化反應
D.無法確定
14.(B)某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如下圖(其中“ ”“ ” 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對上述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都是化合物 B.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
15.(C)A、B、C三種物質各15g,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生成新物質D30g;若增加10gA,A與C恰好完全反應。則參加反應的B與C的質量比是( )
A.5:3
B.5:2
C.2:3
D.3:2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括7小題,滿分35分)
16.(5分)(A)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必須 ;二是要 。配平化學方程式時,應在式子左右兩邊的化學式 配上適當?shù)幕瘜W計量數(shù),使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 相等,絕對不能改動化學式中 的個數(shù)。
17.(3分)(A)酒精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8.(2分)(A)右下示意圖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變化。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示意圖說明了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 。
19. (9分)(A)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并填空
(1) Pb(NO3)2 PbO+ NO2+ O2
(2) Al2(SO4)3+ NaOH== Al(OH)3↓+ Na2SO4,
上述反應中,(1)屬于____ 反應。
20. (6分)(B)“納米材料”特指粒徑為1~100 nm(1nm=10-9 m)的顆粒。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應用幾乎涉及現(xiàn)代工業(yè)的各個領域。用納米級的某種氧化物做催化劑,使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轉化為兩種氣體。其中之一可以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一種氣體。這兩種氣體分別是 和 。寫出它們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1.(5分)(B)19.在反應2Al+Fe2O32Fe+Al2O3中,___________份質量的鋁和________份質量的Fe2O3反應,生成__________份質量的鐵和________份質量的Al2O3。欲制28g鐵,則需Al為_______g。
22.(5分)(C)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查閱化學史料時發(fā)現(xiàn):早在300多年前,英國化學家玻義爾在一個敞口的容器中能夠加熱一種金屬,結果發(fā)現(xiàn)反應后質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應前后質量不守恒。之后,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燒金屬,發(fā)現(xiàn)反應后質量不變,由此得出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這兩位科學家的實驗相似,為何結論不同?該學習小組沿著科學家的足跡進行實驗探究,請你完成以下相關內容:
(1)交流討論:兩位科學家得出不同的結論究竟與哪些實驗因素有關呢?
(2)提出假設:若用同種金屬、同一容器都進行實驗,兩位科學家得出不同的結論主要是由于 緣故。
(3)實驗驗證:
已知: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固體
操作步驟及實驗現(xiàn)象
簡答
①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小塊金屬鈉,塞進橡皮塞,稱量,用砝碼使天平平衡。
稱量后需
。
②取下錐形瓶,放在墊有石棉網(wǎng)的三腳架上微熱,觀察到金屬鈉著火燃燒,冷卻后,再稱量。
稱量時,觀察到 。
③將錐形瓶塞取出一會兒后,蓋上瓶塞,再稱量。
稱量時,觀察到 。
(4)得出結論:假設成立。
(5)依據(jù)以上實驗事實:解釋兩位科學家的實驗結論: 。
三、計算解答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第23題8分,第24題12分,滿分20分)
23.(8分)(B)鈦(Ti)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可通過如下反應制得:,若要制得24g鈦,需要鎂的質量是多少克?
24.(12分)(B)工業(yè)上用電解氧化鋁的方法制取單質鋁的化學方程式為:
通電
2Al2O3===4Al+3O2↑。對“電解10 t氧化鋁最多可生產(chǎn)多少噸鋁?”一題,小麗和小明兩位同學分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小麗同學的解法
小明同學的解法
解:設鋁的質量為x
2Al2O3===4Al+3O2↑
204 108
10t x
204/108=10t/x
x=10810 t/204=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鋁
解:氧化鋁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Al的相對原子質量2/ Al2O3的相對分子質量100%
=272/272+163100%=53%
鋁的質量為:10 t53%=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正確嗎?
(2)對“34 g過氧化氫完全分解(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克?”一題,你認為也能用上述兩種方法解答嗎?試試看,請把能用的解法過程寫出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煤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致使剩下的煤渣質量不等于所用煤的質量;1g氫氣在9g氧氣中完全燃燒,由于有1g氧氣過量而未參加反應,所以生成水的質量是9g,而不是10g;質量守恒定律是針對化學反應而言的,而100g水與100g酒精混合,并沒有生成新物質(即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鎂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鎂的質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鎂的質量比鎂的質量大,故B正確。錯因會診:錯選A是由于對可燃物燃燒或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中的“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概念中的關鍵詞沒有抓住;錯選C是不能明確質量守恒定律適用范圍而導致誤答;錯選D是對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反應的”意義理解不透,把反應物當成參加反應的物質了。
2. D 解析:此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包括:(1)在點燃條件下,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2)在點燃條件下,每4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可生成36份質量的水。(3)在點燃條件下,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氣分子反應可生成一個水分子。點撥:熟記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3.B 解析:可從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反應實質去考慮問題: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均不發(fā)生變化。
4.C
5.D
6.C 解析:鐵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H2擴散到空氣中去了,使其質量減輕了
7.B 解析:分別計算質量相同的C、H2、Fe、P在O2中完全燃燒消耗O2的質量相比較
8.D
9. A 解析:本題聯(lián)系社會熱點考查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即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都不變,根據(jù)此原則,不難推出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2H8N2。本題比較簡單。
10. C 解析:本題利用圖示展示了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根據(jù)各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排除A、D,再根據(jù)各物質的質量比為1∶8∶9,排除B。
11.D 解析: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不發(fā)生改變。從圖中可以看到,反應后仍有兩個A分子與反應前完全相同,因此這兩個A分子并沒有參加反應,即參加反應的A分子的數(shù)目是1個而不是3個,因此反應的方程式中A、B、C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2:2。
12.C 解析:C、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22,則C與D的質量比為:18:88,已知2.6gA與B完全反應,生成8.8gD,則同時生成1.8gC,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1.8g+8.8g-2.6g=8.0g,故在此反應中B與D的質量比8.0g:8.8g=10:11, C為正確選項。
13.A
14.C
15.C 解析:15gA完全反應生成30gD,25gA完全反應生成D的質量為:則參加反應B的質量為50g-25g-15g=10g。B與C的質量比為10g:15g=2:3
二、填空題
16.(每空1分,共5分)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 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前 原子個數(shù) 原子
17.(每空1分,共3分)碳、氫 氧
18.(每空1分,共2分)2CO+ O2點燃2CO2 原子發(fā)生了重新組合(或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解析:分析微觀示意圖知,反應物中有二個CO分子和一個O2分子反應生成了二個CO2分子,不難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2CO+ O2點燃2CO2 。從分子-原子觀點來解釋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或分子發(fā)生了變化)。
錯因會診:沒有清楚認識直觀的分子和原子模型,只是認為碳單質和碳的氧化物之間相互轉換,而錯誤的把化學方程式寫成C+O點燃CO,CO+ C點燃2CO。
19.(每空1分,共9分)(1)2Pb(NO3)22PbO+4NO2↑+O2↑或2、2、4、1;(2)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或1、6、2、3;分解;
20. (每空2分,共6分) N2 CO2 解析:根據(jù)題目中所給的信息,能參與植物光合作用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由此可以知道生成物,又知反應物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所以只要配平,寫出條件和符號就可以完成化學方程式了。點撥:這是一道信息材料題,關鍵在于抓住題目中所給的信息,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它。
21.(每空1分,共5分)54 160 112 102 13.5
22.(每空1分,共5分)(2)反應容器中敞開與密閉的差異(3)①檢查天平是否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③天平指針向左偏移。(5)羅蒙諾索夫是在密閉容器中實驗,金屬燃燒后質量的增加來自瓶內空氣中氧氣的減少,因此反應后質量不變;玻義爾是在敞口容器中實驗,金屬燃燒消耗瓶內氧氣后,瓶外的空氣不斷補充流入瓶內,因此反應后容器內物質質量增加了。解析: 本題以化學史料為背景對于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考查,考查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要求、注意事項等。點撥:波義爾用敞口容器在空氣中加熱金屬,金屬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由于有外界的氧氣參加反應,可回顧波義爾得出的結論不守恒。而羅蒙諾索夫因為是在密封玻璃瓶內加熱金屬,金屬雖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內的氧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故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從而得出了質量守恒定律。
三、計算解答題
23.(共8分)解:設需要鎂的質量為x。
(2分)
224 48
X 24g (2分)
(2分)
(2分)
答:需要鎂的質量為24g。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方程式的基本計算。借助化學方程式,利用要制得的鈦的質量從而可求出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
24.(共12分)(1)正確;(2分) (2)不能,(2分)
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由化學方程式可知
2H2O22H2O+O2↑(2分)
68 32
34 g x (2分)
68/32=34 g/x (2分)
x=16 g (2分)
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6 g
解析:(1)小麗和小明兩位同學分別采用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根據(jù)化學式的計算兩種方法進行求解,他們的解法都是正確的;(2)過氧化氫完全分解后除生成的氧氣中含有氧元素外,生成的水中也含有氧元素,因此不能用小明同學的解法來求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而只能用小麗所采用的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求解
解:(2)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由化學方程式可知
2H2O22H2O+O2↑
68 32
34 g x 68/32=34 g/x x=16 g
因此答案為:(1)正確;(2)不能,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6 g。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