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的 意 義教學設計.doc
《比 的 意 義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比 的 意 義教學設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比 的 意 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人教版數(shù)學第十一冊P43--44及做一做, 授課時間:2011-9-27日 班級:六年(1班 授課人:阿龍山鎮(zhèn)小學徐福香 教學目標 (1) 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 (2) 弄清比同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 (3) 聯(lián)系比的意義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 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學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 (4)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比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比,感受比。 教法和學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 發(fā)現(xiàn)法 比較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還記得“神舟”五號是什么時候升空的嗎? “神舟”五號的發(fā)射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強大,讓中國人為之振奮,(課件出示圖片) 師:航天員楊利偉叔叔出艙后手里拿著什么? 生:聯(lián)合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師:老師想問大家。當時楊利偉叔叔為什么要拿中國的國旗呢 師:大家說得真好,是啊,國旗是祖國尊嚴和榮譽的象征是非常神圣的。我們要尊重和愛護國旗。 師;老師這里有一面國旗的圖片,電腦出示國旗,師介紹:這面國旗的長是15厘米寬是10厘米。比較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關系,可以怎樣提問題? 學生一: 長比寬多多少厘米? 15?10=5(厘米) 學生二: 寬比長少多少厘米? 15?10=5厘米 學生三: 長是寬的幾倍? 1510=3/2 學生四: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1015=2/3 師:大家說得好,從同學們對國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知比較數(shù)量的意義和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求一個數(shù)量比 另一個數(shù)量多多少或少多少屬比差問題用什么法計算? 生:用減法計算。 師:另一種是求一個數(shù)量是另一個數(shù)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屬比倍關系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用除法計算。 師:關于長和寬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數(shù)學比較方法 ----比 師板書課題 比的意義。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揭示意義。 師: 剛才我們用1510來表示長是寬的幾倍,我們又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關系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板書:長與寬的比是15比10 師: 請同學想一想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怎么說呢? 生: 我們又可以說成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板書:寬與長的比是10比15 師: 通過求國旗的長和寬的倍比關系可知道誰是 誰的幾倍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例如;長是寬的3/2倍,我們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但要注意的是: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否則比表示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師:如:15比10是誰和誰的比 生:長和寬的比。 師;那10比15又是誰和誰的比呢 生:寬和長的比。 師:同學們說的真棒。 師: 據(jù)新聞報道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中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師:題中42252km是行駛的什么? 生:路程 師:90分鐘呢? 生:時間 師: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就是要求什么?? 生:要求速度 師:速度應該怎樣求呢? 生:路程時間=速度 4225290 師:“神州”五號運行的速度就可以用它運行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這里的路程和時間是什么關系? 生:相除關系。 師:因為是相除關系,所以可以說成神州五號運行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 師:路程和時間是不是同類的量? 生:不是 師:因而可知不同類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比來表示,通過這么多的例子,大家現(xiàn)在再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么是比? (引導學生觀察前面例子中除法算式和比的對照。) 生:只要是兩個數(shù)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 師:大家說得已經(jīng)很接近了,實際上,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 生:那也就是只要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系就可以用比的形式來表示。 師:那么什么叫作比呢 生: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作兩個數(shù)的比。板書: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 師:兩個數(shù)的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什么關系的 生:相除關系。師在相除下點點讀一邊。 師:觀察上面兩個例子的解法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 相同點:都用除法,又都能說成幾比幾 生: 不同點:第一個例子中的比 是同類量的比第二個例子中的比是不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你能說出幾個日常生活中關于比的例子嗎? 生;我們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18比20 生:我買日記本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是48比6 師;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得出的是什么量? 生:單價。 師:關于比,你還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生:比怎樣寫怎樣讀,比的 各部分名稱是什么,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怎樣的關系? 師: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學提綱中的這些問題自學教材第44頁。 課件出示 自學提綱: 1、幾比幾怎樣寫、怎樣讀?(可以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但仍讀作幾比幾) 2、 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 怎樣求比值?(前項除以后項) 4、 比值可以怎樣表示?(通常用最簡分數(shù)表示,能除盡時也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能整除時就用整數(shù)表示) 5、 比和比值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適當板書。 師總結: 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和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下面老師想檢驗大家對本節(jié)課知識掌握的情況,同學們愿意接受檢驗嗎? 課件出示討論題:小強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強說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 ︰ 173,對不對?如果不對,你認為是多少呢? 師強調(diào)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tǒng)一單位。 (三)、訓練反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買同樣的練習本。小敏買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買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買的練習本數(shù)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錢數(shù)之比是( ):( ),比值是( )。 2、3:( )=24 ( ):8=0.5 二、選擇 買4支鋼筆是12元,鋼筆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5:9 0.6:0.16 2/2:6/7 0.8:1/2 師:小精靈聽說我們六年一班的同學非常聰明,想讓大家?guī)椭鉀Q一個問題,你們愿不愿意幫助它呀? 生:愿意。 師:那我們看看是什么問題吧,看課件:比和除法、分數(shù)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小組合作完成小卷。 匯報:出示表格 聯(lián) 系 ( 相當于) 區(qū)別 除法 被除數(shù) (除號) 除數(shù) 商 一種運算 分數(shù) 分子 (分數(shù)線) 分母 分數(shù)值 一種數(shù) 比 前項 : (比號) 后項 比值 一種關系 師:比的后項能為0嗎?為什么? 課件出示圖片,從而講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jié)課中所學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四)知識拓展 1、人體中有趣的比 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 身高與雙臂平伸的比大約是1:1。 腿長與頭長的比大約是4:1。 腳長和身高的比是1:7。 血液和體重的比大約是1:13。 成年男子肩寬和頭長的比是2:1。 2、數(shù)學中有一個比值叫黃金分割,它的值接近0.618。 當一個物體的兩部分之間的比大致符合黃金比---0.618:1時,會給人以一種優(yōu)美的視覺感受。課件出示圖片。 (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業(yè) 1、數(shù)學書練習十一第一題。 2、搜集生活中有趣的比。 板書設計 比的意義 長與寬的比是15比10 記作 15 : 10 =3/2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寬與長的比是10比15 記作 10 : 15 =2/3 路程與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記作 42252: 90 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作兩個數(shù)的比-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義教學設計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006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