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編 知識專題突破篇 專題六 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師用書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編 知識專題突破篇 專題六 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師用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編 知識專題突破篇 專題六 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師用書(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六 實用類文本閱讀 絕招十七 篩選關鍵,品思意旨——“5選2”題 1.選材特點:全國新課標卷傳記閱讀中,第一題采用5選2的選擇題的形式,選項設計覆蓋全篇,且基本按原文順序排列,先部分后整體。分析和概括,既包括對文本局部內容的理解,也包括對文本的整體解讀。 2.命題特點:命題者對文本的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時,往往通過增添、刪減、拼湊、調換等方式,改變原文說法,讓考生判斷正誤。共五個選項,選擇最恰當?shù)膬身?,分值?分、2分、1分,滿分為5分。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對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和對人物形象的賞析能力。 授解題絕技 [增分妙招] 一、了解設題特點,明確陷阱類型。明確常見的選項錯誤類型,解題時就會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 1.人物方面陷阱 (1)張冠李戴(對象):就是在有關聯(lián)的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把甲說成乙,或者把甲的事跡、言論、成績、貢獻等說成乙的。另一方面,在同一對象的不同方面設置干擾,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說成乙方面,如把時間、地點、事件等說成另一時間、地點、事件等。 (2)行為有偏差(行為):就是在選項表述過程中,或擴大傳主行為,或縮小傳主行為,或把傳主的行為給改換了。 (3)曲解觀點或建議(語言):這一陷阱往往從兩個方面設置,一是曲解傳主的建議、觀點,一是曲解別人對傳主的建議、觀點。這里的曲解是指選項在表述觀點或建議時在肯定與否定、是與非、有與無、表揚與批評等方面設置干擾,與原文相悖,造成與原文不符。 (4)曲解傳主興趣:就是在設置選項時有意把傳主的興趣愛好給轉換,或在時間、地點上給換位。 (5)無中生有:此陷阱在選項的表述中包含兩個方面,第一,選項中的內容在原文中沒有提及;第二,選項中的內容在原文中無此暗示或根據(jù),屬主觀臆斷。 2.事件方面陷阱 (1)竄改時間或時態(tài)(時間):此類陷阱的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故意把現(xiàn)實中未發(fā)生的事件(又稱“未然”)判斷為已發(fā)生的(又稱“已然”)或把已發(fā)生的事件判斷為未發(fā)生的。 (2)以偏概全或說法絕對(范圍):就是在設置選項時把個別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數(shù)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體的、所有的,特別是傳主對事件的處理方面。 (3)曲解原因、竄改結果、因果倒置(因果):就是在選項表述中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給換了,或者把在某原因下發(fā)生事件的結果給換了,或者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兩者的關系。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強加因果,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有因果關系。 二、弄清文本內容,了解傳主的相關信息。 閱讀時,要先厘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和文段大意;接著要全面把握傳主信息,如傳主的人生經歷、身份、性格、情感、成就,還要關注傳主與其他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他人對傳主的評價等。 三、文題內容比較,辨別選項正誤。 選項是從原文中提取出來的,要仔細比較選項內容與原文信息,看選項的變化情況。有的變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內容與原文一致;有的變化是本質上的,其表述改變了原文的意思。要注意,有些選項在原文中找不到相關語句,這就需要仔細辨別其是無中生有還是合理分析。 1.1分值項(有小錯誤):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遺漏;③以次充主。 2.2分值項(無錯):①信息表達比較概括;②信息量比較少;③難度較小。 3.3分值項(無錯):①信息表述比較精確;②信息量比較多;③難度較大。 [典例剖析] (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陜西農村。上中學時,陳忠實讀趙樹理的《三里灣》和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得到滋養(yǎng),萌發(fā)了文學夢。也許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學讀中文系。這個20歲的青年,常常一個人坐在家鄉(xiāng)的灞河邊,想著文學,想著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陳忠實的散文《夜過流沙溝》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發(fā)表,他的文學生涯由此正式開始。但直到1979年小說《信任》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他才確立了文學上的自信。他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業(yè)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又一個三年之后,陳忠實40歲,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鄉(xiāng)村》出版,贏得“小柳青”的名聲,工作單位也換成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他終于是一名專業(yè)作家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時代的變化,陳忠實越來越覺得要從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出來。他將這個愿望寫進了小說《藍袍先生》中。小說寫于1985年,一個認知作者的標志性年份。這年的最后10天,他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泰國。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陳忠實特意置辦了一套質地不錯的西裝。當他第一次穿上西裝打上領帶站在穿衣鏡前的時候,腦海里浮現(xiàn)出剛完成的小說的主人公藍袍先生。藍袍先生多年以來一直穿著藍色長袍,受到同學譏笑以后才脫下藍袍,換上“列寧裝”。陳忠實認為那是擺脫封建殘余桎梏、獲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脫下穿了幾十年的中山裝、換上西裝的那一刻,他切實意識到自己就是藍袍先生。 1985年的泰國之行讓陳忠實深受刺激,他聯(lián)想起家鄉(xiāng)人自嘲的稱呼。相比那些見多識廣的城市人,他們把自己稱作“鄉(xiāng)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樓,看著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服裝,作家覺得眼花繚亂。那一刻,他覺得不僅自己是“鄉(xiāng)棒”,教他觀察服裝的北京作家鄭萬隆也是“鄉(xiāng)棒”。面對世界,1985年的中國人大都是“鄉(xiāng)棒”。他痛感自己需要從什么地方剝離出來,將自己徹底打開,不僅要在生活上打開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開自己。 在剝離的愿望中,陳忠實認識到必須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才能在文學上確立自己。這時,各種新近閱讀過的長篇小說縈繞心頭,作家備感困惑,又備受啟發(fā)。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結構像網一樣迷幻,王蒙《活動變人形》的結構自然隨意,卻儼然大手筆,張煒《古船》的結構完全不同,有一種精心設計的刻意……而結構背后似乎還有更深的東西。陳忠實最終發(fā)現(xiàn),不是作家先別出心裁弄出一個新穎駭俗的結構來,而是先要有對人物的深刻體驗。尋找到能夠充分描寫人物獨特的生活和生命體驗的恰當途徑,結構方式自然就出現(xiàn)了。恰巧此時興起的“文化心理結構”學說給了他決定性的影響。他相信,人的心理結構主要是由理念支撐的,而結構一旦形成,就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決定一個人性格的內核。如果心理結構受到社會沖擊,人就將遭遇深層的痛苦,乃至毀滅。陳忠實感到自己終于從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說中剝離出來,仿佛悟得天機,茅塞頓開。多年以后,作家回憶往事,認為自己就是在1985年開始重建自我,爭取實現(xiàn)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獨立表述的。 陳忠實后來尋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開始在《當代》雜志連載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學經典,他在中國當代文壇的位置也隨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繼續(xù)在文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陳忠實走了,屬于陳忠實的句子永留人間。 (摘編自陳忠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李清霞《陳忠實年表》等) 相關鏈接 ①陳忠實的《白鹿原》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之一,能夠反映那一時期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把這部作品放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大格局里考量,無論就其思想容量還是就其審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獨特的、無可取代的地位。即使與當代世界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應該說是獨樹一幟的。 (何西來《關于〈白鹿原〉及其評論》) ②陳忠實常講,創(chuàng)作到了一定階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藝術,而是拼人格。好一個拼人格!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這就不難理解他最終被公認為描摹巨大民族悲劇的圣手,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大家之一。(李滿星《陳忠實:回首六十五載風雨人生》)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A.趙樹理《三里灣》和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是陳忠實最初的文學營養(yǎng),使他萌發(fā)了文學夢,后來則成為他創(chuàng)作上必須突破的對象。 B.小說《信任》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使陳忠實在文學上確立了自信心,這是他從業(yè)余作者走向專業(yè)作家的重要轉折。 C.陳忠實認為“面對世界,1985年的中國人大都是‘鄉(xiāng)棒’”,這與其說是他的一種覺悟,不如說是他受刺激后的錯誤判斷。 D.陳忠實善于學習前人并感知時代,不僅拼生活、拼藝術,而且拼人格,不斷地提升思想境界,獲得對人和生命的獨特理解。 E.從發(fā)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稱為“小柳青”,再到被人稱為“當代中國文學的大家”,陳忠實的整個文學生涯可謂一帆風順。 [解析] B項,“這是他從業(yè)余作者走向專業(yè)作家的重要轉折”說法不準確,文中說“他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業(yè)余作者了”只是他個人的感覺。C項,“不如說是他受刺激后的錯誤判斷”錯誤,這是陳忠實受到刺激后的真實體驗,是一種正確的判斷。E項,“陳忠實的整個文學生涯可謂一帆風順”錯誤,陳忠實的文學生涯是有曲折的。 [答案] AD 練備考主打題 (2016河北省保定市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較真的呂叔湘 葉兆言 呂叔湘先生是丹陽人,不知道他在公眾場合說不說普通話,幾次見他和祖父聊天,腔調都接近蘇州話?;蛟S因為他曾在蘇州生活,或許因為他治語言學,有很強的語言能力,我一直以為他是蘇州人。 呂叔湘和俞平伯都比祖父小,又為祖父所敬重和欽佩。俞平伯是名士,兩耳不聞窗外事,晚年喜讀林譯小說,突然有了興趣,就找出來讀,純粹為解悶。俞平伯才華橫溢,童心未泯,不算十分認真。呂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學問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呂是入世的。俞活得像個藝術家,呂更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學者。俞平伯身上多少有些遺老遺少的脾氣,呂叔湘絕對沒有。以俗名論,他沒有俞平伯家喻戶曉的影響,但在漢語言學這個范圍內,尤其是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尊他為一代宗師絕不過分。我想說的是,呂叔湘具有人文關懷色彩,祖父就經常教導我向他學習。他是我見到的人中間,最講究認真做人的。 我們家無論是誰,看到文章里的錯字病句,就會說:“要是呂先生看到了,肯定氣得夠嗆!”呂叔湘一生都在維護漢語的純潔。80年代中期,呂叔湘發(fā)現(xiàn)《人民文學》上錯誤實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寫信一一訂正,雜志于是發(fā)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經地向呂叔湘表示謝意??墒沁@封短短的感謝信,竟也是錯誤不斷,甚至把呂叔湘寫成了“呂淑相”。我們全家捧著那期《人民文學》哈哈大笑,因為想象不出呂叔湘會氣成什么模樣。文章里有些錯誤是免不了的,可是這次錯得太離譜了。記得當時《人民文學》正因為某篇文章的“思想問題”吃批評,我父親想寫信勸呂叔湘在這種特定時刻放人一馬,最終沒敢寫,因為以呂叔湘的認真態(tài)度,打招呼只會讓他更生氣。 成天和語法打交道的人,難免給人一種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錯覺。我覺得,語法有時候像一副錚錚發(fā)亮的手銬,鎖住了寫作者的手腳,而語言學家常常扮演惡婆婆的角色,動不動挑小媳婦的刺兒。呂叔湘的過人之處,在于他竟然把一門最枯燥的學問,做得繪聲繪色津津有味,從不讓讀者感覺到無味和可憎。呂叔湘的文字功底是第一流的,他翻譯的民俗學著作,譯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漢語教材。我父親總說,自己最初的文筆是受了呂叔湘譯文的影響——在父親的文學少年時代,呂叔湘翻譯的薩洛揚的《我叫阿拉木》風行一時。70年代后期,呂叔湘的《文言虛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萬冊,可見他著作的受歡迎程度。他的強項是深入淺出。深,指達到了許多前人未有的高度;能夠淺,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給別人。呂叔湘在語文教學的圈子里,是振聾發(fā)聵的人物。對于學術界來說,呂叔湘最重要的兩部書是《漢語語法論文集》和《近代漢語指代詞》;對于學術之外的人來說,他的民俗學翻譯著作和《文言虛字》的影響更大。呂叔湘還把許多精力放在中學教育上,把學術的象牙之塔與文化普及聯(lián)系起來。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學語文教師,竟未讀過他的《開明文言讀本導言》。 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偉在《讀書》上吹捧《夜泊秦淮》,呂叔湘看到文章,寫信給父親,讓我寄一本小說給他。父親受寵若驚,沒想到他會關心自己兒子的習作。父親與伯父一樣,一生中寫了文章,常寄呂叔湘指正。寫信就稱“先生”,因為只低了一輩,用不著太客氣,畢竟他比祖父小10歲。輪到我,稱呼就有些麻煩。父親起先覺得怎樣都行,可是很快發(fā)現(xiàn)怎樣都不太合適:稱“先生”太不恭敬,畢竟隔了兩代;稱“丈人”或者“大人”又過于老派,一股酸腐氣,這是現(xiàn)代漢語必須反對的。討論半天,父親說,刪繁就簡,寫“呂公公教正”吧,因為平時就這么叫的。于是這么寫了。不過仍然覺得不是很好,因為嘴上喊和寫出來,感覺不一樣。而且,當時電視上正熱播武俠連續(xù)劇,“呂公公”聽上去,仿佛反面人物一樣。 當時寄贈的是臺灣版本,裝幀比大陸的好得多,用紙也講究。書是夠漂亮,只怕內容和扉頁上的題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既希望能提些意見,又害怕挑出一大堆毛病。結果是沒有反應。呂叔湘當時近90歲,能承他惦記,已非常感激。 (有刪節(jié)) 相關鏈接 ①呂叔湘(1904—1998),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校長。他是我國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 (摘編自“百度百科”) ②呂先生講到語文文字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會得到鞏固和提高。他主張“把語法教活”。教師教語法要有很好的設計,先整理問題,然后決定講哪些內容,再設計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觀察和分析語言現(xiàn)象的習慣。 (摘自田小琳《呂叔湘先生和教學語法》)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A.呂叔湘影響不大,但在漢語言學范圍內,尤其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研究及文字功力一流,可謂一代宗師。 B.《人民文學》發(fā)表信件向呂叔湘表達謝意,信很短,錯誤卻很多,甚至把呂叔湘寫成“呂淑相”,可見對呂叔湘意見的輕視。 C.作者父親最終沒敢寫信勸呂叔湘在《人民文學》正吃批評的情況下放人一馬,側面反映了呂叔湘在治學方面的認真態(tài)度。 D.呂叔湘翻譯的民俗學作品和編寫的語言學著作,都體現(xiàn)了較高的學術水平,在國內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E.作者把自己寫的《夜泊秦淮》寄贈呂叔湘,希望他能提些意見,但又怕他挑出一大堆毛病,對方沒作出反應,讓作者非常感激。 答案:CD 解析:A項,“呂叔湘影響不大”不妥,后文有“呂叔湘在語文教學的圈子里,是振聾發(fā)聵的人物”。B項,“對呂叔湘意見的輕視”無中生有。E項,作者所感激的是近90歲高齡的呂叔湘還在惦記、關心自己,而不是感激對方沒有挑自己的毛病。 2.文中說“呂叔湘的文字功底是第一流的”,試分析他的“第一流”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發(fā)現(xiàn)《人民文學》上有很多錯誤,并一一訂正。②他翻譯的民俗學著作,譯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漢語教材。③他撰寫的《漢語語法論文集》《近代漢語指代詞》和《文言虛字》等影響很大。 3.呂叔湘在治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治學嚴謹認真,社會責任感強。對《人民文學》中的錯誤忿忿不平,寫信一一訂正。②治學生動,做學問深入淺出。把枯燥的語法教活,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給別人。③研究領域廣泛。涉及翻譯、文言及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中學教育(或語文教學)等方面。 4.文章中說:“語法有時候像一副錚錚發(fā)亮的手銬,鎖住了寫作者的手腳,而語言學家常常扮演惡婆婆的角色,動不動挑小媳婦的刺兒。”中學生是否應該學習一點語法,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觀點:中學生學習一點語法是很有必要的。 理由:①學習語法可以提高中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語法分析是一種技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會得到鞏固和提高。②學習語法可以維護漢語的純潔。中學生應該像呂叔湘先生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認真地糾正語言文字錯誤。③學習語法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中學生有責任傳承文化,應學習呂叔湘先生,也具有濃烈的人文情懷。④學習語法要“活”,深入淺出,培養(yǎng)自己觀察和分析語言現(xiàn)象的習慣。 絕招十八 準確概括,分析具體——事跡特點概括題 題型歸類 傳主事跡的概括與分析 傳主形象的概括與分析 原因的分析概括 命題 特點 總結 題干中有“如何”“形成”“成為”“事跡”“人生經歷”等字樣,直接指向文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特點、品質以及思想風貌的事跡。材料思想性強,具有時代感和代表性。 傳記本身就是以寫人為主的,其目的是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人物。對傳主形象的概括與分析題,題干中有“人”“性格”“形象”“特點”等字樣。 題干中有“原因”“因為”“理由”“為什么”等字樣;題干中往往提到傳主某一方面的突出特性或特殊事件。 命題 共性 解讀 審準題干內容和要求。篩選題要清楚篩選標準,概括題要清楚概括內容。概括傳主特點要考慮傳主的個性品質、思想境界、工作或專業(yè);分析原因要注意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這幾種題型都采用主觀題形式,考查考生對信息的篩選與整合。 授解題絕技 [增分妙招] 概括分析事跡形象 1.概括主要人物事跡2步走 第一步:梳理主要事件。 首先,找出時間、地點、職位(工作)變化的語句;其次,列出人物在時間、地點、職位(工作)等變化時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恰當運用概括模板。 概括時運用“某人在某時(有時可以沒有)某地(有時也可以沒有)做某事”的格式。 2.概括(分析)人物形象3步走 第一步:梳理事件。 (1)梳理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從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來把握其形象(性格)。 (2)區(qū)分文本中的敘與評,把握事件與觀點的關系,抓評議性、概括性的詞句。 第二步:思考細節(jié)。 從細節(jié)描寫中把握傳主事跡和形象(性格)。閱讀傳記時要學會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jié),并對這些細節(jié)加以仔細思考。例如,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什么,它與整個事件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在事件或主要人物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精神特質等。 第三步:關注關系。 關注主要人物與各方面的關系,即要從主要人物與時代、主要人物與他人的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事跡和形象(性格)。把握“主要人物與時代的關系”“主要人物與他人的關系”是理解傳記文本的經緯。 (1)關注時代、社會、家庭背景下的主要人物。要理解主要人物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因素。 (2)理解關系網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歷的重要方面,通過主要人物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要特別注意其他人物對主要人物的評價。 [典例剖析] [典例1](2016河南省鄭州市質檢)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 一窗昏曉送流年 ——追記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童慶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著名文藝理論家童慶炳離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這樣描寫自己的老伴兒:“他一直是個‘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為自己的退休生活畫了藍圖:寫哪幾本學術書,寫哪幾本小說,上午工作幾個小時,下午工作幾個小時,寫的書名叫什么……也說退休后要加強鍛煉,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說,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氣;人若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能有創(chuàng)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氣。” 20世紀80年代后期,北師大文藝學學科創(chuàng)始人黃藥眠先生去世,文藝學學科遭受重創(chuàng)。危難之中,童先生辭去研究生院副院長一職,回到文藝學教研室擔任學科帶頭人,與程正民老師一起帶領一批中青年學者,使北師大文藝學學科走出低谷,并躋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學科。 與他一起奮斗的學生們都記得被稱為“四大戰(zhàn)役”的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中西比較文論研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較詩學體系》上下卷,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較詩學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國家社科“85規(guī)劃”重點項目“文藝心理學研究”,《心理美學叢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陸續(xù)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寫出版具有開拓性的《文體學叢書》和《文藝新視角叢書》;1990年到1997年,編寫出觀念更新的《文學理論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國內高校廣泛采用。 “團隊學術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堅硬如鋼的頑強意志、毅力。北師大文藝學學科正是先后憑借黃藥眠先生和童慶炳先生兩代統(tǒng)帥的統(tǒng)領,建設起了全國學界獨樹一幟的文藝學學派?!睍r為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說。 童先生在學術上通達開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見解,是學界素來稱道的。他常常告訴學生,外來的新思想、新觀念沒有什么可怕的,千萬不要將它們視若洪水猛獸,關鍵是開放而有自己的主見,容納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學組首席專家,童慶炳曾誠懇地指出,現(xiàn)在的文學理論界有種風氣,認為西方的理論一定比中國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別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論,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內容空洞,下定義者和推論者多,分析現(xiàn)實、講道理者少,這不可取。西方文化傳統(tǒng)、社會環(huán)境等與我們有很大差異,我們可以有所借鑒,但絕不能照搬照抄。 作為作家型的文藝理論家,童慶炳出版過兩部長篇小說《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聯(lián)合開設了首屆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童慶炳不僅擔任了總導師,還為學生開設了“創(chuàng)作美學”課程。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與理論家兼?zhèn)涞奶厥馍矸荩彩撬麑⑽乃嚴碚撆c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起來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 在中國當代文壇,作家通常不把文學理論家當回事,理論家一般也對作家不服氣。但在童先生看來,理論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是認知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邏輯的,后者是審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它們的合作,有助于推動彼此向更高水平發(fā)展。越是名作家的創(chuàng)作就越需要嚴格的批評,因為他們的作品影響很大,讀者對他們期待很高。所以評論家不僅對藝術負有責任,而且對社會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評論家必須擁有自己的文學理念、生活信念和社會理想。 多年之后,人們還不時回憶:他學識淵博,授課深入淺出,流暢而不急切,精細而不煩瑣,理性而不艱澀,論點闡釋必結合實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論提升。雖然是理論課,他卻有許多貼近生活的比喻,他的聲音回旋于靜空,在學生們的心里形成共振。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边@是啟功先生贈給童慶炳先生的墨寶。窗外綠樹成蔭,窗內書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歡喜的。在另一個世界里,他依然會延續(xù)這樣的日子。 (摘編自《光明日報》,作者靳曉燕) 相關鏈接 ①童慶炳,1936年生,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中國古代詩學、文藝心理學、文學文體學、美學方面的研究。童慶炳是中國文藝學理論領域的泰斗,培養(yǎng)出大批學者、作家,莫言、劉震云、余華、遲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擔任總導師的首屆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的學生,其中莫言、劉震云等在當時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數(shù)則在學習期間起步,在畢業(yè)后才逐漸成為“大腕”作家。 ②童慶炳確認了文學的審美品質,把文學創(chuàng)作看作一種以審美活動為核心的精神活動后,還從社會現(xiàn)實、心理美學、社會學、文體學、語言學和文化學等諸視角,在與古今中西各種文學理論的對話和溝通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著自己以“審美特征”為中心的文學思想,而創(chuàng)建了一個以審美為核心的文藝學理論體系。 (吳子林《童慶炳與中國審美論文藝學的創(chuàng)構》) 童慶炳為把北師大文藝學學科建設成全國學界獨樹一幟的文藝學學派做出了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規(guī)范答題] 第一步:審題干,明題型。 題干中明確提出“做出了哪些貢獻”,本題確定為概括分析傳主事跡題。 第二步:定角度,找依據(jù)。 在“找出”“畫出”“標出”相關語句后,可以概括時間、地點和工作變化,再根據(jù)題干界定“文藝學學科建設”的貢獻,尋找相關區(qū)域和信息——主要在原文第3、4、6、7自然段及相關鏈接②中。 第三步:依規(guī)范,定答案。 依據(jù)分值,確定3個要點,整合、概括信息,組織答案。 [組織答案] ①臨危受命,帶領北師大文藝學學科走出低谷,并使其迅速發(fā)展。在北師大文藝學學科遭受重創(chuàng)之際,童先生辭職回到文藝學教研室擔任學科帶頭人,帶領同仁逐步將該學科發(fā)展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學科。②帶領北師大文藝學學科的師生們完成了一系列的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就。20世紀八九十年代,童慶炳帶領學術團隊完成了學術創(chuàng)新的“四大戰(zhàn)役”,出版的一系列文藝學著作,質量高,影響深遠。③兼收并蓄,創(chuàng)建了獨特的文藝學理論體系。童慶炳從多角度完善以“審美特征”為中心的文學思想,創(chuàng)建了一個以審美為核心的文藝學理論體系,為建設全國學界獨樹一幟的文藝學學派做出了巨大貢獻。 1.概括分析傳主事跡解題模式 (1)→ (2)→ (3)→ (4)→ 2.分析傳主形象解題模式 原因分析概括 一、思考角度 分析概括傳主做出貢獻、成就的原因或者其個性品質形成的原因,需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入手作答:主觀原因多從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天賦、努力程度等角度考慮;客觀原因多從社會時代特點和別人的幫助等角度考慮。具體思考時應注意“3聯(lián)系”: 1.聯(lián)系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關注“相關鏈接” 了解這些重要事實可以使我們對人物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符合實際的分析,以便更立體地了解人物。 2.聯(lián)系人物的成長經歷進而感悟人物的心路歷程 深刻地認識人物的成長經歷并感悟其心路歷程,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稟賦和后天環(huán)境、志向和命運、奮斗和機遇、挫折和成功、事業(yè)和愛情等諸多因素對其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3.聯(lián)系傳主與他人的關系 主要人物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歷的重要方面,通過主要人物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其個性品質及成因,是閱讀答題的一條通道。 二、具體步驟 第一步: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人物的人生經歷。 第二步:分析基本原因,注意多種聯(lián)系。 第三步:依據(jù)規(guī)范,量分答題。 [典例剖析] [典例2](2016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 吳文俊的數(shù)學世界 吳文俊小學時成績平平,也沒有顯示出獨特的數(shù)學才華,初中時數(shù)學甚至得過零分,高中時最喜歡的是物理而非數(shù)學,但他從小就對讀書有濃厚興趣,初中時國文成績一直不錯。盡管高三時物理得了滿分,但教物理的趙貽經老師卻看出了他的數(shù)學潛力,力薦他入數(shù)學系。正始中學決定,吳文俊必須報考數(shù)學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塊大洋的獎學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獨子離開上海,吳文俊就進了上海交大數(shù)學系。所謂“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吳文俊向來是以興趣為先導來讀書的。因為他對物理有興趣,甚至一度想要轉系。是大三時教數(shù)學的武崇林老師幫助他擺脫了專業(yè)上的困惑,使他認識到數(shù)學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吳文俊從交大畢業(yè),先后在育英中學、培真中學擔任數(shù)學教員,直到1946年見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陳省身,他才由一個普通的中學數(shù)學老師成為數(shù)學研究所的專業(yè)研究員。對于吳文俊的數(shù)學研究,他的學生高小山總結說:“吳先生做拓撲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問題,為代數(shù)拓撲學的興起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他從事機器定理證明也是這樣,極其敏銳地看出了信息時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趨勢,他的研究受到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啟發(fā),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養(yǎng)分。使用吳先生的方法,幾乎所有數(shù)學定理的證明,都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從而讓人類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觀的層面上去思考問題?!? 對吳文俊來說,雖然最初選擇數(shù)學是被動的,但綜觀其一生,數(shù)學已逐漸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從事數(shù)學研究,吳文俊特別強調數(shù)學思維。他說:“要創(chuàng)新,就要獨立思考,就不能總是跟著人家亦步亦趨,當然開始的時候參考借鑒也是必要的。牛頓就說過,他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遠。所以不能忽略學習,可是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夠獨立思考,這是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F(xiàn)在擺在中國面前的是,數(shù)學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華民族才可以得到復興?!眳俏目∽约旱慕洑v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數(shù)學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別是他運用機械化思想來考察數(shù)學,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的不同側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這全得益于他的獨辟蹊徑。 對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吳文俊也頗有心得。我國中學生多次在國際奧數(shù)競賽中獲獎,被當作我國數(shù)學教育成功的證明,但吳文俊更贊同丘成桐的觀點:“奧數(shù)應該是一種建立在興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層次學習,中國的奧數(shù)學習過分關注海量題目,直接與考試、競賽掛鉤,對系統(tǒng)學習數(shù)學不利。作為基礎學科,應著重引導學習的興趣,不應當過分追求功利?!眳俏目⊥瑯忧逍训卣J識到:“競賽獲獎固然可貴,但也不能看得過重。因為它不能代表學生對數(shù)學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訓練數(shù)學思維?!彼J為,數(shù)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 有人曾揶揄數(shù)學家迂腐,吳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興趣廣泛,內心充滿童趣。他說:“我是個想怎樣就怎樣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會安安靜靜地工作,從不多想?!彼矚g看電影、讀歷史小說,也喜歡看圍棋比賽。老伴說他“貪玩”,他卻說:“讀歷史書籍、看歷史影片,幫助了我的學術研究;看圍棋比賽,更培養(yǎng)了我的全局觀念和戰(zhàn)略眼光?!? 吳文俊37歲時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四十多年后,他再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如此長的學術生命,在數(shù)學界是非常罕見的。當記者提出疑問時,吳文俊反問道:“我為什么不能保持這么長的學術生命?”在他看來,學術生命是能夠終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應該自我反省。他特別強調研究數(shù)學要下扎實的功夫。他說:“外國許多數(shù)學家,盡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認同他們靠所謂巧思妙想研究數(shù)學的方法。應該根據(jù)客觀實際具體分析,一切以事實為主。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編自柯琳娟《吳文俊傳》) 相關鏈接 ①1974年,吳文俊轉向中國數(shù)學史研究,從中得到啟發(fā),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特點的數(shù)學機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吳方法”,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古代數(shù)學基于“計算”的傳統(tǒng),與通?;谶壿嫷姆椒ǜ静煌?,首次實現(xiàn)了高效的幾何定理自動證明。國際機器證明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S.穆爾說:“在吳文俊之前,機械化的幾何定理證明處于黑暗時期,而吳的工作給整個領域帶來光明?!?黃婷、邱德勝《數(shù)學大師:華羅庚、陳省身、吳文俊》) ②一般說來,吳教授的工作,都是獨辟蹊徑,不襲前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陳省身為吳文俊頒發(fā)杰出科學家獎時的評語) 吳文俊的數(shù)學研究為什么能夠取得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規(guī)范答題] 第一步:審題干,明題型。 題干中“為什么能夠取得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表明本題屬于傳統(tǒng)的原因概括題。 第二步:定角度,理思路。 (1)從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及相關鏈接角度看出,師從名師使其具有了扎實的功底、廣闊的學術視野。 (2)從自身(個人)成長過程的角度看出,吳文俊特別強調數(shù)學思維要創(chuàng)新,要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 (3)從傳主與他人的關系角度:從他的學生高小山的評價看出,其具有全局觀念和戰(zhàn)略眼光;從陳省身的評語可以看出傳主獨辟蹊徑,不蹈襲前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 第三步:依規(guī)范,定答案。 [組織答案] ①不蹈襲前人,不盲從權威,能夠獨辟蹊徑;②具有扎實功底、全局觀念和戰(zhàn)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③學術視野廣闊,注重人文修養(yǎng)。 練備考主打題 (2016福建省泉州市五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中國核農學的開創(chuàng)者——陳子元 葉 輝 陳子元1924年出生于上海,大學畢業(yè)后便進入上海四維化學農場,跟隨匈牙利籍植物生理學家蔡古從事無土栽培試驗。然而,陳子元卻未能沿著成為“中國無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去,他走上的是一條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學術之路。 1956年,我國第一個十二年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為重點發(fā)展項目之一,原子能在農業(yè)上的應用隨即被提上議事日程。陳子元和同事來到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參加了“原子能和平利用講習班”,講習班分設10個專題組,陳子元被分在同位素農業(yè)應用組并任組長。兩個月的培訓結束,陳子元受命組建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開始了我國核農學艱苦卓絕的先驅之旅。 1959年,浙江農學院同位素實驗室雖然建成,但條件異常簡陋,實驗儀器短缺。實驗室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只能邊建設邊工作,邊開展科研邊培養(yǎng)人才。同位素實驗室建成后,在當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的支持下,他們獲得了放射源。 1959年10月,農學院謝學民等兩位青年教師受命從北京將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實驗室后,陳子元親自上陣操作?!澳銈冞€沒有結婚,我已經有孩子了,我來吧?!彼┥戏雷o服,取出放射源進行實驗。中國核農學的探索就此開始。 就在中國核農學剛剛蹣跚起步的時候,中蘇關系突然惡化,蘇聯(lián)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撤回全部專家。核農學研究由熱轉冷,一些高校剛成立的農業(yè)物理系紛紛下馬,教師也紛紛離崗。在一片寂寥中,陳子元頑強地堅持著。 1962年,美國學者蕾切爾卡森的驚世之作《寂靜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轟動。此書向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發(fā)出了警報,環(huán)境污染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大洋彼岸,中國學者陳子元也開始關注卡森所關注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且著手研究應對辦法——當卡森提出農藥污染將對人類造成危害時,陳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開始對農藥殘留問題進行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農藥的廣泛應用雖然減輕了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使糧食增產,但大量使用農藥也導致農作物產品的污染,農藥殘留導致人畜中毒事件時有發(fā)生。如何減少農藥污染?使用農藥必須要有安全標準。而要制定標準,就必須搞清楚農藥在作物體及周邊環(huán)境中的動態(tài)、數(shù)量、質量的變化,獲取農藥殘留的所有信息;要獲取農藥殘留的所有信息,就必須對農藥從農作物生長、收獲、儲存到進入人體的全過程進行了解;而要跟蹤全過程,就必須給農藥做上標記。自此,陳子元開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農藥的合成研究。這是一條前無古人的新路,陳子元成為我國最早把同位素應用于農藥殘留研究的專家。 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農藥公害問題越來越嚴重。農藥殘留是不當使用農藥造成的,而原因是農民缺乏農藥安全使用知識??墒牵敃r我國還沒有一個農藥安全使用的標準。因此,農業(yè)部決定,立即制定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1973年年初,全國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課題正式下達,這是一個需要全國農業(yè)及有關系統(tǒng)科研人員協(xié)作的大課題,農業(yè)部決定由陳子元總負責,統(tǒng)領全國有關科研機構協(xié)同作戰(zhàn)。 陳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動力學過程的概念,運用同位素示蹤技術與動力學結合的示蹤動力學理論和方法,為我國農藥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整整6年,陳子元運籌帷幄,決策千里,協(xié)調各方,勠力同心,課題組共編制出29種農藥與19種作物組合的69項農藥安全使用標準。1979年,我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草案編制完成。1984年,國家正式頒布,這部農藥國標一直沿用至今。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4年3月28日) 相關鏈接 1985年,陳子元被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顧問委員會聘為委員,他是該機構的第一個中國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核農學第一位院士。 2004年,中科院前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在陳子元80華誕時發(fā)來賀信稱:“您是我國著名的核農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五十多年中,您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兢兢業(yè)業(yè)、治學嚴謹,為祖國的科技事業(y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培養(yǎng)教育的一大批優(yōu)秀科技人才,已成為我國農學事業(yè)的骨干力量。”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A.陳子元大學畢業(yè)后跟隨蔡古從事無土栽培試驗,成為“中國無土栽培第一人”,但后來他卻走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學術之路。 B.1956年,陳子元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開始了我國核農學艱苦卓絕的先驅之旅。 C.1959年,浙江農學院同位素實驗室建成,雖然條件簡陋,儀器短缺,沒有任何經驗可循,但陳子元他們還是獲得了放射源。 D.1951年,美國學者蕾切爾卡森的驚世之作《寂靜的春天》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時,陳子元等對農藥殘留問題進行研究。 E.由于農民缺乏農藥安全使用知識,我國的農藥公害問題越來越嚴重,20世紀70年代,農業(yè)部決定,由陳子元總負責制定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答案:CE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項,“成為‘中國無土栽培第一人’”錯,原文第1自然段明確說“陳子元卻未能沿著成為‘中國無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去”。B項,以偏概全,“我國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錯,原文第2自然段說的是“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D項,表述不嚴密,應該是“環(huán)境污染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2.陳子元在減少農藥污染和安全使用農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農藥的合成研究,成為我國最早把同位素應用于農藥殘留研究的專家。②運用同位素示蹤技術與動力學結合的示蹤動力學理論和方法,為我國農藥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③統(tǒng)領全國有關科研機構協(xié)同作戰(zhàn),編制完成我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抓住題干要求——“減少農藥污染和安全使用農藥”方面的工作,確定答題區(qū)間在第7~11自然段,篩選信息,歸納概括即可。 3.陳子元被稱為“中國核農學的開創(chuàng)者”,請結合原文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創(chuàng)建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②制定中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③是被聘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的第一個中國科學家、中國核農學第一位院士。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立足全文,圍繞“中國核農學”和“開創(chuàng)者”這兩個關鍵詞來提取整合信息即可。如第2自然段“陳子元受命組建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開始了我國核農學艱苦卓絕的先驅之旅”,最后一段“陳子元運籌帷幄……課題組共編制出29種農藥與19種作物組合的69項農藥安全使用標準。1979年,我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草案編制完成”,相關鏈接“1985年,陳子元被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顧問委員會聘為委員,他是該機構的第一個中國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核農學第一位院士”。 4.2004年,中科院前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在陳子元80華誕時發(fā)來賀信,對陳子元給予高度的評價,請結合全文概括陳子元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敢為人先。創(chuàng)建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制定中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②勇于探索。實驗室條件簡陋、儀器短缺、沒有任何經驗可循,邊建設邊工作;較早關注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且著手研究應對辦法。③勇于堅持。核農學研究由熱轉冷,農業(yè)物理系紛紛下馬,教師紛紛離崗,而他仍頑強地堅持。④領導、協(xié)調能力較強。運籌帷幄,決策千里,協(xié)調各方,勠力同心,編制出29種農藥與19種作物組合的69項農藥安全使用標準。⑤注重實用。20世紀60年代初,使用大量農藥導致農作物產品的污染,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農藥公害問題越來越嚴重,陳子元都做了針對性研究。⑥身先士卒,不懼危險。1959年10月,農學院謝學民等兩位青年教師受命從北京將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實驗室后,陳子元親自上陣操作。 解析: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與時代精神的能力。注意題干不僅要求概括,還要結合全文,意即需要例證。如創(chuàng)建我國農業(yè)高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制定中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可以看出他敢為人先的品質。1959年10月,農學院謝學民等兩位青年教師受命從北京將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實驗室后,陳子元親自上陣操作,足見其身先士卒、不懼危險的品質。核農學研究由熱轉冷,農業(yè)物理系紛紛下馬,教師紛紛離崗,他頑強地堅持,可見其堅持信念的品質。答題時,可采用列舉式,先寫出陳子元的優(yōu)秀品質,然后列出文中依據(jù)。 絕招十九 套用模式,解讀文本——傳記文本特色題 題型歸類 選材與組材題 其他人物對傳主的映襯題 引用作用題 命題 特點 總結 傳記的文本特征體現(xiàn)在真實性和文學性上,在高考題型中命題樣式一般為考查選材組材。題干中有“特點”“特色”“特征”等字樣,或者有“組織”“安排”“順序”等字樣。涉及材料的詳略、先后、主次之分,分析作者對文本材料這樣取舍的原因。 除了傳主,不可不寫其他人物,這些人物既展現(xiàn)了傳主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又從側面對傳主起著映襯的作用,還可以點面結合,揭示更深刻的主題。題干中有傳主,還會提到另外一位(或幾位)人物,主要考查映襯人物的作用。 引用材料體現(xiàn)傳記的真實性特點,是傳記文學的重點特征。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命題材料主要涉及原始史料、詩詞、故事、日記、別人的評價等。 命題 共性 解讀 這三種題型實際上都是考查傳記的選材和組材,高考從這幾方面命題,體現(xiàn)了對傳記文體特征的考查,無論采用哪種題型,都涉及對傳主形象的塑造和對主題的揭示與深化,體現(xiàn)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傾向。這三種題型都采用主觀題的形式來考查,考查考生列事實、析效果的能力。 授解題絕技 選材與組材題、其他人物對傳主的映襯題 1.選材與組材題 2.其他人物對傳主的映襯題 [典例剖析] [典例1](2016河北省三市第二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 貝聿銘:現(xiàn)代建筑的最后大師 貝聿銘10歲時就對建筑產生了濃厚興趣。1935年他到美國留學,1939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1948年,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開發(fā)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筑界的慣例,首次聘用中國人貝聿銘擔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真正使貝聿銘聲名遠揚并躋身于世界級建筑大師行列的是他對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應選的一流建筑師中沒有太注意貝聿銘這位“初生之犢”,但當他生動地描述了根據(jù)建筑場地所做的設計、建筑材料的選用以及如何賦予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之后,深深地獲得了肯尼迪遺孀的賞識。她斷言:“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與之相比,我再三考慮后選擇了他。”這座圖書館在當時的美國建筑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盧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筑之一,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時候,盧浮宮內標志不清,仿佛迷宮。每年370萬名游客大多都會迷失在224間昏暗的屋子里,試圖找尋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洛斯的“維納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和透過防彈玻璃對著參觀者微笑的“蒙娜麗莎”。1981年,密特朗總統(tǒng)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彪S即,總統(tǒng)邀請了世界上15位博物館館長評選征集的改建方案,結果有13位館長同時選中了同一個方案——在拿破侖廣場上建一個“金字塔”入口,從地下通入盧浮宮內。方案的設計者便是貝聿銘。 人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跡變成藝術大市場,而貝聿銘卻希望“讓人類最杰出的作品給最多的人來欣賞”。1983年,貝聿銘參觀了盧浮宮4次,在他眼中盧浮宮正處于一種“可憐”的境地。8個世紀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動使它成為一個雜亂無章的建筑。貝聿銘的構想是建造一座約23米高的金字塔,理論上每小時可以吸納1.5萬名參觀者。在得知貝聿銘的設計方案時,法國人不分晝夜地表達他們的不滿。人們認為這一方案“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盧浮宮前建造了一個1∶1的模型,邀請6萬巴黎人前往參觀并投票。結果,奇跡發(fā)生了,大部分人轉變了原先的態(tài)度,同意了這個玻璃金字塔的設計方案。有人回憶,“金字塔”落成那天,記者采訪貝聿銘時,“他的臉亮得像金字塔”。他說,等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還獲得了被稱為“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 20世紀70年代,貝聿銘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回到大陸。他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以貝聿銘的世界級名望來說,香山飯店只是一個小小的單子,但他卻看重這個報效祖國的機會。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帶的大小城市,他參觀了無數(shù)的園林和庭院,要為自己設計的建筑風格注入新的生機。最終,貝聿銘確立了香山飯店這幢建筑必須體現(xiàn)中國建筑藝術的理念。香山飯店設計的層次感很強,逐漸展開,引人入勝。貝聿銘說:“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要放進陽光和新鮮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窗戶是鏡框,那里總有園林?!? 貝聿銘為香港中國銀行設計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銀大廈。他強調說,香港在1997年要交還中國,這幢建筑必須使福斯特的銀行大樓和其他管制統(tǒng)治的標志相形見絀,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編 知識專題突破篇 專題六 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師用書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第一 知識 專題 突破 實用 文本 閱讀 教師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85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