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第3節(jié) 杠桿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
《九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第3節(jié) 杠桿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第3節(jié) 杠桿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杠桿 設計說明:這是關于杠桿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在尊重教材的同時,更是做到了超越教材。將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在得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定以后,不急于直接給出力臂的概念,而是先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讓學生親歷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過程步步深入,最終發(fā)現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是有物理意義的,很自然的引出力臂的概念,而且使學生清晰認識到力臂不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加深了對力臂概念的理解。更符合新課程要求學生對物理概念建立過程有所了解的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準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和假設,并設計出驗證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杠桿,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到杠桿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提高探究的樂趣。 2.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學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杠桿的五要素及杠桿平衡條件 2.難點對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任務與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1.什么是杠桿 2.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3通過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得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yè)布置 【提問】 1、老師這里有瓶罐頭要打開,哪位同學愿意來幫老師把它打開? 先請一位力氣大男同學用手直接去打開; 2、老師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這位同學再試著去打開這個罐頭瓶,然后告訴同學你的感受。 再請一位女同學用起子去開 3、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 講述】想【知道為什么,那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五章第一節(jié)杠桿 【板書】5.1杠桿 【提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杠桿? 請看【FLASN動畫】并思考下列問題 【提問】 1、撬棒、蹺蹺板和抽水機搖柄發(fā)生了怎樣的運動? 2、它們在什么情況下才能這樣運動? 3、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歸納】老師從學生討論結果中歸納總結提出杠桿的定義 【板書】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 【補充】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如上述的抽水機是彎的,而蹺蹺板就是直的 【提問】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杠桿? 【深入提問】同學們說了很多生活中很多的杠桿,現在我們來看看撬石頭這圖片,找找為什么石頭被撬起來了? 【講解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撬棍作為一種杠桿能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其中提到了力和固定點,既然如此,我請同學找出撬棍受到了哪幾個力?這幾個力中又有哪些會影響撬棍轉動這一運動狀態(tài)?圍繞的固定點又在哪里? 【講解】同學們全面地找出了撬棍受到的三個力和圍繞的固定點,而且準確的找到了其中影響撬棍轉動的兩個力。和撬棍一樣,所有杠桿工作時都繞著固定點轉動,我們將這一固定點稱作“支點”,一般用字母O表示。像人手壓力那樣使杠桿向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轉動的力叫做“動力”,一般用F1表示;而像石塊壓力那樣阻礙杠桿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轉動的力叫做“阻力”,一般用F2表示。 【板書】2、支點O 動力F1 阻力F2 【示范板書】在板書上示范作出這三個要素 【變式練習】展示杠桿的圖片,找出這兩個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老師針對學生的錯誤再解釋 教師演示:調節(jié)鐵架臺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杠桿達到平衡;再在杠桿兩邊掛上鉤碼,調節(jié)鉤碼所處位置使杠桿再次平衡如圖1所示 【提問】請指出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阻力 講述: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時這個杠桿就處于平衡了。 【提問】你們能否發(fā)現,在杠桿平衡時有什么等量關系嗎? 【提問】由一次實驗得出的這一結論可靠嗎? 【提問】那我們可以改變什么條件再做實驗呢?要求學生如圖2所示實驗 【提問】上述平衡條件的結論還成立嗎? 【提問】還可以改變什么條件進行實驗呢? 要求學生如圖3所示實驗 【提問】上述結論能成立嗎 【提問】我們從三次實驗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提問】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講述剛才的實驗中改變鉤碼數目實際上是改變動力和阻力的大小, 改變鉤碼懸掛的位置實際上是改變力的作用點。那么還能改變什么呢? 講述鉤碼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怎樣改變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方向呢? 請同學動手做一做如圖4所示實驗 【提問】這時對杠桿的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一結論成立嗎? 講述這說明前面所得杠桿平衡條件要不要修改呢? 提示把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測出來取代平衡式中的距離,有何發(fā)現 【提問】由此看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呢? 【提問】這個結論對前面的三次實驗來說,是否成立呢? 講述看來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是一個有物理意義的量,科學上把它叫力臂,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用L1表示;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用L2表示;因此杠桿平衡條件就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公式表示為F1L1=F2L2 【板書】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 阻力臂: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 【總結】剛學習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加上之前的支點、動力和阻力合稱為杠桿的五要素,是每一個杠桿必須具備的。 【板書】杠桿五要素 【練習】 以此圖為例回顧杠桿五要素的做法 【提問】 1、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2、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作業(yè)布置】 1、閱讀教材 2、作業(yè)本的習題 3、實踐與思考:除了課堂已將舉例外,觀察和收集其他杠桿實例,并作杠桿示意圖表示 力氣大的男同學沒打開其他同學露出失望的表情 力氣小的女同學輕易地打開了罐頭。 其他同學思考教師的問題 【觀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圖片,通過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問題 【小結】從教師的總結,結合自己的思考討論結果,學習杠桿的概念 【回答】學生舉例回答生活生產中的各式杠桿 【討論回答】指出撬棍受到自身重力、石塊壓力和人手的壓力,并討論得到石塊壓力會阻礙撬棍轉動,人手壓力會促使撬棍轉動。找到固定點。 【聽講】學生仔細聽教師的分析 【觀察】觀察如何作出這三個要素 【練習】對知識進行應用練習,并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回答:杠桿的支點在O點,如果左邊兩個鉤碼對杠桿的拉力為動力,則右邊一個鉤碼的拉力為阻力 思考討論后答杠桿平衡的等量關系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回答不可靠,至少要三次實驗 回答可以改變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既不改變鉤碼的位置而改變所掛鉤碼的數碼 學生實驗小組探究在左邊掛4個,右邊掛2個鉤碼時杠桿平衡 回答成立 回答改變所掛鉤碼的位置 學生實驗小組探究移動鉤碼懸掛位置使杠桿平衡 回答仍然成立 回答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回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回答還能改變動力和阻力的方向 思考討論后回答 可以去掉杠桿一邊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斜著拉 學生實驗小組探究拿去杠桿一邊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斜著拉拉杠桿這一邊,杠桿平衡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如圖4 回答不成立 學生思考討論陷入僵局 實驗用大三角板測出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代入平衡式,相等?。▽W生驚喜) 回答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驗證后回答成立 仔細聽講 【練習】對知識進行應用練習,并說明理由。 【思考總結】對五要素做一個小的總結,回顧依次五要素作圖法 【聽講】 從活動引入,調動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引入新課 討論,學生主動開動腦筋學習杠桿 從共同點得出杠桿的定義,學生較容易接受新知識。對杠桿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到了理性的認識 聯系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通過討論的方式去探索知識,先形成一個框架的概念 結合教師的講解,將知識系統(tǒng)化、明確化 教師演示練習,有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且教師演示時的標準動作,無形中能夠糾正學生在作圖時的不規(guī)范動作 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促進知識的理解、內化 引出學生大腦中原有的不全面的知識 強調科學探究中多次實驗目的是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探究力的大小改變時同學們提出的杠桿平衡條件是否成立 探究力的作用點改變時同學們提出的杠桿平衡條件是否成立 探究力的方向改變時同學們提出的杠桿平衡條件是否成立 思維發(fā)生碰撞對剛才的結論產生生質疑 讓學生親歷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過程步步深入,最終發(fā)現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是有物理意義的,很自然的引出力臂的概念,而且使學生清晰認識到力臂不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加深了對力臂概念的理解。更符合新課程要求學生對物理概念建立過程有所了解的理念. 及時鞏固強化 學生歸納,幫助學生梳理整堂課的教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 即使鞏固,糾正,發(fā)散思維 板書設計 5.1杠桿 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支點O 動力F1 阻力F2 動力臂L1: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平衡條件就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公式表示為F1L1=F2L2-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科學上冊 第三章 第3節(jié) 杠桿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 九年級 科學 上冊 第三 杠桿 教學 設計 新版 華東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90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