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30練 非地帶性與雪線問題分析
《高考地理總復習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30練 非地帶性與雪線問題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總復習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30練 非地帶性與雪線問題分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30練 一、單項選擇題 讀“世界某局部區(qū)域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甲、乙、丙三處植被分布正確的是( ) 2.圖中乙、丙兩處植被的分布主要體現(xiàn)了( ) A.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規(guī)律 肯尼亞山位于東非高原,是距離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圖是肯尼亞山植被垂直分帶剖面圖。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現(xiàn)的海拔高度大約是( ) A.5 000 米 B.3 600 米 C.2 200 米 D.50 米 4.甲處所屬的自然帶是( ) A.熱帶雨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熱帶草原帶 D.熱帶荒漠帶 假設甲乙丙為55N沿線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頂都有冰川分布。讀圖回答5~6題。 5.三地雪線高度的分布比較,正確的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6.三地雪線高度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 B.太陽輻射 C.植被 D.地形坡度 下圖為某山地等高線、等溫線、雪線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該山地南坡屬于( ) A.陽坡和背風坡 B.陰坡和背風坡 C.陰坡和迎風坡 D.陽坡和迎風坡 8.圖中①②間分布最廣的植被可能為( )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針闊葉混交林 D.高山針葉林 讀“我國部分地區(qū)(城市)雪線高度預測圖”,回答9~10題。 9.從圖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緯度越低,雪線越低 B.緯度越高,雪線越低 C.緯度越低,雪線越高 D.隨著緯度升高,雪線高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10.敦煌、喀什、格爾木、拉薩與同緯度城市相比,雪線異常偏高,原因是這些地區(qū)( ) A.海拔高,氣溫低 B.海拔低,氣溫高 C.氣候濕潤,降水偏多 D.氣候干旱,降水偏少 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qū)主要名山垂直帶譜。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區(qū)域(雙選)( ) A.年降水量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B.風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為主 C.景觀呈現(xiàn)經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D.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12.關于該區(qū)域名山的敘述,正確的是(雙選)( ) A.①山東西坡帶譜差異的形成基礎是熱量 B.②山北坡為陽坡,其基帶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東坡為東南季風的迎風坡 D.該區(qū)域缺少冰雪帶是因為海拔過低 二、綜合題 13.2013年8月17日至18日,第33屆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首腦會議在馬拉維首都利隆圭舉行。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的組織機構正在得到不斷鞏固,地區(qū)一體化進程正在穩(wěn)步推進。讀“南部非洲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大陸西岸等溫線向北凸出明顯,分析原因。 (2)說明峰會召開期間約翰內斯堡市周邊地區(qū)的自然景觀特征,并說明理由。 (3)圖中甲、乙沿海地區(qū)都處于回歸線附近,自然帶有何不同?說明成因。 (4)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分析圖中贊比西河與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運價值相對較小的原因。 14.讀“我國某區(qū)域雪線高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中沿AB線雪線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并簡要分析主要原因。 (2)此區(qū)域由西北向東南自然景觀變化規(guī)律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試分析形成此變化規(guī)律的原因。 (3)說出圖中①②兩地區(qū)的農業(yè)地域類型差異,并簡述①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自然條件。 (4)圖中③地區(qū)為我國地質災害多發(fā)區(qū),說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 1.B 2.D [甲、乙、丙處位于西風帶,甲處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為森林植被;乙、丙處位于盛行風的背風坡,分別形成草原、荒漠。乙、丙兩處植被是山地阻擋西風進入形成的,屬于非地帶性規(guī)律。] 3.C 4.C [第3題,圖中給出了肯尼亞山的地形剖面圖,同時疊加上了降水量與蒸發(fā)量曲線分布,確定最大降水量處的海拔高度的方法如下:讀降水量曲線,找出曲線上最大降水量的點,并做過此點的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相交,讀交點對應的海拔高度即可。故C正確。第4題,甲自然帶為肯尼亞山的基帶??夏醽喩轿挥跂|非高原,受高原地形影響,為熱帶草原氣候。故甲為熱帶草原帶。C正確。] 5.D 6.A [第5題,影響同緯度高山雪線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降水多雪線低,降水少雪線高。乙地深居內陸,降水最少,雪線最高;甲沿岸有暖流流經,再加上盛行西風的影響,降水最多,雪線最低。第6題,因為三地處于同一緯度,故影響三地雪線高度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降水。] 7.D 8.B [第7題,圖中顯示山地南坡雪線分布的海拔較低,則南坡為迎風坡;同時南坡7月等溫線分布海拔較高,則南坡為陽坡。第8題,圖中①7月等溫線為3 ℃、②有雪線經過,則①②間為雪線以下的高寒荒漠帶。] 9.D 10.D [第9題,圖中左側軸表示緯度,右側軸表示高度,對比反映緯度變化和雪線高度變化的折線可知,隨著緯度升高,雪線高度總體呈下降趨勢。第10題,影響敦煌、喀什、格爾木、拉薩四地市雪線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以上四地市與同緯度其他城市相比,降水量明顯偏小,故雪線高度偏高。] 11.AC 12.CD [第11題,山地的基帶和當?shù)氐乃阶匀粠б恢?,自東北到西南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分異的基礎是水分,東部流水作用為主,西部風力作用顯著,呈現(xiàn)經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所以A、C正確。第12題,①山東坡是迎風坡,降水多,西坡是背風坡,降水少,分異的基礎是水分,A錯誤。②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北坡是陰坡,B錯誤。③山地位于我國季風區(qū),東坡為東南季風的迎風坡,C正確。緯度越高自然帶的位置越低,該區(qū)域缺少冰雪帶的原因是因為海拔低,D正確。] 13.(1)有本格拉寒流經過,起到降溫作用。 (2)草木枯黃。 會議期間為南半球冬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少,為干季。 (3)甲沿海地區(qū)為熱帶荒漠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溫減濕的影響;乙沿海地區(qū)為熱帶雨林帶,由于地處信風帶的迎風坡,沿岸有暖流經過,增溫增濕,終年降水豐富。 (4)地形崎嶇,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積,而水淺多沙洲,不利于航運。 解析 第(1)題,結合經緯網知,非洲大陸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響,溫度降低,等溫線向低緯彎曲。第(2)題,8月份為南半球冬半年,此時約翰內斯堡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草木枯黃。第(3)題,根據(jù)甲所處地理位置,結合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第(4)題,從制約航運的河流水位、水量、流速、落差等進行分析。 14.(1)北段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為向北緯度升高,氣溫降低;南段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大。 (2)由于本區(qū)域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夏半年受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影響,自然景觀由西北向東南發(fā)生變化。 (3)①為河谷農業(yè),②為高寒牧業(yè)。①位于河谷地區(qū),海拔低,氣溫相對較高,熱量較多,風力較?。坏貏菹鄬ζ教?,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豐富。 (4)該地區(qū)地殼活躍,地震頻發(fā);山體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風化嚴重;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降水豐富,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fā)。 解析 第(1)題,從圖中信息可知,AB線雪線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及成因應從北段和南段分別說明。第(2)題,此區(qū)域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因而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變化明顯。第(3)題,①為河谷農業(yè),分析其農業(yè)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應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的角度來分析;②為高寒牧業(yè)。第(4)題,③地區(qū)為我國西南地區(qū)的橫斷山區(qū)一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總復習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30練 非地帶性與雪線問題分析 高考 地理 復習 專題 地表 形態(tài) 塑造 地理環(huán)境 整體性 差異性 30 非地帶性 雪線 問題 分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94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