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第1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第1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第1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2.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理解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概念和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各種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地表形態(tài)的演化的。 4.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掌握各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 二、能力目標 1.能夠閱讀各種地貌示意圖,判斷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學會利用多幅景觀圖和示意圖來比較說明不同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分析各種地貌的成因,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 2.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關系。 3.地質構造及其與地貌的對應關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類型。 【教學難點】 1.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 2.內力、外力作用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導入新課】 (放映幻燈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地表形態(tài),即地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表形態(tài)只是整個地殼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地貌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如“滄海桑田”、“??菔癄€”等變化,有哪些實例可說明地球表面發(fā)生過“滄海桑田”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概括】地殼和宇宙間一切物質一樣,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態(tài)的形態(tài)是如何營造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課題 【講授】內力作用 【提問】哪位同學能夠例舉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改變地表面貌的實例?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過渡】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具體劃分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看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內力作用.一、內力作用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 ,思考: 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3.各種內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勻?試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 【放映幻燈片】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變質作用一般發(fā)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tài),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所以,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 4、分類(根據運動方向和性質):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材料】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而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卻在不斷縮小。 【啟發(fā)提問】 (1)上述地殼運動屬于水平運動還是升降運動? (2)請預測一下,千萬年后紅海和地中海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fā)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相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資料證明,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是其各個部分不斷發(fā)生著水平運動。 【活動】內力作用舉例 【放映幻燈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 【啟發(fā)提問】 (1)請分析一下這里海岸變動情況? (2)設想一下升降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教師總結】升降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的運動。它使巖層表現為隆起或凹陷,從而引起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講授】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放映幻燈片】學生思考:渤海與臺灣海峽兩案例 5、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教師講解】在地殼運動中,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運動結果也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qū)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規(guī)模的運動而言,地殼的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導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們學習了內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這座雕塑還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大自然的這把細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講授】外力作用 【提問】閱讀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被稱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3.它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 【放映幻燈片】1、概念、能量來源 2、表現形式 【導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過程也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巖石圈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相互轉化。 【講授】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8第二段和圖, 思考: 1.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類巖石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各物質循環(huán)過程發(fā)生的條件?)? 【學生回答】 1.巖漿巖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沉積巖是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 變質巖是各種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 2.各類巖石在巖石圈深處或巖石圈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巖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巖漿巖,并與其他巖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教師總結歸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可以用下圖說明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特點:(幻燈片展示) 課后小結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 結合上圖教師進一步指導講解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 2.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巖漿-各種巖石-新巖漿 (2)地殼物質與地球內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即內、外力作用 (3)由大氣、水、生物參與地殼物質循環(huán)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質循環(huán),對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第1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四 單元 營造 地表 形態(tài) 力量 教學 設計 新人 必修 11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97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