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12課 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語文 第12課 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12課 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蘇武傳 蘇武傳 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班固以及《漢書》的相關知識。 2、 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yǎng)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和習慣。 3、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 過程和方法 1、 合作學習,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培養(yǎng)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的能力和習慣。 2、 探究學習,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品味文中體現(xiàn)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弘揚愛國主題。 重點目標 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學習概括內容要點的技能方法。 難點目標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導入示標 “蘇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兩千多年來,蘇武崇高的氣節(jié),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F(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的人生。 附《蘇武牧羊》: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曙嬔囃虤?,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fā)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菔癄€,大節(jié)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目標三導 學做思一:你了解作家和作品嗎? 導學: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后來, 班固因竇憲專權受到株連,死于獄中。 家庭——父親: 班彪(史學家,文學家) 弟弟: 班超(投筆從戎) 妹妹: 班昭(續(xù)寫《漢書》) 注:班昭,博學高才,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作品——史書:《漢書》 辭賦:《兩都賦》 詩:《詠史詩》 注:《兩都賦》:漢代京都大賦中的名篇,分《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后來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皆頗受其影響?!对伿吩姟穭t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詩。 簡介《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蘇武出使背景:秦末漢初,北方匈奴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qū)。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lián)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而重視結盟,指望通過恩威兼施之策來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學做思二:蘇武為何入胡?有何遭遇?結局如何?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虞常謀反,牽涉蘇武(2-3) 衛(wèi)律逼降,蘇武不屈(4-5) 流放北海,杖節(jié)牧羊(6) 李陵勸降,完全失敗(7-8) 歷盡磨難,終歸漢朝(9-10) 導思:作者如何刻畫蘇武這個形象的?(寫作特色) 課文在寫人時,有詳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誰?哪幾個人物寫得詳細?哪些人物寫得簡略?為什么? 主人公:蘇武 主要人物:張勝、衛(wèi)律、李陵 次要人物:單于、漢使者 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詳略處理,其實本文在敘事上也做到了詳略得當。哪些事詳寫了?哪些事略寫了? 詳:蘇武寧死不降(衛(wèi)李勸降)、臥雪牧羊 略:蘇武為於革干王賞識及牛羊被盜 導思:文章對衛(wèi)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么? 明確: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受不住考驗而變節(jié)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作用:突出主題,蘇武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強烈的愛國意識、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 學做思三:本文的文言知識,你掌握了嗎?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稍遷至栘中廄( ji )監(jiān); ②數(shù)(shu )通使相窺(kuī)觀;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h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幣遺( wi )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 m)胡中; 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課本注音“yn”錯誤) ⑧擁眾數(shù)萬,馬畜( ch )彌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3. 古今異義 ①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②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③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④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⑤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⑦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⑧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⑩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4.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 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 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 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 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 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 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③名詞活用 (1) 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 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 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 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網、檠 :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弓弩。 (5) 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 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2) 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3) 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②判斷句 (1) 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 見犯乃死,重負國 (2)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達標檢測 反思總結 1.知識建構 2.能力提高 3. 課堂體驗 課后練習-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語文 第12課 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2 傳教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98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