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題庫——終極形態(tài).docx
《地球物理題庫——終極形態(tài).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球物理題庫——終極形態(tài).docx(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震源:地球內部發(fā)生破裂而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中區(qū)):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在地球直徑另一端與震中相對的稱對震中。 極震區(qū):地震時地面上受到破壞最嚴重的區(qū)域,由于地表局部地質條件的不同,極震區(qū)不一定是震中區(qū)。 震中距離:地面上震中到到觀測點的距離,可用距離Δ表示或兩點到地心距離的夾角θ表示。 地震頻度:一定時間內各種類型地震(淺、深震)及各種強度地震(弱、強震)的數(shù)目。 震級:按一定微觀標準(儀器觀測)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度量,用M表示。 烈度:按一定宏觀標準(野外產(chǎn)地調查),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種度量。 縱波: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振動方向一致的波,也是可以穿過整個地球的主要的壓縮的地震波,可以在第一時間到達觀測點。 橫波:波的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垂直的波,突起部分為波峰,凹下部分為波谷。 走時曲線:表示地震波傳播距離與所需傳播時間的曲線。 頻散:波速對頻率的依賴關系。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均成群出現(xiàn),每一群表現(xiàn)為一列波每列波各自的頻率不同具有各自的傳播速度,成為面波的頻散現(xiàn)象。 品質因子:由于地球介質的不連續(xù)性和非完全彈性,地震波在介質中傳播有能量損耗。Q值即品質因子,定義為在一周期中質元所耗損的能量與原有能量的比值。 觀測系統(tǒng): 激發(fā)點與接收排列的相對空間位置關系稱為觀測系統(tǒng)。 大地水準面:假想的由地球靜止海水面延伸而形成的閉合曲面。 垂線偏差:地面同一點的鉛垂線與其在橢球面上對應法線的夾角θ,表示大地水準面的傾斜。 固體潮: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體地球產(chǎn)生周期性形變的現(xiàn)象。 磁暴:當太陽表面活動旺盛,特別是黑子極大期時,太陽耀斑爆發(fā)次數(shù)增加,太陽耀斑輻射出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及高能電子、質子束。其中高能帶電粒子(質子、電子)形成的電流沖擊地球磁場,引起電離層變化,同時引起地球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發(fā)生急劇不規(guī)則變化。 地磁脈動:由太陽風對地磁場引起及地球磁層內部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短周期磁場擾動現(xiàn)象。 太陽靜日變化:以一個太陽日為變化周期的地磁變化。 抗磁性:物質在外磁場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附加磁矩的矢量和不為零,且合矢量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反。 順磁性:物質在外磁場作用下產(chǎn)生和外磁場方向一致的磁化矢量的特性。 鐵磁性:物質具有自發(fā)性的磁化現(xiàn)象。 居里點:也叫磁性轉變點,指磁性材料中自發(fā)磁性強度轉變?yōu)榱愕臏囟?,是鐵磁性或亞鐵磁性物質轉變?yōu)轫槾判晕镔|的臨界溫度。 矯頑力:指磁性材料已經(jīng)磁化到磁飽和以后,使其磁化強度降低到零所需的磁場強度。 1.地震的分類? a.成因分類:構造地震90%、火山地震7%、陷落地震3%; b.震源深度分類:淺源地震<60km,60km<中源地震<300km,深源地震>300km; c.按震中距離分類:地方震,震中距<100km、近震,震中距<1000km、遠震>1000km; d.按地震強度(震級)分類:弱震M<3,有感地震3≤M≤4.5,中強震4.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物理 題庫 終極 形態(tài)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277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