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中小學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等級標準.doc
《葫蘆島市中小學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等級標準.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葫蘆島市中小學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等級標準.doc(9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葫蘆島市中小學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等級標準 (初中生物) 二級標準(試行) 模塊一 教師的實踐反思 (內容標準見通識部分) 模塊二 學科知識與技能(二) 一、學科內容與知識結構 1.熟悉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健康地生活。這四個板塊的知識產生的背景。 2.掌握四個板塊各個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3.熟悉四個板塊中知識之間的聯系,掌握學科知識網絡。 二、知識與技能 1.初中生物教材處理技能 (1)了解初中生物教科書編寫者的意圖。 ①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②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③教材的編寫方式 (2)整體把握初中生物教科書的編寫體系及特點。 ①建立以“人和生物圈”為主線的知識體系 ②把探究性學習落實于教材之中 ③多側面、多形式地凸顯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3)掌握確定學科知識的目標、重點、難點的方法、把握學科知識網絡的交匯點。 ①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作用及其特點 ②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一般原則 ③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一般程序 2.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技能。 (1)掌握收集資料方法。 (2)掌握篩選資料的方法。 (3)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 3.生物繪圖技能 (1)掌握生物繪圖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熟練掌握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的繪圖的要求和方法。 4.初中生物解題能力 (1)掌握初中生物學科的解題技巧。 ①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②簡答題的解題方法 (2)掌握解答生物學試題的注意事項。 模塊三 學科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初中生物新課程的特點與教學理念 (1)明確初中生物新課程的特點。 (2)掌握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理念。 2.教學設計的概念、特點、功能 (1)了解教學設計的概念。 (2)掌握教學設計的特點。 (3)明確教學設計的功能。 3.生物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了解加涅的系統(tǒng)教學設計理論、建構主義心理學等現代理論、羅米索斯、梅里爾、凱勒等人的理論和觀點。 4.生物學科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學科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2)明確課堂教學設計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促進學生能夠合作學習。 二、教學設計的操作 1.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了解常見的、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模式。 2.教學設計的操作程序 (1)教學目標的設計 ①了解教學目標的概念。 ②掌握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③明確教學目標的作用及教學目標的制定。 (2)學習者分析 ①通過對教學對象分析了解中學階段學生表現特征。 ②通過對學習風格分析掌握學生起點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③通過學習能力分析明確學習風格差異的教學設計包含的內容。 (3)重點、難點的確定 掌握重點、難點的確定方法。 (4)教學內容分析 ①明確分析教學內容的方法。 ②了解從生命科學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方法。 (5)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 ①了解影響教學媒體選擇的因素。 ②明確教學方法與媒體選擇。 ③掌握教學媒體設計的原則。 (6)教學策略的設計 ①了解教學準備策略設計。 ②掌握教學內容的設計策略。 (7)教學評價策略設計 ①掌握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②了解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 ③明確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指標、方法。 三、編寫教學設計應注意問題 1.教學目標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了解目標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目標的設計要重點突出、各章節(jié)目標應互相協調。 2.教學內容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掌握教學環(huán)節(jié)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并解讀課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2)了解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落實科學、技術和社會(STS)的教育。 (3)明確在教學設計中要重視生物教學的評價。 模塊四 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指導 (內容標準見通識部分) 模塊五 課堂教學專題研究之二 三維目標 一、 三維目標教學提出的背景 1.了解三維目標提出的國際背景 2.了解三維目標提出的國內背景 二、三維目標的內容及三者的關系 1.了解教學目標的定義 2.理解三維目標的內容。 3.理解知識和技能與過程和方法的關系。 4.理解如何在教學中關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三維目標與“雙基”的關系 了解三維目標與“雙基”的關系。 四、三維目標的制定 1.明確三維目標陳述中存在的問題。 2.掌握行為動詞的分類。 3.能準確的制定和描述三維目標。 五、三維目標的達成 1.掌握如何在教學中達到三維目標和諧統(tǒng)一。 2.掌握三維目標在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模塊六 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專題研究之一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一、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的本質與特點 (1)了解自主學習的意義。 (2)理解自主學習的內涵。 (3)理解自主學習的特征。 2.自主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的關系 (1)明確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不同 (2)明確自主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的聯系和區(qū)別 3.自主學習的過程 明確自主學習的過程包括自我監(jiān)控、自我識別、自我選擇、自我培養(yǎng)、自我反思,教師指導。 4.自主學習的策略 (1)掌握自主學習認知策略 (2)掌握自我監(jiān)控策略的策略。 二、探究學習 1.探究學習的本質與特點 (1)了解探究學習的意義。 (2)理解探究學習的本質。 (3)知道探究學習與相關概念的區(qū)別與聯系。 2.探究學習模式 (1)了解探究學習模式本質、結構和特點。 (2)了解主要的探究學習模式。 3.探究學習的實施 (1)明確探究學習中的教師的觀念轉變及角色定位。 (2)明確探究學習中的學生的地位及角色定位。 (3)掌握探究性提問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4)掌握探究性討論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5)掌握探究性演示及應注意的問題。 (6)了解探究性實驗的特點及基本教學原則 4.探究學習的評價 (1)明確探究學習評價的主體。 (2)明確探究學習評價的原則。 (3)了解探究學習評價的指標。 (4)掌握探究學習評價的方法。 三、合作學習 1.合作學習的本質與特點 (1)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 (2)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 (3)知道合作學習的特點。 (4)知道合作學習的主要類型。 (5)了解合作學習與相關概念的區(qū)別。 (6)了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2.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1)理解合作學習的目標觀。 (2)理解合作學習的師生觀。 (3)理解合作學習的教學觀。 (4)理解合作學習的評價觀。 3.合作學習的模式 (1)了解國際上關于合作學習的模式。 (2)了解國內關于合作學習的主要模式。 4.合作學習的指導策略 (1)明確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擔當的角色。 (2)掌握合作學習準備階段的指導策略。 (3)掌握合作學習實施階段的指導策略。 (4)掌握合作學習總結階段的指導策略。 5.合作學習的評價 (1)了解合作學習評價的功能。 (2)了解合作學習評價的原則。 (3)了解合作學習評價的標準。 (4)明確合作學習評價的主體。 (5)掌握合作學習評價的內容。 (6)掌握合作學習評價的形式。 (7)掌握合作學習評價的方法。 模塊七 教育敘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課例研究 模塊二 學科知識與技能(二) 一、學科內容與知識結構 初中生物學科知識共分為八個板塊,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健康地生活。這里對后四個板塊的學習內容和知識結構加以介紹。 第四板塊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本板塊的知識背景 第五單元是從“生物圈Ⅱ”引入的,這樣編寫有兩個目的:一是,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來學習本單元的內容;二是,從生物圈Ⅱ失敗的重要原因(動物、細菌等較少,造成生物種類關系失調)出發(fā),引導學生進入對本單元的主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討論。 第五單元包括動物和細菌、真菌兩大部分內容。關于動物部分,教材改變了以往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群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與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植物”的處理思路一脈相承,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哪些與各自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再探討它們的運動、行為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將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一并安排在第五單元第二章,主要是出于三點考慮:一是在第一章已經介紹了動物的各種運動及其適應意義,這為介紹動物的結構基礎和行為都奠定了基礎;二是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三是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關系,這一章可以為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礎。 關于細菌和真菌,既包括了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又包括課程標準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的內容。這是因為談及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必然涉及發(fā)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雖然這兩個章節(jié)的內容與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不是一一對應的,但是,教材在編寫時將這兩項內容編排在一起,是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同時,也是考慮到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力求“實現學科內在邏輯與學生認識邏輯的統(tǒng)一”(見課程標準的“教材編寫建議”)。 2.本板塊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 動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都有與各自的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教師應從生物圈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動物類群。從動物行為對生物個體和群體生存的意義以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動物行為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從認識細菌和真菌入手,關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通過本板塊的教學,應實現下列目標:認識動物都與各自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根據這些形態(tài)結構特點,可以將動物分成不同的類群;理解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基礎;通過分析動物的行為,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且理解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生活過程中習得的;通過了解細菌和真菌相似的營養(yǎng)方式,不同的結構和繁殖方式,從而認識細菌和真菌的特征;通過觀察、調查、收集、試驗、模擬等方法,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愛護動物的情感,提高保護動物棲息環(huán)境的意識,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動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建立生物與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的觀點;認識生物科學與技術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本板塊的重、難點:說明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3.本板塊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已成為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與指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如“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對于這一看似不難的實驗,不同的教師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種方法是:探究前教師將本探究的目的,采用的設計方案、規(guī)定的材料用具以及方法,全部清楚地交代給學生,然后再由學生按老師要求,一步步探究。另一種方法是:在學生弄清實驗目的后,由學生完全獨立地設計并完成探究。在這里,我們所提倡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這是因為在這一探究過程中,材料用具及方法的選擇恰恰是本探究成敗的關鍵(例如,綁尾鰭選擇的木板過厚,會使魚下沉;用線繩捆綁魚鰭,很容易脫滑等)。要把體驗過程作為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要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自感受成功是在失敗中探索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樣,鳥的探究實驗,教師應注意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和查找資料,得出鳥適于飛翔的結論。 (2)將“陶冶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密切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進步,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但是,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這一點,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qū),如認為“魚既然可以吃,為什么不能剪魚鰭做觀察呢?”“鴿子可以吃,為什么不能做解剖觀察呢?”有的認為正文后面的“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動物棲息地的保護”等內容只是點綴,等等。因此,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學中,首先需要的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清華大學學生的潑熊事件,在社會上引起的震驚和討論,不僅引發(fā)我們對學生道德教育的思考,而且再一次提醒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把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來抓,一定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聯系生活,為學生的發(fā)展而設計教學 在課程標準有關細菌和真菌的具體內容中,從知識的角度只要求學生達到了解層次;從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角度,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在理解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在第五章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文資料,讓學生閱讀,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還可以收集更豐富的彩圖、音像資料,當地的實物標本,作為學生學習的資源。同時通過技能訓練和完成練習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了解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時,一方面要突出生物技術在食品、藥品生產、環(huán)境保護中的應用;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完成好制作甜酒的活動。通過制作活動,不但可以使學生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就要應用生物學知識和生物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生物科學社會價值的認識,為學生選擇職業(yè)和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第五板塊 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護 1.本板塊的知識背景 過去的二十世紀,是人類獲得物質財富最多的世紀,同時也是人為破壞環(huán)境最嚴重的世紀。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上,有150多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人們深切地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珍貴的自然遺產,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之一,是經濟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但是,由于人類活動的干擾,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要實施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就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當今世界環(huán)境保護熱點問題之一,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并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fā)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由自然人轉變?yōu)樯鐣舜蛳铝艘欢ǖ幕A。 2.本板塊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內容比較廣泛,材料繁多而且龐雜,為使學生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有所認識和行動,本單元特別注意精選教學內容和活動內容。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的回顧、總結,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對后面將要學習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第二章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材中又不可能說得很清楚,教師可采取圖表的形式講解。關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這一問題,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展開,但這個問題不說清楚,如果學生沒有留下比較深該的印象,后面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會基礎不牢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補充一些材料或學生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例,如讓學生收集一些我國瀕臨滅絕邊緣的珍稀動植物在課堂上介紹,舉辦板報或小型展覽,等等,這樣做的效果可能會更好。通過本板塊的教學,應該實現下列目標:了解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和措施。通過嘗試對植物和動物分類,體驗科學分類的基本方法;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形成愛護生物、關愛生命的情感,以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本板塊的重、難點:理解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的相互關系;運用角色扮演活動,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3.本板塊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相對于知識和能力來說,本板塊更偏重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是由于本板塊的教育意義和地位所決定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可以通過說教式教學來建立,因此,教師應在課前精心準備,課上悉心引導,具體的方法是:一方面應注意多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報刊、雜志、網絡和電視臺所報導的環(huán)境污染和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事例,替代或補充教材中即將或已經過時或人們已經改正的事例;二是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讓學生收集相關材料,讓學生確定辯論主題,發(fā)動學生舉辦生物多樣性展覽、板報、宣傳或調查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觀鳥和愛鳥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的過程就是最好地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過程。另外,教師可以將學生活動的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和展覽,作為學生學期成績的一部分。 (2)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本單元的落腳點是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行動,行動需要思想來支配,按照認知規(guī)律來看,正確的思想又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建立。因此,學生的實踐活動在本單元中處于主導地位,通過實踐活動確立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內化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之中。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精心設計,全力引導。如果能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調查,走進大自然實地考察,這將是非常有益的,其教育意義遠勝課堂說教式教學。 (3)重視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 人類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事例很多,報刊雜志和電視臺經常報道,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收集這些信息,并根據學生所收集的信息的價值進行及時而積極的評價,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過程中對材料和信息進行處理、評估,這個過程就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另外,學生在參與教材中的角色扮演活動時,除所扮演的角色(當地農民、政府負責人和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等)需要而必須多方面收集材料外,該活動還很好地發(fā)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為將來成長為不同職業(yè)的社會公民,能夠正確處理各方利益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第七板塊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1.本板塊的知識背景 通過前六板塊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生物圈中生物的類群以及生物的多樣性有了一定了解。從認識邏輯來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生物多樣性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長期進化的結果,而生物進化實質上是生物在繁衍過程中,通過遺傳和變異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因此,第七板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等內容。學生通過本板塊的學習,又會更深入地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2.本板塊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又展示了不同生物類群在連續(xù)性方面所表現的發(fā)展和進化。同其他板塊一樣,本板塊重視突出人與生物圈。一是密切聯系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實際,如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中的應用、鳥的生殖與養(yǎng)殖業(yè)、禁止近親結婚、遺傳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等;二是突出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如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生物的進化中環(huán)境的作用,等等。通過本板塊的教學,應實現下列目標:知道植物的無性生殖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了解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明確生殖細胞是基因在親子代之間傳遞的橋梁,能夠說出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認識到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別決定的道理,認同禁止近親結婚,了解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廣泛應用;了解科學家對生命起源問題所做的科學推測,理解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原因。發(fā)展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用證據和邏輯進行推理、論證、預測和評價的探究技能。理解科學上存在爭議是正常現象,合理的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初步形成敢于懷疑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理解生物界的發(fā)展變化,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基礎。 本板塊的重、難點: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說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質區(qū)別。說出昆蟲、兩棲動物、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觀察和飼養(yǎng)家蠶等實踐活動。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性狀之間的關系,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描述自然選擇學說,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 3.本板塊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結合當地實際,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習基礎,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內容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本板塊的很多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這一特點。如,對于昆蟲學生是不陌生的,很多學生還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教材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教師更應該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介紹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目的強調的是保護,因此需要教師收集資料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結合當地兩棲動物生存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對策更有實效性,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構建知識體系,形成基本觀點。 新課程理念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資料分析以及教材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例如,認識卵殼和卵膜的結構時,讓學生動手,感受卵殼對外力的承受,結合課后開放性練習中的問題——蛋殼上有氣孔嗎?進行小實驗。再如,性狀的概念、相對性狀的概念應建立在學生對觀察材料分析綜合的基礎上,把具體、形象的不同性狀的共性要素抽提出來,用文字概括地表述,形成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教師課堂教學中一定讓學生有對形象思維加工和轉化為抽象語言的時間,形成屬于學生自己內化的知識。 (3)加強直觀教學,啟迪思維 圖文并茂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本單元中提供的圖片較多,教師在教學中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外,同時要廣泛收集錄像、光盤、計算機課件,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通過這些直觀材料啟迪學生的思維。 第八板塊 健康地生活 1.本板塊的知識背景 讓學生學會健康地生活,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初中生物課程又是承擔著這一重要任務的主要學科課程之一。在第四板塊“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經結合人體生理的內容介紹了有關衛(wèi)生保健知識,但尚不系統(tǒng)和全面,尤其是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傳染病和免疫、醫(yī)藥常識、急救常識及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現代文明病”等內容,難以在人體各系統(tǒng)的結構和生理內容中穿插講述,同時,也為了強化教材幫助學生學會健康地生活這一重要功能,教材將“健康地生活”單獨列為一個單元。 2.本板塊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 本板塊涉及生物課程標準的第十主題“健康地生活”。有關健康地度過青春期的內容在第四板塊“生物圈中的人”進行了介紹,本板塊主要介紹傳染?。煌{健康的當代主要疾?。恍锞?、吸煙和吸毒的危害;醫(yī)藥常識。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本板塊除選取“具體內容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外,還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內容,以期對學生學會健康地生活更有益。通過本板塊的教學,應實現下列目標:理解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焕斫馕鼰?、酗酒和吸毒的危害;了解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以及人際關系方面的健康狀況,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治病和救助他人的能力。發(fā)展自我評價健康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珍愛生命和健康,關注威脅人體健康的當代主要疾病,選擇不吸煙、不酗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毒品。 本板塊的重、難點: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人體免疫功能及其產生機制,認識到計劃免疫的重要意義;區(qū)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掌握安全用藥的常識,能夠運用一些急救的方法。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并且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到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愛他人的健康。 3.本板塊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參與 本單元體現了“學校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建立健康的行為要在參與中才能完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收集影響健康的疾病或行為資料,認真完成“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律的影響”探究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思考和交流,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和觀念的變化更有益。 (2)適量補充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影響健康的疾病和生活方式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適量地收集資料,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過程中對材料和信息進行處理、評估,這個過程又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知識與技能 (一)初中生物教材處理技能 教師要上好課,就必須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組織教材、處理教材。而且還要弄清楚“教材”與“教學”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努力把“教材系統(tǒng)”轉化為“教學系統(tǒng)”。 1.目標定位要明確。教師要通過對課本的學習、對參考資料的學習,正確把握教學目標。也就是,教師要充分地理解教材編寫專家的“編寫意圖”,哪些是屬于了解性的,哪些要讓學生理解的,哪些知識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問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等等,心中必須十分明確。 (1)編寫指導思想 本書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2)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擺脫“以學科為中心”和“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從這種認識出發(fā),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有以下特點。 ①突破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 之所以構建這樣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a.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都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b.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人與生物圈的關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c.人既是生物學研究的主體,又是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學生應當通過生物學的學習,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結構和生理,以及營養(yǎng)和保健,學會健康地生活,這是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d.綠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兩類生物,按照這樣的體系,可以側重講述綠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中是怎樣生存的,與生物圈的關系是怎樣的,而相對減少動物部分的內容,從而在總體上減少知識性教學內容,為探究和實踐活動提供時間; e.這樣的體系,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事物間的復雜聯系,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人與生物之間、人與生物圈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利于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點。 按照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編排思路,教材中具體內容的展開也大都圍繞人與生物圈,引導學生認識各個類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對生物圈有什么意義,進而認識生物和生物圈與人類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例如,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教材不是單純地介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過程、條件和意義,而是從生物圈的角度出發(fā),分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兩章。 ②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 這套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它們概括起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a.探究活動的類型豐富、數量多。 教材中安排的科學探究活動包括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探究、資料分析、模擬制作、進一步探究、演示實驗、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 b.力圖提高探究活動的質量。 探究活動的豐富多樣也就是探究活動的多側面訓練,可以使學生在活動形式的變換中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但學生也應該精練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相對完整也就是課程標準上描述的科學探究,大致過程是: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教材中標明“探究”的都基本具有以上環(huán)節(jié)。它們具備以下特點: 凡是探究活動都有背景資料或情景設計,并且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它可能是學生的活動,如“探究鳥類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是從疊紙飛機和做模型飛機引出的。它可能是學生相互間設計的問題的討論,如“測定空氣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就是以學生的討論引入的。它可能是學生的某些生活經歷,如“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探究活動,是從幾個孩子結伴去同學的奶奶家去玩,品嘗大花生和小花生兩個品種的花生開始的。它可能是一種情景的模擬,如“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的探究,就是從試想你是一個農民去種子站購買種子回來之后怎么處理開始的。等等。這樣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中去。 凡是探究活動,都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提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的多樣性,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選擇性,結論的開放性。雖然每個探究都給了必要的提示,它僅僅是提示而已,為小組合作學習、不同學生的學習留有回旋的領地,使得學生確實能夠自主學習。簡單地看,就是現在的探究不像過去的實驗限制的那么死,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可以多種多樣,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有多種多樣的選擇,結論也不是一定只要一個結論,結論是開放的。這都是為了學生能更好的自主學習做出的發(fā)展。 凡是探究活動,必有討論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作出結論。通過討論,或者是在實施上有所長進;或者是在科學過程和方法上有新的體會;或者是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新的領悟。同時,通過討論,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又尊重別人的意見,不斷反思、總結而有所前進。 凡是探究活動,所需的材料、用具等,盡量符合現階段的國情,低成本、少損耗、易替代,使所有學校經過適當的努力都能做到。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許多學校的生物學設施、設備,尚有一定的困難,要使探究活動確實能夠進行,還要因陋就簡,簡便易行。 c.在探究活動中明晰科學方法的要求。 科學方法是達到科學研究目的,掌握科學知識內容,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思維選擇和實踐手段,是過河的船或橋,在科學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套教材特別注意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和生物學科的特點,把科學方法和經歷與探究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教材中以套塊式的文字予以提示和說明。教材中共有12處的科學方法的說明和提示,它和探究活動是放在一起的,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某種方法有相當清晰的認識。 d.強化科學技能訓練,單獨設欄。 這里所說的科學技能,它是重視于科學方法的,不是操作技能,科學方法不是理解了就能掌握,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訓練才能掌握。這套教材把科學技能的訓練,結合所學的相關內容,以有計劃地、獨立地的欄目呈現于教材之中,不是要學生讀一讀,提高認識,而是都要做的活動,是探究性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教材中共有科學技能訓練25項,都是放在教材中與學習內容或探究相關的地方,獨立地進行科學技能的某個方面的訓練。 ③多側面、多形式地突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具體劃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三個維度,而且特別強調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學生終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靈魂,它支配著人的行為,反映了國民教養(yǎng)的程度。課程標準很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而作為教材,不能像知識或者科學過程、方法那樣易于直白地表達,它必須選擇不同的方式、途徑來加以貫徹,要把無形的、虛的東西轉化為有形的、實的東西,便于學和便于教。這套教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高度重視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弘揚人文精神的結合,融化在文字敘述和作業(yè)系統(tǒng)之中。 如在八個單元中,用圖和文字相配合的方法來說明本單元要學習的內容時,都努力以優(yōu)美的文字表述相關的人文意境,不僅讀來朗朗上口,有滋有味,而且在概述內容的同時,滲透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如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單元頁上是在衛(wèi)星上拍攝的北京地區(qū)的地貌圖片背景下,配上了不同膚色的三位少年的可愛頭像,在這樣圖片下用這樣一段文字來表述:“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在,未來,/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這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詩句,讓人感動,更啟迪我們對人和地球關系的思考。 b.增設了“科學·技術·社會”的專欄,以突出三者的互動以及科學技術對社會正或負的影響。 教材中共有“科學·技術·社會”專欄28個,從每個專欄的題目中,就可以知道它把當前與生物學有關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若干熱點問題都記錄了在教材。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由于與社會緊密聯系,從而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設置“科學家的故事”和“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yè)”兩個專欄,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科學家的故事就是科學史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科學家們對科學的熱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志向和行為都深深地感染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yè)”也是教材中專設的一個專欄,真正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yè)成百上千,不可能一一列出,教材中主要列出的是偏重于普通勞動者,如林業(yè)工人、農業(yè)技術員、園藝師、營養(yǎng)師、醫(yī)生、專業(yè)護士、心理咨詢師等。教材中描述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創(chuàng)造,他們的辛勞,和對人們的貢獻。讀后既能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的重要認識,還能對這一選擇有所了解,更能從普通勞動者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 d.設有“生物學與文學”和“生物學與藝術”專欄。 目的是點出即使是文學、藝術工作者,也必須有相當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也就是生物學素養(yǎng)是每個公民、各行各界都應該具有的。 ④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梯度設計 改變以往將實驗依附于知識內容的做法,按照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維和操作要求較低的探究活動,如觀察身邊的生物,閱讀和分析有關資料等,后安排技能要求較高的活動,如制作和觀察切片和裝片、設計并完成探究性實驗等。在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尋求答案的實驗中,大致是先安排明確問題、假設、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的實驗,讓學生在模仿中體驗和領悟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再安排由學生設計部分環(huán)節(jié)的實驗;最后安排全過程探究的實驗,讓學生練習從問題到提出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然后實施探究方案,記錄和整理實驗結果,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并對自己已完成的探究過程進行評價和反思。隨著教學內容的逐漸展開,科學探究活動的這種梯度化設計將在不同水平上循環(huán)。 技能訓練也是如此,先安排簡單的觀察、比較、測量、計算等,后安排需要較多邏輯思維的分析實驗結果、解讀實驗數據、推理等。 ⑤注重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適當刪減需要單純記憶的知識 重視科學探究,并不意味著否認知識的價值。知識、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學探究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礎。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識都有同等的價值。有的知識可能僅僅是專門人才需要掌握的,有的知識則是大眾都需要掌握的。有的知識會較快過時,有的知識則具有較長的時效性。有關研究說明,教學內容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相關性越強,其時效越長,遷移的可能性越大,對學生發(fā)展的價值越高。因此,本教材注重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適當刪減需要單純記憶的知識。這樣做還有一種意圖,即減少知識內容分量,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例如,關于被子植物,刪掉了根、莖、葉的形態(tài),花的類型,葉序,花序等內容。關于根,一是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介紹了根尖中有不同的組織,這些組織是由分生組織的細胞分化形成的;在“植株的生長”一節(jié),介紹了根是如何生長的;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一節(jié),安排了“根適于吸水的特點”等內容。關于莖,則主要讓學生理解以下內容:莖是枝條的組成部分,枝條是芽發(fā)育成的;莖具有適于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結構——導管和篩管。關于葉,則主要讓學生理解葉片適于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結構,葉片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及其在生物圈中的意義。關于花,主要讓學生理解花適于傳種接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6)注意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隨著生物科學的迅猛發(fā)展,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知識越來越重要,正在成為普通公民應當具備的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谶@樣的考慮,本書中這方面的內容有所增加。近年來的生物科學成果在教材中做了適當介紹,如克隆哺乳動物、轉基因生物、人類基因組計劃等,有些列入教材正文,有些則供學生課外閱讀。 綜上所述,本套教材是努力把探究性學習落到實處的教材,它較好地體現了生物課程是一門科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根本宗旨的課程,并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方便。 2.課堂教學要顧及兩個全面。一是在知識和能力方面,既要重視“雙基”,還要重視能力培養(yǎng);(如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有的教師認為這個試驗很簡單,而做實驗又很麻煩,便將書中試驗分析后直接給出了結論。這種講試驗,學生也能將這個知識點掌握,但這種掌握只是暫時記住了,時間一長就可能忘記了。而若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試驗,不僅掌握了知識點也掌握了方法;不僅使學生的記憶深刻長久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具有深遠意義。)二是在學生方面,既要有心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也要照顧到學困生的學習,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問題的提出、習題的設置、活動的安排等,都要分組或分層次進行。) 3.組織教學有導向。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巧妙使用輔助手段,把教學系統(tǒng)導向預定的教學目標。請注意:這里用的是“導”字。我們不能完全采用松散型,滑到哪里就哪里。因為這是課堂,不是聊天室,中學生畢竟還小,很需要教師的引導。(如學習生物特征一節(jié)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明確什么是生物。我通過一些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現象提出問題,教室中哪些物體是生物,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再用實物加以引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說出了生物的一些特征。但有一個學生卻認為生物體上都有細菌,有細菌的物體都是生物。學生為此爭論不休,我笑著提出一個問題,“講桌上、粉筆上有細菌嗎?它們是生物嗎?”簡單的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回教學目標。) 4.突出重點,帶動一般。我們講突出重點,并不是單純?yōu)榱私鉀Q重點。而是在解決重點問題后,就能比較順利地解決其它非重點性的一般知識和技能問題。所以,重點問題解決后,要及時組織強化訓練,讓學生及時動腦、動口、動手,并注意問題反饋,其中“動腦”最關鍵。(如學習血液循環(huán)途徑,在學完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途徑后,及時提出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得了肺炎進行靜脈注射青霉素治療,藥物經過哪些途徑到達肺部?口服藥物,心臟哪個腔會最先發(fā)現藥物?這些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很愿意動腦積極思考,既再次鞏固了重點,又鍛煉了學生的解題技能。) 5.正確把握教學難點。也就是,要弄清楚“為什么學生會感到困難?”“難在哪里?”我認為,學生感到困難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一、知識抽象(就要用形象、直觀、實踐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學習尿液的形成,知識點很抽象,如果制作動態(tài)課件,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若條件有限,也可以邊講邊畫板圖,也具有一定的動態(tài)感和形象性。);二、缺乏經驗(就要以“引舊入新、以舊帶新”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上課時我拿著一個黑色的塑料袋進入教室,學生感到很好奇,在學生的幫助下我將一個軟管插入塑料袋中又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一位同學擠壓塑料袋,一會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我打開塑料袋里面裝著新鮮的白菜葉,學生恍然大悟:植物也呼吸,而且呼吸時也呼出二氧化碳,還一直以為植物呼吸呼出氧氣呢。);三、難點多、難度大(就要采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學習血液循環(huán)途徑,可以先從心臟的結構突破,用順口溜:室連動房連靜,左室主動右肺動,左房肺靜右上下。幫助學生記住心臟各腔連接哪個血管,血液循環(huán)途徑也就不難記住了。);四、問題本身錯綜復雜(就要采用綜合分析,逐步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幾個簡單的問題來加以突破。如學習基因的顯性、隱性時,概念較多,題型復雜,學生學習起來常感覺沒有頭緒??梢酝ㄟ^以下幾個問題:隱性性狀有幾種基因型?顯性性狀有幾種基因型?一對具有相似隱性性狀的夫婦能否生出與此對應的顯性性狀的孩子?一對具有相似顯性性狀的夫婦能否生出與此對應的隱性性狀的孩子?通過上述問題步步深入,突破難點。)。(當然,導致“教學難點”的原因還很多,需要我們作進一步探索。) 6.教學程序要精心安排。教師不能把教材原封不動地搬到課堂上。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基礎、教學的條件等,合理地調整和補充內容,重新組織,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具體地講,我們要思考:一、要根據知識遷移規(guī)律,構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二、精心安排教學程序:先學什么,后學什么,詳學什么,略學什么,重點怎樣突出,難點怎樣突破,關鍵如何抓住,等等,教師都要心中有數。三、抓住練習反饋,這一點很重要。學生在練習中還會生成許多新的、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教師對問題處理得恰到好處,那么,教學效果會更令人出乎意料。 (二)準確把握學科知識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準備階段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上好一節(jié)課,使學生的學習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教師必須事先明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該做什么,學習哪些內容,學習這些內容達到什么知識層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學活動中重點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等。這就同作戰(zhàn)之前要制定作戰(zhàn)計劃一樣重要。 目前對教學起導向作用的是新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是籠統(tǒng)抽象的。它不可能對每一教學內容(知識點)提出很具體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之前制定出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1.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一般原則 (1)標準性原則 在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只能以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課程標準要求為基本的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規(guī)定的用來衡量教學質量的統(tǒng)一標準。只有按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才能保證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必須處理好與課程標準、教材的關系。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只能逐層次的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使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具體化、明確化。 (2)整體性原則 對教學重點、難點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體的思路通盤進行考慮。即由中學生物教學的總目標、總重點難點,到具體實施的章節(jié)、知識點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構成一個有序的、前后關聯的系統(tǒng)整體。 首先要把握住中學生物教學的總目標和重點難點,再弄清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注意到各部分間的聯系和滲透,然后確定各章、節(jié)知識點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也就是說要從整個中學生物課程這一角度去考察每一章節(jié)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最后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何落實到每個知識點上。 如血液循環(huán)途徑和血液成分的變化,是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一冊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該知識點在“人體的營養(yǎng)”“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四章內容中都有所體現和應用。但只在“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章中即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其它三章卻既不是重點也不是難點??赏ㄟ^四章知識的學習后,對該知識點有了進一步概括和提高,最后完整理解血液循環(huán)途徑和血液成份變化這一教學目標。 因此,在確定某節(jié)某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時,不能將總目標總重點難點的對應條款機械照搬。必須注意到各個不同層次目標重點難點間的聯系,與教材嚴密的科學體系及知識點間的結構,又要注意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使各章節(jié)的教學為達到總目標服務。 上述講的是認知領域的整體性,同時還必須注意到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使三個領域結合為有機的整體,形成三個領域的一體化。 (3)適應性原則 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必須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教學要適應經濟、科學和社會發(fā)展的多方面需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素質。日本著名數學家米山國藏曾指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應用……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鉆刻于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著眼點等,都隨時隨地地發(fā)揮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這段話耐人尋味,值得我們深思。 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必須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使基礎好的學生吃飽,也要使基礎較差的學有所得,使學生在不同基礎上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4)具體性原則 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一定要具體,易操作可實施。一般情況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只落實到知識點上。這樣就顯得粗糙,明確性、具體性較差。一個知識點往往包括許多內容,這些內容所處的地位一般不相同,教學時的水平要求也不同。 如初中生物“呼吸作用”這一知識點可分解為:植物的呼吸作用、動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義、呼吸作用的應用。上述內容在不同的章節(jié)中所處地位不同,在不同章節(jié)的教學中就要有不同的要求。 2.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一般程序 (1)認真鉆研課程標準,通讀生物教材 一是讀懂,明白編者意圖,與編者充分對話;二是讀出自己的見解,要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要廣泛閱讀、查找與教材相關的資料。 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中學生物教學的總目標,生物教科書就是根據這些總目標編寫的。我們要確定的是章節(jié)和知識點的具體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總目標重點難點是確定具體目標重點難點的依據。要認真研究中學生物課程標準,通讀生物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教學內容、目的和任務,以及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具體要求。對全書的教學要求和重點難點開列出來,做到心中有數。哪些章節(jié)地位特殊,前后聯系緊密,應用廣泛,這些地方應是教學的重點;哪些章節(jié)與其它學科聯系過密,概念規(guī)律抽象,這些地方可能會出現教學難點。 此外,對生物教學參考書,也要認真閱讀,它也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2)確定章節(jié)的知識點,將知識點分解為知識要素 中學生物中的章節(jié)在教材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在教學中是一個相對的獨立系統(tǒng)。在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時,首先根據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和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出章節(jié)中的各個知識點,然后再將各知識點分解為若干個知識要素。所謂知識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要點。它在生物學科的體系中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項目,是知識結構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所謂知識要素就是構成知識要點的重要元素。其特點是不與其它知識要素相交叉、重疊。 (3)確定各知識點的等級 知識點的學習水平層次,應根據知識點在生物知識結構和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與其它知識點的關系和習題的難度水平來確定。一般地說來,某一重要知識點的目標層次要略低于該章目標層次。學習完該章后,再通過復習課(知識結構分析)及習題課和練習,使之達到本章目標。章節(jié)目標總體看還是稍低于總目標層次。要達到總目標水平,應是在學完某部分或全部后,找到了該章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應用點、擴散點和加深點之后,并通過練習才能達到的。因此某節(jié)課某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層次,不是簡單的將總目標中的對應條款下搬、分解,而是根據教材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層次。 (4)要具體明確表述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在表述時應注意:①學生是行為主體。教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葫蘆島市 中小學教師 學科專業(yè) 素養(yǎng) 等級 標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68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