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nèi)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請見壓縮包內(nèi)的文件,所見才能所得,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哦
中 國 礦 業(yè) 大 學
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姓 名: 李西珍 學 號: 03030942
學 院: 機電工程學院
專 業(yè):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設計題目: MG400/930-WD型電牽引采煤機截割部設計
專 題: 重載圓柱直齒齒輪變位系數(shù)的選擇
指導教師: 楊寅威 職 稱: 副教授
2007 年 6 月 25 徐州
中國礦業(yè)大學畢業(yè)設計任務書
學院 機電學院 專業(yè)年級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學生姓名 李西珍
任務下達日期: 2007年 3月 5 日
畢業(yè)設計日期: 2007年 3月 26 日 至 2007 年 6 月 25日
畢業(yè)設計題目: MG400/930-WD型電牽引采煤機截割部設計
畢業(yè)設計專題題目:重載圓柱直齒齒輪變位系數(shù)的選擇
畢業(yè)設計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
參考參數(shù)
截割部功率:400KW 滾筒截深:800mm
采高范圍:1.8—3.76m 適應煤質(zhì)硬度:中硬或中硬以上,能截割一定的矸石層
煤層傾角:Y<45 電動機轉(zhuǎn)速: 1470轉(zhuǎn)/分
滾筒轉(zhuǎn)速:27-30轉(zhuǎn)/分
頂板中等穩(wěn)定、地板起伏不大
無鏈電牽引
設計要求
1. 完成采煤機總體方案的設計;
2. 選擇一主要部件完成其傳動及結(jié)構(gòu)設計;
3. 完成主要部件、組件、零件圖、裝配圖的設計;
4. 編寫完成整機設計計算說明書;
5. 專題論述重載圓柱直齒齒輪變位系數(shù)的選擇。
院長簽字: 指導教師簽字:
中國礦業(yè)大學畢業(yè)設計指導教師評閱書
指導教師評語(①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研究內(nèi)容的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⑤工作態(tài)度及工作量;⑥總體評價及建議成績;⑦存在問題;⑧是否同意答辯等):
成 績: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中國礦業(yè)大學畢業(yè)設計評閱教師評閱書
評閱教師評語(①選題的意義;②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⑤寫作的規(guī)范程度;⑥總體評價及建議成績;⑦存在問題;⑧是否同意答辯等):
成 績: 評閱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中國礦業(yè)大學畢業(yè)設計評閱教師評閱書
評閱教師評語(①選題的意義;②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⑤寫作的規(guī)范程度;⑥總體評價及建議成績;⑦存在問題;⑧是否同意答辯等):
成 績: 評閱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中國礦業(yè)大學畢業(yè)設計答辯及綜合成績
答 辯 情 況
提 出 問 題
回 答 問 題
正 確
基本
正確
有一般性錯誤
有原則性錯誤
沒有
回答
答辯委員會評語及建議成績:
答辯委員會主任簽字:
年 月 日
學院領導小組綜合評定成績:
學院領導小組負責人:
年 月 日
摘 要
摘要:本文完成了MG400/930一WD電牽引采煤機的整機外形的布局設計,介紹了采煤機的類型和工作原理,以及目前國內(nèi)采煤機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從左搖臂、左牽引部、左行走部、左電器控制箱、右電器控制箱、右行走箱、右牽引部、右搖臂的具體布局到各次的特點都有所涉及;重點完成了采煤機搖臂的設計計算,包括搖臂殼體以及殼體內(nèi)一軸、第一級惰輪組、二軸、第二級惰輪組、第三級惰輪組、中心輪組、第一級行星減速器、第二級行星減速器幾乎所有零部件的裝配關系,各軸的轉(zhuǎn)速計算,功率的傳遞計算,第一級 圓柱直齒齒輪減速器的設計計算,第二級圓柱直齒齒輪減速器的設計計算,第一級行星減速器的設計計算,第二級行星減速器的設計計算,各軸的設計以及校核,所有軸承支撐處軸承的選擇校核、花鍵連接處花鍵的選用以及校核。
關鍵詞: 采煤機 ;電牽引;搖臂 ;行星輪減速器
ABSTRACT
Abstract:This paper completed a MG400/930 WD Electric Traction Shearer of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for the layout .Shearer introduced the type and principle,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Shearer'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left arm、left traction Department、 the Department of left running,、the electrical control box on the left and right electrical control box,、dextral box、 and the right of traction 、right arm to the specific layout of the features have been covered,shearer will focus on completing the design of the Rocker which including Shell and Shell within one axis,、the first-round group inert、 two-axis,、the second-round group inert、 the third-round group inert,、the center round group、first-class planetary reducer,、and the second-stage planetary reducer almost all parts of the assembly.The shaft speed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re calculated importont .First-class Spur Gear reducer design calculation, the second-straight cylindrical gear reducer design, first-class planetary reducer design calculation, the second-stage planetary reducer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shaft and Verification, Bearing all the support bearings choice Department Verification, Key spent connecting Department spent Key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Keywords: seam;shearer;electrical haulage;Rocker ;Planetary gear reducer
目 錄
一般設計部分
1 綜述 1
1.1對設計題目的分析 1
1.1.1 設計思路的提出 1
1.1.2設計藍圖 1
1.1.3選取采煤機的搖臂完成傳動和結(jié)構(gòu)的設計 3
1.1.4牽引行走部 3
1.1.5截割部、行走部電機的選用 4
1.1.6搖臂減速箱 5
1.2采煤機的概況 5
1.2.1采煤機的類型 5
1.2.2采煤機的主要組成 5
1.2.3滾筒采煤機的工作原理 6
1.2.4采煤機的進刀方法 6
1.3采煤機的發(fā)展趨勢 6
2 設計過程 7
2.1整機功率的安排 7
2.2搖臂減速器傳動比的安排 7
2.3搖臂減速箱的具體結(jié)構(gòu) 7
2.3.1殼體 7
2.3.2一軸 7
2.3.3第一級減速惰輪組 8
2.3.4二軸 8
2.3.5第二級減速惰輪 8
2.3.6中心齒輪組 8
2.3.7第一級行星減速器 8
2.3.8第二級行星減速器 8
2.3.9中心水路 9
2.3.10離合器 9
2.4各軸的轉(zhuǎn)速 9
2.5各軸的功率 9
2.6截割部齒輪的設計計算 10
2.6.1第一級減速圓柱直齒輪的設計計算 10
2.6.2第二級減速圓柱直齒輪的設計計算 18
2.6.3第一級行星減速器的設計計算 27
2.6.4第二級行星減速器的設計計算 36
2.7截割部軸的設計及校核以及軸承的選用和校核 46
2.7.1齒輪軸1 46
2.7.2第一級惰輪軸 49
2.7.3二軸齒輪 53
2.7.4第二級惰輪軸 56
2.7.5第三級惰輪軸(雨第二級惰輪軸相同) 60
2.7.6中心齒輪軸 60
2.8截割部花鍵連接強度校核 64
2.8.1電動機輸出軸與齒輪嚙合處的花鍵 64
2.8.2二軸處與齒輪嚙合的花鍵 64
2.8.3中心輪與太陽輪嚙合處的花鍵 65
2.8.4第一級行星減速器機架與第二級行星減速器太陽輪嚙合處的花鍵 66
2.8.5方法蘭與第二級行星減速器機架嚙合處的花鍵 66
專題論述重載齒輪變位系數(shù)的選擇: 68
變位齒輪的產(chǎn)生 68
變位齒輪的優(yōu)點 69
變?yōu)橄禂?shù)的選擇 69
參考文獻: 70
英文原文 71
中文譯文 77
致謝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