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自然地理 2.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課件.ppt
《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自然地理 2.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自然地理 2.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課件.ppt(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主干知識梳理 基礎梳理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1.兩個來源 (1)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A太陽輻射; (2)近地面大氣熱量的主要直接來源:B地面輻射。 2.兩大過程 (1)地面的增溫: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溫。 (2)大氣的增溫:地面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3.兩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氣層中水汽、云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溫作用:C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大氣熱量的補償作用。 【方法點撥】 大氣保溫作用主要通過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和大氣逆輻射補償?shù)孛鏌崃繐p失兩大過程而實現(xiàn)。,二、熱力環(huán)流 1.成因:地面受熱不均。 2.形成過程,3.特點: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2.近地面風與高空風的比較,思維導圖,核心考點突破 考點一 大氣受熱過程及其地理意義 歸納總結 1.大氣的受熱過程 大氣通過對太陽短波輻射和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實現(xiàn)了受熱過程,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大氣受熱過程的延續(xù)。具體圖解如下:,(2)分析農業(yè)實踐中的一些現(xiàn)象: ①我國北方地區(qū)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②深秋利用煙霧防霜凍;③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 (3)利用大氣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寡。如:,方法技巧 1.晝夜溫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晝夜溫差的大小要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幾方面分析。 (1)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 (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 (3)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2.正確理解逆溫現(xiàn)象 (1)含義: 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這主要是由于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離地面越高,受熱越少,氣溫就越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稱為逆溫現(xiàn)象。,(2)常見類型。 ①輻射逆溫:經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或黎明,由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xiàn)上暖下冷的逆溫現(xiàn)象。這種逆溫現(xiàn)象黎明前最強,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②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氣層上,由于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冷大氣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這種逆溫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中緯度沿海地區(qū)。,③地形逆溫: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發(fā)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xiàn)溫度的倒置現(xiàn)象。這種逆溫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晚上。還有一種情況是,冬半年冷空氣在向低緯地區(qū)運動過程中,因冷空氣較冷重,把地勢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區(qū)填滿(形成冷空氣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氣,在盆地上空暖空氣與盆地內冷空氣交界的大氣層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④鋒面逆溫:鋒面附近因上面為暖空氣,下面為冷空氣,故也會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如我國云貴高原冬半年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上空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形成貴陽一帶的陰雨冷濕天氣。,(3)逆溫的影響: ①出現(xiàn)多霧和晴朗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它使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出現(xiàn)交通事故。 ②加劇大氣污染。由于逆溫現(xiàn)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③對航空造成影響?!澳鏈亍倍喑霈F(xiàn)在低空,多霧天氣對飛機起降帶來不便。如果出現(xiàn)在高空,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的顛簸。,3.影響大氣逆輻射強弱的因素 (1)氣溫:氣溫越高,大氣輻射越強,大氣逆輻射也越強。 (2)云量:云量越多,云層越厚,空氣中濕度大,大氣逆輻射強。,典例探究 例1 (2013北京)(大氣受熱過程)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大氣中 ( ),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D.出現(xiàn)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減少,【答案】 B 【解析】 臭氧層破壞,會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加,③增加;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會使②減少;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③減少;出現(xiàn)霧霾,大氣逆輻射增強,④在夜間應增多。,變式精練 1.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1)關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2)關于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有關 B.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弱 C.空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 D.空氣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強,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題,該題考查等值線圖的判讀,這里的等值線為等有效輻射線。由圖讀出,甲、乙兩地的有效輻射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間,丙地小于2 000。從圖示有效輻射的變化看,甲地到丙地逐漸減少,乙地到丙地逐漸減少,甲地到乙地變化不大。第(2)題,地面輻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熱,并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傳播的過程。大氣逆輻射是指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與地面輻射的方向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的強弱除與地面溫度有關外,還和下墊面的性質有關,組成下墊面物質的比熱容、下墊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響其溫度的高低,進而影響地面輻射的強弱。地面溫度越低,地面輻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濕度越大,大氣逆輻射也越強。,考點二 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及應用 歸納總結 1.形成過程,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要抓住“一個關鍵、四個步驟” (1)“一個關鍵”是確定近地面兩點的冷熱。 熱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氣溫較低,夜晚氣溫較高;熱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氣溫較高,夜晚氣溫較低。 (2)“四個步驟”:,①熱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熱空氣上升,近地面冷空氣下沉。 ②熱低壓、冷高壓——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壓,近地面熱的地方形成低壓。 ③近地面和高空氣壓性質相反——近地面為高壓,其高空為低壓;近地面為低壓,其高空為高壓。 ④水平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2.遷移應用 (1)海陸風: 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②影響與應用: 海陸風使海濱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風: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②影響與應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wěn)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地區(qū)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業(yè)。 (3)市區(qū)與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②影響與應用: 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在下沉距離之外。,典例探究 例2 (2013浙江)拉薩河流域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拉薩位于寬闊的拉薩河谷地北側。下圖為拉薩7月降水量日平均變化圖。有關拉薩7月降水日變化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溫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結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水汽易凝結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 D.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答案】 C 【解析】 從圖中可知,拉薩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間(夜雨,晚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之間的雨)。拉薩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氣溫升高快,晚上降溫快,氣溫的日較差大。夜晚地面降溫迅速,但并不是導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結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結成雨要有氣流上升冷凝的過程。拉薩位于寬闊的拉薩河谷地北側,山頂和谷底間的熱力,環(huán)流十分明顯。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的知識分析,白天山頂氣流上升快,而此時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晴空萬里。晚上,大量的山頂下沉的冷空氣,下沉到谷底,然后導致了谷底中的氣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結成雨。故本題答案為C項。,變式精練 2.(2011大綱全國)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qū)域的地形和8時氣溫狀況剖面。高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度約20 km/h。據(jù)此完成(1)-(2)題。,(1)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 ( ) A.甲地比乙地穩(wěn)定 B.乙地對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穩(wěn)定 D.丙地最穩(wěn)定 (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 C.丙地刮起東北風 D.甲地出現(xiàn)強勁的偏南風,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題,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所以西側空氣密度大于東側,從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氣溫度垂直遞減率最大,空氣最不穩(wěn)定,而丙處則最穩(wěn)定,D項正確。第(2)題,正午前后即12時,此時高空自西向東的氣流已行至乙地上空,甲地溫度降低、乙處空氣對流活躍、丙處大氣比較穩(wěn)定,由于北半球自西向東運動,地轉偏向力向右,所以甲地出現(xiàn)偏北風,B項正確。,跨越瓶頸增分 圖表解讀系列——等壓面圖的判讀 母圖索引,讀圖指導 (1)讀氣壓數(shù)值高低: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圖中PAPC,PBPD;同一水平面上,等壓面上凸者氣壓高,下凹者氣壓低,因此圖中PBPA,PCPD。綜合分析可得:PBPAPCPD。 (2)讀高、低氣壓:等壓面凸向高處氣壓比同一水平面氣壓高,為高氣壓;如上圖中B、C處為高壓;反之為低壓,如上圖中A、D處。且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區(qū)類型相反,若近地面為高壓,高空則為低壓。,(3)判斷下墊面性質和冷熱:可按如下思路進行判斷。等壓面的彎曲狀況—近地面氣壓高低—根據(jù)溫壓關系判讀出氣溫高低—根據(jù)不同下墊面的熱力差異,判讀出下墊面的性質。如上圖中A地等壓面下凹—低壓區(qū),氣溫高—夏季的陸地(冬季的海洋)、白天的裸地(夜晚的綠地)等,B地正好相反。 (4)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及氣溫日較差:等壓面下凹者,多陰雨天氣,日較差較小,如A地;等壓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氣,日較差較大,如B地。,常見變式 1.平面式等壓面剖面圖 本圖為等壓面剖面圖,在不受地面氣溫差異的情況下四條等壓面A、B、C、D應以水平排列為主,但是圖中的四條等壓面不呈水平分布,發(fā)生彎曲。,2.立體式等壓面剖面圖 本圖是三維立體式等壓面垂直剖面圖,從圖中明顯看出乙地位于近地面,等壓面下凹,為低壓區(qū);丙地位于高空,等壓面上凸,為高壓區(qū)。,3.等溫面上等高線分布圖 本圖為等溫面上等高線分布圖,反映了某等溫面的海拔高度的變化,等溫面的彎曲變化可以反映等壓面的彎曲變化。該等溫面上海拔低的點對應的地面上的點氣壓高。,高考實戰(zhàn) (2014山東)下圖為甲地所在區(qū)域某時刻高空兩個等壓面P1和P2的空間分布示意圖,圖中甲、乙兩地經度相同。此時甲地近地面的風向為 ( ),【思路分析】 (1)確定甲地南、北兩側氣壓高低:北緯38附近高空為高壓區(qū),則近地面為低壓區(qū);北緯37.5附近高空為低壓區(qū),則近地面為高壓區(qū)。 (2)確定甲地風向:甲地南側為高壓區(qū),北側為低壓區(qū),大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即由南流向北,圖示北半球,向右偏,所以甲地近地面風向為西南風。 【自我解答】 B,讀圖特練 (2014梅州模擬)(熱力環(huán)流)關于下圖中甲、乙兩地等壓面分布示意圖的敘述,正確的 ( ),A.甲地氣溫高,乙地氣溫低 B.乙地可能出現(xiàn)陰雨天氣 C.①處氣壓比②處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氣壓低,答案 B 解析 由圖中等壓面分布狀況可判斷出,甲地近地面為高壓,乙地近地面為低壓。所以甲地氣溫低,乙地氣溫高。高空中①處為低壓,②處為高壓。乙地近地面氣流上升,容易出現(xiàn)陰雨天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自然地理 2.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課件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2.1 冷熱 不均 引起 大氣 運動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44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