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翻轉機械手部件設計[動畫仿真][PPT]【CAD圖紙和文檔終稿可編輯】
氣動翻轉機械手部件設計[動畫仿真][PPT]【CAD圖紙和文檔終稿可編輯】,動畫仿真,PPT,CAD圖紙和文檔終稿可編輯,氣動,翻轉,機械手,部件,設計,動畫,仿真,cad,圖紙,以及,文檔,終稿可,編輯,編纂
浙江理工大學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班 級
09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4)班
姓 名
楊永賀
課題名稱
氣動翻轉機械手部件設計
目 錄
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1背景與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2 發(fā)展趨勢
2.1重復高精度
2.2模塊化
2.3無給油化
3 研究的基本內容
3.1氣動翻轉機械手的結構設計
3.2氣動翻轉機械手的三維建模、裝配
4 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及預期研究成果
4.1研究思路方案
4.2可行性分析
5 研究工作計劃
參考文獻
成績:
答 辯
意 見
答辯組長簽名:
年 月 日
系
主
任
審
核
意
見
簽名:
年 月 日
氣動翻轉機械手設計的設計與分析
楊永賀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09(4)班 B09370126)
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1 背景與意義
氣動機械手的驅動力為氣壓,機械手并不是在簡單意義上代替人工的勞動,而是綜合了人的特長和機器特長的一種擬人的電子機械裝置,既有人對環(huán)境狀態(tài)的快速反應和分析判斷能力,又有機器可長時間持續(xù)工作、精確度高、抗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它主要是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運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動操作裝置。所以氣動機械手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氣體具有很大的可壓縮性, 要做到氣動機械手精確定位難度很大, 尤其是難以實現任意位置的多點定位;而且可壓縮性也帶來不能承受過重的負載的限制。傳統(tǒng)氣動系統(tǒng)只能靠機械定位置的調定位置而實現可靠定位, 并且其運動速度只能靠單向節(jié)流閥單一調定, 經常無法滿足許多設備的自動控制要求[1-2]。
近20年來,氣動技術的應用領域迅速拓寬, 尤其是在各種自動化生產線上得到廣泛應用。電氣可編程控制技術與氣動技術相結合, 使整個系統(tǒng)自動化程度更高, 控制方式更靈活, 性能更加可靠; 氣動機械手、柔性自動生產線的迅速發(fā)展, 對氣動技術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氣動脈寬調制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抗污染能力強和成本低廉等特點, 國內外都在大力研發(fā)氣動機械手[1]。
目前生產線上的氣動翻轉機械手一個運動進程只能實現一次抓取和翻轉的功能,效率太低。本次設計針對這個缺點,設計出了一個運動進程能實現兩次抓取和翻轉,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生產效率。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1.2.1 國外氣動機械手狀況
從各國的行業(yè)統(tǒng)計資料來看, 近30多年來, 氣動行業(yè)發(fā)展很快。20世紀70年代, 液壓與氣動元件的產值比約為9:1, 而30多年后的今天, 在工業(yè)技術發(fā)達的歐美、日本等國家, 該比例已達到6:4, 甚至接近5:5。
90年代初,有布魯塞爾皇家軍事學院Y.Bando教授領導的綜合技術部開發(fā)研制的電子氣動機器人--"阿基里斯"六腳勘測員,也被稱為FESTO的"六足動物"[12]。Y.Bando教授采用了世界上著名的德國FESTO生產的氣動元件、可編程控制器和傳感器等,創(chuàng)造了一個在荷馬史詩中最健壯最勇敢的希臘英雄--阿基里斯。它能在人不易進入的危險區(qū)域、污染或放射性的環(huán)境中進行地形偵察。六腳電子氣動機器人的上方安裝了一個照相機來探視障礙物,能安全的繞過它,并在行走過程中記錄和收集數據。六腳電子氣動機器人行走的所有程序由FPC101-B可編程控制器控制,FPC101-B能在六個不同方向控制機器人的運動,最大行走速度0.1m/s。通常如果有三個腳與地面接觸,機器人便能以一種平穩(wěn)的姿態(tài)行走,六腳中的每一個腳都有三個自由度,一個直線氣缸把腳提起、放下,一個擺動馬達控制腳伸展、退回,另一個擺動馬達則負責圍繞腳的軸心作旋轉運動。每個氣缸都裝備了調節(jié)速度用的單向節(jié)流閥,使機械驅動部件在運動時保持平穩(wěn),即在無級調速狀態(tài)下工作??刂茪飧椎拈y內置在機器人體內,由FPC101-B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當接通電源時,氣動閥被切換到工作狀態(tài)位置,當關閉電源時,他們便回到初始位置。此外,操作者能在任何一點上停止機器人的運動,如果機器人的傳感器在它的有效范圍內檢測到障礙物,機器人也會自動停止[13]。
由漢諾威大學材料科學研究院設計的氣動攀墻機器人,它能在兩個相互垂直的表面上行走(包括從地面到墻面或者從墻面到天花板上)。該機器人軸心的圓周邊上裝備著等距離(根據步距設置)的吸盤和氣缸,一組吸盤吸力與另一組吸盤吸力的交替交換,類似腳踏似的運動方式,使機器人產生旋轉步進運動。這種攀墻式機器人可被用于工具搬運或執(zhí)行多種操作,如在核能發(fā)電站、高層建筑物氣動機械手位置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或船舶上進行清掃、檢驗和安裝工作。機器人用遙控方式進行半自動操作,操作者只需輸入運行的目標距離,然后計算機便能自動計算出必要的單步運行。操作者可對機器人進行監(jiān)控[7]。
國外的設計人員對于機械手的設計理念已經非常成熟。Wright等人分析比較了機械手與人手抓取系統(tǒng),并把機械手分成與機器人手臂和控制系統(tǒng)相兼容、安全抓取和握持對象、準確的完成復雜性任務三種類別。許多工廠的機械手的例子和機械手設計指導方針也被描述進去了。Pham等人總結了機械手在不同應用環(huán)境下設計方案應該如何選擇。在他們的研究中,影響機械手如何選擇的變量如下:(a)成分,(b)任務,(c)環(huán)境,(d)機械臂和控制條件?!俺煞帧边@個變量包括幾何、形狀、重量、表面質量和溫度[5],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好。對于可重構系統(tǒng),他們以形狀和大小為標準又把這個變量分成了其他家族。對于“任務”這個變量,除了機械手的類型、不同組成部分的數量、準確性及周期需要考慮外,還有主要的操作處理如抓取、握持、移動和放置都要考慮。在合適的地方設計核實的機械手,必須考慮所有的因素,而且驗證性的測試必須要多做。為了減少疲勞效應,pham等人開發(fā)了一個用于選擇機械手的專家系統(tǒng)。
1.2.2 國內氣動機械手情況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氣動行業(yè)發(fā)展很快。1986年至2003年間,氣動元件產值的年第增率達24.2,高于中國機械工業(yè)產值平均年遞增率10的水平。雖然市場和應用發(fā)展迅速,但是我國的氣動技術與歐美、日本等國相比,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我國在氣動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的方面,缺乏先進的儀器與設備,研究開發(fā)手段落后,技術力量差,每年問世的新產品數量極其有限。在許多開發(fā)與研究領域還是空白,因此必須跟蹤國外氣動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動向,以減小差距,提高我國氣動技術的水平[8]。
2 發(fā)展趨勢
2.1 重復高精度
精度是指機器人、機械手到達指定點的精確程度, 它與驅動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饋裝置有關。重復精度是指如果動作重復多次, 機械手到達同樣位置的精確程度重復精度比精度更重要, 如果一個機器人定位不夠精確, 通常會顯示一個固定的誤差, 這個誤差是可以預測的, 因此可以通過編程予以校正。重復精度限定的是一個隨機誤差的范圍, 它通過一定次數地重復運行機器人來測定[15] 。隨著微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的發(fā)展, 以及氣動伺服技術走出實驗室和氣動伺服定位系統(tǒng)的成套化。氣動機械手的重復精度將越來越高, 它的應用領域也將更廣闊, 如核工業(yè)和軍事工業(yè)等。
2.2 模塊化
有的公司把帶有系列導向驅動裝置的氣動機械手稱為簡單的傳輸技術, 而把模塊化拼裝的氣動機械手稱為現代傳輸技術。模塊化拼裝的氣動機械手比組合
導向驅動裝置更具靈活的安裝體系。它集成電接口和帶電纜及氣管的導向系統(tǒng)裝置, 使機械手運動自如。由于模塊化氣動機械手的驅動部件采用了特殊設計的
滾珠軸承, 使它具有高剛性、高強度及精確的導向精度。優(yōu)良的定位精度也是新一代氣動機械手的一個重要特點。模塊化氣動機械手使同一機械手可能由于應用不同的模塊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擴大了機械手的應用范圍, 是氣動機械手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智能閥島的出現對提高模塊化氣動機械手和氣動機器人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為智能閥島本來就是模塊化的設備, 特別是緊湊型CP 閥島, 它對分散上的集中控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別對機械手中的移動模塊。
2.3 無給油化
為了適應食品、醫(yī)藥、生物工程、電子、紡織、精密儀器等行業(yè)的無污染要求, 不加潤滑脂的不供油潤滑元件已經問世。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 新型材料(如燒結金屬石墨材料) 的出現, 構造特殊、用自潤滑材料制造的無潤滑元件, 不僅節(jié)省潤滑油、不污染環(huán)境, 而且系統(tǒng)簡單、摩擦性能穩(wěn)定、成本低、壽命長[16]。
2.4 機電氣一體化
由“可編程序控制器- 傳感器- 氣動元件”組成的典型的控制系統(tǒng)仍然是自動化技術的重要方面;發(fā)展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自適應控制氣動元件, 使氣動技術從“開關控制”進入到高精度的“反饋控制”; 省配線的復合集成系統(tǒng), 不僅減少配線、配管和元件, 而且拆裝簡單, 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可靠性。
而今, 電磁閥的線圈功率越來越小, 而PLC 的輸出功率在增大, 由PLC直接控制線圈變得越來越可能。氣動機械手、氣動控制越來越離不開PLC, 而閥島技術的發(fā)展, 又使PLC 在氣動機械手、氣動控制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17-22]。
3 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次畢業(yè)設計中主要完成的內容包括:
3.1 氣動翻轉機械手的結構設計
對氣動翻轉機械手的抓取系統(tǒng)、翻轉系統(tǒng)和連接系統(tǒng)進行設計,包括抓取部件、翻轉部件及連接部件和氣動執(zhí)行部件。根據氣動執(zhí)行部件來驅動抓取部件中的齒條運動,帶動齒輪、齒條一起運動,最終造成兩個齒條的相互運動,實現外部的抓取功能。然后通過連接部件實現兩根軸在同一條線上的不同方向轉動,再通過翻轉部件實現兩個抓取物件同時翻轉的功能。
下面是可能方案一:
下面是可能方案2:
3.2 氣動翻轉機械手的三維建模、裝配
氣動翻轉機械手各部分的具體結構設計,利用Pro/Engineer軟件建立三維模型,進行裝配分析,進一步改進結構設計。分別對各個零件進行建模,再裝配分析是否出現尺寸大小不配套還有運動機構卡死等問題,如果有的話必須調整方案或數據。最后通過改進實現最后的裝配。裝配完后進行投影二維圖紙并標注,某些重要的零部件要進行剖視處理。最后得到較好的裝配圖、二維圖紙和三維圖紙。
3.3 氣動翻轉機械手的運動學仿真
通過建立的三維模型,進行運動學仿真分析,分抓取系統(tǒng)、氣動驅動和連接系統(tǒng)三個階段進行動力學分析。運動仿真時要看能不能運動的起來,確保氣動翻轉機械手實現翻轉和氣動的功能。
4 研究思路方案、可行性分析及預期成果
本設計論文擬采用理論分析與三維建模與仿真實驗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礎上,通過三維Pro/E環(huán)境完成氣動翻轉機械手的設計仿真,并對其進行初步的運動學分析。
4.1 研究思路方案
具體思路方案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4.1.1 根據抓取物件大小與形狀對氣動翻轉機械手進行結構設計
包括整體移動系統(tǒng)、氣動驅動系統(tǒng)、抓取系統(tǒng)、連接及可翻轉系統(tǒng),基于以上理論可進行對氣動翻轉機械手機構原理分析。
4.1.2 氣動機械手Pro/ E三維建模、裝配
目前,隨著計算機輔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三維造型軟件功能不斷完善,傳統(tǒng)的二維設計正逐漸被三維實體設計所代替。
Pro /Engineer是美國PTC公司于1988年開發(fā)的參數化設計系統(tǒng),是一套由設計至生產的機械自動化的三維實體模型(3DS)設計軟件,它不僅具有CAD 的強大功能,同時還具有CAE 和CAM 的功能,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設計、機械設計、模具設計、機構分析、有限元分析、加工制造及關系數據庫管理等領域。而且能同時支持針對同一產品進行同步設計,具有單一數據庫、全相關性、以特征為基礎的參數式模型和尺寸參數化等優(yōu)點。采用三維CAD 設計的產品,是和實物完全相同的數字產品,零部件之間的干涉一目了然,Pro/Engineer 軟件能計算零部件之間的干涉和體積,把錯誤消滅在設計階段[9]。
運用Pro/ E三維設計平臺,通過對特征工具的操作,避免高級語言的復雜編程,所開發(fā)設計出來的氣動翻轉機械手,便于研究人員通過對界面特征工具的操作,生成氣動翻轉機械手實體模型,甚至輸出所需要的工程圖及相關分析數據。這樣既可輔助研究人員完成其設計構思、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和精度、改善視覺的立體效果,并可有效地縮短研制周期,提高設計制造的成功率;也為后續(xù)的3D運動學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礎。
4.1.3 氣動翻轉機械手Pro/ E運動學仿真分析
運動仿真是機構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Pro /E的Mechanism模塊中,通過對機構添加運動副、驅動器使其運動起來,來實現機構的運動仿真。通過仿真技術可以在進行整體設計和零件設計后, 對各種零件進行裝配后模擬機構的運動, 從而檢查機構的運動是否達到設計的要求, 可以檢查機構運動中各種運動構件之間是否發(fā)生干涉,實現機構的設計與運動軌跡校核。同時, 可直接分析各運動副與構件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運動量以及各運動副之間的相互運動關系及關鍵部件的受力情況。在Pro /E環(huán)境下進行機構的運動仿真分析,不需要復雜的數學建模、也不需要復雜的計算機語言編程,而是以實體模型為基礎,集設計與運動分析于一體,實現產品設計、分析的參數化和全相關,反映機構的真實運動情況。
本次畢業(yè)設計以PTC公司的三維建模軟件Pro/E及其中的運動學仿真功能建立氣動翻轉機械手的運動仿真模型。首先在Pro/E中建立氣動翻轉機械手的三維CAD模型,然后完成氣動翻轉機械手的裝配,設置機構運動的初始位置,添加驅動和約束,進行運動仿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對建立模型等前續(xù)工作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才能生成所要求的氣動翻轉機械手的仿真模型。
4.2 可行性分析
抓取和翻轉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和研究是機械手方面研究的基礎。因此,對具有理想結構的抓取和翻轉系統(tǒng)進行運動學和動力學、控制理論、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是最有效也是最有意義的。因此,要進行抓取和翻轉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研究,從幾何、運動學、動力學及結構關系等不同角度對機械手進行研究, 使機械手能比較完美的在抓取和翻轉物體。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礎上,本設計論文進行氣動翻轉機械手設計與仿真,在基本原理上是可行的。
本設計的工作主要涉及力學、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等方面的知識,以及Pro/ E設計工具,本人已學習了這些相關課程,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掌握了本設計所需的基本知識。
指導老師在氣動翻轉機械手的相關研究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本設計的研究方法思路經過深思熟慮,切實可行,能夠確保畢業(yè)設計的順利完成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4.3 預期研究成果
設計出氣動翻轉機械手,完成三維建模和二維圖紙,并對其中一些零部件進行剖視建模和仿真。通過仿真分析,保證設計能較好的滿足設計要求。
5 研究工作計劃
表1 研究工作計劃
起止時間
內容
2012.11.15~2012.12.10
調研、信息匯總,文獻查閱分析
2012.12.10~2012.12.31
外文翻譯、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并熟悉理論力學、機械原理等相關知識
2013.01.01~2013.01.10
提交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及外文翻譯
2013.01.11~2013.01.20
開題答辯
2013.01.21~2013.03.01
氣動翻轉機械手的整體方案設計
2013.03.02~2013.03.28
氣動翻轉機械手抓取和翻轉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及零部件設計
2013.03.29~2013.04.11
三維CAD建模、裝配、三維運動學分析仿真
2013.04.12~2013.04.24
結構改進設計及畢業(yè)論文撰寫
2013.04.25~2013.05.02
完成并提交畢業(yè)論文
2013.05.03~2013.05.10
整理材料準備答辯
參考文獻
[1]陶湘廳,袁銳波,羅璟.氣動機械手的應用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 機床與液壓, 2007, 35(8):226-228.
[2]楊振球,易孟林.高精度氣動機械手的研發(fā)及其應用[J].液壓與氣動,2005:55-56.
[3]于傳浩,章滌峰. 一種氣動機械手夾持機構的設計[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3,101(5):22-28.
[4]鮑燕偉,吳玉蘭.一種通用氣動機械手的控制設計[J].機床與液壓,2006, 9:166-169.
[5]吳淑英.機械手氣動手爪的結構分析與選擇[J]. 制造技術與機床, 1998, 9:9-11.
[6]郭瑞潔,鐘康民.基于鉸桿-杠桿串聯增力機構的內夾持氣動機械手[J]. 液壓與氣動, 2009, 1:55-56.
[7]姚二民,王新杰,馬韜.一種氣動式機械手的設計[J]. 機械設計與制造, 1996, 2:19-20.
[8]馬亮,張慶峰,顧寄南. 一種新型數控氣動機械手的設計與研究[J]. 機電工程,1998,28(2):162-171.
[9]林黃耀,杜彥亭,董霞.一種積木式氣動機械手的研究設計[J].液壓與氣動,2005,10:12-13.
[10]韋堯兵,姜明星,劉軍,剡昌鋒.氣動搬運機械手虛擬設計[J].液壓與氣動,2009,5:4-6.
[11]A.J.G. Nuttall, A.J. Klein Breteler. Compliance effects in a parallel jaw gripper[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3,38:1509–1522.
[12]Ho Choi, Muammer Koc. Design and feasibility tests of a flexible gripper based on inflatable rubber pock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2006,46:1350–1361.
[13]馬清艷,武文革,王彪,劉永姜,于大國. 多工位搬運氣動機械手教學的應用[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34(2):74-76.
[14]聶彤.多機械手氣動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J].液壓與氣動,2001,3:13-15.
[15]黃崇莉,劉菊蓉.分揀機械手設計[J].液壓與氣動,2010,12:94-96.
[16]梁承文,陳元旭,王儀明.基于GT-Designer的氣動包裝機械手的設計與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控制,2010:300-303.
[17]諶渭.基于PLC的氣動機械手手部結構設計優(yōu)化方案[J].工程技術,2001,5:109.
[18]朱梅.基于機械手的全氣動或電氣動控制設計[J].液壓與氣動,2004,1:3-4.
[19]李增強, 章軍, 劉光元.蘋果被動抓取柔性機械手的結構與分析包裝工程[J].2011,15(8):14-18.
[20]李庭貴. 氣動機械手搬運物料精確定位控制系統(tǒng)設計[J].液壓與氣動,2012,1:54-56.
[21]張毅.氣動機械手概述[J].大觀周刊,2012,9:101-103.
[22]孫友剛,盛小明.氣動送料機械手變尺寸自動對中夾持器的設計[J].液壓與氣動,2011,6:54-55.
[23]吳慶達.新型氣動機械手[J]. 中國學術期刊,1994,1:71.
[24]吳靜如. 一種氣動機械手及運動設計[J].高科技產品研發(fā),1998,2:69-7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