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四課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二) 蘇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四課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二) 蘇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四課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二) 蘇教版必修5.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四課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二) 蘇教版必修5 教學(xué)目標(biāo): 熟練掌握正、余弦定理應(yīng)用,進(jìn)一步熟悉三角函數(shù)公式和三角形中的有關(guān)性質(zhì),綜合運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數(shù)公式及三角形有關(guān)性質(zhì)求解三角形問題;通過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問題時溝通了三角函數(shù)與三角形有關(guān)性質(zhì)的功能,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zhuǎn)化. 教學(xué)重點: 正、余弦定理的綜合運用. 教學(xué)難點: 1.正、余弦定理與三角形性質(zhì)的結(jié)合; 2.三角函數(shù)公式變形與正、余弦定理的聯(lián)系. 教學(xué)過程: Ⅰ.復(fù)習(xí)回顧 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正、余弦定理的邊角轉(zhuǎn)換功能在證明三角恒等式及判斷三角形形狀時的應(yīng)用,這一節(jié),我們將綜合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數(shù)公式及三角形有關(guān)性質(zhì)來求解三角形問題.首先,我們一起回顧正、余弦定理的內(nèi)容. Ⅱ.講授新課 [例1]在△ABC中,三邊長為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求此三角形的三邊長. 分析:由于題設(shè)條件中給出了三角形的兩角之間的關(guān)系,故需利用正弦定理建立邊角關(guān)系.其中sin2α利用正弦二倍角展開后出現(xiàn)了cosα,可繼續(xù)利用余弦定理建立關(guān)于邊長的方程,從而達(dá)到求邊長的目的. 解:設(shè)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x,x+1,x+2,其中x∈N*,又設(shè)最小角為α,則 ==,∴cosα= ①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 x2=(x+1)2+(x+2)2-2(x+1)(x+2)cosα ② 將①代入②整理得x2-3x-4=0 解之得x1=4,x2=-1(舍) 所以此三角形三邊長為4,5,6. 評述:(1)此題所求為邊長,故需利用正、余弦定理向邊轉(zhuǎn)化,從而建立關(guān)于邊長的 方程; (2)在求解過程中,用到了正弦二倍角公式,由此,要向?qū)W生強(qiáng)調(diào)三角公式的工具性作用,以引起學(xué)生對三角公式的重視. [例2]如圖,在△ABC中,AB=4 cm,AC=3 cm,角平分線AD=2 cm,求此三角形面積. 分析:由于題設(shè)條件中已知兩邊長,故而聯(lián)想面積公式S△ABC=ABACsinA,需求出sinA,而△ABC面積可以轉(zhuǎn)化為S△ADC+S△ADB,而S△ADC=ACADsin,S△ADB=ABADsin,因此通過S△ABC=S△ADC+S△ADB建立關(guān)于含有sinA,sin的方程,而sinA=2sincos,sin2+cos2=1,故sinA可求,從而三角形面積可求. 解:在△ABC中,S△ABC=S△ADB+S△ADC, ∴ABACsinA=ACADsin+ABADsin ∴43sinA=32sin,∴6sinA=7sin ∴12sincos=7sin ∵sin≠0,∴cos=,又0<A<π,∴0<< ∴sin==, ∴sinA=2sincos=, ∴S△ABC=43sinA=(cm2). 評述:面積等式的建立是求sinA的突破口,而sinA的求解則離不開對三角公式的熟悉.由此啟發(fā)學(xué)生在重視三角形性質(zhì)運用的同時,要熟練應(yīng)用三角函數(shù)的公式.另外,在應(yīng)用同角的平方關(guān)系sin2α+cos2α=1時,應(yīng)對角所在范圍討論后再進(jìn)行正負(fù)的取舍. [例3]已知三角形的一個角為60,面積為10cm2,周長為20 cm,求此三角形的各邊長. 分析:此題所給的題設(shè)條件除一個角外,面積、周長都不是構(gòu)成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但是都與三角形的邊長有關(guān)系,故可以設(shè)出邊長,利用所給條件建立方程,這樣由于邊長為三個未知數(shù),所以需尋求三個方程,其一可利用余弦定理由三邊表示已知60角的余弦,其二可用面積公式S△ABC=absinC表示面積,其三是周長條件應(yīng)用. 解:設(shè)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a、b、c,B=60,則依題意得 ∴ 由①式得b2=[20-(a+c)]2=400+a2+c2+2ac-40(a+c) ④ 將②代入④得400+3ac-40(a+c)=0 再將③代入得a+c=13 由,解得或 ∴b1=7,b2=7 所以,此三角形三邊長分別為5 cm,7 cm,8 cm. 評述:(1)在方程建立的過程中,應(yīng)注意由余弦定理可以建立方程,也要注意含有正弦形式的面積公式的應(yīng)用; (2)由條件得到的是一個三元二次方程組,要注意要求學(xué)生體會其求解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方程及運算能力. [例4]在△ABC中,AB=5,AC=3,D為BC中點,且AD=4,求BC邊長. 分析:此題所給題設(shè)條件只有邊長,應(yīng)考慮在假設(shè)BC為x后,建立關(guān)于x的方程.而正弦定理涉及到兩個角,故不可用.此時應(yīng)注意余弦定理在建立方程時所發(fā)揮的作用.因為D為BC中點,所以BD、DC可表示為,然后利用互補(bǔ)角的余弦互為相反數(shù)這一性質(zhì)建立方程. 解:設(shè)BC邊為x,則由D為BC中點,可得BD=DC=, 在△ADB中,cosADB== 在△ADC中,cosADC== 又∠ADB+∠ADC=180 ∴cosADB=cos(180-∠ADC)=-cosADC. ∴=- 解得,x=2 所以,BC邊長為2. 評述:此題要啟發(fā)學(xué)生注意余弦定理建立方程的功能,體會互補(bǔ)角的余弦值互為相反數(shù)這一性質(zhì)的應(yīng)用,并注意總結(jié)這一性質(zhì)的適用題型. 另外,對于本節(jié)的例2,也可考慮上述性質(zhì)的應(yīng)用來求解sinA,思路如下: 由三角形內(nèi)角平分線性質(zhì)可得==,設(shè)BD=5k,DC=3k,則由互補(bǔ)角∠ADC、∠ADB的余弦值互為相反數(shù)建立方程,求出BC后,再結(jié)合余弦定理求出cosA,再由同角平方關(guān)系求出sinA. 為鞏固本節(jié)所學(xué)的解題方法,下面我們進(jìn)行課堂練習(xí). Ⅲ.課堂練習(xí) 1.半徑為1的圓內(nèi)接三角形的面積為0.25,求此三角形三邊長的乘積. 解:設(shè)△ABC三邊為a,b,c. 則S△ABC=acsinB ∴== 又=2R,其中R為三角形外接圓半徑 ∴= ∴abc=4RS△ABC=410.25=1 所以三角形三邊長的乘積為1. 評述:由于題設(shè)條件有三角形外接圓半徑,故聯(lián)想正弦定理:===2R,其中R為三角形外接圓半徑,與含有正弦的三角形面積公式S△ABC=acsinB發(fā)生聯(lián)系,對abc進(jìn)行整體求解. 2.在△ABC中,已知角B=45,D是BC邊上一點,AD=5,AC=7,DC=3,求AB. 解:在△ADC中, cosC===, 又0<C<180,∴sinC= 在△ABC中,= ∴AB=AC=7=. 評述:此題在求解過程中,先用余弦定理求角,再用正弦定理求邊,要求學(xué)生注意正、余弦定理的綜合運用. 3.在△ABC中,已知cosA=,sinB=,求cosC的值. 解:∵cosA=<=cos45,0<A<π ∴45<A<90,∴sinA= ∵sinB=<=sin30,0<B<π ∴0<B<30或150<B<180 若B>150,則B+A>180與題意不符. ∴0<B<30 cosB= ∴cos(A+B)=cosAcosB-sinAsinB=- = 又C=180-(A+B). ∴cosC=cos[180-(A+B)]=-cos(A+B)=-. 評述:此題要求學(xué)生在利用同角的正、余弦平方關(guān)系時,應(yīng)根據(jù)已知的三角函數(shù)值具體確定角的范圍,以便對正負(fù)進(jìn)行取舍,在確定角的范圍時,通常是與已知角接近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進(jìn)行比較. Ⅳ.課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學(xué)習(xí),我們進(jìn)一步熟悉了三角函數(shù)公式及三角形的有關(guān)性質(zhì),綜合運用了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有關(guān)問題,要求大家注意常見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的總結(jié),不斷提高三角形問題的求解能力. Ⅴ.課后作業(yè) 1.在三角形中,三邊長為連續(xù)自然數(shù),且最大角是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 . 答案:2,3,4 2.已知方程a(1-x2)+2bx+c(1+x2)=0沒有實數(shù)根,如果a、b、c是△ABC的三條邊的長,求證△ABC是鈍角三角形. 備課資料 1.正、余弦定理的綜合運用 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中用到的主要定理,若將正弦定理代入得 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 這是只含有三角形三個角的一種關(guān)系式,利用這一定理解題,簡捷明快,下面舉例說 明之. [例1]在△ABC中,已知sin2B-sin2C-sin2A=sinAsinC,求B的度數(shù). 解:由定理得 sin2B=sin2A+sin2C-2sinAsinCcosB ∴-2sinAsinCcosB=sinAsinC ∵sinAsinC≠0,∴cosB=- ∴B=150 [例2]求sin210+cos240+sin10cos40的值. 解:原式=sin210+sin250+sin10sin50 在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中, 令B=10,C=50,則A=120. sin2120=sin210+sin250-2sin10sin50cos120 =sin210+sin250+sin10sin50=()2=. [例3]在△ABC中,已知2cosBsinC=sinA,試判定△ABC的形狀. 解:在原等式兩邊同乘以sinA得2cosBsinAsinC=sin2A, 由定理得sin2A+sin2C-sin2B=sin2A, ∴sin2C=sin2B ∴B=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2.一題多證 [例4]在△ABC中已知a=2bcosC,求證:△ABC為等腰三角形. 證法一:欲證△ABC為等腰三角形.可證明其中有兩角相等,因而在已知條件中化去邊元素,使只剩含角的三角函數(shù).由正弦定理得a= ∴2bcosC=,即2cosCsinB=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sinBcosC-cosBsinC=0,即sin(B-C)=0,∴B-C=nπ(n∈Z). ∵B、C是三角形的內(nèi)角, ∴B=C,即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 證法二:根據(jù)射影定理,有a=bcosC+ccosB, 又∵a=2bcosC ∴2bcosC=bcosC+ccosB ∴bcosC=ccosB,即 =. 又∵=. ∴=,即tanB=tanC ∵B、C在△ABC中,∴B=C ∴△ABC為等腰三角形. 證法三:∵cosC=及cosC=, ∴=,化簡后得b2=c2. ∴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3.參考例題 [例1]在△ABC中,若=,試判斷△ABC的形狀. 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sin2A=sin2B ∴2A=2B或2A+2B=π,即A=B或A+B=, 故△ABC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2]已知△ABC的三個內(nèi)角A、B、C依次成等差數(shù)列,又三邊a、b、c依次成等比數(shù)列,求證:該三角形為正三角形. 證法一:∵A、B、C成等差數(shù)列,則2B=A+C, 又A+B+C=180,∴3B=180,∴B=60, 再由a、b、c成等比數(shù)列,可得b2=ac, 因此用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ac=a2+c2-2ac, 即(a-c)2=0,∴a=c,A=C 又B=60,∴△ABC為正三角形. 證法二:∵A、B、C成等差數(shù)列,則2B=A+C, 又A+B+C=180,∴3B=180,∴B=60, 再由a、b、c成等比數(shù)列,設(shè)公比為q, 于是b=aq,c=aq2, ∵cosB=,即= 整理得q4-2q2+1=0,解得q2=1,q=1 ∵q=1,∴三邊長相等 故三角形為正三角形. [例3]在△ABC中,若a2tanB=b2tanA,試判斷△ABC的形狀. 解法一:∵a2tanB=b2tanA, ∴== ① 由正弦定理得= ② 由余弦定理得 cosB=, ③ cosA=, ④ 把②③④式代入①式得 ==, 整理得(a2-b2)(c2-a2-b2)=0, ∴a=b或a2+b2=c2.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 (ksinA)2=(ksinB)2, ∴2sinAcosA=2sinBcosB ∴sin2A=sin2B ∴2A=2B或2A=π-2B 即A=B或A+B= ∴△ABC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4.參考練習(xí)題 1.在△ABC中,若sinA=,試判斷△ABC的形狀. 解:∵sinA=,∴cosB+cosC=, 應(yīng)用正、余弦定理得+=, ∴b(a2c2-b2)+c(a2-b2c2)=2bc(b+c), ∴a2(b+c)-(b+c)(b2-2bc+c2)=2bc(b+c) 即a2=b2+c2 故△ABC為直角三角形. 2.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求證:=. 證明:由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兩式相減得a2-b2=c(acosB-bcosA), ∴=. 又=,=, ∴==. 3.在△ABC中,若(a+b+c)(b+c-a)=bc,并且sinA=2sinBcosC,試判斷△ABC的形狀. 解:由已知條件(a+b+c)(b+c-a)=bc及余弦定理得 cosA=== ∴A=60 又由已知條件sinA=2sinBcosC得sin(B+C)=sin(B+C)+sin(B-C) ∴sin(C-B)=0,∴B=C 于是有A=B=C=60, 故△ABC為等邊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在△ABC中,已知A=1050,B=300,b=2,則c等于 ( ) A.2 B.2 C.4 D.4 2.一個三角形的三邊之長分別是3、5、7,則最大角為 ( ) A.arccos B.150 C.arccos D.120 3.在△ABC中,根據(jù)下列條件解三角形,其中有兩個解的是 ( ) A.b=10,A=45,C=70 B.a=60,c=48,B=60 C.a=7,b=5,A=80 D.a=14,b=16,A=45 4.在△ABC中,若sin2A=sin2B+sin2C+sinBsinC,則角A等于 ( ) A. B. C. D. 5.在△ABC中,若acosA=bcosB,則△ABC的形狀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已知c=10,C=60,a=,則∠A= . 7.在△ABC中,已知三邊滿足(a+b+c)(a+b-c)=3ab,則∠C等于 . 8.在△ABC中,若 =,則△ABC是 . 9.在△ABC中,已知B=135,C=15,a=5,那么此三角形的最大邊的長是 . 10.在△ABC中,已知a=,b=,B=45,求A,C及c. 11.已知△ABC中,sinA∶sinB∶sinC=(+1)∶(-1)∶,求最大角. 12.已知△ABC中,a=2,c=1,求角C的取值范圍.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答案 1.C 2.D 3.D 4.B 5.D 6.45 7.60 8.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9.5 10.在△ABC中,已知a=,b=,B=45,求A,C及c. 解:∵=,∴sinA=== ∵b<a且b>asinB ∴A有兩解:A=60或120. (1)當(dāng)A=60時,C=180-(A+B)=75 c=== (2)當(dāng)A=120時,C=180-(A+B)=15 c===. 11.已知△ABC中,sinA∶sinB∶sinC=(+1)∶(-1)∶,求最大角. 解:∵===k ∴sinA∶sinB∶sinC=a∶b∶c=(+1)∶(-1)∶ 設(shè)a=(+1)k,b=(-1)k,c=k (k>0) 則最大角為C.cosC= ==- ∴C=120. 12.已知△ABC中,a=2,c=1,求角C的取值范圍. 解:由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得 b<a+c=3 b>a-c=1 ∴1<b<3 由c2=a2+b2-2abcosC,得b2-4bcos2C+3=0 由Δ≥0,得cos2C≥ ∴0<C≤.-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四課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二 蘇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數(shù)學(xué) 三角形 第四 課時 正弦 定理 余弦 教案 蘇教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61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