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說課教案 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說課教案 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說課教案 人教版必修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說課教案 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第一部分的內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內力作用關系密切,然后對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態(tài)特征和規(guī)模進行分析。由于褶皺山和斷塊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質構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講述這兩種山岳的形成時,都先從褶皺和斷層這兩種最基本的地質構造開始講起,并且教材還配以閱讀材料和活動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第二部分的內容——山岳對交通的影響,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對交通三方面的影響:對運輸線路結構、對線路分布格局和線路延伸方向的影響,并且設計了相應的活動題幫助學生理解。 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過程 ●難點: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 2.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xiàn)。 課標分析: ●知識和技能: 1.了解褶皺的概念和基本形態(tài),掌握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了解斷層的概念,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3.了解火山的形成過程,掌握火山的組成。 4.理解山岳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憽? ●過程與方法: 1.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xiàn)。 2.通過讀圖分析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分析各種山地的成因,培養(yǎng)讀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地殼的變遷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是可以被認識的。 學情分析: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識記了大量的中外名山,而且也了解了“大陸漂移假說”及“板塊構造學說”,特別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學習了內力作用的有關理論,本節(jié)“山岳的形成”是具體的案例運用與拓展,因此學生對此部分知識已有所了解,但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親眼看到,所以需要學生進行地理的理性思維,才能正確判斷背斜構造和向斜構造,進而運用到現(xiàn)實的生產生活中,所以學習本節(jié)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本節(jié)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熟悉的案例或借助模擬演示、動畫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并運用原理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實現(xiàn)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讓學生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并感受“學習有用的地理”的學習理念。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本節(jié)教材難度較大,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進行信息的收集,對圖的理解與分析。因此,采用在學生讀圖分析、課堂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為主的方法進行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以其形象觀的畫面,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生動感人的解說,增加了真實性、趣味性。在短時間內使大量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呈現(xiàn)在眼前,激發(fā)聯(lián)想,有利于課堂教學。 學習方法:可用討論法,通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利于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使更多的學生有交流、發(fā)言的機會,其正體現(xiàn)學習共同體中“平等的首席”。 教學流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老 師 學 生 引入新課 (手捧山岳模型)大家來看看,老師手上拿著的是什么? 山 模型導入,形象生動,激發(fā)興趣,并能糾正學生混淆實物與模型的缺點。 準確來說,是山的模型。 為什么你認為這個就是山?把你判斷它是山的理由寫在剛才所發(fā)的學案當中。 把自己判斷出山岳的理由寫到學案中。 與同桌交換看法。 交換意見 培養(yǎng)伙伴互助合作精神。 提問學生判斷理由,并給出山岳的概念。投影練習題鞏固。 聽講,糾錯,判斷。 以圖落實基礎知識。 過渡 山岳形成有多種成因,它們的形成都與內力作用有關。通過課本給出的類型,判斷一下這種屬于什么山?(邊講邊打開山岳模型,呈現(xiàn)褶皺山的巖層波狀彎曲) 學生通過看書回答出褶皺山 板書、 提問、 講解 褶皺:地殼運動使巖層發(fā)生塑性變形,一系列波狀彎曲 褶皺山 背斜:巖層向上拱起 中間老,兩翼新 基本形態(tài) 發(fā)育成山嶺 向斜:巖層向下彎曲 中間新,兩翼老 發(fā)育成山谷 認真聽講,利用學案作好筆記。歸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落實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能力奠定基礎。 練習 利用學案練習1~2題。 把題目通過投影對照答案 練習 展示 圖片 這幅照片中A、B兩處分別代表什么構造? 集體回答 (展示地形倒置圖片)這個是向斜還是背斜呢? 講解 在地貌上,有些背斜頂部因為受到張力(邊講解邊扭彎筷子做示范),容易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受到擠壓,軸部堅硬不易侵蝕,反而形成山嶺。這種地貌與構造倒轉過來的現(xiàn)象,稱為地形倒置。 認真聽講,利用學案作好筆記。歸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探究 活動 研究地質構造有什么用呢?大家來看看學案第3~5題 探究 過渡 地殼運動使巖層產生塑性變形,形成褶皺。當?shù)貧み\動產生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如果斷裂面兩側的巖體發(fā)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板書 巖層 中間相對上升 壓力、 兩側相對下降 張力 稱地壘(華山廬山) 超過→巖體斷裂→斷層 斷塊山 巖石 相對位移 中間相對下降 承受 兩側相對上升 能力 稱地塹(渭河平原) 認真聽講,利用學案作好筆記。 落實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能力奠定基礎。 過渡 位于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壓力下沿著裂縫涌出,甚至噴出地表,就形成火山,例如我國長白山。 板書 火山口→若積水成湖 形成火山湖 巖漿涌出→火山 火山錐 認真聽講,利用學案作好筆記。 落實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能力奠定基礎。 播放 視頻 火山 觀看視頻 拓展學 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 1.褶皺山 ①概念:巖層彎曲變形(連續(xù)性變形) ②形態(tài):背斜和向斜 ③褶皺形成過程: 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與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2.斷層山──巖層變位(不連續(xù)的變形)(注意與褶皺比較) 斷 層 成因 地形 圖示 3.火山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聯(lián)系與區(qū)別 ②組成:火山口和火山錐 ③規(guī)模:大小不一 二、山岳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山岳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說課教案 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4.2 山岳 形成 教案 人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62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