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2《箭與歌》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2《箭與歌》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2《箭與歌》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2《箭與歌》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 教學目的: ⒈加強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閱讀謳歌友誼的詩歌,陶冶情操。 ⒉把握詩歌巧妙的構思,體會語言樸實、清新的特點;學會如何欣賞詩歌,從而學習詩歌的寫法。 教學重點: 領會詩歌意象鮮明、寓意深刻特點,學會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巧妙的藝術構思,從而學習詩歌的寫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箭”和“歌”本是極普通的事物,詩人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運用這兩個意象寫出了一種人生體驗;有時我們隨意唱一首歌(或者說一句話、做一件事),時過境遷也就渾然忘卻,然而很久以后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悠揚的歌聲,永遠銘記在朋友的心中。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樣:“當你遺忘的時候,我依然還記得”。這就是友情,一種寶貴的人生體驗。無論時光怎樣流逝,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付出中我們得到朋友,品嘗友誼的快樂。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箭與歌》,是朗費羅歌頌友誼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詩,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這首詩看似意思淺顯,其實內容深刻;看似信手拈來,其實匠心獨運。 二、簡介作者: 朗費羅(1807-1882),美國詩人。生于美國緬因州波特蘭,是當地有聲望的移民家族的后代,少年時代在家鄉(xiāng)沿海城市波特蘭度過。他熟悉大海和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熟悉當地老一代移民的故事和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1826年,朗費羅從博多因大學畢業(yè)后赴歐深造,熟悉歐洲古老和近代的文化。從1836年起,朗費羅開始在哈佛大學教書。在近二十年的教書生涯中,朗費羅一直在寫詩,其主要詩集有《夜吟》、《奴隸之歌》、《海邊與爐邊》、《候鳥集》等,其著名長詩有《伊凡吉林》、《海華沙之歌》和《邁里斯斯坦狄什的求愛記》等。1854年,朗費羅辭去教職,專事創(chuàng)作,后期主要致力于十四行詩的寫作,同時翻譯歐洲文學名著。 朗費羅是將歐洲的古典詩歌形式嫻熟地運用于表達新情感新主題的第一位美國詩人,也是美國最優(yōu)秀的抒情詩人之一。他的較短的抒情詩和十四行詩仍然是美國浪漫主義詩歌中最好的篇章。語言淳樸,韻律諧和,雅俗共賞,抒情味濃,是朗費羅詩歌的共同特點。他的詩歌的體裁和風格非常的多樣化,歌謠、十四行詩、敘事記、抒情詩、詩劇,他都一樣的嫻熟。 三、研習新課: 事象與物象都溶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如果某種形象與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系,比如說到“明月”,就與思鄉(xiāng)、思人相聯(lián)系,說到“清秋”,就與感傷、悲愁相聯(lián)系,那么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這種含有特定意味的藝術形象,就是詩歌中的意象。 ⒈學生朗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詩歌中“箭”的意象有什么特點?寓意又是什么? 明確:箭的特點:急、快、眼睛無法捕捉到。 寓意:生活中許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樣,我們不知道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時間一長便忘記了。 小結:這一節(jié)寫“箭。“我”曾經隨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飛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寫的雖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細細品味,我們發(fā)現(xiàn)它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⒉學生朗讀課文第二節(jié),討論: ⑴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飛快,無法找尋和追蹤。 ⑵“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將“吐”改成“唱”,好不好? 明確:不好,“吐”字突出歌聲強勁有力,準確生動。 ⑶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在內容上有沒有關聯(lián)? 明確:比喻――以箭作為歌的喻體:歌也像箭那樣飛逝了,再也見不到蹤跡。 作用――化抽象為具體,使詩句充滿形象感。 補充:這一節(jié)寫“歌”。隨隨便便哼支歌,歌聲飄揚,自認為沒人會記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毫不費力地將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等施與別人。或許我們覺得這無足輕重。友愛、幫助等等被我們隨隨便便地施與,輕輕松松地忘卻。表面上看,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毫無關系,其實是以箭作為歌的喻體,詩人的描繪揭示出某種相似。 ⒊指名朗讀第三節(jié),思考第三節(jié)在全詩中的作用。 明確:第三節(jié)寫“箭”和“歌”的歸宿,畫龍點睛,在前兩節(jié)貌似平淡的敘述后,忽然出現(xiàn)轉折:很久以后,發(fā)現(xiàn)箭插在一棵橡樹上,同樣,那支歌也自始至終活在朋友心中。詩人將“箭”與“歌”的相似關系擴展到新的層面:很久之后詩人在一棵橡樹上找到了那支箭,同樣,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來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 ⒋朗讀全詩,自由討論這首詩在構思有什么特點? 明確:《箭與歌》之所以成為名篇,不僅由于它歌頌了深厚的友情,而且由于它構思巧妙。 詩人把箭與歌以同樣的結構、同樣的語氣敘述出來——都是送入“空中”,都是“不知落于何方”,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詩人的描繪抓住兩者的相似處,構成比喻關系,化抽象為具體,使詩句充滿形象感。更妙的是,前兩節(jié)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給讀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為第三節(jié)“卒章顯志”打下基礎。這樣第三節(jié)指出箭與歌的歸宿,就讓我們豁然領悟到詩的主題。 ⒌學生熟讀全詩,總結語言特色。 明確:這首詩用形象的詩歌語言概括了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毫無說教之感。詩中并無“生死與共”、“忠貞不渝”之類的豪邁誓言,而是刻畫了朋友之間心靈的默契,友情的深沉真摯,表現(xiàn)得生動感人。通讀全篇,我們聽到的是歌聲,看見的是藍天、綠樹、利箭,它們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而且彼此結合得和諧自然,天衣無縫,譯文與原詩韻腳一致,讀起來朗朗上口,仍能體會到原作淡雅飄逸的情韻。 四、課堂延伸: 下面欣賞吳奔星的詩《別》。這也是一首謳歌友誼的詩。請同學們就這首詩的構思談談自己的看法。 別 吳奔星 你走了, 沒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陽里; 你走了, 沒有和誰說起, 只留下一雙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沒有說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陽里, 雙眼動蕩在露珠里, 影子搖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陽,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 留下了整個的你! 明確:這首詩,第1-3小節(jié),我們讀來感覺很平常,似乎我們每個人都能寫出來;待我們讀完全詩,才知道這是必不可少的鋪墊。沒有這三小節(jié),也就不可能有升華的4-5小節(jié),第5小節(jié)神采飛揚的最后兩句也就不可能有。進一步分析,知道這首詩還不僅巧在這里,還巧在1—3小節(jié)列舉,4—5小節(jié)分承。第4小節(jié)2—4句,第5小節(jié)1—3句,分別和第1—3小節(jié)相照應。 這首詩在寫法上和《箭與歌》差不多。相比較而言,這首詩,用得意象更多,生活氣息更濃厚,更合中國讀者的口味。 五、布置作業(yè): ⒈友情是說不盡的話題,唱不完的歌。反復誦讀這首詩,說說它表現(xiàn)了友情的哪些內涵,并對它們的意象和語言運用進行分析。 [審題提示] 設題意圖在于引導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 這首詩歌頌了真摯美好的友情,內涵上側重說明友情就是心心相印,是心靈的應答,揭示友情的彼此默契的特征。意象和語言運用有特色?!都c歌》用“箭”和“歌”這兩個意象,構成比喻關系,化抽象為具體,使詩句充滿形象感。 ⒉下面是朗費羅《箭與歌》的原文和另一種譯文。比較品味,說說你更喜歡哪種譯文。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嘗試著翻譯。 [答題要點]兩種版本都譯得不錯,各有千秋。題目不是要求比較譯文的優(yōu)劣,而是談更喜歡哪種譯文,要具體談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在反復比較、仔細揣摩中,或動手翻譯后,加深對原作精美之處的體會,從而提高對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能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箭與歌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2箭與歌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12 教學 設計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63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