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歷史復習練習 新文化運動 岳麓版.doc
《2019-2020年中考歷史復習練習 新文化運動 岳麓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中考歷史復習練習 新文化運動 岳麓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 年中考歷史復習練習 新文化運動 岳麓版 歸納與整理 1、背景:當時社會上出現(xiàn)尊孔復古的逆流。 2、開始的時間和標志:1915 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 并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學和民主(口號和旗幟),吹響了新文化運 動的號角。 3、代表人物: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前期的基本內(nèi)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 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斗爭鋒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統(tǒng)思想——孔孟之道。 6、評價前期新文化運動: (1)性質(zhì):是資產(chǎn)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資產(chǎn)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影響:它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激發(fā)了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熱情,但未能給災 難深得的中國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7、新文化運動后期 (1)主要內(nèi)容:傳播馬克思主義 (2)人物(先驅(qū)):李大釗 (3)影響: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指明了新途徑。 課后題 1.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是(A.李大釗) 2.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你說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答:總的來說是對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文化、思想改革運動,運動中全面質(zhì)疑中國傳統(tǒng) 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與科學”,并提出新文化運動,以 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因為儒學產(chǎn)生于奴隸社會后期,封建社會初期,不可能不深深刻上奴 隸和封建社會的烙印,它所宣揚的對統(tǒng)治者無保留的愚忠和等級制度的道德理論,已經(jīng)繼 續(xù)成為麻痹和奴役中國人民靈魂的精神鴉片,所以新文化運動中,青年勇敢地提出“打倒 孔家店”。但是打倒孔家店也有它的局限性,對孔孟之道持徹底否定的態(tài)度,不利于發(fā)揚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3.自制表格,列舉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和主要思想。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陳獨秀 敬告青年 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主張廢除反映封建思想的舊文學, 提倡反映現(xiàn)實的新文學,要求從形式到內(nèi)容進行文學革命 胡適 文學改良芻議 提出廢除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主張用西方現(xiàn)代大學概念與 管理觀念改造和經(jīng)營中國的大學尤其是北大。 魯迅 狂人日記 有為祖國獻身之志,把啟發(fā)人民覺悟看成根本性的任務,主 張反對封建主義。 李大釗 新紀元 主張學習馬克思主義,開始新追求,傳播新真理。中國人民 應該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練習題 1.新文化運動的新發(fā)展,主要是指( ) A.反對尊孔復古 B.新文學運動的開展 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 2.新文化運動是( )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B.一次反帝愛國運動 C.一次反帝愛國的學生運動 D.一次維新改革運動 3.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和地點是( ) A.1915 年,上海 B.1915 年,北京 C.1917 年,上海 D.1917 年,北京 4.歷史往往賦予各個時代不同的主題。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題是 ( ) A.自強、求富 B.民主、科學 C.獨立、自主 D.和平、發(fā)展 5.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胡適 D、魯迅 6.新文化運動的陣地是( ) A、《時務報》 B、《國聞報》 C、《新青年》 D、《申報》 7.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中國人民近代化的探索在艱難中前行。下列搭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變法圖強 B.戊戌變法—一民主科學 C.辛亥革命——三民主義 D.新文化運動——自強求富 8.北京大學校園里有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雕像主 體是兩個螺旋狀的大寫字 D(DEMOCRACY)和 S(SCIEBCE),其中字母 D 代表( ) A.民主 B.民族 C.科學 D.自由 9. 1920 年秋開始,全國各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都改成了白話文,到 1922 年冬季,所有 的文言文教材一律廢止。這與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導有關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運動 10.給下面一列圖片擬定最貼切的歷史主題是( ) A. 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的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 11.以下報刊中,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的是( ) A. 《申報》 B.《民報》 C. 《新青年》 D.《萬國公報》 12.1918 年,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 頌揚俄國十月革命的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胡適 D.魯迅 13.1915 年創(chuàng)辦 《新青年》發(fā)起新文化運動的是﹙ ﹚ A.胡適 B.李大釗 C.魯迅 D.陳獨秀 14.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到最后,有了新的內(nèi)容,“新”在什么地方( ) A.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 B.不再宣傳民主和科學 C.把文化運動發(fā)展為革命運動 D.對東西方文化有了新認識 15.鏈接題 分別說出實踐這些思想或政治主張的相應歷史事件及相關內(nèi)容。 與圖一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與圖二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與圖三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拓展訓練 16.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來自多方面。閱讀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歷史變革的先導,思想解放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先導。14--16 世紀,隨著 工商業(yè)的繁榮和城市的興起,歐洲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萌芽。與此同時,反映新興資產(chǎn) 階級利益的思想文化運動也逐漸展開,從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各國?!拍昙壣稀妒澜鐨v 史》 材料二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 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 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 材料三 1861 年,沙皇簽署了廢除農(nóng)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 宣布農(nóng)奴獲得人身自由,還規(guī)定農(nóng)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土地,但必須高價贖 買。 ——《世界歷史》岳麓版 材料四 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jīng)濟方面,“殖產(chǎn)興業(yè)”,引進西方先 進技術,大力興辦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fā)展教 育。 ——摘自九年級上 《世界歷史》中華書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歐洲什么思想解放運動? (2)材料二反映了中國近代發(fā)生的什么運動?這場運動高舉哪“兩面大旗”(口號)? (3)材料三描述的是俄國歷史上的什么改革?材料四描述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 的內(nèi)容?這兩次改革的影響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處? (4)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歷史事件,都推動了當時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通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 請歸納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答: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思想解放、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的進步等。(答出一點即給 滿分) 17.識圖讀圖題:19 世紀下半期到 20 世紀初,中國在國門洞開和急劇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中, 從經(jīng)濟、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開始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社 會向近代化艱難邁進的歷史畫面。 (1)請分別指出上述圖片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 (2)圖 1 所反映的事件中,提出了什么口號?并為之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圖 2 所反映的事件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兩個即可) (4)圖 3 所反映的事件中,貢獻最大的人物是誰?并說說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 (5)圖 4 所反映的事件中,代表人物有哪些?提出的口號是什么? (6)以上圖片都體現(xiàn)了中國的先進人物近代化探索歷程,指出這個探索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 過程。面對中國人民的不懈探索,說說你的感想。 答:過程:從技術(或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層面的探索 感想:我們要學習和繼承前輩的光榮傳統(tǒng),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努力學習,振 興中華…… (6)請你根據(jù)上面提供的歷史圖片擬定一個恰當?shù)念}目。 答:我們可以給圖片擬定的題目為“近代化的探索”或者“近代化的起步”或者“中國近 代化的曲折發(fā)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中考歷史復習練習 新文化運動 岳麓版 2019 2020 年中 歷史 復習 練習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71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