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更好的老師沙龍上的發(fā)言稿
《在做更好的老師沙龍上的發(fā)言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在做更好的老師沙龍上的發(fā)言稿(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在做更好的老師沙龍上的發(fā)言稿 一、堅守是一種孤獨的堅持 當年陶行知先生致力于辦好鄉(xiāng)村教育,以改變落后的鄉(xiāng)村,而反觀當下,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生于90后的新教師們不再熱愛農村,人人渴望逃離鄉(xiāng)村,以改變個人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存狀態(tài),這是目前鄉(xiāng)村教育面臨的最大困境。我自2003年調入古溪工作,學校許多教師通過調動、考試進城,我和程欣德、林世懷等少數(shù)幾個老師成了元老級人物,同學朋友見了面總是問“你還在古溪嗎?”,以世俗的眼光看,我們是落伍了,一輩子在鄉(xiāng)下打游擊,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農村是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振興鄉(xiāng)村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需要許多人付出艱辛的努力。盡管社會是功利的,但我絲毫不羨慕別人的生活,從未向組織申請過調動,蝸居鄉(xiāng)間自得其樂。 我在50歲這個尷尬的年齡走上校長崗位,體質不好經常生病,始終帶一門主課,一路艱辛,甘苦自知,也許有人問,你為什么要這樣拼命?你到底圖個啥?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在不同場合,在文章里多次談到,我是農民的兒子,只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做點有意義的事。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刀闊斧的改革,贏來了掌聲,也招來了外界不同的聲音。無論外界怎么看待,我自巋然不動,堅信自己做的是良心教育,是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所以我必須堅持走下去。 二、教育情懷是發(fā)自內心的熱愛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從小在農村長大,當了八年民師,住過土墻房,也住過破祠堂。從1986年開始,開始自學之旅,自考大專、本科,考取徽州師范。自1995年開始,擔任學校行政工作,見證了農村學校變遷的歷程。一屆屆學生畢業(yè),或考取大學深造,或走上社會自食其力,我在古溪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江利景考取中科大博士,廖杰鋒考取省水利廳,而楊莉、汪珍娟在溫州美容店當上了店長,陽光燦爛;我的女兒碩士畢業(yè)后在深圳生物制藥公司上班。這些事情不斷地觸發(fā)我思考,縮小城鄉(xiāng)差距,減少階層固化,農村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我們的目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一定文化素質、體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為民族復興出一份力。我深深地愛著農村這片土地,我愿意為農村教育付出一生。教育情懷是內化于心的熱愛,是源于大愛的善良之心,是我從教三十余載的感情升華。 三、校長是教師的精神領袖 兩年多來, 我校遵循“以文化人,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念,著力提升學校文化內涵,改變了師生的精神面貌和辦學品質,讓一個距離縣城50公里的鄉(xiāng)村小學校找到了自信。學校自信力的獲得,需要校長視野開闊,結合校情,找準定位,需要校長引領師生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校長的讀書寫作,會讓學校管理走出事務性的桎梏,從而提升領導力。當我們在教育實踐中遇到困惑,讀了教育論著時會豁然開朗,而當我們把自己的思考訴諸文字,必定經過認真的梳理和歸納,這樣會從瑣碎的行政管理中找到規(guī)律性的東西。兩年多來,我校推動教師“教而寫”,讀書寫作成為教師生活新常態(tài),改變了許多教師對生活的態(tài)度,煥發(fā)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加入中陶會農村教育專委會,赴合肥、江陰、長興、眉山等地參加大型陶研活動,提升了學校格局;每學期邀請本土名師來校講學上課,帶領教師赴外地名校聽課觀摩,拓展了教師視野;創(chuàng)辦校報《溪花》,為師生搭建了出彩的平臺。這些“形”上的操作并不是很難,重要的是校長教育理念的改變,它會帶來學校辦學思想根本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說,校長是學校發(fā)展的引路人,校長理應成為教師心目中的精神領袖。 當下,隨著城鎮(zhèn)化推進,農村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諸如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優(yōu)質生源流失、單親家庭增多、家教嚴重缺失等,在艱難中毅然決然地負重前行,在困境中尋找破解的突破口,需要更多熱愛教育的同仁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更好 老師 沙龍 發(fā)言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80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