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第1課 大家之家說課稿 教科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第1課 大家之家說課稿 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第1課 大家之家說課稿 教科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第1課 大家之家說課稿 教科版 1. 課標依據(jù): 2.3 知道責任是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 2.5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寬容和相互幫助,懂得愛護公共環(huán)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xiàn)著對他人的尊重。 1.4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jié)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1.6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yǎng)成團結(jié)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 本單元主要依據(jù)2.3、2.4、2.5、1.4、1.6中的部分內(nèi)容編寫,只是部分體現(xiàn)課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班級和學校帶給自己的溫暖和快樂,進一步認識到學校在我們獲得知識、鍛煉才能、發(fā)展特長、陶冶情操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學會在集體生活中承擔起共同的責任。 二、本單元教材總體分析: 本單元是七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場篇。本單元的編寫圍繞著“共同的責任”這個中心,這里的責任主要是指學生在班級和學校中的責任,在第一課教材中首先明確地指出:課題大家之“家”中的“家”是指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班級和學校。本單元主要教學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關心集體、建設集體的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強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本單元包括三課:第一課《大家之“家”》;第二課《我與我們》;第三課《承擔責任》。 第一課《大家之“家”》,從學生對學校和班級普遍懷有的情感入手,分析學校生活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價值,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公共生活的歸屬感和喜愛之情。 第二課《我與我們》, 在前一課的基礎上,闡述集體對個人生活的意義,集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團結(jié)一致對集體與個人發(fā)展的價值,并就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小團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相混淆的現(xiàn)象作了分析。努力提高學生對集體、集體主義及相關問題的認識水平。 第三課《承擔責任》,進一步從行為習慣養(yǎng)成角度引導學生關心集體、承擔責任、為集體事務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本單元中,第一課是《大家之“家”》是“引子”;第二課《我與我們》是主要內(nèi)容,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原則,認識自身的責任;第三課《共同的責任》是內(nèi)容提升,主要由學生自身完成并實踐對集體生活的責任。應該說三課分別側(cè)重情、知、行三要素的培養(yǎng),構(gòu)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通過感悟、明理,最終達到導行的目的。 三、第一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增強熱愛學校生活的情感。 2、能力:體驗個人對公共生活的依戀,認識公共生活對個人的基本要求,學會在集體中生活。 3、知識: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學校生活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四、教學內(nèi)容分析: (1)教材內(nèi)容體系結(jié)構(gòu): 1、“家”的感覺 2、校園生活寫真 主題一: 我愛我“家” 第一課 大家之“家” 1、學校是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場所 2、學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huán)境 3、學校是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特長的園地 主題二: 成長的園地 (2)主要理論觀點: ①學校是學生的精神家園。 ②我們熱愛我們共同的家。 ③班級和學校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園地。 (3)重點、難點: ①重點:使學生明確個人依戀學校生活的原因 本課通過學生對前一段學校生活的回顧、體驗和感受,與假期中一些心理變化相對比,在分析中幫助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個人依戀學校生活的原因是歸屬感,從而認識人都有歸屬感,這是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從而為后面依戀班級、喜愛學校埋下了伏筆,也為學生對自己今后生活的集體產(chǎn)生熱愛之情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該問題是一個解決本課其他問題的基礎,也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掌握的情況,直接關系到其他問題。 ②難點:使學生在認識學校對個人成長的作用的基礎上,依戀班級、喜愛學校 學生雖然已有近七年的學校生活,但是在學校對個人成長的作用的認識上,只是一些感性的認識,要想讓學生的認識達到一個理性的高度,還需要教師有理有據(jù)的引導和分析,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問題,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依戀班級、喜愛學校。所以,要能引導好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把這個問題列為本課的難點。 (4)分析教材: 第一課 大家之“家” 內(nèi)容分析: 本課在課題下先有一句話說明“家”是指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班級和學校,這樣就明確本課學生學習的范圍。 第一課包括“我愛我‘家’”和“成長園地”兩個主題。 主題一:我愛我“家” 本部分側(cè)重分析個人依戀學校生活的原因,突出學校生活對愉悅學生精神的意義。本部分包括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家”的感覺 先引導學生回憶、體驗寒假期間對學校的思念之情,引出問題;接著分析指出學生對學校的思念源自個人對群體的歸屬需要、學校是學生的精神家園。 教材在第一層次中設置了兩次體驗。 第一次體驗在P3上方,設置了兩個問題:①寒假中,我對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的思念之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教材在P2設計了漫畫1-1,通過兩位同學在假期中的心情表述來帶領學生一起去體驗假期中對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的思念之情;②開學了,回到學校的心情是怎樣的?對學校、班級的感情與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教材針對第二個問題在P3運用了一篇學生的日記,來引導學生去體驗,進而談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的前后比較中,分析前后差異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和明確人的歸屬感的含義,從而也找到第一次體驗中的兩個問題的答案。本層次教學建議:用好兩幅漫畫,可以讓學生生動的表演出來,日記可以采取錄音或找學生帶著感情朗讀,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從情感引入的目的。 第二次體驗在P3下方,這次體驗是基于前一次的基礎上,在認識了人的歸屬感之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和班級的喜愛之情。在第二次體驗中,設置了用親身經(jīng)歷的事體會并描述自己對學校、班級的歸屬感,給學生設置了三種情況,并附有圖1-3幫助學生回憶往日學校生活的情景,更好地去理解歸屬感。這里建議:教師可以用好體驗二中設計,還可以根據(jù)學校特有的活動多設置幾種情況,如果學校有現(xiàn)成的圖片資料,可以設計到課件中,更有利于學生去感受對班級和學校的歸屬感。 第二層次:校園生活寫真 本層次利用活動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的快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校、愛集體生活的情感。 教材設計了一段總結(jié)性文字和一個活動組成。教學中建議老師們:先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提高對學校和班級的熱愛,用課本上的文字來概括總結(jié)。活動中的①②教師可以根據(jù)時間長短選擇其一。如果選用①可以選一些學生參與過的一些活動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當時的快樂時刻,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同分享。如果選擇②可以分四人小組一起尋找校園生活的樂趣,分享同伴的快樂,分享快樂的源泉。教師可以提前印制好教材提供的圖表,在課堂活動簽發(fā)給學生,這樣可以使活動目標更明確。 主題一:我愛我“家”從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班級、學校這個“家”說起,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感受、分享“家”的感覺,從情感引入,再到情感的認識,離不開一個“情”字,所以教師在講這一課時,一定要帶著真誠的情感去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產(chǎn)生共鳴,才能達到提升思想的目標。 主題二:成長園地 本部分“成長的園地”主要從學習知識、培育品格、發(fā)展特長三個方面分析學校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地位。這一部分實際上是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勞技方面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采取了先總后分的形式,教材首先用了一個自然段概括性的總結(jié)出班級和學校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園地。然后從三個層次分別從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分別說明。 本部分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學校是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場所。 這一層次教材從學校教育教學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以及學校特有的環(huán)境、學生間的相互促進來加以說明。 教材P5第二自然段重點闡述了學校的性質(zhì)和學校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P5采用了名言:“學貴得師,亦貴得友。”來進一步說明。另外,還設置了一組反映學生學習生活的圖片,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在學校生活中老師和同學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在本頁最后,設置了討論活動: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分析自己在學校學習和在家中學習的不同。主要目的還是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在個人的學習中發(fā)揮的作用。教學建議:層次一的理論性較強,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的理解相對困難些,所以,教師最好在課前對本班學生進行了解,選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學中加以利用,通過分析、說明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另外在使用討論活動時,可以預先調(diào)查學生在假期中學習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對比在學校學習和在家中學習的不同,從而更便于引出層次一的觀點。 第二層次:學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huán)境。 教材P6第一段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學校在自己良好性格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教材采用了演繹法,先說明道理,然后又用案例,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jié)“他的拳頭為什么收回去了”這個事例所說明的意義,引導學生體驗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品格方面的有利條件。本層次在教學中重點說明學校共同生活有利于學生社會化這個觀點。教學中建議:教師可以用教材P6有上側(cè)的名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币搿A硗?,在運用教材中的事例時,可以再豐富些,也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生動地呈現(xiàn)在課堂上,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和討論相關問題。在選材是一定要選擇典型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 第三層次:學校是培養(yǎng)興趣和發(fā)展特長的園地。 本層次主要說明了學校為個人興趣和特長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教材中用了一小段文字簡要說明,配有一幅圖片,設計了分享活動:讓學生交流在班級和學校生活中培養(yǎng)興趣、特長的體會,討論如何在班級和學校中進一步發(fā)展我們的興趣特長。教學建議:教師在課前應該先了解學生入校后,學校和班級都開展過哪些活動,學生參與度怎樣,學生感受比較深的活動是什么,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興趣和特長的活動有哪些。只有了解了這些之后,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更多的話題,才能讓學生談出更多地感受,最終達到說明問題的目的。 四、學情分析 第一單元安排“共同的責任”是由于經(jīng)過一個學期之后,同學之間基本熟悉,新的班集體已經(jīng)初步形成,學生的生活圈在逐步擴展,在對學習環(huán)境適應之后,關注的中心由個人轉(zhuǎn)向了班級和學校。但是在現(xiàn)實中,有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的同情,不愿與人合作,缺乏對集體的關心,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本單元針對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集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形成關心集體、建設集體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教學準備 1、搜集一些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活動照片或錄像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學校活動相關的照片或事例 2、課前印制教材P4的《我的快樂》活動表格,每人一份 。 3、調(diào)查和了解學生入校后學?;虬嗉壎冀M織開展過哪些活動。 4、電影《花季雨季》 六、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 大家之“家” 導入新課: 方案一:語言導入(親切、溫暖) 例如:同學們,轉(zhuǎn)眼間20多天的寒假過去了,卻感覺好像與大家分別了很久,雖然假期很短暫,但是在假期中還真是十分的想念同學們呢!看到穿校服的學生,就會想到同學們在家過得愉快嗎?看來一個學期的相處,讓我們已經(jīng)建立起了真摯的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見到同學們,有一種見到親人的親切之感,就像回家的感覺。這種語言導入法一般是老師們在第一節(jié)課最常用的方式,這樣引入課題開門見山,直接切入正題。 方案二:圖片導入 提前拍攝一組寒假后第一天學生報到的照片,反映學生見到老師和同學后激動、興奮的場面,以《回家了》為主題,設置成一組幻燈片,配上溫馨的音樂,在上課之初先播放給學生看。看完之后,請學生談感受的過程中,引入課題。 方案三:歌曲導入 用室內(nèi)電視劇《我愛我家》的主題曲導入,欣賞完歌曲后,教師可以用簡練的語言導入:生活中家給了我們無限的溫暖和快樂,學校生活中同樣也能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和快樂,歡迎同學們回到久違的“家”。直接引入課題。 主題一:我愛我“家” 第一層次:“家”的感覺: 方案一: 利用提前拍攝的《回家了》一組圖片,讓學生欣賞之后,談自我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去體驗教材P3上方的兩個問題:①寒假中,我對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的思念之情。②開學了,回到學校的心情是怎樣的?對學校、班級的感情與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先引導學生回憶、體驗寒假期間對學校的思念之情,然后引出問題;接著在通過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分析的過程中,說明并指出班級和學校同樣會給我們“家”一般的溫暖、快樂的感覺。 然后,帶著這種對“家”的感覺,一起去看看小玲的開學第一天的心情日記吧。(P3中間方框內(nèi)) 簡單引入之后,結(jié)合前面學生談到的感受,直接提出問題:看來,大家都有這種想念集體、盼望早日回到集體的感覺,那么同學們知道這種對集體的重視、尊重、關心和照顧在心理學上叫做什么嗎?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明確教材P4第三段正文關于人的歸屬感的敘述,使學生認識到:對學校的思念來自個人對群體的歸屬需要,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歸屬感,可以使用教材中P3下方的體驗活動,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多設置幾個方面,如:看到學校周邊經(jīng)常被一些發(fā)傳單的弄得一片狼藉時我想到 ?。划斅牭叫S褷幍脴s譽為校增光時,我暗下決心,一定要 等,總之,要結(jié)合實際,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愛校、為校校爭光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責任感。教師最好能夠再配有一些本校學生獲得榮譽的一些相關圖片,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愛校意識,為其他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層次:“家”的感覺: 方案二: 暢所欲言 同學們假期過的好不好都寫在大家的臉上,回到學校前、回到學校后都有一些什么樣的感受呢?每位同學分別用兩句話準確地描述自己的心情,把它收集在百寶箱中,然后,派學生代表抽取之后,讓大家一起分享。 在抽取后分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假期中對同學、班級、學校、老師的思念之情,感受學校和班級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體會“家”的感覺。 我思我悟 1、 小品表演:學校衛(wèi)生大掃除,三位同學都在認真地打掃,掃完 后又在相互的檢查,提醒打掃不徹底的地方,繼續(xù)完善。衛(wèi)生檢查過后,本班成績第一,同學們高興手舞足蹈,嘴里喊著:“這次我們終于把衛(wèi)生流動紅旗贏回來了!”一邊說,一邊跑著找班主任老師報告好消息去了。(體現(xiàn)學生對班級或?qū)W校關注的事例皆可,以校而宜) 2、 我選用了一組我校為身患白血病的李博文同學捐款的照片,李 博文同學的病情已有好轉(zhuǎn),如果有可能的話插我想播一段采訪恢復中的李博文的講話。讓學生聽李博文對學校、老師、同學感激的心聲。 以上兩段發(fā)生在學校生活中的真實片斷,讓學生去體驗學校生活中的這種關注、互助、以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到的思念之情,給學生明確這些實際上都是人的歸屬感的表現(xiàn),這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然后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明確歸屬感的含義。之后可以使用教材中P3下方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深刻理解歸屬感。 但是我們在準備層次一時,也應該設想到,并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會回答想念學校、思念學校之類的話,假如有學生提出反面的觀點:“我不想上學,我感覺還是在家中學習好。”如果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其說明原因。如果是學校方面的原因,可以給學生一些安慰,老師愿意幫助你解決這個困難,通過學校來幫助學生解決。如果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可以先請學生幫助想辦法解決,然后老師再幫助解決。因為這不是重點,所以,不要占用太多的時間,應以理解、寬容為主,不要簡單的以對、錯來判斷學生的觀點。 第二層次:校園生活寫真 方案一: 設置小記者采訪的活動: 先分組討論交流:1.在上個學期學校組織的那一次文藝(體育、科技)活動給你留下了印象最深刻?為什么??。ㄕ堈f一說在學習生活中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2、你能描述一下讓你最難忘的時刻或人物嗎? “小記者”現(xiàn)場采訪活動:每組抽選一名同學對其它組人員進行采訪。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課堂氣氛更輕松,更學生有利于學生暢所欲言。采訪的人數(shù)、涉及到的面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一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班級生活中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快樂,相互鼓勵,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學校公共生活的興趣與情感,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熱愛班級和學校。 第二層次:校園生活寫真 方案二:快樂大本營 選取初一學生入校后,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的一組圖片,在背景音樂下播放幻燈片,播放之前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我的快樂》的圖表(P4下方),讓學生通過幻燈回憶美好的學校生活,寫出校園生活的趣事,與大家分享。分享之后教師引用P4第一段小結(jié)。 課堂練習:請用一種水果描述你對學校這個“家”的感受;或者請用一個比喻描述你對“家”的認識;請說明原因。 小結(jié):利用學生的回答,結(jié)合我的準備,配上一首溫馨的樂曲結(jié)束本節(jié)課。 家是一片藍天,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家是一把傘…… 家像一個成熟的橘子,那顏色讓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時的燈光,溫馨舒適。 家像一個石榴,緊緊地團結(jié)在一起。 家像一個蘋果,很普通,但營養(yǎng)很豐富。 家像一個桃子,顏色鮮艷,中間又有一個核,那就是我們的班級精神。 家像一個蘆柑,苦中帶著甜,甜中帶著樂。 主題二:成長的園地 第一層次:學校是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場所 方案一:情景設置:出示一組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照片 有些同學提出來說我喜歡在家學習,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明在家的學習生活》吧。 小品表演:準備:掛鐘、準備一桌、一凳,一臺手提電腦,書、本、水杯、香蕉、玩具、電話等物。 小品內(nèi)容:媽媽上班前提醒小明八點鐘起床,一定要按計劃學習。小明哼哼唧唧答應了,迷迷糊糊之中,一看表已經(jīng)八點半了,倉促中爬起來,沒有洗刷,沒有吃早飯,就坐到書桌前,一個哈欠接一個哈欠,沒寫幾個字,就去上廁所了;剛回來坐下,肚子又咕咕叫了,開始吃香蕉,吃面包。這時已經(jīng)九點四十五分了,小明心想,媽媽回來還有兩個小時呢,不急?;仡^看見了電腦,又想起昨晚玩的游戲,手又有點癢,心想:玩一會兒就一會,沒什么,只要在媽媽回來前寫完作業(yè)就行。于是開始玩電腦。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已經(jīng)11點15了,小明一看來不及了,趕快沖到書桌前寫作業(yè),手底下的字寫的龍飛鳳舞,偏偏又遇到了難題,急得他抓耳撓腮,,一個勁的嘟囔:“怎么辦?怎么辦?”他急中生智,拿起電話問同學,一個不在家,又一個不在家,好歹第三個家中有人了,小強剛剛起床,也還沒做作業(yè)呢,小強答應做做看,一會電話回來了,小明一邊聽,一邊記下來。 幸虧今天媽媽在路上耽擱了,晚會來十分鐘,媽媽進門時,小明正好做完。媽媽拿過作業(yè),氣得哭笑不得,誰知曉明錯字連篇且不說,剛才問的那道題,根本不明白,記的有點亂,抄錯行了。 小品表演之后,說明:小明只是部分同學的代表,他能代表部分同學在家的學習狀態(tài),可能有些同學在某些方面也有同感,請同學們討論:分析自己在學校學習和在家學習的不同。 經(jīng)過討論和對比之后教師進一步說明:學校的性質(zhì)以及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最佳場所。 第一層次:學校是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場所 方案二:出示一組學生在學校功能室中學習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圖片中,學校為同學們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提供了哪些學習條件和設施?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學習的條件和設施? 通過學生在了解學校的設施和功能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學校是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場所。 第二層次:學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huán)境。 方案一:圖片引入 選擇一組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活動,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項,談談自己在這項活動中得到哪些鍛煉和提高。引導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認識良好的班風和校風有助于學生團結(jié)友愛、共同進步。 第二層次:學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huán)境。 方案二:引用名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讓學生分析這句名言說明的道理,然后用教材給的事例來進一步論證。然后選用教材中“他的拳頭為什么收回去了”這個事例,讓學生討論課本中提出的三個問題之后,用P6第一段文文字總結(jié)概括。 第三層次:學校是培養(yǎng)興趣和發(fā)展特長的園地 方案一:圖片或錄像引入 播放一段學生在學校展示才藝的有關錄像,讓學生再結(jié)合自身談談自己來到學校后在興趣、特長發(fā)展方面的收獲。最終說明學校是培養(yǎng)興趣和發(fā)展特長的園地。 方案二:實物引入 把我校學生的書畫作品、勞技手工作品、藏書票作品、科技作品等部分優(yōu)秀作品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結(jié)合自身談談自己來帶學校后的在興趣、特長發(fā)展方面的收獲。最終說明學校是培養(yǎng)興趣和發(fā)展特長的園地。 七、注意事項: 本課的教材內(nèi)容篇幅較少,在上課之前需要教師準備的資料、選取的事例、調(diào)查的活動比較多。由于本課從情感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內(nèi)容較多,所以在選材時最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生動事例,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設計中圖片的選擇最好也選擇本校典型的活動照片,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有廣泛的話題,以便暢所欲言??傊痪湓?,選材要因校而宜,典型、貼近學生實際。另外,課堂語言要親切、有激情。情感要真摯、真誠。-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第1課 大家之家說課稿 教科版 2019 2020 年級 思想品德 下冊 大家 家說課稿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19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