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5.2 細胞教案 華東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5.2 細胞教案 華東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5.2 細胞教案 華東師大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節(jié)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5.2 細胞教案 華東師大版 教學目標: 認識(掌握)細胞的基本結構(光學顯微鏡水平)及功能; 能識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知道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了解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初步學會使用光學顯微鏡和制作簡單的裝片; 初步學會繪制簡單的生物圖 教學重點: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教學難點: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顯微鏡的使用;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教學過程: 一、細胞的發(fā)現(xiàn) 人類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依靠肉眼來觀察自然界的各種事物。由于人眼不能看清直徑小于100μm的物體,人類一直設法利用工具來放大物體,探究生物體是由什么細微結構構成的。 16世紀中期,瑞士博物學家格斯奈用放大鏡觀察和描述了蝸牛殼和原生動物。 1590年,荷蘭科學楊森首創(chuàng)顯微鏡。 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根據(jù)望遠鏡倒射時由放大物體的特點,也制成一臺顯微鏡,對昆蟲進行了觀察。 1665年,英國物理學羅伯特.胡克用自己設計和制造的顯微鏡觀察了軟木(櫟樹皮)的薄切片,看到了一些小孔洞,類似蜂巢的極小的封閉小室。他取名為cell,翻譯為細胞。后來,他又觀察了葉片的表皮和樹枝和樹枝的橫切面,發(fā)現(xiàn)活的植物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細胞的大小 細胞很小,直徑一般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但是,如果我們用肉眼活放大鏡觀察用手扳開的熟透了番茄、西瓜、蘋果的果肉,可以觀察到一個個亮晶晶的小顆粒,這就是細胞。這些細胞由于儲藏了充足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直徑可達1000μm. 小資料:細胞的大小 細胞的大小和功能往往是相適應的。如鳥類的卵細胞之所以大,主要是由于細胞質中由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以保證脫離母體后卵的胚胎發(fā)育;而哺乳動物是胎生的,胚胎在母體內發(fā)育,受精卵的發(fā)育可以從母體取得營養(yǎng),因此他們的卵細胞比卵生動物小得多。 細胞的大小和生物體身體的大小沒有相關性。 三、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 “細胞的形態(tài)”教學上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后描述實驗課中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形態(tài),然后教師可利用媒體展示或掛圖,介紹生物體中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細胞(如紅細胞、色素細胞、肌細胞、神經細胞、精子、卵細胞、根毛細胞)及形態(tài)可以改變的細胞(白細胞和變形蟲)。 “細胞結構和功能”先講解動物細胞結構功能再講植物細胞??梢韵茸寣W生畫個口腔上皮細胞圖,然后老師一邊講結構一邊畫出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并注上名稱,講清細胞膜、細胞質、細胞的特點和主要功能并板書。用同樣方法講清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可以將雞蛋的結構與細胞結構類比)。講解二類細胞后,讓學生總結出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板書可采用圖文式板書。 注:葉綠體和液泡是屬于細胞質的結構,不能把植物細胞說成由6部分組成 1.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餓細菌細胞的特由結構。主要是由纖維素等構成的,比較堅硬,能維持細胞的形狀,對細胞由保護和支持的功能。 2. 細胞膜:又稱質膜,是細胞最外面的一層極薄的膜,它的厚度僅有10μm,在光學顯微鏡下是觀察不到的,看到的只是細胞與環(huán)境界面的影象。細胞膜除了具有保護作用外,還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3. 細胞質:是位于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狀結構。在動物細胞中,這個區(qū)域幾乎透明,而在植物細胞中,能看到液泡。液泡中有細胞液,細胞液中有各種無機鹽和有機物,如甘蔗莖細胞的液泡中含有蔗糖。在葉細胞的細胞質中有綠色的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質是細胞進行許多生命活動的地方。 4. 細胞核:是細胞中最大的一個似球體的結構,通常一個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的直徑為10~20μm。通常位于細胞的中央,構成細胞核的物質十分粘稠,內含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染色質或染色體,以及蛋白質。細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個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和遺傳等生命活動,特別和生物的遺傳密切有關。 四、細胞的形狀 細胞的形狀多種多樣。有長方體形、球形、圓盤形、星芒形、長纖維形、紡錘體形等。細胞的形狀主要取決于其功能。如: 人的紅血細胞呈圓盤形,能增加細胞的表面積,有利于和外界交換氣體; 動物的色素細胞是星芒形,伸開時顏色變深,收縮時顏色變淡; 肌肉細胞呈長纖維形,有利于收縮于舒張; 動物的卵細胞是圓球形或卵圓球形,適應于在生殖道中運送; 精子一般都有鞭毛狀的尾,能在流體介質中游動,以接近卵細胞; 表皮細胞通常呈扁平狀,有利于保護身體內的組織和器官; 根的根毛細胞,外側發(fā)生突起,有利于擴大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表面積。 五、細胞的化學組成 1、構成細胞的物質 水:水的含量一般可達80%~90% 無機鹽:大多數(shù)無機鹽在細胞中溶于水, 有機物:有糖類(葡糖糖、核糖、脫氧核糖、蔗糖、淀粉、糖元、纖維素)、 蛋白質(血紅蛋白、胰島素等)、 脂類(磷酸甘油酯、腦磷脂、卵磷脂等)、 核酸(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等 2、構成細胞的元素 主要有: 糖類有C、H、O,蛋白質有C、H、O、N、S,脂類有C、H、O,核酸為C、H、O、N、S、P。這些元素與無機界是一樣的,地球上的物質具有統(tǒng)一性。 六、細胞的分裂核生長 生物能由小變大的原因是細胞分裂和生長。 細胞分裂:要講清概念(一個母細胞經過一系列變化成為二個子細胞的過程)、過程(細胞核一分為二――細胞質一分為二――一個細胞變成二個細胞)、意義(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實現(xiàn)生物的繁殖)。在講分裂過程時,利用板畫講無絲分裂的過程,利用掛圖或多媒體講有絲分裂。 細胞分裂是指細胞由一個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這是細胞繁殖子代的過程。細胞分裂通常包括兩步,先是核分裂,形成兩個子核,然后是細胞質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根據(jù)細胞分裂的情況,細胞分裂可分為無絲分裂和有絲分裂。 無絲分裂: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看不到染色體的變化,也看不到紡錘絲的活動(絲狀物的出現(xiàn))。是1841年雷馬克首先在雞胚血細胞中發(fā)現(xiàn)的。 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最普遍存在的方式,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有絲狀物的出現(xiàn)。分裂時,首先是細胞核中的染色質成為染色體,核膜與核仁消失,紡錘絲將染色體牽引到細胞兩端;然后染色體又重新變成染色質,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完成核分裂;最后,在母細胞中部凹陷橫縊(動物細胞)或形成新的細胞壁(植物細胞),完成細胞質的分裂,一個細胞就分裂成兩個相同的子細胞。 細胞的生長:通過細胞分裂形成的子細胞體積較小,需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使細胞體積增大,質量增加的過程。 細胞生長:要講清概念、過程(可利用板畫或掛圖,形象地說明植物細胞生長過程中液泡的變化)和結果(體積增大、細胞分化)。 七、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細胞不僅是生物體的結構單位,而且還是生物體的功能單位。 結構單位:生物體(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功能單位:主要是以單細胞動物――草履蟲為例,說明細胞能完成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的各項功能(也可補充單細胞植物――衣藻進一步說明),然后說明細菌、酵母菌的細胞也有同樣的功能。多細胞生物體的細胞功能不具全能性,但都有其功能(舉例說明之)。最后得出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的結論。 單細胞生物,既是一個細胞,也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它們具備了生命的一切基本特征,如能攝取食物、排出廢物,能運動,有應激性,能生長和繁殖,有遺傳變異現(xiàn)象。 (介紹草履蟲的結構,是屬于原生動物門纖毛綱的單細胞動物,形狀很像草鞋)如草履蟲能用口溝攝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門點排出食物殘渣,用伸縮泡排出飛舞等。 多細胞生物是由多種多樣的細胞構成的。各種細胞分工合作,實現(xiàn)多細胞生物完整的生命活動過程。如在多細胞植物中,水和無機鹽的吸收是由根毛細胞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葉肉細胞中完成的,生殖功能是在卵細胞和精子等細胞中完成。 由此可見,一切生物都是以細胞為基本單位出現(xiàn)的,有了細胞就有了完整的生命活動過程。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病毒只有侵入細胞后才能表現(xiàn)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進行基本的生命活動。 小資料:細胞學說 閱讀:病毒 總結: 練習 活動: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一)認識顯微鏡的的結構:可以利用掛圖和實物一邊介紹各部分名稱和作用,一邊讓學生對著顯微鏡記憶、領會,然后讓學生完成圖5.2.2的實驗作業(yè)。 顯微鏡的使用:老師一邊講清操作要領一邊示范,采用講一步讓學生操作一步,教師進行檢查及時糾正的方法進行教學。老師要講清以下內容: 1、 取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 2、 安放:把顯微鏡放置在接近光源的地方,置實驗者前略偏左(距桌邊緣5-10cm),鏡筒向前,鏡臂向后。 3、 對光:二對準: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使物鏡距載物臺2 cm左右);轉動集光器,讓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光線暗時用凹面,如要使用高倍物鏡則用凹面),使鏡筒內出現(xiàn)圓形明亮的視野(要求亮度與日光燈相近且無陰影)。 4、 放標本:把待觀察的標本(“6”、“E”、“b ”、“p”等)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好,使標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 調焦:雙眼從側面注視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注意不能碰到載玻片);再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睜開右眼,并慢慢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當看到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繼而輕輕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6、 調節(jié)視野亮度:沒有經過染色的標本透光好,需要在暗視野下才能看清楚,可通過縮小光圈或換用平面鏡對光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 注:如要使用高倍鏡,則選取待進一步觀察的部位,移到視野的中央,轉動物鏡轉換器(不能按在物鏡鏡頭上轉),使高倍物鏡(40X)對準通光孔,再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切勿轉動粗準焦螺旋,以免不小心壓破標本,損壞鏡頭)。 7、 顯微鏡復原:用紗布將顯微鏡的外部擦試干凈,將兩物鏡偏離通光孔,鏡筒下降到最低位置,反光鏡處于豎直位置,放回鏡箱中。 顯微鏡使用時注意事項: 1.取送方法要正確。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使顯微鏡保持垂直,不允許用一只手提顯微鏡; 2.鏡頭的保護。鏡頭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要順一個方向擦; 3.粗、細準焦螺旋的使用.使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看著物鏡,使鏡筒緩緩下降至接近玻片,以免砸壞物鏡和玻片標本; 4.制作臨時裝片。臨時裝片一定要蓋蓋玻片,以免鏡頭接觸玻片上的液體。使用染液時,不要使染液碰到鏡頭,以免染液損壞鏡頭; 5.轉換器的使用。不要用手指扳著物鏡轉換,以免使物鏡鏡頭松動而改變焦距,影響觀察的清晰度。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轉換器的邊緣進行轉動; 6.聚光器的使用。顯微鏡最下面的一個螺旋是使聚光器上升和下降的螺旋。聚光器上升,通向物鏡的光線變強,視野變亮,反之則暗; 7.光闌的使用。在聚光器的下方有光闌,可以通過一個小桿的移動,改變進入物鏡的光通量,改變視野亮度; 8.制作目鏡的指示針 (二)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 復習顯微鏡的用法,用洋蔥表皮永久裝片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讓學生先感受一下細胞形狀)。由于學生從未看到過細胞,因此觀察時往往將載玻片、蓋玻片或鏡頭上的一些臟東西或氣泡當成是細胞,教師要充分利用媒體或掛圖展示細胞,及時糾正學生的偏差。 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采用邊講邊示范的方法,講清以下要點: 8、 擦片:用紗布或吸水紙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 9、 滴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10、 取標本展平:用鑷子夾取洋蔥的內表皮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將薄膜展平。 11、 蓋片:取一蓋玻片,先讓其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另一邊,然后輕輕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再用吸水紙吸去蓋玻片外多余的水(如有較多的氣泡,可在蓋玻片邊緣的一側滴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 12、 染色:把染色液滴在蓋玻片邊緣的一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觀察臨時裝片:(看不清晰主要是標本撕得太厚,細胞重疊所致,應重新制作) 然后再觀察人口腔上皮永久裝片。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動物細胞結構;觀察細胞質流動;生物畫圖 臨時裝片方法基本上相同,本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取標本,口腔上皮細胞不易取下可以多刮幾下,用力可稍大一點,牙簽不能太細太尖(可用棒冰棍代替);口腔一定要清洗。觀察細胞質流動時,黑藻的葉要先照光,取細嫩的葉制成臨時裝片。 生物圖畫法要求交代清楚,老師可邊講邊示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5.2 細胞教案 華東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科學 下冊 細胞 教案 華東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25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