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 專題輔導與訓練五 第1講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doc
《2019年高考生物 專題輔導與訓練五 第1講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生物 專題輔導與訓練五 第1講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生物 專題輔導與訓練五 第1講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共48分) 1.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成熟細胞比幼嫩細胞對生長素更為敏感 B.頂芽生長占優(yōu)勢時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往往受到抑制 C.燕麥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的縱向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 D.失重狀態(tài)下植物生長素不能進行極性運輸故不表現(xiàn)出根的向地性 2.將栽有剛發(fā)芽的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圖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勻速旋轉的轉盤上,一段時間后,玉米的頂芽和根的生長方向分別為(假定觀察時小盆也處于如圖位置) ( ) 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區(qū)),然后將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別在兩者切面的左側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生長素濃度為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培養(yǎng)在黑暗條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彎曲生長狀況,正確的是 ( ) A.胚芽鞘向左彎曲生長,幼根向左彎曲生長 B.胚芽鞘向右彎曲生長,幼根向左彎曲生長 C.胚芽鞘向左彎曲生長,幼根向右彎曲生長 D.胚芽鞘向右彎曲生長,幼根向右彎曲生長 4.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某植物莖段再生時,根總是由近根端長出,葉從近苗端長出(見圖),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極化再生。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 A.近根端與近苗端基因的表達情況不同 B.莖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長素向著近苗端運輸 C.極化再生過程中,發(fā)生了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 D.生長素對離體莖段的細胞的生長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5.西瓜的生長發(fā)育和成熟受多種激素調(diào)節(ji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細胞分裂素在西瓜的生長中起促進作用 B.生長素對西瓜的發(fā)育和成熟沒有影響 C.乙烯在西瓜生長發(fā)育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脫落酸在西瓜生長發(fā)育和成熟過程中促進細胞分裂和瓜熟蒂落 6.(xx德州模擬)用外源脫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劑分別處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釋放量變化如圖所示(CK為對照處理),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 A.外源脫落酸(ABA)可以誘導乙烯的生成 B.采摘后番茄果實內(nèi)乙烯的生成需ABA誘導 C.脫落酸合成抑制劑可以促進乙烯的生物合成 D.脫落酸與乙烯對果實成熟的調(diào)控有拮抗作用 7.赤霉素與生長素都能促進莖稈的伸長,兩者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赤霉素對生長素的分解有促進作用 B.赤霉素與生長素之間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 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從土壤中經(jīng)主動運輸吸收獲得 D.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8.(xx哈爾濱模擬)科學家為研究激素水平與水稻穗、子粒發(fā)育的關系,將水稻幼穗分化(Ⅰ~Ⅵ)及灌漿(Ⅶ~Ⅷ)過程劃分為不同階段,測定了水稻穗分化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測定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若生長素在Ⅰ期起促進作用而Ⅱ期表現(xiàn)出抑制作用,說明其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 B.赤霉素含量在Ⅴ期后急劇增加,由此推測它可能與子粒的發(fā)育密切相關 C.由于脫落酸能抑制細胞的分裂,因此在Ⅲ~Ⅳ期脫落酸含量逐漸降低 D.Ⅲ~Ⅴ期生長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階段生長素含量與結子率呈正相關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52分) 9.(24分)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的生理效應。它們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很廣泛。 (1)2,4-D是一種最早應用的選擇性除草劑,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它除去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單子葉農(nóng)作物與雙子葉雜草對2,4-D濃度的反應如圖1中曲線所示。 ①從圖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點是 。 ②圖中X點(甲、乙的交點)對應的濃度對于雙子葉雜草的作用效果是 ,2,4-D作為除草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 點所對應的濃度。 ③如果某農(nóng)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產(chǎn)品,使用后導致作物絕產(chǎn),原因是 。 (2)2,4-D還能促進插條生根。為了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某生物興趣小組先做了一組梯度比較大的預實驗,實驗的結果如圖2所示。 ①圖中縱坐標是 ;推測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在 之間。 ②做預實驗的目的是 。 ③正式實驗中要實現(xiàn)實驗目的,最少需要設置 組實驗(相對濃度梯度為1)。 10.(28分)(xx江蘇高考)雨生紅球藻是一種單細胞綠藻,是天然蝦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種之一。蝦青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色澤鮮紅,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著色作用而受到廣泛關注。為了培養(yǎng)雨生紅球藻以獲得蝦青素,科研人員研究了A、B兩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單位體積藻液內(nèi)雨生紅球藻細胞數(shù)、干物質(zhì)質(zhì)量、蝦青素含量的影響,結果見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其質(zhì)量濃度(mg/L) 細胞數(shù) 增加量(%) 干物質(zhì) 增加量(%) 蝦青素含量 增加量(%) 對照組 0 0 0 0 A 0.1 36.8 133.3 57.1 0.5 43.4 150.7 137.8 1.0 81.2 266.7 -48.9 5.0 98.2 142.7 -95.4 B 0.05 6.7 50.5 5.8 0.1 32.3 119.7 8.5 0.5 32.5 41.7 3.9 1.0 8.3 0.3 -87.8 (1)雨生紅球藻和藍藻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發(fā)生的場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 (2)B的濃度從0. 1 mg/L提高到0.5 mg/L時,雨生紅球藻單位干物質(zhì)中蝦青素含量的變化是 。 (3)與B相比,A的濃度變化對蝦青素含量影響的特點是 。 (4)兩種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中,與細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 (5)與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進行比較,蝦青素和其中的 分子結構最相似。 (6)在本實驗基礎上,設計實驗探究A、B的協(xié)同作用對雨生紅球藻增產(chǎn)蝦青素的影響,選用A、B時首先應考慮的濃度分別為 。 答案解析 1.【解析】選C。幼嫩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則比較遲鈍,A項錯誤;頂芽生長占優(yōu)勢時,側芽生長受抑制,但側芽生長素合成正常,B項錯誤;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的運輸既有橫向運輸又有縱向運輸,橫向運輸與光照方向有關,但縱向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C項正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主動運輸,與有無重力無關,D項錯誤。 2.【解析】選D。分析各種因素,判斷生長素在植物體內(nèi)的分布情況和生長方向。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圖示狀態(tài)幼苗的根、莖左側生長素濃度高。莖左側生長快,向右彎曲生長;根左側高濃度抑制生長,右側生長快,向左彎曲生長。 3.【解析】選B。生長素由胚芽鞘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去尖端的胚芽鞘左端放含生長素的瓊脂塊,胚芽鞘左側得到促進生長的生長素可向右彎曲生長;由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幼根來說,該濃度的生長素具有抑制根生長的作用,所以根向左彎曲生長。 【方法技巧】(1)判斷胚芽鞘能否生長,關鍵要看: ①能否產(chǎn)生生長素; ②生長素能否運至作用部位。 (2)判斷胚芽鞘是否彎曲生長,要看生長素在作用部位分布是否均勻。 (3)影響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因素或措施有單側光、重力、旋轉、云母片、玻璃片、瓊脂塊(含生長素濃度不同)等。 4.【解析】選B。某植物莖段再生時,根總是由近根端長出,葉從近苗端長出,這種極化再生現(xiàn)象與近根端、近苗端的細胞分化有關,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A項正確;生長素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莖段截取后,近苗端的生長素向著近根端運輸,B項錯誤;根、葉的形成是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結果,C項正確;從細胞水平看,生長素可以影響植物細胞的伸長、分裂、分化,D項正確。 5.【解析】選A。具體分析如下: 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 A項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在西瓜的生長過程中有細胞分裂,所以細胞分裂素在果實的生長過程中有促進作用 正確 B項 生長素可以促進西瓜發(fā)育 錯誤 C項 乙烯促進西瓜成熟 錯誤 D項 脫落酸不是促進細胞分裂而是促進果實和葉片脫落 錯誤 【誤區(qū)警示】辨析果實發(fā)育與果實成熟 (1)果實發(fā)育:包括子房形成果實(發(fā)育)和果實長大(生長),主要受細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長素的調(diào)控。 (2)果實成熟:是果實細胞合成一些水解酶,分解細胞壁使果實變軟,分解多糖為單糖使果實變甜,同時形成某些色素使果實變紅等復雜生理過程,主要受乙烯的調(diào)控。 6.【解析】選A。分析曲線圖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較,脫落酸處理后乙烯的釋放量明顯增加,而用脫落酸合成抑制劑處理后乙烯釋放量減少,說明脫落酸能夠誘導乙烯的生成,但采摘后的番茄果實自身能夠合成釋放乙烯,不一定需要脫落酸誘導。外源脫落酸與乙烯是協(xié)同作用,共同促進采摘后番茄果實的成熟。 7.【解析】選B。赤霉素與生長素都能促進莖稈的伸長,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則赤霉素能促進生長素的合成,同時抑制生長素的分解(即X)。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無機物,在體內(nèi)合成色氨酸。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受多種激素共同調(diào)節(jié),在不同發(fā)育階段,起主要作用的激素不同。 8.【解析】選D。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濃度較高時抑制生長;赤霉素在Ⅴ期后急劇增加推斷赤霉素能夠促進子粒發(fā)育;脫落酸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加速器官的衰老,在Ⅲ~Ⅳ期營養(yǎng)生長旺盛時期含量逐漸降低;Ⅲ~Ⅴ期生長素的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的形成,提高結子率,說明此階段生長素的含量與結子率呈負相關。 【知識總結】植物激素的應用 (1)生長素及其類似物。 ①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②培育無子番茄等無子果實。 ③作為除草劑除去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里的雙子葉雜草。 ④煙草“打頂”后于“傷口”處施用生長素類似物,以保證煙草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2)赤霉素及其類似物。 ①使蘆葦、萵苣等植株增高,產(chǎn)量增加。 ②促進種子、馬鈴薯塊莖等的萌發(fā)。 (3)細胞分裂素及其類似物。 ①農(nóng)作物收獲后的儲存保鮮。 ②促進種子的萌發(fā)。 (4)脫落酸及其類似物。 ①種子萌發(fā)的有效抑制劑。 ②增強植物的抗性。 (5)乙烯及其類似物:可用于瓜果的催熟。 9.【解析】(1)由圖1知2,4-D對植物生長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抑制作用,體現(xiàn)其生理作用特點具有兩重性。分析題意,2,4-D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于除去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因此曲線甲是雙子葉植物對2,4-D的反應,曲線乙是單子葉植物對2,4-D的反應。圖中X點(甲、乙的交點)對應的濃度促進雙子葉雜草的生長,2,4-D作為除草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F(D)點所對應的濃度。如果某農(nóng)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產(chǎn)品,使用后導致作物絕產(chǎn),原因可能是使用濃度過高。(2)依據(jù)題意知是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所以縱坐標應為插條的平均生根條數(shù)或長度。由坐標圖知所測數(shù)量最大值在相對濃度的2~6之間,即最適濃度應在2~6之間。做預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實驗條件或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相對濃度梯度為1,可設置相對濃度為2、3、4、5、6的5組實驗。 答案:(1)①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诖龠M F(或D) ③使用的濃度過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長甚至殺死了作物 (2)①平均生根條數(shù)(或平均生根長度) 2~6 ②探索實驗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答一點即可)?、? 10.【解析】本題考查細胞的結構、植物激素的功能等。 (1)雨生紅球藻屬于綠藻,是低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2)B的濃度是0.1 mg/L時,單位干物質(zhì)中蝦青素含量是8.5/119.7≈0.071,B的濃度是0.5 mg/L時,單位干物質(zhì)中蝦青素含量是3.9/41.7≈0.094,因此B的濃度從0.1 mg/L提高到0.5 mg/L時,雨生紅球藻單位干物質(zhì)中蝦青素含量增加。 (3)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與B相比,A的濃度變化對蝦青素含量影響的特點是上升較快,下降較快。 (4)與B相比,A使雨生紅球藻數(shù)目增加較明顯,與細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 (5)蝦青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葉綠素a和葉綠素b屬于葉綠素,葉黃素屬于類胡蘿卜素,因此蝦青素和葉黃素分子結構最相似。 (6)A濃度在0.5 mg/L時,蝦青素增產(chǎn)最多,B濃度在0.1 mg/L時,蝦青素增產(chǎn)最多。研究二者的協(xié)同作用,應該首先考慮上述兩個濃度。 答案:(1)葉綠體 (2)增加 (3)上升較快,下降較快 (4)A (5)葉黃素 (6)0.5 mg/L、0.1 mg/L-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生物 專題輔導與訓練五 第1講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2019 年高 生物 專題 輔導 訓練 植物 激素 調(diào)節(jié)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28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