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 11.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 11.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 11.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 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 11.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課題從學生身邊的物質(zhì)出發(fā),通過生活中常見鹽的性質(zhì)、功能、用途、分布、提純等展現(xiàn)化學的無窮魅力。課題在介紹鹽的組成、用途、性質(zhì)同時,結合相關內(nèi)容對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了適當?shù)臍w納、提高或延伸,如介紹了酸、堿、鹽的復分解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分離提純物質(zhì)等。課題寓化學知識的學習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于實際應用中,學用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上述特點,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 ③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④學習蒸發(fā)操作技能并綜合運用相關操作分離、提純固體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①能熟練、規(guī)范的進行實驗操作,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②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能分析、整理實驗現(xiàn)象,歸納、總結結論,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體會到化學的神奇的魅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在知識和技能的應用中增強學生的化學意識和學習化學的信心。 學生分析:學生很容易將本單元所提及的鹽與生活中所說的鹽(食鹽)混淆,在教學過程中要區(qū)分清楚。同時,還要提醒學生不要把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鹽(外觀與食鹽相似,也有咸味但有劇毒)當作食鹽而引發(fā)中毒事件。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過濾操作基本方法,但操作技能不熟練,要加強引導。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應用是本節(jié)教學難點,要加強訓練。 教學重點 ①過濾、蒸發(fā)等分離提純物質(zhì)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幾種常見鹽的化學性質(zhì)和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③酸、堿、鹽的反應——復分解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 ①分析粗鹽提純實驗中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 ②歸納復分解反應條件及應用。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實驗探究分析 教學用具: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鐵架臺(帶鐵圈)、玻璃杯、漏斗、濾紙、蒸發(fā)皿、酒精燈、試管、帶導管的塞子、剪刀、藥匙、滴管、火柴。 藥品:粗鹽、碳酸鈉、碳酸氫鈉、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學課時: 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氯化鈉及粗鹽提純 第二課時: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什么叫鹽?化學中所說的鹽與生活中經(jīng)常提到的鹽,是一回事嗎? 閱讀課文 合作討論 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分清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食鹽)與化學中所說的鹽的不同之處。 知識簡介:化學中所說的鹽,除了食鹽外,還有很多,如碳酸鈉、硫酸銅等,我國曾發(fā)生過多次將工業(yè)用鹽誤作食鹽用于食用而引起中毒事件。 思考分析 引起重視 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防止因誤食工業(yè)用亞硝酸鹽(外觀酷似食鹽,且有咸味)引發(fā)中毒事件。 創(chuàng)設情景:食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鹽,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對人體有哪些重要作用?有哪些主要用途呢?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哪里? 閱讀課文 合作討論 分析歸納 總結回答 引導和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在了解生活化學現(xiàn)象和知識應用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發(fā)展學生能力。 投影展示:1、實際中食鹽的主要用途 2、鹽田、鹽湖、鹽井的景觀 觀看投影 鞏固知識 拓展視野 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拓展視野 過渡引入:氯化鈉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我們生活中的食鹽就是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將其水份蒸發(fā)得到含雜質(zhì)的氯化鈉——粗鹽,再將粗鹽提純得到精鹽。如何將粗鹽提純呢? 1、閱讀課文—粗鹽提純的操作步驟 2、復習方法—過濾操作基本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3、初步學習—蒸發(fā)的操作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復習和討論引導和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并掌握過濾操作這項基本技能,初步了解蒸發(fā)的操作方法。 檢查復習:過濾操作的功能和要點 問題引入:今天我們還要練習一種新的操作——蒸發(fā),蒸發(fā)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技能簡介:蒸發(fā)一般用加熱的方法將溶劑蒸去,操作時應注意:1、蒸發(fā)皿放在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停止加熱后,不要立即放在實驗桌上; 2、蒸發(fā)皿里的液體以不超過蒸發(fā)皿容積的2/3為宜;3、加熱時用玻璃棒不停的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4、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量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 簡單小結 學生思考 提出問題 展開討論 分析總結 引導進行深入的復習和思考,加強查漏補缺。 引導學生弄清蒸發(fā)操作的基本要點,以便在實際操作時能做到準確規(guī)范地進行操作。 指導探究: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69—P70《活動與探究》的“粗鹽提純”的操作過程,其基本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fā)—計算產(chǎn)率(若條件不具備本實驗改為教師演示),并加強巡視指導。 分組實驗—按課本的操作步驟進行 觀察記錄—記錄操作過程中有關實驗 分析探究—對實驗現(xiàn)象或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和分析 歸納小結—得出結論或發(fā)現(xiàn)問題 通過具體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引導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引發(fā)討論:1、過濾后濾液渾濁的原因。2、實驗可能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3、在溶解、過濾、蒸發(fā)操作過程中,都用到玻璃棒,分別起什么作用? 評價講解: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必要的評價、補充和講解,分析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 深入思考 交流討論 分析小結 引導和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導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從氯化鈉的用途、分布、提純方法等方面進行小結。 反思評價 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 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評價能力,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結果,總結經(jīng)驗教訓。 布置作業(yè):1、課本P75:4、5 2、完成《粗鹽提純》實驗報告 板書設計: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 1 生活中常見的鹽 一、氯化鈉 1、化學式:NaCl、俗名:食鹽。 2、用途1)調(diào)味品、2)配制生理鹽水、3)選種、4)腌漬食物等。 3、存在:海水、鹽湖、鹽井、鹽礦等。 4、粗鹽的提純:1)溶解、2)過濾、3)蒸發(fā)、4)計算產(chǎn)率。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上節(jié)我們了解氯化鈉的有關知識。生活中常見的鹽還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這三種鹽在實際中有什么用途呢? 自主閱讀 小組討論 互相溝通 回答問題 創(chuàng)設情景 促進自學 加強交流 培養(yǎng)興趣 播放錄象:碳酸鈉在工業(yè)上的用途,碳酸鈣在建筑業(yè)上的用途,碳酸氫鈉焙制糕點、治療胃酸等。 觀看錄象 合作討論 激發(fā)興趣 拓視野展 復習提問:1、你能寫出這三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嗎?能說出它們各自的俗名嗎?2、你能寫出實驗室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嗎? 評價補充:依學生的答題和書寫情況進行評價補充。 學生回答: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蘇打;碳酸氫鈉:NaHCO3 ,俗稱小蘇打;碳酸鈣: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學生書寫實驗室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 復習鞏固 知識再現(xiàn) 自然過渡 指導歸納: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在化學式的組成上有無共同點?它們是否都能與稀鹽酸反應? 學生思考、分析后回答: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它們都能與稀鹽酸反應。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演示實驗(11-1):向盛有0.5 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 m L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塞子塞緊管口,并將導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進行上述實驗,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完成下表: 反應物 碳酸鈉+鹽酸 碳酸氫鈉+鹽酸 現(xiàn)象 分析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要求學生能正確地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探究:兩次實驗反應試管內(nèi)都出現(xiàn)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與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現(xiàn)象類似),說明了什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進行分析和合作探究,并進行歸納總結:1、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產(chǎn)CO2氣體。2、碳酸鹽的檢驗方法: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鹽酸,看能否生產(chǎn)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通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掌握碳酸鹽的檢驗方法。 演示實驗(11-2):我們再探究一個實驗,看有何特殊現(xiàn)象——向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 指導小結:該現(xiàn)象說明什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何?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完成下表: 現(xiàn)象 分析 學生思考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和填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引發(fā)探究:上述四道反應,從單質(zhì)、化合物的角度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結構關系看,有哪些的共同點? 學生仔細觀察下列反應,討論并歸納它們的共同點: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Na2CO3+2HCl=2NaCl+H2CO3 (H2CO3=(CO2↑+H2O) NaHCO3+HCl=NaCl+H2CO3 (H2CO3=(CO2↑+H2O) Na2CO3+Ca(OH)2= CaCO3↓+ 2NaOH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初步形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板書講解: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復習提問:1、復分解反應能否用公式表示?酸堿中和反應是復分解反應嗎? 2、復分解反應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歸納復分解反應的通式( AB+CD=AD+CB),并討論酸堿中和反應是否屬于復分解反應及從上述四個反應中歸納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記住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見附錄1,可利用口訣等方式)。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念具體、形象化的能力,通過復分解反應的應用和條件探究進一步鞏固理解這種反應類型。 總結板書: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必須有水或沉淀或氣體。 指導訓練: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的應用(投影或小黑板系列訓練題) 學生理解并訓練(投影或小黑板):下列物質(zhì)間能否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能的寫出化學方程式: 1、硫酸和硝酸鈉 2、氫氧化鉀溶液和硝酸 3、硫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4、硝酸和碳酸鉀 5、硝酸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6、氯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 7、大理石和稀鹽酸 8、石灰水和稀硫酸 通過具體的反應訓練進一步鞏固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在知識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指導總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體會和收獲?還存在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并總結: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三種鹽的重要性質(zhì)和用途,總結出了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的檢驗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及反應條件。 培養(yǎng)學生反思評價、歸納總結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課本75頁習題1、3 板書設計: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1、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產(chǎn)CO2氣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2、CO32-的檢驗方法: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鹽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3、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通式:AB+CD=AD+CB 4、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沉淀或水。 課后反思:本節(jié)教學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創(chuàng)設生產(chǎn)、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設計合理、過渡自然、條理清楚、方法科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學效果較好。但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多且雜,教學需要突破的難點較多,故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時間節(jié)奏,尤其要做到教師精講、學生適當?shù)奶骄亢陀柧?,否則很難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 11.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下冊 生活 常見 教案 新人
![提示](http://www.hcyjhs8.com/images/bang_tan.gif)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29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