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馬說教案 人教新課標(biāo)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馬說教案 人教新課標(biāo)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馬說教案 人教新課標(biāo)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馬說教案 人教新課標(biāo)版 《馬說》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議論文。全文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為論點,從而表達(dá)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怨憤。請仔細(xì)品味—— 1.本文篇幅較短,反復(fù)誦讀,理解文意。 2.學(xué)習(xí)并積累重點詞語。 3.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和鞏固“說”這種古代文體的相關(guān)知識。 走近作者 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難,因而寫了《馬說》一文。 二、作品信息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里的《雜說》,《雜說》共四篇,題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 一、整體解讀 開門見山提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 強調(diào)了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著重描寫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運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問句,譴責(zé)了那些昏庸的“食馬者”由于無知而埋沒千里馬的罪過。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的極大憤慨。 揭露了“食馬者”的愚蠢無知。對執(zhí)策者的“不知馬”進(jìn)行了辛辣的諷刺。 二、問題研討 1.仔細(xì)閱讀本文之后,你認(rèn)為作者的看法全是對的嗎?有沒有不足之處?請加以說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對,它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如“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社會底層百姓的歧視。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還是把認(rèn)識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斥責(zé)那些不識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論斷。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托物寓意,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dá)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三、名句鑒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作者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dá)了對人君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現(xiàn)實的痛惜,強調(diào)了伯樂的重要性,同時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 四、靚點點擊 1.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通篇沒有一句直接提到人才,但我們能夠從流暢、精練的語言中體味作者所表達(dá)的思想。文章的邏輯性強,內(nèi)涵深刻豐富。 2.排比反復(fù)句式的運用,使語言酣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文章跌宕有力。 五、文言知識 1.通假字 ①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顯露,表現(xiàn)。)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yǎng)。) ③其真無馬邪?(“邪”通“耶”,呢,嗎。) 2.一詞多義 3.詞類活用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辱:辱沒。形容詞做動詞。)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吃盡。形容詞做動詞。) 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數(shù)量詞做動詞。) ④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驅(qū)使。名詞作動詞。)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盡:使……盡;竭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4.古漢語句式 倒裝句 A.馬之千里者。(“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后置定語。句意:千里馬。) B.抵辱于奴隸人之手(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坝凇毕喈?dāng)于“在”。句意:只好屈辱在做賤役的養(yǎng)馬人的手里。) 體驗活動 學(xué)習(xí)《馬說》后,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請你仔細(xì)閱讀下面短文,并認(rèn)真體味“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句話的含意。 古人談人才應(yīng)該具有的素質(zhì) 《為學(xué)》: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缽足矣!”“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予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貧者至焉,何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樹立遠(yuǎn)大的理想,并且付諸主觀努力是成才的關(guān)鍵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不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人才應(yīng)該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遠(yuǎn)焉。 ——人才要具有“蓮”的高潔品質(zhì)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唬汉温?? ——人才要具有安貧樂道、高雅脫俗的品格 練習(xí)全解 一、課文表面上說馬,實際上喻人。熟讀課文,談?wù)勛髡邽槭裁窗l(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作者25歲中進(jìn)士后,長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長安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及三門,而閽人辭焉”。經(jīng)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董晉死后又去依附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當(dāng)時奸佞當(dāng)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難通。就是在這種心情下,他大約在貞元十一至十六年間寫了《馬說》一文,發(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粗體字詞。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奴隸:受奴隸主役使、地位低賤的人。槽櫪:馬廄。 2.又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樣。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這里是“揮動馬鞭驅(qū)使”的意思。策,馬鞭。材:這里指“才華,才能”。意:意思。 三、細(xì)讀課文,并結(jié)合附文談?wù)勀銓Α笆烙胁畼?,然后有千里馬”這句話的理解。 附文: 驥遇伯樂(1) 夫驥之齒至(2)矣,服(3)鹽車而上太行。蹄申(4)膝折(5),尾湛(6)胕(7)潰(8),漉(9)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10)遷延(11),負(fù)轅不能上。 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衣(12)以冪(13)之。驥于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dá)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注釋】 (1)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題目是編者加的。驥(j),駿馬,好馬。(2)齒至:這里指(馬)正當(dāng)盛年。至,最好的。(3)服:拉(車)。(4)申:伸展,現(xiàn)在寫作“伸”。(5)折:彎曲。(6)湛(zhn):濕潤。(7)胕(fū):皮膚。(8)潰:亂流。(9)漉(l):瀝,滴下。(10)中阪:半山坡。阪(bǎn),山坡。(11)遷延:徘徊,停留不前的樣子。(12)衣:用苧麻織的衣服。(13)冪(m):覆蓋。 “千里馬常有”,是客觀現(xiàn)實,世上怎么會缺少千里馬呢?“伯樂不常有”,這也是客觀現(xiàn)實,無可否認(rèn)。這就造成了千里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遭遇?!安畼凡怀S小保鞘郎媳姸嗲Ю锺R被埋沒、摧殘的根本原因。所以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庇辛四茏R千里馬的伯樂,千里馬才會被發(fā)現(xiàn),因而才會有別于其他馬的千里馬。 自主實踐 一、語言實踐 1.給下列粗體字注音。 駢( )死 食( )馬者 盡粟一石( ) 才美不外見(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食之不能盡其材。 (3)才美不外見。 (4)其真無馬邪? 3.解釋下列各組句中的粗體字。 4.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5.《馬說》寫了千里馬哪些遭遇?它暗示在封建時代統(tǒng)治者常常是怎樣對待真正的人才的? 二、閱讀實踐 (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6.《馬說》的作者是 代的 。 7.作者在文中將 比作“千里馬”,將 比作“食馬者”。 8.對文中畫線的“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一句的理解為 。 9.“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 (二)馬價十倍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①立市,人莫之知②,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xiàn)一朝之賈③?!辈畼纺诉€而視之④,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 【注】 ①比三旦:比,連,連續(xù)。三旦,三個早晨。②人莫之知:沒有人過問的意思。知,認(rèn)識,識貨。④還而視之:還,通“環(huán)”,繞。③賈:通“價”。 10.反復(fù)閱讀此語段,并試著翻譯。 11.此語段表達(dá)的主題是什么? 參考答案 1.pin s dn xin 2.(1)祗,通“只”。(2)材,通“才”。(3)見,通“現(xiàn)”。(4)邪,通“耶”。 3.(1)鞭子 鞭打 (2)吃通“飼”,喂養(yǎng) 4.(1)所以即使有好馬,只能屈辱于低賤人的手中,和其他馬一塊死在馬廄里,不被人稱作千里馬。(2)想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能夠。(3)驅(qū)使它不能按照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喂飽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來,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本文暗示了封建時代的統(tǒng)治者既不識別人才,又不重視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終生埋沒的狀況。 6.唐 韓愈 7.人才(或有才能的人) 在位者(或統(tǒng)治者) 8.世上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因為不識馬 9.食馬者不知馬 10.有一個賣良馬的人,連續(xù)在市上站了三個早晨,也沒有識主(過問)。就去求見伯樂說:“我有匹好馬,想要出賣,一連在市上站了三個早晨,也沒有人過問。希望你去圍繞馬看一看,臨走時再回頭看一看,我愿獻(xiàn)給你一個早上的代價?!辈畼肪腿ダ@著馬看,臨走時又回過頭來看,(就在這)一個早晨,馬價就增了十倍。 11.天下聞名的相馬專家伯樂,只去看了幾眼,馬價就立刻增加十倍。否則,它即使是良馬,也沒有識貨的人去買,只好埋沒于人世?!笆烙胁畼?,然后有千里馬”,的確是這樣??!-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馬說教案 人教新課標(biāo)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下冊 教案 新課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36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