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學》學習重點.doc
《《學校體育學》學習重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校體育學》學習重點.doc(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學校體育學》復習重點 緒言 前身為從蘇聯引進的《體育理論》。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把《體育理論》課程分為體育概論和學校體育學等課程,并將《學校體育學》列為體育教育專業(yè)主要課程之一。 學校體育學是研究與揭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闡明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的一門學科,是培養(yǎng)各級體育師資,組織和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所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程。 學校體育學教材的基本內容含4篇16章。篇名:學校體育概論、學校體育教學、學校課外體育、學校體育管理。 第一章 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我國學校體育的沿革 一、我國古代學校體育簡況 奴隸社會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學和庠;西周:國學和鄉(xiāng)學。時稱“學在官府”,教育內容是“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樂與體育有關。 。西周以后,變?yōu)椤皩W在四夷”。封建社會教育內容為儒家“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 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輕武。唐代實行文舉、武舉分開的科舉制度,宋代開始興辦武學,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國近代學校體育形成與發(fā)展概述 從鴉片戰(zhàn)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前為我國近代體育時期 一般的歷史分期是以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作為我國近代歷史時期。 。 洋務運動興辦的西式學堂推動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傳播。 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維新派提倡西學,首次提出了在學校中必須德智體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堂設立體操科并規(guī)定學時小學每周3學時,中學2學時,高校3學時。 ,結束了學校教育中基本沒有體育的歷史。辛亥革命后學校體育“雙軌現象”。 五四時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躍。毛澤東1917年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對我國體育及學校體育現狀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銳的批評,對體育的意義、鍛煉的原則等諸多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德智體三育并重。惲代英作《學校體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學制》標志軍國民主義的沒落。1923年《新學制課程標準》分布,正式將“體操科”改為“體育課”,內容和方法有了更新。 師資培養(yǎng)有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體育科和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體育科。 1927年中國出現兩種政權: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個比較全面的學校體育實施方案。蘇區(qū)學校體育受到重視,1941年創(chuàng)建延安大學體育系。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概況 可分四個階段: (一)初創(chuàng)階段(1949-1957) 1950年和1951年毛澤東兩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務院發(fā)出“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1953年毛澤東將“身體好”作為三好學生的第一條。 1952年教育部設立體育處,國家體委設立群體司學校體育處。同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頒布《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guī)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計劃》中正式規(guī)定,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均開設體育必修課,每周2學時。1953年教育部組織翻譯蘇聯十年體育教學大綱向全國體育教師介紹,1957年出版了中、小學體育教學參考書。 國家體委于1954年參照蘇聯模式制定并公布《準備勞動與衛(wèi)國體育制度》(勞衛(wèi)制),1952年創(chuàng)辦上海體育學院,此后先后辦6所體育學院,11所體育學校和中等體專,在38所高等師范院校設立體育系科。 (二)曲折發(fā)展階段(1958-1965) “大躍進”和三年經濟困難削弱了學校體育。1962年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使學校體育重新步入正軌。1961年編輯出版了中小學體育教材,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應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fā)的指導思想,把教材分為基本教材和選用教材。1964年開始試行《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 (三)嚴重破壞階段(1966-1976) (四)改革開放,新的發(fā)展階段(1977年至今) 1.管理機構:1977年教育部設立體育司,國家體委恢復學校體育處。 2.法規(guī)制度:1979年在揚州召開“全國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經驗交流會”。同年10月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下發(fā)《高等學校體育暫行規(guī)定》(試行草案)和《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guī)定》(試行草案)。1990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頒布《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國家教委還分別制定大、中、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1992年起在全國9省市試行初中升學考試體育,1998年在全國試行。 3.科學研究:相繼成立中國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和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研究會等學校體育科研機構,創(chuàng)辦《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學刊》等雜志。1983年在蘇州召開“首屆全國學校體育論文報告會”并召開多次。 4.體質調研:1979年對16個省市20多萬學生進行體質調查研究,1985年再次對28個省、市、區(qū)的50多萬7-22歲學生進行了體質和健康的調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我國青少年兒童的體質狀況、特點和規(guī)律。此后,1990年、1995年和2000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體質測試。 5.大綱教材:1978年重新制定并頒發(fā)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1987年進行修定。1993年頒發(fā)九年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F行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是在2000年頒布的。近年來還在進行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改革嘗試,《體育》課現更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 6.課外體育:目前全國已有26000多所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并在270多所中學進行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試點。50多所高等學校試行高水平運動隊訓練。1990年修定并頒布《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7.體育師資:發(fā)展較快。1980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評選千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活動,1990年舉辦全國農村千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評選活動。 8.場地器材:有所加強。1990年國家教委印發(fā)《中、小學體育器材設備配備目錄》。 第二節(jié) 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主要特征和發(fā)展趨勢 一、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主要特征(3個方面) (一)社會主義方向性特征:學校體育必須緊扣學校教育總目標,擔負起一部分教育職能。 (二)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學校體育在管理決策和具體措施上,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 (三)學校體育的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特征。 二、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趨勢(6個方面) (一)學校體育目標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已經突破單一的生物體育觀,向著生物、心理、社會三維體育觀轉變,從而引起學校體育認識上的巨大變化。促使人們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追求也越來越廣泛。其目標概括說,有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目標;教養(yǎng)的目標;教育的目標;競技的目標;娛樂的目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標等。 (二)學校體育向著追求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確立,學校體育也向著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與愛好以及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身體娛樂的能力、體育欣賞的能力以及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三)學校體育向著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知識、建立健康行為、改善環(huán)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已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整體改革的發(fā)展方向?!扼w育與健康》課程的確立。 (四)學校體育逐漸向整體化方向發(fā)展:學校體育包括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兩部分,過去對體育課研究較多,對課外體育不夠重視。近年來重視從全面育人和終身體育的目標出發(fā),強調學校體育的整體性。 (五)學校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向多樣化、現代化方向發(fā)展:教學方法向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興趣,“學法”的方向發(fā)展,初步建立了綜合的體育教學方法體系。近年來引進了許多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如發(fā)現法、程序法等。 (六)學校體育管理逐漸向科學化方向發(fā)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學校體育的組織領導機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學校體育的法規(guī),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大、中、小學《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 第二章 學校體育的功能與目標 第一節(jié) 學校體育的功能 一、概念:學校體育功能是指學校體育所發(fā)揮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二、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強身健體是學校體育最主要的本質功能。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一)提高大腦的工作能力: (二)促進有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對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均有良好影響。 (三)提高人體功能:能使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等的功能得到改善。 (四)調節(jié)人的心理: (五)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力。 三、學校體育的一般功能,5個方面 (一)教養(yǎng)功能:教養(yǎng)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學概念和規(guī)律,并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和技巧。體育過程中的教養(yǎng)功能就是使學生懂得有關體育的知識,掌握體育運動的技能和技術,傳授經過選擇的體育文化。 (二)教育功能:教育指使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個性品質,包括世界觀、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情操、美感等。其表現為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質與道德作風的培養(yǎng)。 (三)促進個體社會化功能:個體社會化即人的社會化,社會化是一個人學習他所屬的社會中的人們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體系,以取得社會生活適應性的過程,亦即由生物的人變成社會的人的過程。體育能教導基本生活技能;教導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人際關系;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對促進個體社會化有利。 (四)美育的功能: (五)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功能:人的個性即個體獨特的社會性。學校體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具有其他文化課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健康的身體是良好個性形成的基礎。 四、學校體育本質功能與一般功能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學校體育的地位 一、學校體育與全面發(fā)展教育 全面發(fā)展教育是指為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而實施的德育、智育、體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學校體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毛澤東論全面發(fā)展教育與體育的關系。 (一)學校體育與德育:學校體育不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體育具有培養(yǎng)道德品質的較好條件。 (二)學校體育與智育:學校體育為智力開發(fā)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是一種增強智力的手段。體育鍛煉能保證大腦能源物質與氧氣的充足供應,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為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理條件。 (三)學校體育與美育:體育可使學生身體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均衡、協(xié)調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形體美、動作美、姿態(tài)美、儀態(tài)美、心靈美,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 (一)學校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義:青少年的體質水平是一個民族素質水平的象征和標志。他們在學校期間正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抓好了學校體育工作,為他們從事終身體育鍛煉,維護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終身體育是在現代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為終身體育打好體質基礎;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終身體育意識可理解為對終身體育的認識。終身體育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逐步養(yǎng)成的,不需要意志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行為模式(認識-興趣-習慣)。終身體育能力可以理解為從事終身體育的本領。 。 三、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 。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也是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質。因此,學校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進學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四、學校體育與競技運動:要達到競技運動的高水平,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進行長期的系統(tǒng)訓練。因此,學校體育是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的搖籃。 第三節(jié) 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 一、學校體育目標的一般概述:學校體育的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學校體育實踐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是學校體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校體育的目標結構由條件目標、過程目標和效果目標3方面組成。條件目標是指為實施學校體育目標所必須的主客觀條件。過程目標指在一定的階段里,學校體育目標實施的經過或發(fā)展的經歷。效果目標是實施學校體育目標的最終效果。學校體育目標也有一定的層次。 二、確定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理論依據 (一)社會的需要:社會的需要主要指社會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是確定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依據。 (二)學校體育本身的功能:學校體育功能已從單一功能發(fā)展到多功能,主要有健身、增強體質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美育的功能;娛樂的功能等。 (三)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是確定學校體育目標的生理、心理依據,它反映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作為學校體育主體的客觀需要。 三、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 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質,使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具體效果目標是: (一)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體質。 (二)掌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四)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體育后備人才。 四、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與要求 (一)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通常包括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也稱為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兩大組織形式。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教學計劃開設的必修課。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 (二)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要求 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我國教育的性質和制度所規(guī)定的,也是學校體育的主體所決定的,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2.以整體觀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是系統(tǒng)工程。首先要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其次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第三是要與健康教育、衛(wèi)生保健工作相結合。 3.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4.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5.加強學校體育的教學、科學研究。 6.要保證必要的物質條件。 7.加強領導,科學管理。 第三章 體育教學目標、過程和基本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體育教學特點和目標 體育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掌握體育、衛(wèi)生保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fā)展運動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 一、體育教學特點 (一)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由此達到促進身體發(fā)展,增強體質。 (二)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 (三)體育教學中人際交往頻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將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活動過程中付諸實施。 二、體育教學目標(任務) (一)體育教學目標及特征 體育教學目標是指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師生經過努力所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的標準、規(guī)格或狀態(tài)。它是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并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方向。教學目標不同于教學任務。 (二)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依據 1.學校體育目標與體育課程標準 2.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與功能 3.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 4.實際條件與可能 (三)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 1.反映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2.教學目標應具有整體性 3.體育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盡可能量化 4.體育教學目標應具有一定的彈性 (四)體育教學目標的結構與內容 1.結構:是一個多層次網絡系統(tǒng),可分總目標、大目標、中目標和小目標等。 2.內容:依據學校體育總目標,體育教學目標的內容包括3個方面: (1)掌握體育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術、技能方面的目標(三基教育);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方面的目標(增強體質); (3)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標(思想教育)。 (五)我國現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向學生傳授體育、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術、技能,促進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各學段的具體效果目標(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 第二節(jié) 體育教學過程 一、概述 (一)體育教學過程的實質與特點:認識過程包括認識與實踐兩個基本方面。體育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認識對象特殊-間接知識經驗;認識條件特殊-教師指導;認識任務特殊-教養(yǎng)、教育、發(fā)展三大任務),又是特殊的實踐過程(實踐目的特殊-豐富感性經驗;實踐環(huán)境特殊-體育課堂教學;實踐方式特殊-預先精心設計)。體育教學過程是一種系統(tǒng)運行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通過確定目標、激發(fā)動機、理解內容、進行身體反復練習、反饋調控與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組成。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概念:指為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進行的體育教學程序*。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5個要素: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要素)、學生(學習主體-自我完成作用、能動作用、制約作用、評價反饋作用,是根本要素)、體育教材(知識信息的載體,分為顯性教材和隱性教材兩大類,是最具實質性的要素)、傳播媒介(物質要素)和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要素)。5要素的反饋聯系。 三、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一)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 1.社會制約性規(guī)律; 2.認識規(guī)律(感知、思維、實踐三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 3.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4.教與學辯證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5.教育、教養(yǎng)與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6.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7.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guī)律;8.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與反饋規(guī)律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guī)律 1.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動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三個階段:即粗略掌握動作階段、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和鞏固與運動自如階段。 2.人體機能適應性規(guī)律:運動時機體變化是反應與適應過程。形成四個階段:工作階段、相對恢復階段、超量恢復階段和復原階段。圖示。 3.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guī)律:在反復練習與休息過程中,學生的生理功能的變化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從一節(jié)體育課看,呈上升-穩(wěn)定-下降的趨勢(曲線)。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和與組織的不同,這條曲線有一定差異。圖示。 第四章 體育教學內容與手段 第一節(jié) 體育教學內容的概念與意義 一、概念與意義 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通常集中體現在國家頒發(fā)的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大綱和體育教材中。體育教學大綱是根據國家教育計劃所制訂的綱要式的體育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具體規(guī)定體育教學內容的方向、目標、范圍、體系、各類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學要求和考核辦法等。是編寫體育教材、實際教學以及考核、評價教學質量的直接依據。體育教材是根據體育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按年級分項編寫的各項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組織教法與要求的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體育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師教學的直接依據。 二、回顧與借鑒 第二節(jié) 我國現行學校體育教學大綱 一、結構:現行體育教學大綱結構由說明(包括目的、任務、原則、分類等)、大綱本文(含基本內容和選用內容)和附件(含考核項目、成績評分、器材設施)3部分構成。 二、編選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6條) (一)教育性; (二)適應學生身心特征; (三)實用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五)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相對統(tǒng)一的基本教材與比較靈活的選用教材相結合; (六)教學內容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內容相結合 三、教材綱要體系 (一)體育教材的分類方法:中學采取理論與實踐、身體素質練習和運動項目交叉的綜合分類方法。教材內容分為基本教材與選用教材。基本教材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小學相類似。 (二)教材比重:指各類教材的教學時數與教學總時數之比。確定教材時數比重應考慮的要求(因素):作用、難度、數量。 各項教材時數=總時數X該項教材的比重 (三)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是指某一類教材在多年的教學時間中排列的方法與形式。有直線排列(某項教材內容排過以后基本上不再重復出現)、螺旋排列(某些教材在各年級反復出現)、混合排列(也叫綜合排列,以上兩種結合)3種。 (四)男女生教材的處理方法:有兩種:合編分注和分別編寫。 四、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1992年由國家教委正式頒發(fā),是編寫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教學、評估和管理的依據。 第三節(jié) 我國現行各級學校體育教材 體育教材可以分為教師用書和教科書兩種。后者也叫體育課本,供學生和教師共同使用。 一、小學體育教材的特點: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生打好身體、運動能力和良好品質等方面基礎,培養(yǎng)對體育的興趣。教材包括: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常識;游戲;基本運動;韻律活動和舞蹈;基本體操;小球類和民族民間體育7項。 二、中學體育教材特點:包括體育基本理論知識;跑、跳躍、投擲;體操;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民族傳統(tǒng)體育和發(fā)展身體素質練習7項。 三、高等學校體育教材特點:具有較大的選擇性和職業(yè)特點,并強調掌握提高運動能力和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有基礎課教材、選項課教材、選修課教材和保健課教材等。 第四節(jié) 體育教學手段 一、體育教學手段的概念與意義:廣義的體育教學手段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狹義的體育教學手段特指為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二、體育教學手段的分類:豐富多樣,有多種分類方法:按教學手段的時代性特征劃分,有傳統(tǒng)型和現代型;按教學實踐中運用的經常性特征劃分,有常規(guī)型和專門型;按各種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劃分,有視覺型、聽覺型、視聽型和綜合型等4種。此外有固定型和可動型;硬件和軟件等。 三、體育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基本模式:輔助式和直接式2種。 (二)手段的安排與運用 1.體育場館、游泳館的安排與運用 2.體育器材的安排與使用 3.體育教學圖表的設計、安排與使用 4.現代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有演播法(提示、播放、討論、小結和作業(yè))和插播法(提示、播放、講解、播放、討論、小結)兩種。 第五章 發(fā)展學生的體能 第一節(jié) 發(fā)展體能的概述 一、概念:體能是指有機體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主要包括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簡稱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兩方面。 二、意義:體能是體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發(fā)展學生的體能,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學校體育區(qū)別于其他教育活動的顯著標志。 三、特點:以運動動作實踐為基礎;必須科學地安排生理負荷;內容與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樣性;必須依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機體適應性和超量恢復規(guī)律。 四、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關系:運動能力是身體所表現的運動形態(tài),身體素質是提高運動能力的基礎。 第二節(jié) 發(fā)展體能的生物學基礎 一、遺傳變異對體能發(fā)展的影響: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在下代表現的現象。變異是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人的形態(tài)、機能及素質的發(fā)展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發(fā)展體能可以適當地調節(jié)人體遺傳的過程。 二、生理生化基礎:新陳代謝 三、階段性特征:身體素質的發(fā)展表現出明顯的波浪性和階段性,分為快速增長期、慢速增長期、穩(wěn)定期和下降期。并有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 第三節(jié) 發(fā)展體能的原則(4條) 一、全面性原則:使學生通過從事各種身體活動,促進身體形態(tài)、功能、體能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要求:既要全面發(fā)展,又要突破薄弱環(huán)節(jié);正確處理發(fā)展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關系;合理選擇內容。 二、適量性原則:科學適量地安排運動負荷的量和強度,使學生承受恰當的生理負擔。要求:根據課的目標、教材性質、課的類型和學生特點安排課的生理負荷;正確處理生理負荷的量與強度的關系;正確處理生理負荷的表面數據與內部數據的關系;使學生具備自控與檢測負荷的方法和能力。 三、持續(xù)性原則:注重各學期、各學年和各段發(fā)展體能的持續(xù)性。要求:持之以恒;合理間隔。 四、健康性原則:發(fā)展體能要以健康為前提,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fā)育,促進健康,養(yǎng)成良好身體姿勢和健康衛(wèi)生習慣。要求:全面理解和貫徹教學大綱;加強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把健康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全過程。 第四節(jié) 發(fā)展體能的方法(6種) 一、重復法:在不改變動作技術結構和生理負荷的表面數據的條件下所進行的反復練習方式。分為連續(xù)重復法和間歇重復法。 二、變換法:變換練習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作的要素以及動作的組合等情況下進行鍛煉的方法。 三、持續(xù)法: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用較穩(wěn)定的強度、不間歇地進行練習的鍛煉方法。 四、間歇法:根據對象、教材內容特點和生理負荷大小,調整與控制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以提高發(fā)展體能效果的方法。 五、循環(huán)法:選擇若干練習或動作,分設若干個作業(yè)點,學生在每個作業(yè)點完成規(guī)定的練習和負荷,循環(huán)往復練習的鍛煉方法。 六、綜合法:以上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第六章 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 第一節(jié) 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的意義與特點 一、意義與特點 (一)體育知識的涵義與分類:體育知識是人們對于體育的現象、事實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二)體育知識教學的意義 (三)體育知識教學的特點:是科學知識教育與生活教育的有機結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二、運動技能教學的意義與特點 (一)性質:運動技能指“表現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組織起來并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任務的復雜的肢體動作系統(tǒng).” (二)運動技能教學的意義 (三)運動技能教學的特點 (四)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及各階段的教法特點: 1.粗略掌握動作階段:特點是大腦皮層興奮擴散,內抵制不夠,動作比較吃力、緊張伴有多余動作。教學任務是使學生理解動作學習任務,建立動作表象和概念,形成動作的基本結構。 2.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特點是大腦皮層興奮與抵制過程處于分化階段,興奮相對集中,內抵制逐步發(fā)展鞏固,能較準確地完成動作。教學任務是使動作達到比較完善的程度,進一步消除錯誤與多余動作,初步建立動力定型。 3.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特點是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在時空上更集中精確,動作準確、熟練,節(jié)奏穩(wěn)定,適應性強。教學任務是鞏固與發(fā)展已掌握的動作技能,并能靈活運用。 第二節(jié) 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原則 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學原則是依據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的規(guī)律,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基本要求。 一、知識技能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原則:既要注意知識技能,又要加強學生體能、思維能力和自我鍛煉能力等的培養(yǎng)。要求: (一)要注意聯系解決實際的體育鍛煉問題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三)正確處理體育知識技能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 二、直觀與思維相結合原則:充分運用各種直觀手段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同時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一)充分運用各種直觀方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感知教材 (二)注意直觀與講解相結合 (三)積極啟發(fā)學生思維 三、區(qū)別對待與因材施教原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育基礎、技能水平等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內容和組織教法。 (一)深入了解與掌握學生情況 (二)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三)適當增加選擇性 四、循序漸進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的要求通過師生共同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一)認真貫徹體育教學大綱,制定教學文件 (二)要依據學生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三)合理確定前進的“步子” 第三節(jié) 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方法 一、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授方法 (一)講授法:是通過教師以學生能接受的簡明語言,系統(tǒng)連貫傳授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方法。分講解、講述、講演3種。講授法應注意:1.保證正確的科學性與思想性;2.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與藝術性;3.提高板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談話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的交流形式,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取新知識的方法。運用時應注意: 1.正確選定提問的內容; 2.正確選擇與運用提問的方式;3.要鼓勵與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三)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或利用幻燈、投影、錄像等設備的演示,使學生獲得或鞏固體育知識的方法。 1.明確演示的目的與任務;2.要做好物質準備;3.選擇適當的時機,采用適當的方法。 (四)講練法:將體育方面的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的方法。 1.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選擇具體運用形式。2.做好教具準備。3.注意加強對學生實際練習的指導。 二、運動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有語言法、直觀法、分解法與完整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游戲法與競賽法。 (一)語言法: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1.講解:是教師給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練習)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規(guī)則與要求等,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掌握運動技能的方法。應注意: (1)要明確講解目的。(2)講解內容要正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3)要生動形象,精簡扼要。(4)要具有啟發(fā)性。(5)注意講解的時機和效果。 2.口令與指示:以命令方式或簡明語言組織學生活動。 3.口頭評價:對學生行為表現、練習情況進行口頭評價。 4.口頭匯報:教師要求學生簡要說明自己見解的語言方式。 5.默念與自我暗示:以無聲語言重現動作過程或默念指示性的詞句自我調控練習過程。 (二)直觀法: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借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覺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1.動作示范:是教師或教師指定的學生以具體動作為范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注意:(1)要有明確的目的。(2)示范要正確。(3)正確選擇動作示范的位置與方向。(4)示范與講解有機結合。 2.直觀教具與模型演示。 3.電影、幻燈等視聽手段。 4.助力與阻力。 5.定向與領先。 (三)完整與分解法:完整法指從動作的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與段落,完整地傳授某種運動動作的方法。幾種常用的方式有:直接運用、強調重點、降低難度、改變練習的外部條件。 分解法是將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合理地分成幾個部分與段落,逐個進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動作技術的方法。 (1)根據動作技術的特點,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有單獨分段法、遞進分段法、順進分段法、逆進分段法4種。 (2)劃分段落和部分時應考慮其有機聯系。 (3)明確各部分與段落在完整動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4)及時向完整法過渡。 (四)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是在動作技能教授過程中,針對學生形成與掌握運動動作中產生的錯誤動作及其原因,預先在教授中及時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現和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的方法。 1.產生動作錯誤的原因:有運動生物力學原因、生理原因、教育心理原因和外部客觀條件的原因4個方面。 2.預防與糾正錯誤的方法:有強化概念法、轉移法、降低難度法、信號提示法、外力幫助法。 3.預防與糾正錯誤的過程:練習前(預測可能的錯誤采取預防措施)、練習中(觀察發(fā)現錯誤采取相應措施檢查糾正效果)和練習后糾正(總結經驗指導今后)。 (五)游戲法與競賽法: 游戲法是在規(guī)則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fā)揮個人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完成預定任務的方法。 競賽法是指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三、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的學練法: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一定的要求,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與練習的方法。包括自學法、自練法和自評法。 (一)自學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學習理解掌握動作技術的方法。主要包括閱讀法和觀察法。 (二)自練法: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身的獨立活動為主,有目的地反復進行身體練習或實際操作,掌握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形成鞏固提高運動技能的方法。 (三)自評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相對獨立地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所掌握的運動技能進行判斷,促進知識與運動技能學習的方法。 第七章 思想品德教育與發(fā)展個性 第一節(jié) 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則(5個) 一、方向性原則 要求:(一)要加強體育目的性教育;(二)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三)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 二、正面教育原則 要求:(一)堅持正面說理,啟發(fā)誘導,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二)防止熱諷冷嘲、挖苦和杜絕體罰學生;(三)正確運用表揚批評法;(四)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要求:(一)尊重和信賴學生;(二)要求要嚴格、合理、適當;(三)注意教師自身的典范作用 四、集體力量教育的原則 要求:(一)引導學生關心、熱愛集體,為建立良好的集體而努力;(二)結合教材特點,加強集體主義教育;(三)通過集體教育學生個人,通過學生個人轉變影響集體;(四)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集體的教育力量結合起來 五、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要求;(一)聯系實際,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二)在體育實踐活動中陶冶學生身心;(三)要教育學生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途徑和方法 一、基本內容(4個方面):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法制和組織紀律教育 二、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4個方面):體育課堂常規(guī)、體育教材內容、課的組織教學、突發(fā)事件處理。 三、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5種):說服法、榜樣法、評比法、表揚法和批評法。 第三節(jié) 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發(fā)展 一、概念:個性是指個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傾向性和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作用:(一)能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二)對學生個性發(fā)展能起穩(wěn)定作用;(三)對學生個性發(fā)展起調整作用 三、在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基本要求:(一)善于識別和承認學生的個性;(二)辯證處理統(tǒng)一要求與發(fā)展個性的關系;(三)認真鉆研教材,設計新穎的組織教法 四、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方法:(一)啟發(fā)誘導法;(二)學導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自學、自練的一種方法。按提示、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和小結的模式進行。 第八章 體育課教學 第一節(jié) 體育課的類型和結構 一、體育課的類型:是指根據體育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所劃分課的種類。從體育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性質來區(qū)分,可將體育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兩大類。 (一)體育理論課:又可分成講授課和考查課兩種。 (二)實踐課:組織學生在體育場館進行身體活動的課。一般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和考核課4種類型。 1.新授課:以學習新教材內容為主。 2.復習課:對所學過的教材內容進行復習、改進和鞏固。 3.綜合課:新授內容和復習內容合理搭配。注意:合理安排新舊教材的順序;合理搭配不同性質的新舊教材;合理分組,安排好練習密度和生理負荷。 4.考核課:檢查學生學習成績?yōu)槟康摹? 二、體育實踐課的基本結構 (一)體育實踐課的結構是指組成一節(jié)課的幾個部分,以及各個部分教材內容和組織工作的安排順序與時間的分配等。課的結構可分為基礎結構和具體結構?;A結構一般是指組成課的各個部分,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具體結構是指課的各個部分具體的安排和設計。 (二)體育實踐課結構的理論依據:1.學生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guī)律;2.學生的心理活動變化規(guī)律;3.教學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 (三)課的結構 1.課的基本(礎)結構:可劃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準備部分:目標:迅速將學生組織起來,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組織學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基本內容:可分為組織教學所必需的教學常規(guī)、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內容選定應具有全面性、多樣性、針對性和漸進性。 基本部分:目標:學習、復習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主要教材,完成體育課基本任務。內容:基本教材和鄉(xiāng)土教材,以及輔助性、誘導性練習。組織教法:①將新的、較復雜、速度和靈敏性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開始,把體力性教材放在后面。②根據課的目標、教材性質和學生特點安排好輔助練習、誘導練習、轉移性練習和體能練習。③安排好練習密度、生理和心理負荷。④安排好練習形式。 結束部分 有組織地結束課的教學活動。做好整理活動和小結。 2.課的微觀結構:即具體結構,是指課的各個部分的具體內容的順序與時間等的設計與安排,包括各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內容、組織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負荷以及時間分配等。具體結構有明顯的靈活性和變異性。 第二節(jié) 體育課組織 一、概念:是指為了實現課的教學目標所采用的各種合理措施與手段。 二、體育課組織的內容 三、體育理論課的組織 教學程序有:1.組織教學、安定課堂秩序。2.復習提高、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3.講授新內容。 4.及時進行新內容的鞏固。5.布置作業(yè) 四、體育實踐課的組織 1.體育課堂常規(guī):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對師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有課前常規(guī)、課中常規(guī)和課后常規(guī)3個部分。 2.教學場地器材的布置:要布局合理;衛(wèi)生安全;便于隊伍調動;便于調控和輔導學生。 3.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科學合理;簡單易行;善用口令。 4.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1)班級的教學組織形式:有自然班教學組織形式(以自然教學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課)和合班分組教學形式(將同年級幾個班重新編班分組,由若干體育教師分別進行教學) (2)課內教學組織形式:一般包括全班教學、班內分組教學兩種。 ①全班教學是全班同學在教師統(tǒng)一指揮下,同時或依次地完成練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優(yōu)點是便于統(tǒng)一調動指揮,缺點:不利于區(qū)別對待。 ②班內分組教學:一般可分為分組不輪換與分組轉換兩種。分組不輪換: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教師統(tǒng)一指導下,各組按教材內容安排順序,依次獨立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優(yōu)缺點同上。分組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長的協(xié)助下,各組分別學習不同性質的教材內容,按預定的時間輪換學習內容。優(yōu)點:增加練習機會,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缺點不易全面指導。分組輪換可采用如下形式:兩組一次等時輪換、兩組一次不等時輪換、三組兩次等時輪換、先合(分)組,后分(合)組。圖示。 第三節(jié) 體育實踐課的密度與負荷 一、體育實踐課的密度 (一)概念:亦稱一般密度或綜合密度,是指課中各項教學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上課的總時間的比例,以及各項活動之間的時間比例。課中教學活動有教師指導、組織措施、學生練習、觀察與休息、學生互相幫助與保護等5項。課中某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稱為專項密度。練習密度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反映學生實際身體活動的時間。要注重和合理增大課的練習密度。 (二)課密度的安排與調控:1.認真?zhèn)湔n,周密設計。2.改進和提高組織水平。3.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技巧。4.加強學生思想、紀律教育,使其明確學習目的。 (三)體育課密度測定與評價方法 1.準備工作; 2.測定的具體操作; 3.測定數據統(tǒng)計與制圖 (1)計算專項密度:某項所有時間與全課總時間的百分比。課中某項活動合理運用時間/課的總時間 (2)計算出各項活動密度:即把專項密度相加。 (3)制圖:計算出在圓圈圖上所占的度數。即用專項密度乘以3.6,再劃出圓圈圖。 二、體育實踐課的負荷 (一)體育課的生理負荷 1.概念與意義:生理負荷指學生在課中從事身體練習時所承擔的量與強度對機體的刺激程度。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鍛煉身體知識、動作方法、技能的效果。 2.體育課生理負荷的安排:一般應由小到大,逐漸加大,大中小強度的負荷合理交替,到課的快結束時,應逐漸降低生理負荷,促使學生機體較快地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tài)。應處理好如下關系: (1)生理負荷的量與強度的安排,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育水平。 (2)根據課型和組織教學形式的要求安排生理負荷。 (3)要考慮教材內容的性質、結構、難度、練習強度及氣候環(huán)境等條件來安排生理負荷。 (4)要依照負荷強度大小,適應地安排間歇時間,使練習與休息合理交替。 3.體育課生理負荷的調控 (1)改變練習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等。(2)改變練習的順序和組合,合理安排間歇。(3)改變練習內容的性質。(4)改變練習的重復次數即密度。(5)改變練習的限制條件。(6)改變課的組織教法與形式。(7)調整課中各項活動的時間比例以調節(jié)生理負荷。 4.體育課生理負荷的測定與評價方法 (1)學生自我感覺。 (2)觀察法。 (3)生理測定法:心率測定法的方法和要求。平均心率的簡便算法和面積算法。心率評價的參照標準(小學生120-130次/分;初中生120-140次/分;高中女生120-140次/分;高中男生130-150次/分)。心率指數:課中平均心率/課前安靜心率。心率指數標準:1.2↓:最??;1.2-1.49:??;1.5-1.79:中;1.8-1.99:大;2↑:最大。 (二)體育課心理負荷 1.概念:體育課心理負荷指在課中學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種刺激量與強度的程度。目前主要從注意、情緒、意志3個方面心理活動指標綜合評價。 2.心理負荷的安排: (1)應根據心理負荷變化的趨勢安排教學內容。 (2)使學生情緒保持適宜的狀態(tài)。 (3)使注意練習與休息合理交替。 (4)調控教學進程與內容,使其符合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 3.體育課心理負荷的測定 包括問卷法、圖示反饋測定法、自我評估法、教育觀察法等。教育觀察法是教師對課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行為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并參照心理負荷表作出判斷的方法。包括測定準備工作、測定、統(tǒng)計整理等。學生自我評估法是學生根據自身在課中所承受的心理負荷的感受和行為表現所作出評價的方法。 4.體育課心理負荷的分析與評價:按五級心理負荷評價標準進行定性評價。評價時主要看心理負荷變化是否合理;學生注意、情緒、意志變化與課的安排是否相符合;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原因分析;對心理負荷進行綜合評價。 第四節(jié) 體育課準備與分析 一、體育課前準備工作 (一)體育理論課的準備:了解情況;鉆研教材教法;準備教具學具;設計編寫教案;預講。 (二)體育實踐課的準備:了解學生情況;研究教材教法;準備好場地器材;編寫教案;培養(yǎng)體育骨干;教師預練。 二、課中的工作 三、課后工作 四、評價體育課效果的意義與內容 (一)意義:體育課評價是依據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對教學質量進行定性(根據經驗)、定量(對課中數據或定性指標作出評價)的價值判定。 (二)評價課的內容與具體方法 1.內容包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和各項教學活動,如教師指導、學生做練習、相互觀察與幫助、組織措施、練習后休息和教學效果和質量等。 2.評價的具體方法:全面評價(對課的各個因素全面綜合評價)和專題評價(對課中某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評定)。 3.評價課效果的形式:自我評價和聽課評價。 第九章 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計劃與考核 第一節(jié) 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一、全年度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一)概念與意義:以年級為單位,將大綱規(guī)定的學年教材內容和時數合理地分配到兩個學期中去。 (二)制定的要求:1.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指導思想。2.教材內容安排要有針對性。3.教材內容的安排要考慮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 (三)制定的步驟與方法:1.確定學年體育教學目標。2.確定本學年的教材內容和教學的總時數。3.確定本學生裝的教材基礎上與標準。4.確定各類教材內容的教學時數和各項教材內容的教學時數。 二、學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進度) (一)概念與意義:把全年體育教學工作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一學期的各項教材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課中去。 (二)制定的要求:1.內容安排要有利于學生身體全面發(fā)展。2.每次課教材內容安排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身體承受能力。3.應注意其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處理好教材的先后順序。4.應考慮季節(jié)性。5.要正確確定各項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 (三)制定的步驟與方法:1.確定學期教學目標。2.將全年教學工作計劃中某個學期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時數抄錄到進度表相應欄內。3.計算出各項教材內容在本學期出現的次數。4.將本學期的考核項目和重點教材內容,按教材內容出現次數,系統(tǒng)地安排到每次課中。5.將本學期其他教材內容,按教材內容出現的課次,系統(tǒng)地搭配與安排到每次課去。 三、單元教學工作計劃 (一)概念與意義:某個主要教材在每次課中教學作出安排。 (二)制定的要求 (三)制定的步驟與方法:1.確定某項教材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要求。2.確定每次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3.確定每次課的教學重點。4.選擇每次課的主要教與學的手段。5.確定考核方法。 四、課時計劃(教案) (一)概念、種類和意義 是根據學期和單元計劃,針對班級具體情況而編寫的每次課的具體執(zhí)行計劃。有兩種類型:實踐課教案和理論課教案。 (二)制定步驟、方法與要求 1.編寫實踐課教案的步驟、方法與要求:(1)確定課時教學目標-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學校體育學 學校 體育 學習 重點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4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