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 考點一遍過 考點48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生物 考點一遍過 考點48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生物 考點一遍過 考點48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含解析).doc(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考點48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反射 (1)概念: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和脊髓)的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2)類型: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下列實例中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②③,屬于條件反射的是①④⑤。 ①望梅止渴 ②膝跳反射 ③眨眼反射 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⑤學生聽到鈴聲向教室奔跑 2.反射弧 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過程、形式及特點 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結構與類型 ①結構: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 ②主要類型:a.軸突—細胞體型:; b.軸突—樹突型:。 (2)興奮傳遞的過程 (3)傳遞特點:單向傳遞,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原因是神經遞質貯存于突觸前神經元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5.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6.人腦的高級功能(連線) 考向一 反射及其類型的判斷 1.研究人員用狗做了三個實驗,實驗Ⅰ:狗吃食物能自然的分泌唾液;實驗Ⅱ:在發(fā)出一些鈴聲的同時給狗提供食物,狗也能分泌唾液;實驗Ⅲ:在發(fā)出一些鈴聲的同時給狗提供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即使在只有上述鈴聲的情況下狗也能分泌唾液。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唾液分泌過程中,突觸前膜有“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 B.實驗Ⅰ、Ⅱ和Ⅲ中,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射弧是相同的 C.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是上述反射弧的效應器 D.大腦內神經遞質參與了實驗Ⅲ條件下狗分泌唾液的過程 【參考答案】B 解題技巧 反射類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來就形成的)則為非條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則為條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如果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則為條件反射,否則為非條件反射。 2.對“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前者屬于條件反射,后者屬于非條件反射 B.兩種現象只有前者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 C.兩種現象都是因為神經中樞受到直接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D.兩種過程中有“電—化學—電”信號的轉化 【答案】D 【解析】吃梅止渴是非條件反射,此時的效應器是唾液腺,而望梅止渴是在后天的生活經驗中學習得到的,效應器是唾液腺,屬于條件反射,A、B錯誤。兩種現象雖然都引起了唾液分泌,但不是神經中樞直接感受刺激,是不同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將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C錯誤。兩個過程中都至少需要三個神經元的參與,在突觸間都有“電—化學—電”信號的轉化,D正確。 考向二 反射弧的結構及其功能分析 3.如圖為人體發(fā)生某生理反應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e→d→c→b→a是人體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 B.c處組織液中含有神經遞質、離子和呼吸酶等 C.c處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化 D.刺激d,電流計指針會發(fā)生方向相反的兩次偏轉 【參考答案】C 技法提煉 反射弧中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判斷 (1)根據是否具有神經節(jié):有神經節(jié)的是傳入神經。神經節(jié)如圖中的c。 (2)根據突觸結構判斷:圖中與“”相連的為傳入神經(b),與“”相連的為傳出神經(e)。 (3)根據脊髓灰質結構判斷:與膨大部分相連的為傳出神經,與狹窄部分相連的為傳入神經。 (4)切斷實驗法: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 4.如圖是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方框甲代表大腦皮層,乙代表脊髓神經中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e為感受器,a為效應器 B.當有刺激作用時,發(fā)生先縮手后產生痛覺的現象,說明縮手中樞位于乙方框處;痛覺中樞位于甲方框處 C.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d處膜外的電位變化是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 D.由甲發(fā)出的傳出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引起乙的興奮 【答案】B 考向三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特點及成因分析 5.如圖表示某神經元一個動作電位傳導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動作電位傳導是局部電流觸發(fā)鄰近細胞膜依次產生新的負電波的過程 B.圖中a→b→c的過程就是動作電位快速形成和恢復的過程 C.產生a段是由于K+經載體蛋白協助擴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 D.若將該神經纖維置于更高濃度的Na+溶液中進行實驗,d點將下移 【參考答案】A 6.試判斷一個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劑)后,是如何變化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神經細胞內的K+濃度明顯高于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時,由于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這是大多數神經細胞產生和維持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河豚毒素是Na+通道蛋白抑制劑,對K+的跨膜運輸無影響,因此在添加河豚毒素后,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不變,A項正確,B、C、D三項均錯誤。 考向四 膜電位的測定 7.將記錄儀的兩個電極分別放置在神經纖維膜外的a、c兩點,c點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損傷,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圖是刺激前后的電位變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興奮的產生與膜對Na+的通透性改變有關 B.被損傷部位c點的膜外電位為負電位 C.興奮傳到b點時記錄儀的指針將向左側偏轉 D.結果表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形式傳導 【參考答案】C 歸納整合 神經纖維上電位測定的方法 (1)靜息電位的測量 靈敏電流計一極與神經纖維膜外側連接,另一極與膜內側連接,只觀察到指針發(fā)生一次偏轉(如圖甲)。兩極都與神經纖維膜外側(或膜內側)相連接時,指針不偏轉(如圖乙)。 (2)動作電位的測量 靈敏電流計的兩極都連接在神經纖維膜外(或內)側,可觀察到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下面圖中a點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依次通過“a→b→c→c右側”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變化如下: 8.某人用不同的藥物處理蛙的坐骨神經纖維,分別測得各組處理前后蛙的坐骨神經纖維上膜電位的變化,如圖甲、乙、丙、丁所示(虛線代表藥物處理后的膜電位變化)。下列關于各組實驗的推論,合理的是 A.處理甲組的藥物阻斷Na+內流 B.處理乙組的藥物阻斷Na+內流 C.處理丙組的藥物抑制K+外流 D.處理丁組的藥物導致C1﹣外流 【答案】B 考向五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分析 9.如圖為突觸結構和功能的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恰當的是 A.瞬間增大軸突末端細胞膜對Ca2+的通透性會加速神經遞質的釋放 B.過程①體現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C.過程②表示神經遞質進入突觸后膜所在的神經元 D.過程③可避免突觸后膜持續(xù)興奮 【參考答案】C 10.如圖是由甲、乙、丙三個神經元(部分)構成的突觸結構。神經元興奮時,Ca2+通道開放,使Ca2+內流,由此觸發(fā)突觸小泡前移并釋放神經遞質。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乙酰膽堿和5-羥色胺在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相同 B.若乙神經元興奮,會引起丙神經元興奮 C.若某種抗體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不會影響甲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 D.若甲神經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會引起乙神經元膜電位發(fā)生變化 【答案】C 【解析】乙酰膽堿和5-羥色胺都與突觸后膜對應的特異性受體結合,A錯誤;乙神經元興奮釋放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故丙神經元不興奮,B錯誤;若某種抗體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只能影響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不會影響甲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C正確;若甲神經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膽堿不能正常釋放,不會引起乙神經元膜電位發(fā)生變化,D錯誤。 考向六 綜合分析興奮的傳導和傳遞 11.圖甲為研究神經細胞膜電位變化的實驗裝置,兩個神經元以突觸聯系,并連有電表Ⅰ(兩電極位于Q點位置的膜外和膜內)、Ⅱ(R處和S處電極分別位于膜外和膜內),給予適宜刺激后,電表Ⅰ測得的電位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①→②電位變化對應于P→Q興奮傳導過程 B.電表Ⅰ記錄到③處電位值時,Q處無K+外流 C.電表Ⅱ記錄到的電位變化波形與圖乙基本相同 D.若S處電極移至膜外,電表Ⅱ的指針將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參考答案】C 解題必備 興奮傳導與電流表指針偏轉問題分析 (1)在神經纖維上 ①刺激a點,b點先興奮,d點后興奮,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②刺激c點(bc=cd),b點和d點同時興奮,電流表指針不發(fā)生偏轉。 (2)在神經元之間(ab=bd) ①刺激b點,由于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速度小于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a點先興奮,d點后興奮,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②刺激c點,興奮不能傳至a點,a點不興奮,d點可興奮,電流表指針只發(fā)生一次偏轉。 12.下圖是反射弧的局部結構示意圖,a、d兩點分別為電表①和電表②兩電極的中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刺激c點,若檢測到b、d點都有電位變化,說明興奮在同一神經元上可以雙向傳導 B.刺激c點,電表①偏轉一次,電表②偏轉兩次 C.興奮由c傳導到e時,發(fā)生了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 D.刺激a點,電表①不會發(fā)生偏轉 【答案】B 考向七 興奮傳導和傳遞特點的實驗驗證 13.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可提高突觸后膜對某些離子的通透性,若促進Na+內流,則引起后一個神經元興奮,若促進Cl-內流,則引起后一個神經元抑制,為探究乙酰膽堿作用于某種神經元后,引起該神經元興奮還是抑制,生物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將電表接于B神經元細胞膜內、外兩側,此時電表指針的偏轉如圖所示,這是因為突觸后膜處于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存在電位差,使電表指針向左偏轉。 (2)在突觸間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膽堿,觀察電表指針偏轉方向,若電表指針____________,則說明乙酰膽堿引起該神經元興奮;若電表指針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乙酰膽堿引起該神經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膽堿的同時不能刺激A神經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靜息 內負外正 (2)向右偏轉 向左偏轉且幅度更大 刺激A神經元會引起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規(guī)律總結 興奮傳導方向的實驗探究 (1)探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方法設計:電刺激圖中①處,觀察A的變化,同時測量②處的電位有無變化。 結果分析:若A有反應,且②處電位改變,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若A有反應而②處無電位變化,則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2)探究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方法設計:先電刺激圖①處,測量③處電位變化;再電刺激③處,測量①處的電位變化。 結果分析:若兩次實驗的測量部位均發(fā)生電位變化,說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若只有一處電位改變,則說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4.蟾蜍的坐骨神經(含有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連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動。為研究可卡因對坐骨神經的麻醉順序,研究人員用已被破壞大腦并暴露出坐骨神經的蟾蜍進行如下實驗: 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膚,后肢均出現收縮現象; ②將含有一定濃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經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膚,前者無反應,后者后肢出現收縮現象; ③一段時間后,再刺激腹部皮膚,收縮反應消失。 (1)①中兩次收縮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同。 (2)分析該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蟾蜍毒素能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結合。先用蟾蜍毒素處理坐骨神經,一段時間后再將坐骨神經移至高濃度氯化鈉溶液中,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結果動作電位峰值大幅下降??赡艿脑蚴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傳入神經 (2)可卡因先麻醉傳入神經,再麻醉傳出神經 (3)蟾蜍毒素與Na+通道蛋白結合導致蛋白質結構發(fā)生改變,Na+內流減少 【解析】(1)①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題中“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膚,后肢均出現收縮現象”,很明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傳入神經不同,而發(fā)生的反應相同,說明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相同。(2)將含有一定濃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經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膚,前者無反應,后者后肢出現收縮,則至少坐骨神經的傳出功能是正常的;而刺激趾尖無反應,因此是傳入功能喪失;間隔一段時間后,再刺激腹部皮膚,反應消失,說明坐骨神經傳出功能又喪失。由以上分析可得,注射可卡因先麻醉傳入神經纖維,再麻醉傳出神經纖維。(3)動作電位形成的機理是Na+內流。用蟾蜍毒素處理坐骨神經,導致動作電位峰值大幅下降,且蟾蜍毒素能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結合,因此推測蟾蜍毒素是與Na+通道蛋白結合導致其結構發(fā)生改變,使Na+內流減少,導致動作電位峰值下降。 考向八 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15.如圖為神經-肌肉連接示意圖。黑點表示神經元細胞體,①~⑦表示神經纖維。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縮,大腦也能產生感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腦支配肌肉運動的興奮傳導途徑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縮的興奮傳導途徑依次是①②③ C.興奮只能由⑦傳遞至③而不能由③傳遞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腦產生感覺的興奮傳導途徑依次是④⑤⑥ 【參考答案】A 16.下列實例能夠說明神經系統(tǒng)中的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控制作用的是 A.針刺指尖引起縮手反射 B.短期記憶的多次重復可形成長期記憶 C.大腦皮層語言H區(qū)損傷,導致人不能聽懂別人講話 D.意識喪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識恢復后可控制 【答案】D 考向九 人腦高級功能的實例分析 17.科學家在研究大腦皮層某些區(qū)域(如圖)時,發(fā)現它與軀體運動和語言活動功能有密切的聯系,下列有關敘述科學的是 A.小腦內存在許多維持生命必要的中樞,如呼吸中樞 B.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C.S區(qū)受損,患者會得聽覺性失語癥 D.H區(qū)受損,患者會得運動性失語癥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呼吸中樞位于腦干;S區(qū)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癥;H區(qū)受損會得聽覺性失語癥。 解題必備 大腦皮層在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中的作用 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tǒng)中最高級的神經中樞,其中包括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嗅覺中樞和語言中樞等。大腦皮層中的高級中樞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級中樞,例如排尿中樞受大腦皮層的控制。但是,大腦皮層對低級中樞的控制也是相對的,一定條件下會失去對低級中樞的控制。 18.下列關于人體大腦皮層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大腦皮層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樞 B.能聽懂別人的談話,但不能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屬于運動性失語癥 C.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D.短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答案】D 1.下列有關神經調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不能僅靠神經細胞來完成 B.在特定情況下,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也能使肌肉收縮和某些腺體分泌 C.樹突增大了神經細胞的膜面積,有利于酶附著以提高代謝速率 D.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其中含有許多神經中樞 2.下圖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圖,虛線框中代表神經中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端與效應器相連接,b端與感受器相連接 B.c處的液體是組織液,其理化性質的改變影響興奮的傳遞 C.刺激d點,在e處測到電位變化,說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 D.把某藥物放在c處,刺激e點,d處沒電位變化,說明該藥物對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有阻斷作用 3.如圖表示人體排尿反射的相關結構(虛線內表示脊髓的部分結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要檢測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 B.若抑制某神經元的呼吸作用,將會影響興奮的傳遞 C.在②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大腦皮層會產生尿意 D.新生嬰兒的⑤興奮,就會引起①興奮;正常成年人的⑤興奮,①不一定興奮 4.下圖表示槍烏賊離體神經纖維在正常Na+濃度和低Na+濃度的兩種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電位變化情況。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曲線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電位的變化 B.靜息電位產生的原因是膜內的K+外流 C.低Na+海水中神經纖維受刺激時,膜內Na+外流而導致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D.正常海水中神經纖維受刺激時,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 5.如圖為神經元結構模式圖,電流計A1和A2的兩極a、c、d、e分別接在神經纖維外膜上,在b、f兩點給予適宜強度的刺激,則電流計的偏轉情況為 (○代表神經元細胞體,<代表神經末梢,且ab=bc、ac=de) A.在b點與f點刺激時,A1、A2各偏轉兩次,且方向相反 B.在b點刺激時,A1偏轉兩次,A2偏轉一次;在f點刺激時,A1不偏轉,A2偏轉一次 C.在b點刺激時,A1不偏轉,A2偏轉一次;在f點刺激時,A1不偏轉,A2偏轉一次 D.在b點刺激時,A1不偏轉,A2偏轉兩次;在f點刺激時,A1不偏轉,A2偏轉一次 6.如圖顯示的是正常神經元和受到一種藥物處理后的神經元膜電位變化,則此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斷了部分Na+通道 B.阻斷了部分K+通道 C.阻斷了部分神經遞質的釋放 D.阻斷了部分神經遞質酶的作用 7.如圖為神經纖維受刺激后所測得的膜電位變化,A、B、C、D為四種測量方式,其中能測出這種膜電位變化的是 A. B. C. D. 8.如圖甲表示神經元的部分模式圖,圖乙表示突觸的局部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在反射弧中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興奮在圖乙所示結構上不能由①→②傳導 B.若給圖甲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則電位計會偏轉兩次 C.突觸小泡內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D.人在拔牙時,往往需要在相應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藥,使其感覺不到疼痛,這是因為麻醉藥最可能暫時阻斷傳入神經的興奮傳導 9.科研人員以大鼠神經元為材料,研究細胞ATP對突觸傳遞的作用。 (1)Glu是大鼠神經元的一種神經遞質,科研人員分別用Glu受體抑制劑、ATP處理離體培養(yǎng)的大鼠神經元,檢測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結果表明,ATP對突觸傳遞產生________________作用。 (2)科研人員用Glu和Glu+ATP分別處理突觸后神經元,檢測發(fā)現兩組突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無差異。由此推測ATP對突觸____________(結構)沒有直接的作用。 (3)科研人員給予突觸前神經元細胞一個電刺激時,能夠引起細胞膜上Ca2+通道的開放,Ca2+流入細胞,使_____________與突觸前膜融合,遞質釋放。由圖2所示實驗結果分析,ATP能夠_______________。 (4)綜合上述結果推測,ATP對神經元之間信號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圖是神經—肌肉接頭,其結構和功能與突觸類似。當興奮傳導至突觸小體時,突觸間隙中的Ca2+通過突觸前膜上的Ca2+通道內流,導致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神經遞質(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稱________。 (2)神經遞質的釋放依賴于細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點,神經遞質盡管是小分子物質,但仍通過圖示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其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酰膽堿屬于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乙酰膽堿與肌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后能引起肌細胞收縮。α-銀環(huán)蛇毒能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當α-銀環(huán)蛇毒中毒時,肌肉表現是______。 (4)動態(tài)皺紋是面部表情肌長期收縮牽拉皮膚引起的?!叭舛径舅孛廊荨币呀洺蔀闀r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皺方式。肉毒毒素是肉毒桿菌分泌的一種神經毒素,能特異性地與突觸前膜上Ca2+通道結合。結合圖解分析,“美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8全國Ⅲ卷)神經細胞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內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細胞外K+和Na+濃度均高于細胞內 B.細胞外K+和Na+濃度均低于細胞內 C.細胞外K+濃度高于細胞內,Na+相反 D.細胞外K+濃度低于細胞內,Na+相反 12.(2018天津卷)下列關于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響 C.不存在信息傳遞 D.能直接消滅入侵病原體 13.(2018浙江卷)下列關于人體膝反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脊髓受損,刺激傳出神經后伸肌也會收縮 B.刺激傳入神經元,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不會興奮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傳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脊髓中 D.若膝蓋下方的皮膚破損,刺激肌梭后也能發(fā)生膝反射 14.(2018江蘇卷)如圖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K+的大量內流是神經纖維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tài),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tài) D.動作電位大小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加大 15.(2017北京卷)學習、記憶是動物適應環(huán)境、使個體得到發(fā)展的重要功能。通過電刺激實驗,發(fā)現學習、記憶功能與高等動物的海馬腦區(qū)(H區(qū))密切相關。 (1)在小鼠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單次強刺激, 傳入纖維末梢釋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相關受體,突觸后膜出現一個膜電位變化。 (2)如果在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100次/秒、持續(xù)1秒的強刺激(HFS),在刺激后幾小時之內,只要再施加單次強刺激,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都會比未受過HFS處理時高2~3倍,研究者認為是HFS使H區(qū)神經細胞產生了“記憶”,下圖為這一現象可能的機制。 如圖所示,突觸后膜上的N受體被激活后,Ca2+會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進入胞內,Ca2+與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C酶被激活。 (3)為驗證圖中所示機制,研究者開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 對小鼠H區(qū)傳入纖維施以HFS,休息30分鐘后,檢測到H區(qū)神經細胞的A受體總量無明顯變化,而細胞膜上的A受體數量明顯增加。該結果為圖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過程提供了實驗證據。 ② 圖中A受體胞內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體活性增強,為證實A受體的磷酸化位點位于T上,需將一種短肽導入H區(qū)神經細胞內,以干擾C酶對T的磷酸化,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短肽分別應與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 A.數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數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數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 為驗證T的磷酸化能增強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記憶”這一假設,將T的磷酸化位點發(fā)生突變的一組小鼠,用HFS處理H區(qū)傳入纖維,30分鐘后檢測H區(qū)神經細胞突觸后膜A受體能否磷酸化,請評價該實驗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 (4)圖中內容從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學習、記憶的一種可能機制,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答案】C 【解析】完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的組成中,效應器是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組成,因此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不能僅靠神經細胞來完成,A正確;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相接觸的部位類似突觸,在特定情況下,當興奮傳至傳出神經末梢時,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能使肌肉收縮或某些腺體分泌,B正確;樹突增大了神經細胞的膜面積,有利于接受來自突觸前膜的神經遞質,而不是利于酶附著,C錯誤;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腦和脊髓中都含有許多神經中樞,D正確。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分析圖形可知在④上有神經結,所以是傳入神經,⑤是感受器,②是傳出神經,①是效應器。要檢測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以在感受器給予適宜的電刺激,如果效應器有反應,說明反射弧完整,A正確。如果抑制某神經元的呼吸作用,此時能量供應減少,而興奮的傳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正確。在傳出神經上給予電刺激,因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只能單向傳遞,所以大腦皮層不會接受興奮,C錯誤。新生嬰兒因為大腦發(fā)育不完全,只要⑤興奮,就會引起①興奮;而正常成年人的⑤興奮時,如果沒有合適的排尿地點,此時低級的神經中樞會受到相應高級神經中樞的調控,①不一定興奮,D正確。 4.【答案】C 【解析】分析:神經纖維在靜息狀態(tài)時,膜內電位是負電位,膜外電位是正電位,這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受刺激后,Na+通道開放,造成Na+大量內流,如果出現膜內外電位逆轉,即外負內正,則說明產生了動作電位;但若因神經纖維膜外Na+濃度較低,內流Na+量較少,不能引起膜內外電位逆轉,則說明神經纖維膜沒有產生動作電位(或沒有產生興奮)。分析題圖可知,曲線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電位的變化,A正確;靜息電位產生的原因是膜內的K+外流,B正確;低Na+海水中神經纖維受刺激時,內流Na+量較少,不能引起膜內外電位逆轉,導致不能產生動作電位,C錯誤;正常海水中神經纖維受刺激時,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D正確。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用藥物處理后動作電位小于正常時動作電位,可推知Na+內流減少,進一步推測該藥物可能阻斷了部分Na+通道,A正確。 7.【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圖示為神經細胞膜內電位變化圖,膜電位應該是測的細胞膜內和細胞膜外的電位差值,即導線的一極在細胞外,另一極在細胞內,A正確;導線的兩個極均在細胞外或細胞內,電流表的指針會發(fā)生偏轉,也就是有電位的變化,但不是膜電位,B、C錯誤;圖中b處為化學信號,所測不是膜電位,D錯誤。 8.【答案】C 【解析】興奮在反射弧中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突觸中的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小泡釋放到突觸間隙,而不能由突觸后膜釋放,所以興奮不能由①→②傳遞,A正確;若給圖甲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產生的興奮會先后經過電位計的左右兩側,所以電位計會偏轉兩次,B正確;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細胞膜的流動性,不是主動運輸,C錯誤;人在拔牙時,往往需要在相應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藥,使其感覺不到疼痛,這是因為麻醉藥最可能暫時阻斷傳入神經的興奮傳導,D正確。 9.【答案】(1)(部分)抑制 (2)后膜(或“后膜上的受體”) (3)突觸小泡 抑制Ca2+內流 (4)抑制突觸前神經元遞質的釋放從而抑制突觸傳遞 10.【答案】(1)效應器 (2)一定流動性 短時間內使神經遞質大量釋放,從而有效實現興奮的快速傳遞 (3)松弛(或不能收縮、或舒張) (4)肉毒毒素阻止Ca2+內流,影響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導致面部肌肉松弛 【解析】(1)傳出神經纖維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稱為效應器。(2)神經遞質以胞吞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依賴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特點。這種方式有利于神經遞質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從而有效實現神經興奮的快速傳遞。(3)依題意可知:當α-銀環(huán)蛇毒中毒時,α-銀環(huán)蛇毒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導致乙酰膽不能與肌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因此肌肉表現為松弛(或不能收縮、或舒張)。(4)肉毒毒素能特異地與突觸前膜上Ca2+通道結合,阻止Ca2+內流,影響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導致面部表情肌松弛,從而達到面部除皺的美容效果。 11.【答案】D 【解析】由于神經細胞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膜主要對鉀離子有通透性,造成鉀離子通過協助擴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內,產生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隨著鉀離子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電位差,阻止鉀離子繼續(xù)外流,故細胞外的鉀離子濃度依然低于細胞內;當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激活鈉離子通道,使鈉離子通過協助擴散方式往內流,說明膜外鈉離子濃度高于膜內,據此判斷,A、B、C錯誤,D正確。 12.【答案】A 時候,靠反射并不能對其作出反應,D錯誤。 13.【答案】B 【解析】若脊髓受損,刺激傳出神經產生的興奮仍可傳遞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縮,A正確;刺激傳入神經元,產生的興奮可傳遞到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進而引起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興奮,B錯誤;膝反射的反射弧由兩個神經元組成,其中傳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脊髓中,C正確;肌梭是一種感受肌肉長度變化或牽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裝置,若膝蓋下方的皮膚破損,刺激肌梭后,產生的興奮也能沿著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進而引發(fā)膝反射,D正確。 14.【答案】C 【解析】神經纖維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鉀離子通道打開,鉀離子外流,A錯誤;bc段動作電位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開放,Na+內流造成的,屬于協助擴散,不消耗能量,B錯誤;cd段是動作電位恢復到靜息電位的過程,該過程中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tài),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tài),C正確;在一定范圍內,動作電位大小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加大,而刺激強度較小時是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的,D錯誤。 15.【答案】(1)神經遞質 (2)易化擴散/協助擴散 鈣調蛋白 空間結構 (3)①Ⅱ ②C、B ③該實驗方案存在兩處缺陷:第一,應補充一組對未突變小鼠同樣處理的對照實驗。第二,應補充施加HFS后檢測和比較以上兩組小鼠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的實驗 (4)細胞和分子 【解析】(1)在小鼠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單次強刺激,傳入纖維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導入實驗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點,導入對照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點,則實驗組所用短肽應與T的氨基酸數目相同序列相同,對照組所用短肽應與T的氨基酸數目相同序列相反。③為了驗證T的磷酸化能增強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記憶”這一假設,將T的磷酸化位點發(fā)生突變的一組小鼠,用HFS處理H區(qū)傳入纖維,30分鐘后檢測H區(qū)神經細胞突觸后膜A受體能否磷酸化,還應補充一組對未突變小鼠同樣處理的對照實驗;檢測的實驗結果應可操作,膜A受體是否磷酸化不易檢測,應補充施加HFS后檢測和比較以上兩組小鼠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的實驗。(4)圖中所研究的機制涉及受體(糖蛋白)、酶及物質的運輸,所以是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揭示學習和記憶的一種可能機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生物 考點一遍過 考點48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含解析 2019 年高 生物 考點 48 通過 神經系統(tǒng) 調節(jié)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44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