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自制小樂器 3教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自制小樂器 3教案 冀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自制小樂器 3教案 冀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自制小樂器 3教案 冀教版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2.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 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四)STSE目標: 能用自制的小樂器演奏兒童歌曲。 二、教學準備: 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知識點 課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自制小樂器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fā)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zhì)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同學自制樂器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自制小樂器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fā)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fā)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 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芽長成苗教案 人教版 《芽長成苗》一課上完了,但是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完善,例如:鳳仙花從芽發(fā)育成苗直到開花,是一個較長的生長時期。對這一階段的研究,教材安排了三項課堂教學活動內(nèi)容:一是交流前三周鳳仙花的生長變化;二是觀察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三是預測以后四周鳳仙花的生長變化。"交流前三周里鳳仙花苗的生長變化"這項活動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檢查學生前期課外觀察記錄活動;第二是整理、總結學生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使學生形成對鳳仙花前三周生長變化情況的認識。 但是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種植鳳仙花時遇到了一些困難,這里有與我的指導不到位有關,所以我覺得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效果會好一些: (一)分小組交流前三周里鳳仙花苗的生長變化,有以下內(nèi)容。 四種種子在泥土里發(fā)生變化的實際情況,同推測一致嗎?四種種子的芽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鳳仙花苗多數(shù)是在哪一天出土的,記錄了嗎? 第一對葉是什么樣的?同以后長出的葉有什么不同?你看到第一對葉是由什么變成的? 前三周測量了苗的高度嗎?小組同學互相查看記錄情況。 (二)分組觀察現(xiàn)在的鳳仙花苗 這是集中發(fā)展學生觀察技能的活動,除教材提到的四點觀察內(nèi)容外,要鼓勵學生努力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內(nèi)容,例如:子葉的變化,真葉的形態(tài),以及平時觀察到的昆蟲在鳳仙花上的活動。全班交流時,提醒讓大家注意獨特的發(fā)現(xiàn)(別人沒觀察到、沒說到的發(fā)現(xiàn))。 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報告。 1、過去三周,本組哪些同學觀察記錄最好。 2、本組觀察鳳仙花的發(fā)現(xiàn),展示本組畫的鳳仙花。 (三)預測以后幾周的生長高度變化。 下一次課堂上的觀察,要到四至五周以后,黃河以南地區(qū)的盛花期在"六一"左右。 預測的目的,一是訓練學生養(yǎng)成遇事事先作思考,能動地進行觀察的習慣,二是指導學生以后幾周的觀察。 預測時不要滿足于簡單地說結果,要引導學生說出預測的理由。例如根據(jù)前三周花苗的高度,一周比一周增長得多,估計夏天會長得更快。這就是落實總目標要求的訓練學生學習"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梢宰寣W生把預測用鉛筆記在表格中相關欄目的下面。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的觀察記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觀察記錄的方法。 2、使學生體會到繪畫也是一種科學記錄的形式,用于科學記錄的圖畫應盡量表現(xiàn)事物變化的主要特征。 3、通過觀察交流使學生認識這一時期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 4、引導學生對他們觀察記錄的結果進行思考,使學生明白這是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明確下一階段課外觀察記錄的任務,繼續(xù)關注黃豆的高度變化。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結果(科學文件夾);進入第四周的黃豆植株。 教學過程: 一、交流前三周里黃豆苗的生長變化。 談話:我們大家都種植了黃豆,在這一段時間里黃豆的生長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你都觀察到了些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提問:四種種子在泥土里發(fā)生變化的實際情況與推測的一致嗎?四種種子的芽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學生分小組匯報交流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 師生共同小結四種種子芽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提問:(1)黃豆苗多數(shù)是在哪一天出土的,記錄了嗎?在一周里長了多少厘米? (2)第一對葉是什么樣的?同以后長出的葉有什么不同?你看到的第一對葉是由什么變成的? (3)前三周測量苗的高度了嗎?莖的顏色、粗細有什么變化? 小組同學互相查看記錄情況,進行交流。 二、分組觀察現(xiàn)在的黃豆苗(生長了四周的) 談話:現(xiàn)在的黃豆已經(jīng)生長了四周,又發(fā)生了哪些新變化呢?讓我們一起去觀察。 學生分組觀察。 要求:(1)測量黃豆苗的高度。 (2)數(shù)一數(shù)黃豆長出的葉。 (3)葉是怎樣長在莖上的? (4)觀察描述黃豆莖的特點。 你還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在科學文件夾上畫一株黃豆。 全班同學集體交流。(注意提醒大家說說自己獨特的發(fā)現(xiàn))。 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報告。 A、過去三周,本組哪些觀察記錄最好。 B、本組觀察黃豆的發(fā)現(xiàn),展示本組畫的黃豆。 三、預測以后幾周黃豆的生長變化。 提問:黃豆會繼續(xù)長高嗎?什么時候開花?花會長在什么位置?在以后幾周的生長會發(fā)生哪些新的變化呢?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預測黃豆以后幾周生長可能發(fā)生的新變化。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開花的征兆,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及發(fā)現(xiàn)日期記入科學文件夾。-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自制小樂器 3教案 冀教版 2019 2020 三年級 科學 下冊 自制 樂器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56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