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可愛的地球》WORD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可愛的地球》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可愛的地球》WORD教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可愛的地球》WORD教案 第一課 可愛的地球 擬3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1.請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相關報道和資料。 2.讓學生收集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有關材料。 3.地球的圖片,地球儀。 教學時間:第 周星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地球 1.出示楊利偉的圖片資料。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有關報道和資料。 2.從衛(wèi)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樣子的? 3.看書上插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天地對話——“我看到咱們美麗的家了”。 4.提出疑問:楊利偉從神州五號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組織小組討論,得出地球形狀的初步結論。 二、探究學習——地球的形狀與面貌 1.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那么古代人類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呢? 2.學生交流。 3.對比實驗:模擬“海邊看船”。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球體。 4.出示地球儀: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觀察總結,教師補充。 引導學生說說地球儀的主要構成。 學生發(fā)言后,簡單介紹地球儀上的地軸、經(jīng)線、緯線、赤道、北極、南極。 5.地球表面真實的原貌是怎樣的呢? 讀加加林的描述,討論。 6.小組比賽:在地球儀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活動:《科學暢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組,每小組模擬乘坐一架飛船,飛船名稱由各組自定。要求將本課學習的只是進行串聯(lián),模擬宇宙飛行,說說看到的情況。必須反映的內容是:地球形狀特點,宇宙中的星球。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2.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教學準備: 1.地球儀。 2.世界地圖。 3.讓學生調查,調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類與來源。 教學時間:第 周星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大洋大洲 1.復習地球儀知識,以及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示意圖,在地球儀上辨別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較。 通過讀圖,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東西半球圖,指導學生從東西半球圖,區(qū)分陸地和海洋,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時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組借助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讀“七大洲名稱的由來”,加深對大洲大洋知識的理解。 通過地圖的判讀,從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對東西半球間,南北半球間陸地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東半球陸地面積大,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學習——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1.先出示一組不同的地形圖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種。 2.分小組討論: (1) 說說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 說說我所知道的陸地動植物資源。 (3) 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脈等。 3.匯報: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調查。 說說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將這些食品進行劃分。 4.說說對未來開發(fā)海洋的想法。 小結:海洋是人類當今和未來開發(fā)的重要領域,是人類開發(fā)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場所。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美文欣賞——可愛的地球 說一說我們居住的“家”:從不同角度夸夸我們生活的地球,提出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針對愛護地球行動,提一條倡議。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地球形狀特點、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等事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3.理解學習地球的相關知識,是為了今后建設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相關資料。 2.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3.歌頌地球的詩歌。 教學時間:第 周星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同學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嗎? 板書“麥哲倫”,導入新課。 2.根據(jù)課前預習和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麥哲倫。 3.根據(jù)教材提供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示意圖,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線路,主要是從哪個大洲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達哪里。 4.討論:麥哲倫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5.活動:我是小小環(huán)球航行家。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麥哲倫航海路線示意圖,結合對所經(jīng)過地區(qū)自然風貌或風土人情的大概了解進行情況介紹。 二、探究學習——形形色色的環(huán)球旅行 1.交流環(huán)球航行的有關素材。 2.教師介紹:現(xiàn)代麥哲倫。 英國28歲的女航海家艾倫 麥克阿瑟打破世界記錄駕帆船71天環(huán)游世界。 3.生朗讀書上的環(huán)球航行故事資料。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1.分小組,各自交流三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然后,小組合作完成圖畫創(chuàng)作。 2.小組分角色朗讀“地球,我的母親”。 3.集體閱讀“世界地球日”資料。教師介紹近幾年地球日的主題。 板書設計: 1 可愛的地球 一、 從太空看地球 二、 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三、 形形色色的環(huán)球旅行 6 天有不測風云 擬定教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一些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災害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2.幫助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強化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意識。 3.學習在常見的自然災害面前自護與互助的方法,培養(yǎng)相應的應變能力,災害發(fā)生時能夠不慌亂,采取正確的措施開展自護與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強化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意識。 教學準備: 1.查閱書籍資料,了解有關自然災害的概況。 2.有關地震災害的記錄片。 3.了解家鄉(xiāng)最常見的自然災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有關地震災害的記錄片。 二、學習“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閱讀《地震孤兒的故事》。 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地震的資料。 討論: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對地震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設想一下:假如我們居住的地方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你對突發(fā)的災害會有思想準備嗎?你認為地震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2.自然災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災害還有哪些種? 請同學們走上講臺,介紹自己搜集到的某種自然災害的相關資料。 3.為自然災害分類。 4.過渡:自然災害離我們并不遙遠。 簡單敘述xx年印度洋大海嘯。 搜索你的記憶,你聽說過或者看到過自然災害發(fā)生時的情景嗎? 5.分組朗讀《歷史上的部分自然災害記錄》。 三、學習:天災之中有人禍 1.近幾年來,全球發(fā)生了不少自然災害,請選擇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災害,向全班同學做一個介紹。 2.閱讀43頁自然災害的信息。 同學之間交流課前準備的小調查:家鄉(xiāng)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這些自然災害的? 討論:從引起自然災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認為自然災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閱讀《是天災還是人禍》。 討論:有哪些人類的行為誘發(fā)或加劇了自然災害? 4.你的家鄉(xiāng)有沒有發(fā)生過因“人禍”而加劇的自然災害?如果有,把它寫出來。 四、作業(yè):回憶自然災害的危害,寫一封倡議書。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遇到自然災害,會自護與互助。當其他地區(qū)發(fā)生災害時,力所能及地向受災地區(qū)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2.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見自然災害的自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見自然災害的自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教學準備: 思考:有哪些人類行為可能會加劇自然災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xx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發(fā)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記憶猶新。 二、教學互動 1.觀察44頁右下角圖案的構成。 說一說,你覺得設計者設計這個圖案的意圖是什么? 集體朗讀《一封未能發(fā)出的信》。 討論:有人說,災難可以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得到錘煉升華。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2.閱讀“手拉手,心連心”的內容。 你曾經(jīng)為災區(qū)的小朋友獻過愛心嗎?除了捐款,還能為災區(qū)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閱讀:《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朗讀《海灘小天使》。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你感覺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險應變知識的重要性了嗎? 4.仔細閱讀《地震發(fā)生時應該怎樣應變》? 在最短的時間內,試著將具體應變措施牢牢記住。 5.接龍朗讀《面對洪水》漫畫配的文字。 總結:遇到洪水應該怎么辦? 討論:為了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我們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6 天有不測風云 一、大自然的另一幅面孔 二、“天災”之中有“人禍” 三、天災無情人有情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可愛的地球》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品德與社會 2、課時:第一課時 3、師生課前準備: ⑴學生收集有關神舟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相關報道和資料以及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有關資料。 ⑵教師課前準備有關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有關報道錄像和圖片資料,同時準備有關介紹地球的一些科普音像資料。 ⑶教師準備地圖、地球儀(七個)等教具。 ⑷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指定組長。 二、教學課題: 本課是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可愛的地球》,分兩個課時,這是第一課時。 1、讓學生認識地球形狀的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與大洋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 2、通過收集材料,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理解學習地球的相關知識,了解與認識地球是為了今后建設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3、讓學生從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受到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安排了能讓學生較為全面地認識地球的重要內容。自古到今,人類就一直在探索地球的形狀、大小和海陸分布等狀況。在長期的探索中,人類知道自己生存在一個不大并且極普通的行星之上,這只是近幾百年的事。當人類跨入宇航時代并步入太空的時候,才真正有機會從地球以外來俯視我們這顆星球的全貌。認識地球是學生理解“地球是人類的家園”、熱愛地球的前提。長期以來,科學研究的成果已使人類形成一個共識,就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地球是人類的家園。 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認識地球形狀的特點,地球儀的構成,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確定七個大洲和四個大洋的具體位置;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和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四、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運用講授法、課堂討論法、演示法 1、在介紹地球儀上的有關知識時,主要要講清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2、進行“模擬海邊看航船”的演示實驗,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五、教學過程: 導入——天地對話 1、問:同學們知道我國首次載人飛船的名字嗎?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誰?(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進行了有關的查閱,能很快地回答) 2、2003年10月15日19時58分,進入太空的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與家人通了“太空電話”。也請同學們看一看聽一聽,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 【百度視頻搜索】http://my.tv.sohu.com/u/vw/1623854 3、從錄像資料提出疑問:楊利偉從神舟五號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組織小組討論,得出地球形狀的初步結論。 探究學習——地球的形狀與面貌 1、匯報討論的結果,并用你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證明。小組間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的佐證材料更具說服性。在學生匯報后,展示一組地球圖片。 【百度圖片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D3%D4%C2%C1%C1%C9%CF%BF%B4%B5%D8%C7%F2&in=32555&cl=2&lm=-1&st=&pn=0&rn=1&di=71034859380&ln=1265&fr=&fm=&fmq=133145595856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2、講授:歷史上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和艱苦的過程。 3、演示實驗:請六位組長站在講臺前,教師另請一位同學站在五米遠處將兩只紙船中的一只沿地球儀表面推行,請這六位同學記下自己的體驗,將另一只在視線水平處與桌面平行的方向推行,也請這六位同學記下自己的體驗。請這六位同學匯報自己的體驗,兩次實驗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在海邊看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的現(xiàn)象可以推定——地球是一個球體。 4、由地球形狀的特點引入地球儀的學習。 【百度百科】地球儀http://baike.baidu.com/view/86238.htm 互動:大家都來轉一轉、摸一摸、看一看地球儀,說一說地球儀的主要構成。 講授:在同學們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介紹地球儀的有關概念,并講解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提問:真正的地球有多大呢?通過毛澤東的一句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運用數(shù)學知識計算地球赤道的周長。 5、提問:地球表面真實的原貌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資料,來看在太空中對地球的觀察。 【百度視頻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5OTIyOTEy.html 提問:從剛才的視頻中,你發(fā)現(xiàn)地球主體呈什么色?為什么? 學生閱讀并分析教材上的地球表面陸地海洋比例圖,正確認識和理解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海陸分布大勢。 看看說說——認識大洲和大洋 1、開展地球儀學習活動,讓各小組同學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在地球儀上找到的大洲和大洋多。 2、出示東、西半球教學掛圖,進行大洲大洋概念的比較。 ⑴讀東、西半球圖,找出地球表面的陸地和海洋,指出七大洲、四大洋。 ⑵比一比地球表面陸地與海洋的面積大小,再比一比東、西兩半球的陸地面積大小。 ⑶在東、西半球圖上找出赤道,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比一比,南、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哪個大。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想進一步探究? 六、教學反思: 1、本課的活動較多,學生說話的機會較多,對學生課前準備的要求較高,在課堂組織上也有較高的要求。 2、本課側重于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利用地球儀、地圖確定七大洲和四大洋,圖片、錄像、學生的交流合作都是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在運用地球儀認識了地球上的陸地海洋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的欲望,使學到的知識及時運用,同時進一步了解地球上不僅有陸地和海洋,而且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 3、通過在東、西半球圖上找陸地和海洋,比較大小,鍛煉了學生的讀圖能力,使得學生對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大小有了更深的認識。 4、在利用教學地圖讓學生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體位置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本上的圖進行小組合作,同桌的同學一人說名稱另一個在地圖上指出來,并交換一下,這樣同學們對地圖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可愛的地球 2019 2020 年蘇教版 品德 社會 可愛 地球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59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