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牧羊姑娘》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牧羊姑娘》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牧羊姑娘》教案 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牧羊姑娘》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學內容:歌曲《牧羊姑娘》 教學目的: 1、學習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歌唱姿勢、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正確的呼吸方法、正確的咬字演唱歌曲。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歌曲的內容、歌曲的情緒,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現(xiàn)歌者內心感情的變化。 2、指導學生在注意連貫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啟發(fā)的教學法 教 具:鋼琴 教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訓練 1、連音訓練 (1)哼鳴練習: 3 2 | 1 - | m (2)開口練習: 5 4 3 2 | 1 - | u u 目的與要求:訓練聲音連貫統(tǒng)一。注意呼吸、發(fā)聲的協(xié)調配合,每條練習都一口氣唱完,音量不宜過大,力求使樂句的線條優(yōu)美連貫,富有流動感,結尾的長音要用弱----強----弱來收音,防止聲音直白和僵硬。 三、歌曲學習與演唱《牧羊姑娘》 1、作品簡析: 狄帆(1917—1995)鄒荻帆?,F(xiàn)代詩人,湖北天門人。1937年參加發(fā)起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在大別山區(qū)從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隨后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1944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經濟系,50年代初做過對外文化聯(lián)絡工作,以后歷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刊編輯和《詩刊》主編。他的詩大都反映了時代的旋律,意象鮮明,節(jié)奏明快,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金砂生于1922年,四川銅梁人,作曲家。1946年畢業(yè)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系,現(xiàn)在江蘇省昆劇團從事編導,創(chuàng)作有歌曲《牧羊姑娘》《毛主席來到咱農莊》歌劇《江姐》音樂等等。 牧羊姑娘是極為軟弱善良的下層勞動者,她因山地“荒涼”喂不飽羊兒遭“地主”皮鞭?!把騼骸钡拿\更慘,它們將遭受屠夫的宰割。作品通過如泣如訴回腸蕩氣,即在悲涼的氣氛中寫出了弱者的孤苦無靠,對牧羊姑娘不顧一切地關心愛護著弱者積山羊相依為命的描寫, 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結構的一段體形式,共反復了4遍,旋律進行纏綿,悠長,質樸,充滿傷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調的結合運用使歌曲聽起來更加優(yōu)美,流暢,感人。伴奏部分所采用的琶音音型不僅增強了旋律的裝飾性。 2、藝術處理: 此曲采用四句體結構的一段體形式,共反復四遍。旋律進行纏綿、悠長、質樸,充滿傷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調的結合運用使歌曲聽來更加優(yōu)美、流暢、感人。一、三段以深情而同情的語氣問,二、四段則以悲涼凄苦的心情來答。 3、演唱要求: 演唱時首先要把握住作品的基調,抓住問答的形式特點,運用柔和、纏綿、細膩的聲音來演唱。在聲音上要盡可能運用深的氣息支持高的聲音位置,找到聲音對抗的力量。同時要注意在音程上下跳動時盡可能做到連接平穩(wěn)、自如。附點音符之后的換氣口要保持從容的吸氣狀態(tài),既能吸夠氣,又不延誤后半拍起音的時值,使字音達到連貫、統(tǒng)一的效果。最后的結束音雖然在低音la上,但演唱的情緒不可松弛下來,尤其共鳴的位置一定要保持住,氣息運用好,把牧羊姑娘悲憤卻又無力抗爭的心情表達出來。 四、總結新課: 教師進行本課小結對學生的演唱提出優(yōu)缺點,指出與以往歌曲的不同點與相通點,使學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附送: 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飛翔的翅膀》教案 蘇少版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翅膀》 教材分析: 《翅膀》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兒童歌曲,采用比喻的手法,多側面的反映出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為齊唱或領唱,第二樂段為合唱,具有副歌的性質。曲調歡快活潑,洋溢著青春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以歡快的歌聲,抒發(fā)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及有遠大的理想; 2、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因色統(tǒng)一。 3、初步感受三、八拍節(jié)奏、音樂; 教學重、難點: 1、《翅膀》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樂曲結構特點,指導學生嘗試合唱之前可運用柯達伊手勢進行三度和四度的音程訓練。 教學難點: 2、教學中既要追求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又不可為達到此目的而進行過于枯燥、苛刻的訓練。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1 2 3 4 5— 5 4 3 2 1— MI YA MI YO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找到正確的發(fā)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 二、體驗三、八拍節(jié)奏。 1、復習三、四拍,認識三、八拍; 2、聽音樂,用不同的拍擊形式體驗三、八拍歌曲; 3、創(chuàng)編三、八節(jié)奏及樂句。 和老師一起復習拍號 體驗三八拍的律動 三、合唱練習。 1、利用柯達伊手勢進行兩聲部的和聲音程練唱。 2、練習合唱發(fā)聲練習曲。要求一氣呵成,韻母發(fā)音位置統(tǒng)一。 3、視唱二聲部旋律 做一做柯伊達手勢 和同學一起進行二聲部音程練習 四、新歌教學《翅 膀》。 1、激趣導入,播放課件: 學生聽賞歌曲《翅膀》。老師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結;刻畫了兒童們在灑滿陽光上,愉快歌唱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的真摯情感及遠大的理想。 2、聆聽范唱,劃分樂段。 3、朗讀歌詞。 4、跟琴唱詞。 5、找出曲譜中的節(jié)奏較難的樂句, 跟師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高聲部歌譜。 7、小組練唱,并隨即指導,主要是唱準確。 8、鞏固演唱歌曲 9、再引導學生唱一唱低聲部的歌譜 10、指導學生能分別演唱高、低聲部的歌譜。 11、學生聽賞歌曲《翅膀》 12、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13、再次聆聽范唱,分一分樂段 14、朗讀歌詞 15、和老師一起解決較難的樂句 16、跟琴唱譜 17、小組比一比誰唱得更準 18、再唱唱低聲部的歌譜 19、指導學生能分別演唱高、低聲部的歌譜 五、歌曲藝術處理。 1、討論、實踐后總結。 這是一首帶副歌的分節(jié)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我們在演唱時可以怎樣處理呢? 2、各組按新的要求練唱全曲。 3、各組展示演唱。 4、小組展示、活動評價 六、課堂小結。 每個人都有很好的理想,讓我們把握現(xiàn)在美好的時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第四單元 飛翔的翅膀 主備人:花凡 教學內容: 1.聽:《云雀》; 2.唱:《飛吧飛吧》 教材分析: 《飛吧、飛吧》是一首古老的德國民歌。歌詞借用小鳥的口吻,勉勵學生在少年時代要養(yǎng)成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勤奮勞動的好習慣。歌曲音樂語言簡練,結構規(guī)整,配以逐步加入的三部合唱,簡單的和聲濃郁豐滿,增強了音樂的立體感、形象性和趣味性,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的配樂朗誦導入到歌曲,感受歌曲柔和、深遠的意境; 2、 最后進行二部的合唱,邊練習邊引導學生感受和聲的美妙效果; 2. 在聆聽聲樂作品時,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特定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柔和、深遠的意境; 2.感受樂曲的速度變化對表達相應情緒所起的作用,能說出不同的樂器音色在塑造音樂形象時的差異。 3、 二聲部合唱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唱問好歌,開始上課。 2、進行連音和斷音的發(fā)聲練習。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發(fā)聲練習 二、欣賞《云雀》。 1、請同學們欣賞手風琴獨奏《云雀》 聽辨樂曲的音色和演奏形式,認識并了解手風琴。 三、 教授新課: 1、導入:在我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曾經寫了這樣有名的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知道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 師:在外國也是同樣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來學唱一首德國歌曲《飛吧,飛吧》,它借用了小鳥的口來向大家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2、師播放錄音歌曲。分析: 這首樂曲很簡單,只有幾句,但卻有三個聲部。我們可以很快的將歌譜和歌詞學會,再進行合唱。 3、教師彈奏旋律。 4、學習歌詞: (1)、學生集體朗讀歌詞。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 (3)、播放歌曲伴奏。 5、說說詩句的意思。 6、和大家一起學習歌曲《飛吧飛吧》。 7、聽賞老師播放的歌曲錄音 8、感受二聲部的和聲。 在演唱聲音要統(tǒng)一,時邊唱邊聽,注意各聲部的音準以及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和諧。 9、學習歌詞。 10、集體朗讀。 11、播放歌曲錄音。 12、 播放歌曲伴奏跟唱。 五、課堂小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牧羊姑娘 2019年秋四年級音樂上冊 第四單元牧羊姑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四年級 音樂 上冊 第四 單元 牧羊 姑娘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6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