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新人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四單元檢測題 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23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2分) A.遏制() 馬褂(gu) 俯瞰(kn) 坦蕩如砥(dǐ) B.游逛(gung) 鮮腴(y) 瀕臨(bīng) 懨懨欲睡(yān) C.蹣跚(shān) 炫耀(xin) 秀頎(q) 密匝匝(zā) D.頹唐(tu) 婆娑(suō) 綠釉(yu) 沉甸甸(din)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D )(2分) A.錘煉 松懈 無能為力 觸目傷懷 B.主宰 狼藉 跳跳蹦蹦 旁逸斜出 C.倦怠 宛然 難以置信 參天聳立 D.黝黑 晶螢 無邊無垠 縱橫決蕩 3.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B )(2分) A.大海的深不可測,讓人望而生畏。 B.鮑青松同學唱歌妙手偶得,因此同學們選他擔任文娛委員的職務。 C.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太離奇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D.他雖然無能為力,卻默默關心著失孤兒童的思想狀況,值得敬佩。 4.(撫順模擬)選出對下列病句修改有誤的一項( C )(2分) A.為了更好地傳播漢字文化,學校組織了以書法展為表現形式的“讓你愛上中國字”。(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動”。) B.學校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周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情。(修改:將“增強”改為“提高”。) C.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需要更多人去呵護、去發(fā)展,才能不斷煥發(fā)生機。(修改:將“呵護”與“發(fā)展”調換位置。) D.為學者只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才能成就卓越,贏得尊重。(修改:將“只要”改為“只有”。) 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D )(2分) A.xx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國家級新區(qū)。 B.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C.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 D.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釋、道……等各家學說。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2分) A.茅盾的《白楊禮贊》主要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歌頌了抗日軍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B.朱自清的《背影》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在敘事中抒發(fā)父子深情。 C.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全文主要運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寫得蘊藏著詩意,很像中國水墨畫的意境。 D.羅素在《我為什么而活著》中指出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7.(曲靖中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D )(2分) ①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 ③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②①⑤④ 8.綜合性學習。(9分) 在青少年中,網絡語言已成為了一種時髦。班上決定圍繞“網絡語言,應不應該進入中學生作文”的話題,舉行一次辯論性的班會。請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務。 (1)請你為本次班會設計一個簡要的實施方案。(不包括準備、組織,只包括具體步驟)(3分) ①主持人宣布辯論開始;②正反方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限時5分鐘;③雙方辯論,限時10分鐘;④正反方各派一名代表最后綜述;⑤評委(老師)總結表彰。 (2)請你為活動的主持人準備一段80字左右的開場白。(3分) 同學們:當今,網絡語言已不可避免地侵入了我們的中學語文課堂,赫然出現在我們的作文本上。作為青少年,我們深知祖國語言文字在我們學習中的意義。為了更深入地思考網絡語言與語文學習,尤其是與我們作文的關系,確立明晰的方向,我們主辦了這次以辯論形式開展的班會活動,請正反雙方,各抒己見,踴躍發(fā)言。 (3)假設你是辯論的反方,請你根據正方的觀點發(fā)表你的不同意見。(3分) 正方:我贊成網絡語言進入中學生作文。首先,《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明文規(guī)定作文不能使用網絡語言,而是要求作文語言通順,用詞貼切等;其次,網絡語言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匯,它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語言,使我們的作文更富有表現力;最后,網絡語言常常富有時代氣息,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 反方:我反對網絡語言進入中學生作文。首先,青少年應該自覺維護祖國語言的純潔性,網絡語言的用語常常是不規(guī)范的;其次,網絡語言影響交流,雖然它比較時尚、新潮,但是有些詞匯別人看不懂、不理解,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寫作文,對我們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最后,由于網絡語言老師不一定熟悉,所以作文中使用還可能影響到我們的成績。(不設統(tǒng)一答案) 二、閱讀理解(47分) (一)(綿陽模擬)(13分) 梨花的春天 宗滿德 ①春天是從一葉梨花瓣走進人間的。 ②靜謐祥和的夜晚,星星丟給大地一些眼色,黃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銀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著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來,驚醒一河春夢。露珠在岸邊的小草上打盹,月亮盛了半碗。蒸騰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樹群中氤氳。走過冬天的游子,在梨園守夜,輕輕地哼一曲《北國之春》,緩緩的黃河水泛起漣漪。 ③陽光錯落地從梨樹群中穿梭,晨露緊緊地咬了一夜,剛松了一口氣,就從樹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綠的小手,低聲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個冬天,站著的,立著的,都是那樣的新穎,那樣的鮮活。春天的早晨從最后一個冬夜里開始,預備著上演五彩繽紛的舞會。 ④主角登場了。葉子還沒有發(fā)芽,花就開了。熱烈,閃亮,勝過熾熱的太陽。白衣天仙下凡吧,純粹,脫俗,靈秀,遠隔塵世?;屎蟪鰧m吧,抿著嘴,斂著胸,曼妙,輕盈,似在天上,又在民間;朝飲白露,夕餐落英。山姑待字吧,粉著臉,描著一絲淡眉,穿著一件短裙,絳紅中透著新綠。一個冬天沒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潤。輕輕地吻一下吧,樹下巴望的情郎。官窯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盤兒盛著金色的花蕊,還有一粒昨夜剛剛凝煉的銀珠。伸開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張開口,怕它飛走。佇立著,凝視著,聽花瓣與花蕊輕輕地合唱春的戀歌。 ⑤樹枝則一律裸著,不著一字。一個冬天的努力,都獻給了花兒。不害羞的花兒順著根順著莖,從土里升起來,掛在枝上,盡情地表演藝術體操。一陣微風吹來,一些嬌氣的花兒夭折了,從枝頭上飄下來,歸入土中。葉子是后盾,鐵一樣堅硬,都埋進枝椏里面,不露聲色,不出風頭,不爭春光。全身的力氣和營養(yǎng),都向一個方向輸送。平靜地等待是一種內力,沒有怨悔地給予是一種品格,低調地勞作是一種風度。花兒開了,還怕沒有綠葉,還怕沒有果實嗎?保持沉著,讓花苞綻放吧。 ⑥誰能告訴我,為什么這樣地純,這樣地白梨花給予人間的不僅是春的溫柔,也許還有冬的風骨。 ⑦坐在梨樹下,感覺很清爽??諝膺^濾了一遍,帶著蜜意,加了氣壓,醇厚,濃釅,向著鼻孔往肺里沖,揭開毛孔往里鉆。涼涼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點力量。伸開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氣,鮮活鮮活的。那美麗的姑娘,如金的光芒,點綴滿樹的梨花,笑一笑,揮灑出無數的珍珠玉盤,雪一樣潔白,玉一樣透徹。 ⑧雪是白的。梨花是白的。骨頭也是白的。 ⑨梨葉長出來了,梨花就紛紛落地。梨成熟了,梨葉就要落地。 ⑩長肉的骨頭看不著。春天里飛雪,是梨花,不是白雪。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著,就如骨頭長在血肉里。 ?忙碌的日子,結識許多陌生的面孔。熟識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動。腳步匆匆,又來又去,草地上沒有留下一個腳印。不用凝神,不用注目,隨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認識我,都盛滿笑意,都那么溫暖,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往日的哀怨和傷痛,曾經的憂愁和苦難,都消逝在這潔白純凈的光波里。 ?梨花開了,春天慢慢地去了。人間落英無數。 9.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梨花的喜愛與贊美,對人生的思索。 10.簡略說說文章是怎樣以梨花為線索展開全文的。(3分) 文章從花瓣落筆,然后極力鋪寫梨花綻放的熱烈?guī)淼拇禾鞖庀?、梨花內在精神氣質,最后由梨花的花開花落引出對人生的思考。 11.簡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通過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抿”“斂”以及“曼妙”“輕盈”等極富表現力的詞語,描寫了梨花熱烈、閃亮的外在美,刻畫出了梨花純粹、靈秀、脫俗的內在氣質。 12.“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是朱自清《春》中對春花的描寫。請從聯(lián)想和想象的角度,簡略分析,指出它與本文第④段對梨花的描寫的不同之處。(4分) 《春》運用了聯(lián)想手法,由花香聯(lián)想到秋天果實累累。本文第④段運用了想象手法,由梨花想象到“白衣天仙下凡”“皇后出宮”“山姑待字”“官窯的白瓷器”,寫出了純粹、脫俗、靈秀、曼妙、輕盈的花瓣,寫出了清亮、金色的花蕊,好像傾聽著花瓣與花蕊輕輕地合唱春的戀歌。 (二)(蘭州模擬)(19分) 舊時的離別 張悅然 從北京南站到濟南西站,每半個小時就會有一列火車出發(fā),全程只需要1小時37分鐘,但我已經一年沒有回過家了。每次都是媽媽來看我,也不要我去車站接,下了火車換地鐵,半個小時以后就站在我家門口了。她總是很高興地說,好近。是啊,好近,我點點頭。是不是太近的緣故,近到破壞了回家這件事應有的形式感?火車一再提速,我卻離家越來越遠。 我關于火車的最初記憶,與濟南那座老火車站有關。那座德國人留下的日耳曼風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經想不起它是什么樣子。只記得有一個綠色圓頂、四面都有鐘表的塔樓。小時候在去往火車站的路上,遠遠地看到它,就開始興奮了。它聳立在灰蒙蒙的樓群之中,有一種神秘的異國情調。而那種異國情調,好像與正要前往的那個地方有關,頭腦中衍生出各種想象。拎著箱子走進圓拱形大門,有一種出遠門的鄭重感。它的繁復、典雅、美輪美奐,令旅行充滿儀式感。 那時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車。清晨我被媽媽搖醒,拉起胳膊塞進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車,抬頭就望見“北京”兩個大字。我嗅著陌生的空氣,思忖著各種奇怪的問題: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們去哪里買菜,看什么報紙,有沒有像趵突泉那樣一個元宵節(jié)可以看花燈的地方?說到底,就是無法想象在別處,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吧。身后忽然傳來長鳴的汽笛聲,撼動心肝?;疖嚲従彽爻h處駛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揮著手,站在大風里,好蕭索。月臺上總是刮著好大的風,無論什么時節(jié),非要吹得人頭發(fā)蓬亂、衣角翻飛不可。那種狂烈?guī)в心撤N戲劇性。大風好像是一件道具,為了在離別和重逢時,給旅人添上一點兒風塵仆仆的氣息。 長大以后,不知道為什么,月臺上的風不再像從前那么大了。那些風都去了哪里呢?真是個謎。沒了風,旅人也沒了風塵仆仆的氣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臺越建越大,卻越發(fā)讓人感到局促,再也沒有從前那種空曠的感覺了。要是看到哪個送行的人在火車還未駛遠之前掉頭走掉,我就會莫名地惱火,覺得他對這場離別不夠鄭重。的確不需要多么鄭重。就算有些離愁別緒,也完全不必一個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傷,而是可以一邊朝車站里面走,一邊給剛離開的人發(fā)微信,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對方。 舊時的離別具有一種美感,想來是與悲傷的質感有關。離開之后,兩個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傷里,那是一種隔絕的悲傷,它完全是自己一個人的事,關在身體里沖來蕩去,無法讓對方知道。 總之,火車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是一種沉重的、讓人感到難過的事物。這個詞的屬性已經改變了,變得平淡而日常。這樣想一想,在“火車”這個詞失去了它所負載的情感重量的時候,那座老火車站適時地死去,變成記憶中的文物,或許也是一種合理的命數。 (本文摘自《讀者》xx年第1期) 13.文章寫了作者小時候關于“火車記憶”的三個片段,請概括。(4分) 片段一:小時候去濟南老火車站的興奮與神秘感。 片段二:乘一夜火車到北京的新奇感。 片段三:站臺看送行人的戲劇性場景。 14.聯(lián)系語境,結合加點詞語,賞析下列句子。(4分) (1)我嗅著陌生的空氣,思忖著各種奇怪的問題…… 兩個詞都是動詞,從嗅覺和心理兩個方面生動地表現了小時候“我”坐一夜火車來到北京的陌生而又新奇的身體和心理體驗。 (2)它完全是自己一個人的事,關在身體里沖來蕩去,無法讓對方知道。 “沖來蕩去”,形象地寫出了舊時的離別在自己的胸腔猛烈沖擊的感受。那是一種隔絕的、獨自品味的悲傷。 15.文章中“現在的離別”和“舊時的離別”有什么不同?(4分) “舊時的離別”:送行的人木然地揮手,站在大風里。大風吹得人頭發(fā)蓬亂、衣角翻飛。兩人各自呆在自己的悲傷里,那是一種隔絕的、深重的悲傷。__“現在的離別”:火車還未駛遠之前,送別之人邊掉頭就走,邊發(fā)微信告知對方自己的感受。即使有離愁別緒也是可以分擔的。 16.文章第六段畫橫線句子寫道:“在‘火車’這個詞失去了它所負載的情感重量的時候”,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作者認為“火車”一詞失去了怎樣的情感重量?(4分) 距離的神秘感;出門遠行的儀式感和莊重感;離別時悲傷的美感和戲劇感。 17.文章第六段畫波浪線句子寫出了作者對于“火車”一詞情感屬性變化的感悟。讀到此處,你也許會有類似的聯(lián)想,聯(lián)系現實生活,舉一例談談。(3分) 示例一:物質越來越豐富,年味卻日漸平淡。示例二:手機拉近了人們的空間距離,卻拉開了心(思念)的距離。示例三:手機越發(fā)便捷的聯(lián)系,書信淡出人們的生活。示例四:敲擊鍵盤打印很普遍,漢字規(guī)范書寫能力普遍下降。示例五:網絡快餐閱讀越來越流行,紙質深閱讀、探究式閱讀越來越少。示例六:虛擬世界聊天熱火朝天,現實生活對面無話可說。 (三)(濟寧中考)(15分) 山果 黃興蓉 我從北京出發(fā)到云南元謀縣,進入川滇邊界,車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嶺?;疖囋谏掣C站只停兩分鐘,窗外一群約十二三歲破衣爛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著背簍拼命朝車上擠,身上那巨大的背簍妨礙著他們。 我所在的車廂里擠上來一個女孩,很瘦,背簍里是滿滿一簍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簍放下來,然后滿巴掌擦著臉上的汗水,把散亂的頭發(fā)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臉蛋兒,卻帶著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補丁,破褲子褲腳一長一短,也滿是補丁,顯然是山里的一個窮苦女娃。車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擠著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開自己的身子。我想讓她坐下,但三個人的座位再擠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勁讓讓身子,想讓她站得舒服些,幫她拉了拉背簍,以免影響人們過路。她向我表露著感激的笑容,打開背簍的蓋,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裝,我使勁拒絕,可是沒用,她很執(zhí)拗。 慢慢地小姑娘對我已不太拘束了。從她那很難懂的話里我終于聽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離剛才的沙窩站還有幾十里,家里的核桃樹收很多核桃,但汽車進不了山,要賣就得背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媽媽病著,要錢治病,爸爸才叫她出來賣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這里的,在一個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簍子走,才趕上了這趟車。賣完核桃趕回來還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這么遠門你不害怕嗎?”我問。 “我有伴兒,一上車都擠散了,下車就見到了?!彼苡行判牡卣f。 “走出這么遠賣一筐核桃能賺多少錢?” “刨除來回車票錢,能剩下十五六塊吧?!毙」媚镂⑽⒁恍?,顯然這個數字給她以鼓舞。 “還不夠路上吃頓飯的呢!”我身邊一位乘客插話說。 小姑娘馬上說:“我們帶的有干糧。” 那位乘客真有點多話,“你帶的什么干糧?” “我已經吃過一次了,還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賣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帶的什么干糧?”那位乘客追問。 “紅薯面餅子?!? 周圍的旅客聞之一時凄然。 就在這時,車廂廣播要晚點半小時,火車停在了半道中間。我趕忙利用這個機會,對車廂里的旅客說:“這個女孩帶來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買一點?!? 有人問:“多少錢一斤?” 女孩說:“阿媽告訴我,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 我跟著說:“真夠便宜的,我們那里賣八塊錢一斤呢。” 旅客紛紛來買了,我?guī)椭」媚飻抵颂?,她收錢。那種核桃是薄皮核桃,把兩個攥在手里一擠就破了,生著吃也很香。一會兒,那一簍核桃就賣去了多半簍。那女孩兒仔細地把收到的零碎錢打理好,一臉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車了,我?guī)退驯澈t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紅豆色的衣褲,放進她的背簍。對她說:“這是我買來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彼吲d地側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對我表示著謝意。此時,一直在旁邊玩撲克的4個農民工也急忙站起來,一人捏著五十元錢遠遠伸著手把錢塞給小姑娘:“小妹妹,我們因為實在帶不了,沒法買你的核桃,這點錢拿回去給你媽媽買點藥?!惫媚锟蘖?,她很著急自己不會表達心里的感謝,臉憋得通紅。小姑娘在擁擠中下車了,卻沒有走,轉回來站到高高的車窗跟前對那幾位給他錢的農民工大聲喊著:“大爺!大爺們!”感激的淚水紛掛在小臉上,不知道說什么好。那幾位農民工都很年輕,大爺這稱呼顯然是不合適的。她又走到我的車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著嫁人時穿,阿婆……”聲音是哽咽的?!鞍⑵?,我叫山果,山——果——” 燦爛陽光下的這個車站很快移出了我們的視線。我心里久久回蕩著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淚水流出來。車上一陣混亂之后又平靜了,車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靜靜地從灌木叢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爾而過,連同那個小小的沙窩站,那個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農民工,那份心靈深處的慈愛消隱在莽莽群山中。 (選自《文摘報》xx-04-23,有刪改) 18.簡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點。(3分) 小姑娘是一個瘦弱、窮苦、俊俏的孩子,她對生活充滿自信和樂觀,懂事孝順,懂得感恩。 19.試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進行賞析。(4分) 畫線句是對農民工的動作和語言描寫,這些描寫表現出農民工善良淳樸的性格特點,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情感。 20.找出文中一處景物描寫并分析其作用。(4分) “車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靜靜地從灌木叢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爾而過……消隱在莽莽群山中?!边@里借助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了小姑娘的形象,與文章開頭相照應,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1.本文以“山果”為題有哪些好處?(4分) “山果”既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又是文章的題目,一語雙關。同時文章還以山果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三、作文(50分) 22.題目:《____________需要智慧》 要求:①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再寫作文;②不少于500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新人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綜合 檢測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586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