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 寒假作業(yè)(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 新人教版.doc
《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 寒假作業(yè)(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 寒假作業(yè)(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 一、單選題 1.《中國文化概論》說:“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文化階層形成,中華民族的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 士階層興起的直接原因是() A.諸侯國渴求人才B.宗法制解體 C.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D.私學的發(fā)展 2.孔子認為,人應該以道為志向,以德為依據(jù),以仁為憑藉,學習六藝等知識。 這里孔子強調(diào)的是( ) A.治國的策略B.對生活的熱忱 C.個人的修養(yǎng)D.為人處世的原則 3.《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 該材料主要表明( ) 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xiàn) 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4.《弟子規(guī)》中的“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強調(diào)的是倫理道德中的( ) A.孝B.節(jié)C.悌D.信 5.《時憲歷》系明末徐光啟等以“西洋新法”編制而成,清順治元年由傳教士湯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為“時憲”,予以頒行。后引起中國儒生和欽天監(jiān)舊官員的不滿,導致理學與西學之爭,《時憲歷》遭到廢除,傳教士也受到打擊。 材料反映了( ) A.文化沖突阻礙社會進步 B.西方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學思想日益僵化 D.中國的傳統(tǒng)歷法更加精確 6.將“貪官酷吏,肆虐為奸;民為困窮,恣肆交作”等現(xiàn)實問題歸因為“良知之學不明”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B.朱熹C.王陽明D.顧炎武 7.朱熹說:“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則其心私而且邪”,“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 A.扼殺了人性的正當需求B.極力為封建統(tǒng)治辯護 C.宣揚了封建的倫理綱常D.有利于維護公共秩序 8.下列明清之際的思想中,最能反映當時社會的時代特征的是( ) A.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B.嚴以治吏,寬以養(yǎng)民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工商皆本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 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A.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B.顧炎武的《日知錄》 C.李贄的《續(xù)焚書》 D.王夫之的《船山遺書》 10.針對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在研究學問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A.工商皆本B.格物致知C.經(jīng)世致用D.發(fā)明本心 二、材料題 11.材料一 老子看到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統(tǒng)治者們都沒能做到無為,而是用刑殺、禮制、法令、重稅、戰(zhàn)爭等有為的措施來對付人民。他們本想用有為來達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但結果是越有作為,社會就越是混亂。因此老子反對刑殺,認為老百姓不怕死,為什么要用死來威嚇他們;反對法令,認為法令越明,盜賊越多;反對重稅,認為老百姓鬧饑荒,是由統(tǒng)治者征稅太多造成的;反對戰(zhàn)爭,認為軍隊駐扎過的地方,到處長滿了荊棘,大仗之后,必有災荒。 ——《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材料二 孟子看到戰(zhàn)國中期各國都在競相用武力來攻伐,試圖“以力服人”,用“霸道”來統(tǒng)一天下的事實,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認為只有實行“仁政”, 用“仁愛”之心去對待人民,才能“得民心”,從而才能得天下。 什么是“王道”?“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義”來治理天下。孟子提倡“王道”,要求統(tǒng)治者都能效法堯舜先王, 反對為爭私利而采取惡劣手段,尤其反對各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反對用暴力的“霸道”。怎樣才能實現(xiàn)“王道”呢?孟子設計了一套“仁政”方案。 ——《民本思想的先驅(qū)者—一孟子》 1.結合材料一概括老子無為主張的基本含義。這一主張有何進步作用? 2.結合材料一、二指出老子、孟子都明確反對哪一派別的政治主張。孟子的“仁政”主張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3.材料一、二中老子、孟子都圍繞哪一核心問題來闡述自己的思想主張?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何關系?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材料二 “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義”。 ——王陽明 材料三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北宋理學家張載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王關于求理的途徑有何差異? 2.根據(jù)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明理學的歷史作用。今天的我們對此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士階層興起的直接原因是當時各諸侯國出于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而重用人才.故選A項。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孔子的思想,材料中孔子強調(diào)的是對人的要求.而不是治國策略.也并非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為人處世的原則.故A、B、D 項錯誤:材料中孔子認為人應該以道為志向.強調(diào)人應該具備德、仁的品質(zhì)和學習六藝等.體現(xiàn)的是其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故C項正確。 3.答案:D 解析:此題是問“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的原因。據(jù)材料可知,公孫弘的成功.對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之學士”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因此他們紛紛效仿公孫弘研習儒學經(jīng)典。可見“儒學地位顯著提高”這一新的政治動向是其原因.故D項正確。 4.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勿輕言,勿輕傳,勿輕諾”應該理解為講究誠信,故選D項。 5.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中“導致理學與西學之爭,《時憲歷》遭到廢除,傳教士也受到打擊”,可知當時中國傳統(tǒng)儒學和西學之間的文化沖突現(xiàn)象不利于新學說的傳播,阻礙了社會進步,A項正確。B、C、D三項在材料中反映不出來。 6.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識記能力。由材料“良知”可知,這是王陽明的思想主張,所以答案選C。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主張為政以德;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主張存天理,滅人欲;顧炎武主張眾治,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王陽明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潮流是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中國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所以選D 【點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思想家黃宗羲 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黃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揭露君主專制的罪惡,并提出了各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其思想保存在《明夷代訪錄》一書中,故A項排除;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思想為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的思想,其思想保存在《日知錄》一書中,故選B項;李贄的思想主張為批判理學和否定孔孟學說,否定四書五經(jīng),批判禮教,主張自由發(fā)展等。其思想保存在《焚書》一書中,故C項排除;王夫之的思想系統(tǒng)的批判了宋明理學,保存在《舟山遺書》一書中,故D項排除。 考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10.答案:C 解析::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是唯心主義的代表,強調(diào)理(或心)是萬物的本原,不是后天實踐的產(chǎn)物,因而做學問時與實際相背離。B項是程朱理學的方法論,D項是陽明心學的主張。 A、C兩項都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張。A項針對的是封建政府重農(nóng)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而提出,C項指的是求學問要注重時務。 二、材料題 11.答案:1.含義:反對統(tǒng)治者用刑殺、禮制、法令、重稅、戰(zhàn)爭等來治理國家,主張統(tǒng)治者推行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則。進步作用:緩和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矛盾,以使社會和平安定。 2.派別:法家。內(nèi)容:用“仁愛”之心去對待人民,才能“得民心”,從而才能得天下。 3.核心問題:如何治理國家,實現(xiàn)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老子與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使社會轉型,階級關系發(fā)生錯綜復雜的變動,分封制、宗法制等社會制度受到?jīng)_擊,社會面臨重組,他們的思想主張客觀上反映了這一時代的訴求。 解析:1.需要結合材料一中有為的舉措推理出無為的主張, 然后結合有為造成的消極影響概括出無為主張的進步作用。 2.可結合兩則材料中的“重稅”“刑殺”“霸道”分析出老子和孟子都反對的派別是法家,然后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孟子的“仁政” 主張。 3.老子、孟子處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他們的思想主張所圍繞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治理國家”。 12.答案:1.朱熹主張“格物致知”,通過探求萬物獲得天理;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通過內(nèi)心反省獲得天理。 2.歷史作用: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diào)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具有憂患意識,倡導胸懷天下,奮發(fā)進取,為理想不懈努力;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diào)自我約束;強調(diào)身體力行,強調(diào)自主自強的精神這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文明進步和文化發(fā)展,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宋明理學重禮輕法,強調(diào)尊卑等級觀念,抑制個性自由發(fā)展,輕視自然科學,成為統(tǒng)治階級加強思想控制、維護等級秩序的有力工具。 態(tài)度:批判、繼承、創(chuàng)新;去粗存精,去偽存真;與時倶進。 解析:1.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對比“格物致知”和 “知行合一”即可。 2.“歷史作用”需從積極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來辯證分析;“態(tài)度”要注意辯證繼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 寒假作業(yè)5第一單元綜合測試 新人教版 2018 2019 年高 歷史 寒假 作業(yè) 第一 單元 綜合測試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06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