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1-2-5 全球氣候變化課下限時集訓 新人教版.doc
《2018屆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1-2-5 全球氣候變化課下限時集訓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屆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1-2-5 全球氣候變化課下限時集訓 新人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5 全球氣候變化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7邯鄲模擬)下圖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2009年全球平均氣溫變化(以1901~2000年的多年平均氣溫為參照的變化值)。讀圖回答1~2題。 1.20世紀以來全球氣溫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 A.波動上升 B.逐年上升 C.先降后升 D.直線上升 2.圖示氣溫變化可能導致的后果是( ) A.南海出現東海的魚種 B.天山博格達峰雪線下降 C.華北地區(qū)樹枝提前抽芽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解析】 第1題,進入20世紀以來,全球氣溫呈現波動上升趨勢,體現了全球變暖的趨勢。第2題,全球變暖導致氣溫升高,與東海海域可能會出現南海的魚種沒有直接的關聯;氣溫升高可能會導致天山博格達峰的雪線升高,而不是下降;氣溫升高會使植物的生長期提前;氣溫升高,會導致冰川融化,會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而不是下降。 【答案】 1.A 2.C 商丘位于河南東部,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下圖為商丘地區(qū)1971~2010年氣溫、降水量和日照變化統(tǒng)計圖。據此完成3~4題。 3.該地區(qū)1971~2010年氣候( ) A.趨向于暖濕化 B.趨向于冷濕化 C.趨向于暖干化 D.趨向于冷干化 4.該地區(qū)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農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解析】 第3題,該地的日照曲線呈下降趨勢,氣溫和降水曲線呈波狀上升狀態(tài),說明氣候趨于暖濕化。第4題,該地處于黃淮平原地區(qū),屬于暖溫帶,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區(qū),該地種植水稻的面積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屬于中溫帶作物,本地區(qū)很少種植;甘蔗是亞熱帶、熱帶作物,該地區(qū)不種植甘蔗;故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為玉米。 【答案】 3.A 4.A 下面兩圖分別為區(qū)域氣候模式模擬二氧化碳加倍時的中國地區(qū)年平均溫度變化等值線圖(單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單位:%)變化等值線圖。讀圖完成5~6題。 5.圖中信息顯示( ) A.西南和東北地區(qū)的增溫不明顯 B.西北和華北增溫幅度最大 C.東部(半)濕潤區(qū)有干旱趨勢 D.西部地區(qū)變得干旱幅度最大 6.針對這些變化趨勢,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強農業(yè)生產適應性結構調整 B.加強水利建設投資,加強節(jié)水技術研究 C.挖掘東北等區(qū)域糧食生產潛力 D.西北地區(qū)調整耕作制度,提高復種指數 【解析】 第5題,圖1中,西南和東北地區(qū)增溫明顯,增溫幅度最大;東部(半)濕潤區(qū)溫度普遍增加,降水增加不多,甚至有減少的趨勢,總體看有干旱趨勢;西部干旱區(qū)降水整體增加明顯,西部地區(qū)變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第6題,針對二氧化碳加倍時中國地區(qū)年平均溫度、年平均降水量變化狀況,需提前安排農業(yè)生產適應性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提前加強抗旱(水利建設和人工增雨)投資,加強工程節(jié)水、農業(yè)節(jié)水和生物節(jié)水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旱造成的損失。隨著氣溫升高,我國高寒地區(qū)的東北、青藏高原等區(qū)域糧食生產潛力無疑因為光溫增加而有待進一步發(fā)掘;在我國種植熟制不同的作物,可以提高復種指數,而不是西北地區(qū)。 【答案】 5.C 6.D (2017瀘州模擬)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圖。讀圖完成第7題。 7.本區(qū)農業(yè)生產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人類使用冰箱,破壞臭氧層,導致本區(qū)氣候變暖 B.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導致本區(qū)氣候變暖 C.國家注重調整當地的農業(yè)生產結構 D.當地居民為了脫貧致富,采取了調整農業(yè)結構的措施 【解析】 圖中本區(qū)農業(yè)生產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表現為蘋果園變?yōu)楦涕賵@,小麥產區(qū)變?yōu)樗咎铮?月0 ℃等溫線明顯北移,說明氣候變暖,該區(qū)積溫增加,由暖溫帶變?yōu)閬啛釒?。而與此有關的最可能是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導致氣候變暖。 【答案】 B (2017江蘇南京、鹽城一模)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抑制全球變暖仍是本次會議的主題。讀地表碳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8~9題。 8.人類影響大氣中CO2含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對地表碳循環(huán)作用表述正確的是( ) A.減輕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B.導致海平面上升 C.增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D.可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解析】 本題組考查全球變暖。第8題,讀圖可知,①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②為人類燃燒礦物質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③為火山活動放出二氧化碳,④為有機物殘體轉化成化石燃料。人類影響大氣中CO2含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釋放二氧化碳,故選B。第9題,減輕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是由于大氣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所致,與地表碳循環(huán)無關,A錯。地表碳循環(huán)屬于自然過程,如果不是人類過度燃燒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過多,整個地表碳循環(huán)就是一個平衡的轉化過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會增多,就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也不會增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B、C錯,在地表碳循環(huán)過程中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D對。 【答案】 8.B 9.D (2017天津聯考)下圖示意為全新世(開始于1.15萬年前)以來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變遷狀況。讀圖完成10~11題。 10.如果僅考慮氣候變化對海岸變遷的影響,則全新世以來該地氣候冷暖變化特征是( ) A.逐步變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變冷 D.先冷后暖 11.氣候變化會對海岸變遷產生影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蝕能力的變化 B.極地冰川融凍速度的變化 C.河流泥沙沉積速度的變化 D.海岸地貌形態(tài)的變化 【解析】 第10題,從圖中可看出,從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現代,海岸線出現先大幅度后退再前進的過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第11題,氣候變暖,海水熱膨脹及極地冰川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冷,海平面將會下降。 【答案】 10.B 11.B 二、綜合題(共56分) 12.(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變暖”。 材料二 環(huán)球網2014年9月11日報道,銀海游輪“銀海探索號”成功搭載132名乘客完成了西北航道的探險之旅。此次航行于8月9日啟程,始發(fā)地為格陵蘭的堪格魯蘇阿卡;于9月1日到達目的地阿拉斯加的諾姆。整個航程大約有3 500海里。 (1)據材料一分析,全球變暖產生的嚴重后果可能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的含義及其被許多國家稱為“黃金航道”的原因。 (3)結合材料,我們應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解析】 第(1)題,從圖中提取信息即可。第(2)題,據材料即可提取西北航道的含義;西北航道可縮短航程,節(jié)省時間、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3)題,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技術措施增強人類的適應性及對不利影響的有效應對等方面分析。 【答案】 (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陸地上徑流量減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糧食產量減少,出現“糧荒”;④自然災害加劇,損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 (2)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海域(北冰洋)到阿拉斯加的航道,它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極大地縮短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有利于節(jié)省時間,節(jié)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經濟價值非常高。 (3)①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②植樹造林,增加對溫室氣體的吸收;③加強技術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種,工業(yè)節(jié)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④通過經濟、行政手段加強環(huán)保工作的實施;⑤加強工程建設和防御機制建設以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節(jié)能減排。 13.(36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趨勢和影響也越來越關心,據專家分析和預測:我國北方增溫在過去50年更為明顯;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東部頻繁出現南澇北旱;我國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紀略有增加;極端氣候事件發(fā)生的頻次和強度變化將更明顯;農作物受旱面積和糧食產量波動將加大。下圖為我國近30年變化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反映出我國近30年來,氣溫變化呈現出什么規(guī)律? (2)目前我國氣溫變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異?就全球而言,增溫最明顯的可能是什么緯度的地區(qū)? (3)單從氣候變化的角度,推測我國河西走廊的糧食產量如何變化?試說明理由。 (4)氣候變暖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帶來的影響可能有哪些?(至少列舉三點) (5)全球氣溫升高與CO2等溫室氣體的增加有關,可采用哪些措施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解析】 第(1)題,直接從統(tǒng)計圖中提取信息,然后從年平均氣溫與冬季氣溫距平差異兩方面敘述。第(2)題,從題目材料中可知北方地區(qū)更明顯。第(3)題,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熱量更加充分,所以糧食會增產。第(4)題,全球變暖,海平面會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鹽堿化加劇,風暴潮加劇,另外,還會影響到沿海港口的航運等。第(5)題,圍繞節(jié)能、減排、降耗等方面組織語言。 【答案】 (1)近30年來我國年平均氣溫大致呈上升趨勢,冬季氣溫上升尤為明顯。 (2)我國北方增溫比南方更為明顯。就全球而言,增溫最明顯的是中高緯度地區(qū)。 (3)糧食產量會增加。原因:我國西部地區(qū)的降水有所增加,會緩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狀況;氣溫明顯升高,熱量更加充分,這都會有利于糧食生產。 (4)海水入侵,淹沒土地;風暴潮加劇,海岸侵蝕加強;陸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鹽堿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響等。 (5)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消費比重;淘汰落后設備,提高生產技術,改進工藝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節(jié)約使用能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屆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1-2-5 全球氣候變化課下限時集訓 新人教版 2018 高考 地理 復習 第二 地球 大氣 全球 氣候變化 限時 集訓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17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