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質性》word教案.doc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質性》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質性》word教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設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質性》word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世界的物質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課第1框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物質的含義和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1)自然界的物質性(2)物質的含義(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理解:(1)世界的物質性(2)自然界是物質的,不是上帝和神創(chuàng)造的 (3)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的區(qū)別和聯系(4)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 (5)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分析:(1)聯系當前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發(fā)展變化,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 (2)聯系我國當前的社會改革以及社會發(fā)展的狀況,說明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用課本知識分析,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如何去理解一個哲學觀點,初步了解學習哲學的基本方法 (2)通過學習、體會、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分析材料,培養(yǎng)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從世界本質問題上指出有神論的荒謬性,從根本上消除有神論的影響,初步樹立唯物主義的自然界、世界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 難點: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tài)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本框題的內容是唯物論的第一框題,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 五、教學方法 1.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課前預習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全班分為四組,教室內教學。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播放《女媧補天》動畫 問題: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真的是由盤古開天辟地而來嗎? 人類真的是由女媧制造出來的嗎?自然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質性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8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分組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太陽系是在約50億年前由氣體塵云形成的。地球在約47億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陽星云分餾、坍縮、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變過程表明,宗教的“創(chuàng)世說”是站不住腳的。不僅是地球,宇宙間各個天體的形成與發(fā)展都是客觀的。(多媒體展示知識要點) 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guī)律形成和發(fā)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史,都是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探究二:什么是物質。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9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1)它們之間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2)這些事物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真實地存在著,從哲學上說,那就是它們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 根據以上探究,我們體會到哲學上所講的物質不同于我們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體事物,要從哲學上揭示世界的本質,我們就必須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次,撇開千差萬別的事物各自生動的具體特性,把握它們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學上的物質,是萬事萬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與具體事物之間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那么,什么是哲學上講的物質呢?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所謂“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就是說,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所謂“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就是說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 教材引用列寧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學上所講的物質的本質含義:第一,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質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第三,物質具有可知性。 綜上所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只有牢牢掌握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進一步領悟: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從大自然中孕育而來的人類社會,它們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 ◇思維拓展: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二者的聯系:第一,二者是緊密聯系的。物質是從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如果離開萬事萬物,即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就沒有了物質??梢?,物質只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中,而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第二,二者又是有區(qū)別的。物質所概括和抽象的僅僅是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共同特性,而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除了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正因為如此,我們就絕不能用物質代替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否則就看不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樣,也不能用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代替物質,否則又會抹殺世界的物質性。物質是不生不滅、永恒存在的,而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則有生有滅。第三,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而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多媒體展示知識要點)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探究三: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多媒體展示知識要點)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總之,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fā)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說法:①世界的本質是物質。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③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④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⑤世界是物質的。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物質,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那么,物質的根本屬性是什么?物質運動有無規(guī)律性?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運動,把握規(guī)律》。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1、 自然界的物質性 2、什么是物質?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理解唯物論基礎,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重點內容。 本節(jié)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合作探究10分鐘,教師歸納講解10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huán)節(jié)10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十一、學案設計(見下頁) 【導學案】 第四課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物質的含義,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二、預習內容 1.自然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形成和發(fā)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 ,它們都是 的組成部分。 (2)物質是指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物質概念概括了 ,而不是指 。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從大自然中孕育而來的人類社會,它們在本質上都是 。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人類社會是 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 發(fā)展而來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群。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 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 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 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 (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 ,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這三者都是 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 。 (3)自然界是 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fā)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 ,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 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 。 3.預習思考: (1)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基本形成節(jié)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產業(yè)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報告還強調,要使“生態(tài)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tài)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理念的一次升華。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識記并理解物質的含義,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學習重難點:物質的含義,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二、學習過程 探究一:天地萬物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嗎?聯系你所知道的有關地球起源的知識,明為什么上帝創(chuàng)世說是背離客觀實際的。 探究二:(1)哲學家所說的作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具體事物是什么關系?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tài)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地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探究三:(1)人類社會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質條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環(huán)境到人類的社會環(huán)境、由古猿的群體結構到人類的社會結構的轉變?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據此回答1~2題。 1.這里的“客觀實在”是( ) A.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 B.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共同屬性 C.所有有形的物體 D.萬事萬物共同的屬性 2.下列選項屬于物質范疇的是( ) ①人腦②基本路線③生產關系④思想觀念⑤國家⑥辯證唯物主義 A.①③⑤ R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有人斷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創(chuàng)造出來?!边@種觀點( ) ①認為生物的產生和進化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結果 ②屬于神創(chuàng)論的觀點,是極其荒謬的③否認了人類的產生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結果 ④否認了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屬于唯心主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并不是由人隨意規(guī)定的,而是由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這說明( ) A、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 B、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C、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D、生產關系是一種經濟關系 5.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必須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一事實說明( ) A、社會是客觀世界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B、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C、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D、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客觀的 6. 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與哲學上的物質是什么關系? 課后練習與提高 1.據報道,山東民營科技企業(yè)目前已經成功克隆出克隆牛48頭,其中轉基因克隆牛24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和轉基因克隆牛。但是,科學家本不能憑空制造出克隆牛,必須運用業(yè)已存在的牛的基因,利用生物基因技術進行。這說明 ( ) A.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人類可以制造一切 B.人已經能夠主宰世界 C.自然界的存在和發(fā)展隨著人的意識而轉移 D.人并不能改變自然物的客觀實在性 繼xx年8月科學家發(fā)現宇宙暗物質的直接證據之后,歐洲和美國科學家又利用相同的技術,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他們?yōu)橛钪姘滴镔|繪出的三維圖。這是科學家首次為暗物質繪出的三維圖。據此回答2—4題: 2.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看,暗物質 ( ) A.不屬于物質的范疇 B.是物質的具體表現形式 C.屬于意識的范疇 D.是意識的具體表現形式 3.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暗物質的是 ( ) A.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也不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B.是與正常物質形態(tài)相對應的特殊物質形態(tài),其惟一特性仍然是客觀實在性 C.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特殊物質 D.是一種觀念上的特殊物質 4.從哲學上看,宇宙暗物質的存在表明 ( ) A.世界的本質并非是物質 B.人類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總是層出不窮 D.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里的“客觀實在”是 ( ) A.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B.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和結構 C.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抽象的、虛幻的 6.xx年1月中下旬,我國南方10多個省區(qū)持續(xù)降雪,出現低溫冰凍的極端天氣現象,造成嚴重災害,給人民生活、生產帶來極大困難和損失。有專家指出,極端天氣如果發(fā)生在遠古或者發(fā)生在人煙稀少的地區(qū),就不會構成如此嚴重的災難。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極端天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表明 ( ) ①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不斷發(fā)展使人與自然的矛盾也隨之深化和發(fā)展 ②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不斷發(fā)展使人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使人類與自然界的聯系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 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使人類超越自然而逐漸成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因地制宜,區(qū)分不同地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群眾的承受能力科學制定規(guī)劃,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上述觀點的哲學依據是 ( ) A.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都是客觀的物質的 B.農村的生產力比較落后 C.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 D.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并形成了社會關系 8.有人說:“自然界是客觀的,人類社會是主觀的?!闭埛治鲞@一觀點。 參考答案 【當堂檢測】 1.D 2.A 3.B 4.C 5.B 6.①哲學上物質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是永恒的.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除了具有哲學上物質共性(客觀實在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它可以被改造,有生有滅,是暫時的. ②哲學上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tài)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只能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表現出來. ③兩者是個性與共性、個別和一般、具體和抽象的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我們可以說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是物質,但不能說具體的物體形態(tài)是物質. 【課后練習與提高】 1. D 2.B 3.B 4. D 5. C 6. C 7. A 8. (1)題中觀點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是正確的.因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guī)律形成和發(fā)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史,它們都是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題中觀點認為人類社會是主觀的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fā)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3)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世界的物質性 2019 2020 年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 4.1 世界 物質性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23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