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相關(guān)讀物2 胠篋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相關(guān)讀物2 胠篋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相關(guān)讀物2 胠篋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胠篋 1.把握文中疑難詞語。 2.認識莊子對儒家仁義的虛偽和當時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3.了解莊子宣揚“絕圣棄知”的思想和返歸原始的政治主張,同時了解莊子社會觀和政治觀的消極面。 南華真人——莊子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但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逍遙自在境界;莊子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zhì),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nèi)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亂頻仍,群雄割據(jù),社會動蕩不安,各種社會矛盾極為尖銳而復雜。莊子所能看到的是滿目瘡痍、弱肉強食的社會。士人蜂起,百家爭鳴,多為追逐名利之學,帶有極大的欺騙性和虛偽性。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莊子在充分揭露和否定封建等級、宗法、專制的畸形、變態(tài)、丑惡的生存環(huán)境,憎惡文明進步所造成的“物欲橫流”“人為物化”的基礎上, 突出強調(diào)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至德之世”?!睹l篋》就是外篇中的一篇抨擊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義”的著作,宣揚“絕圣棄知”、回到上古“民結(jié)繩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頗多憤激之言。 《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之一,為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內(nèi)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郭沫若曾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肚f子》在公元3世紀到5世紀的魏晉時期產(chǎn)生重大影響,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稱“三玄”。 《胠篋》一文具有強烈的刺世指向意義。莊子不滿意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一針見血地指出“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現(xiàn)象,認為“圣”和“智”是惑亂天下的主要原因,因而莊子提出“絕圣棄知”的主張,摒棄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要求回到“至德之世”,這表現(xiàn)了莊子社會觀和政治觀消極頹廢的一面。其具體內(nèi)容可概括如下: 胠篋 第1段 聰明智慧是為大盜做準備的 第一部分:當時治天下的主張和辦法都是統(tǒng)治者、陰謀家的工具 第2段 大盜盜竊了國政與圣知之法 第3段 圣人生而大盜起 第4段 諸侯偷走了仁義,這些都是圣人的過錯 第5段 絕圣棄知,人人保有本原 第二部分:摒棄一切社會文化,絕圣棄知 對應學生用書P16 一、識字注音 1.胠篋(qū qi) 2.緘縢(tng) 3.扃(jiōnɡ ju) 4.罔罟(wǎnɡ ɡǔ) 5.耒耨(lěi nu) 6.萇弘胣(chǐ) 7.掊擊(pǒu) 8.盜跖(zh) 9.符璽(xǐ) 10.斧鉞(yu) 11.擿玉(zh) 12.擢亂(zhu) 二、通假字 1.將為胠篋、探囊、發(fā)匱之盜而為守備 同“柜”,柜子 2.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通“智”,聰明,聰明人 3.然則鄉(xiāng)之所謂知者 通“向”,先前,從前 4.罔罟之所布 同“網(wǎng)” 5.闔四竟之內(nèi) 同“境”,疆界 6.子胥靡 通“糜”,糜爛 7.擿玉毀珠 通“擲”,扔掉 三、一詞多義 1.治 2.固 3.法 4.獨 5.適 6.為 7.之 四、古今異義 1.故嘗試論之 嘗試 2.所以立宗廟、社稷 所以 3.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不得 4.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不行 5.滅文章,散五采 文章 五、詞類活用 1.曷嘗不法圣人哉 (名詞作動詞,效法) 2.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 (使動用法,使……得利) 3.而身處堯舜之安 (形容詞作名詞,安穩(wěn)的地位) 4.雖重圣人而治天下 (形容詞作動詞,重用) 5.絕圣棄知 (形容詞作名詞,圣人) 六、辨識下列文言句式類型并翻譯 1.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句式:判斷句,“……也”表判斷。 譯文: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做法。 2.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 句式: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譯文:那些所謂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 3.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句式:判斷句,“……也”表判斷。 譯文:憑空推測屋里儲藏著什么財物,這就是圣明。 4.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肔,子胥靡。 句式:被動句,語意表被動。 譯文:從前龍逢被斬首,比干被剖心,萇弘被車裂,子胥被拋尸江中任其腐爛。 5.彼竊鉤者誅。 句式:被動句,語意表被動。 譯文:那些偷竊腰帶環(huán)鉤之類小東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殺害。 6.天下未之有也。 句式: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天下未有之也”。 譯文:天下沒有這樣的人。 7.何適而無有道邪? 句式: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適何而無有道邪”。 譯文:到什么地方會沒有規(guī)矩和準繩呢? 七、積累名句 1.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2.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3.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1.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解讀] “唇竭則齒寒”與“圣人生而大盜起”是關(guān)系比喻:就像唇齒相依存一樣,圣人大盜也是相依存的?!棒斁票《悋迸c“圣人生而大盜起”是類比推理:魯酒薄而邯鄲圍,無論是《音義》說還是《淮南子》說,都可以理解為本無直接關(guān)系的二者卻有了必然聯(lián)系,正像魯酒味道淡薄造成了邯鄲被圍困,圣人無意于起大盜,但大盜就是因圣人而起。 2.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 [解讀] 根據(jù)本文文意,這一論斷包含著兩層意思:第一,當時那些滿口仁義的諸侯,本質(zhì)上只是一些“竊國者”,“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他們竊取國柄為一己私利服務,“仁義圣知”云云,不過是一種“利器”(即工具),是他們竊國的護身符、蒙騙天下的障眼術(shù)而已。這就撕下了一切竊國大盜的面具,暴露出他們“家天下”的丑惡嘴臉。 第二,“竊鉤者”和“竊國者”同為盜賊,但他們得到的社會評判卻如此懸殊:偷竊帶鉤的小盜被誅殺,而竊國的大盜竟可以安享尊榮。如此,還有什么正義和公理可言?于是莊子學派便把他們攻擊的矛頭指向了是非混淆、黑白顛倒的宗法社會。文中舉田成子為例,他所盜的是齊國,本應“有乎盜賊之名”,但結(jié)果是“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專有齊國”。確實,立此可為一切竊國大盜,亦可為各種不合理的社會寫照。 3.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解讀] 莊子眼中的“圣人”是指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典范人物,只要這類人存在,那么舊的秩序就不能被打破,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爭斗必然也會加劇。“大盜”泛指統(tǒng)治階級的人物,由于統(tǒng)治階級利益分配不均,內(nèi)部的傾軋、權(quán)力的更迭也是難免的。一旦外部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圣人”消失了,那么統(tǒng)治階級必然要聯(lián)合對抗、鎮(zhèn)壓被統(tǒng)治階級,所以莊子的觀點從這個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從另一個方面看,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統(tǒng)治階級一旦不能代表或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必然會遭到歷史的淘汰,不管有無“圣人”的維護和支持。莊子把社會能否發(fā)展僅放在“圣人”是否“已死”的問題上,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 1.文章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寫起,這樣寫有何好處? [明確] 首先,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寫起,由淺入深,讓人容易理解和接受,莊子說的道理比較深奧,從身邊事寫起,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由日常生活經(jīng)驗寫起,引出驚人之論:生活中人們眼里的聰明作法,是為大盜積聚作準備。由小事來闡發(fā)大道理,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莊子的學說是不是愚民?他所說的“圣知(即‘智’)”與現(xiàn)代意義的“圣智”是否相同? [明確] 莊子的學說并不是愚民,而是莊子太愛民。他目睹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喊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不平之聲。莊子所說的“圣知(即‘智’)”和現(xiàn)代意義的“圣知(即‘智’)”概念的內(nèi)涵不同。莊子的“圣”指的是儒家學派推崇的周公、管仲這些“治世圣人”所用的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的仁義道德、圣治法度?!爸?即‘智’)”指的是無用于天下的奇巧淫技,是人們張揚的所謂長處,是瞽曠善聽之耳,是離朱善視之目,是對儒家所維護的統(tǒng)治政治思想的批判,并不是要求社會倒退,百姓愚昧。 3.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分析。 [明確]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特色有:一、設喻形象巧妙。生活中人們?yōu)榱朔辣I,往往會用繩子捆緊箱子,并加固箱子上的鎖,這看似聰明的做法,一般人都覺得沒有問題,可在作者看來,卻正方便了盜賊偷盜,由此引出“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的結(jié)論。二、想象奇特,富有幽默趣味。跖對他的徒弟所說的“盜亦有道”一段話,多么一本正經(jīng),讀起來又多么讓人忍俊不禁!誰能想到身負大盜之名的跖居然能現(xiàn)身說法,大講“仁義”?真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三、語言精警,鋒芒畢露。最突出的如“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相關(guān)讀物2 胠篋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9 高中語文 第二 單元 相關(guān) 讀物 講義 新人 選修 中國文化 經(jīng)典 研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28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