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學案(含解析)蘇教版必修1.doc
《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學案(含解析)蘇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學案(含解析)蘇教版必修1.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 1.細胞是動、植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一切 動、植物的基本單位;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3.顯微鏡是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4.顯微鏡下觀察到物體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與目 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5.除了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6.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與其生理功能是相適應的。 1.細胞學說的建立與發(fā)展 (1)建立過程:[填表] 時間 科學家 發(fā)現(xiàn)與結論 1665年 英國科學家 羅伯特胡克 發(fā)現(xiàn)并命名細胞(實質上是細胞壁) 1838年 德國植物學家 施萊登 植物是由細胞組成的聚合體 1839年 德國動物學家 施旺 整個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的集合物 1858年 德國病理學家 魏爾肖 細胞是先前的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細胞學說的內容: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動、植物的基本單位。 (3)意義: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2.顯微鏡 (1)光學顯微鏡的結構[據(jù)圖填空] (2)放大倍數(shù) ①放大的是長度(填“長度”或“面積”)。 ②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 (3)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 (4)電子顯微鏡 ①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和光學顯微鏡基本相同。 ②掃描電子顯微鏡利用高能電子束在觀察物體表面掃描形成圖像。 3.細胞的大小和形態(tài) (1)除了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在形態(tài)和大小上各不相同。 (3)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與其生理功能是相適應的。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細胞學說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學說使動物和植物統(tǒng)一到細胞的基礎上(√) (3)“細胞學說、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及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被列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 (4)目前使用的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shù)可接近萬倍() (5)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和光學顯微鏡基本相同(√) (6)細胞均不能用肉眼觀察,都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2.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 ) A.細胞的多樣性 B.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C.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解析:選B 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 3.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 B.它把動物和植物統(tǒng)一到細胞的基礎上 C.它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析:選C 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兩位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指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所構成,即把動物和植物統(tǒng)一到細胞的基礎上;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4.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切片時,用低倍物鏡看清楚物像后,轉換成高倍物鏡時卻看不到或看不清原來觀察到的物體,下面對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 A.反光鏡未調好 B.被觀察的物體未移至視野的中央 C.轉換高倍物鏡時未更換高倍目鏡 解析:選C 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后,顯微鏡的視野會變暗,如果沒有調好反光鏡,則可能看不清原來的物像;高倍物鏡下觀察到的視野范圍變小,如果在轉換物鏡前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則有可能看不到原來觀察到的物像;轉換物鏡后看不到物像與目鏡無關。 5.觀察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通常要使用的儀器是( ) A.低倍光學顯微鏡 B.電子顯微鏡 C.高倍光學顯微鏡 解析:選B 病毒是一類形體十分微小的生物,普通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病毒的,只有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態(tài)。 6.“洋蔥表皮細胞是扁平的;動物的肌肉細胞是細長紡錘形的;神經(jīng)細胞則有許多突起?!睂@段敘述的合理概括是( ) A.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細胞形狀不同 C.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析:選B 不同的細胞其形態(tài)結構不同,這與細胞的功能相適應。 核心要點(一)細胞學說的發(fā)展 1.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具有全能性,即它攜帶有機體全部的遺傳信息。以植物細胞為例,植物的體細胞能培養(yǎng)成完整的植株,而細胞器則無此功能。 2.所有的生物有機體(病毒除外)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有機體可以是單細胞,也可以是多細胞。 3.細胞來源于已存在的細胞,可通過細胞分裂或細胞融合形成。 4.所有維持生命及繁殖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全部是在細胞內部進行的。 5.多細胞有機體的細胞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聯(lián)系,有些細胞之間密切聯(lián)系形成細胞群,共同完成一種功能,成為一個功能單元。有機體的活性可看作是各個獨立細胞的活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總體。 [思考探究] 1.細胞學說適用于自然界一切生物嗎? 提示: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不適用于不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題組沖關] 1.根據(jù)細胞學說的觀點,所有的細胞來自( ) A.無機物 B.有機物 C.先前存在的細胞 D.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 解析:選C 細胞由先前的細胞分裂而形成。 2.不符合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的是( ) A.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及其產(chǎn)物所構成 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 C.細胞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D.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解析:選C 細胞學說的內容是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核心要點(二)顯微鏡的使用及相關問題分析 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1)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180。 (2)要移動物像時,物像偏向哪個方向,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 2.目鏡與物鏡的結構及其長短與放大倍數(shù)之間的關系 (1)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如H1;反之則放大倍數(shù)越小,距裝片距離越遠,如H2。 (2)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反之則放大倍數(shù)越大。 3.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項目 物像大小 看到細胞數(shù)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玻片距離 視野范圍 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 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 [思考探究] 2.(1)使用高倍鏡觀察的過程中,為什么必須先使用低倍鏡觀察,然后再將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最后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提示:高倍鏡下觀察的視野范圍小,若不先使用低倍鏡觀察,很難找到要觀察的目標。 (2)若觀察的物體形狀如“p”,則像的形狀如何? 提示:“d”。 [題組沖關] 3.要將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的方向應為( )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解析:選B 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在移動物像時,物像移動的方向與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相反,要將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左下方移動物像,則裝片移動的方向應是右上方。 4.下列關于光學顯微鏡高倍鏡使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視野中央,再轉至高倍鏡下觀察 B.換高倍鏡后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C.高倍鏡縮小了觀察的視野,放大了觀察的倍數(shù) D.換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此時可換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調節(jié)反光鏡使視野變亮一些 解析:選B 使用光學顯微鏡換高倍鏡前,需在低倍鏡下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否則不能觀察到物像;換高倍鏡后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使用高倍鏡增加了放大倍數(shù),縮小了觀察的視野;換高倍鏡后物鏡鏡頭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減小,視野會變暗,可調節(jié)光圈或反光鏡增加進光量。 核心要點(三)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 實驗程序及操作方法 觀察菠菜葉表皮細胞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 擦片 將載玻片擦拭干凈 滴液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生理鹽水 取材 用鑷子取菠菜葉下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 用牙簽刮取口腔內側,將刮取物涂于生理鹽水中 蓋片 鑷子夾住蓋玻片輕輕放下,防止氣泡出現(xiàn) 染色 不需染色 需用碘液染色 (用吸水紙吸引染液染色) 觀察 顯微鏡下觀察,記錄觀察現(xiàn)象 [題組沖關] 5.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偶爾會看到非常圓亮的水球,中央亮,四周很黑,這種結構最可能是( ) A.特殊的細胞 B.氣泡 C.食物的殘渣 D.液泡 解析:選B 氣泡的特點是中央發(fā)亮、周圍黑暗,而細胞是一個清晰的圖像。 6.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操作正確的是( ) A.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B.取材前不必漱口 C.把一滴濃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 D.將做好的裝片放在低倍物鏡下觀察 解析:選D 本實驗用的是0.9%的生理鹽水,刮取口腔上皮細胞前應漱口;用于染色的碘液應是稀釋的碘液。 一、選擇題 1.關于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 B.胡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fā)現(xiàn)其由許多規(guī)則的小室組成 C.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是構成動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D.列文虎克觀察紅細胞、細菌等,并命名細胞 解析:選D 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胡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fā)現(xiàn)其由許多規(guī)則的小室組成,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和命名者。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列文虎克發(fā)明了顯微鏡。 2.用光學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的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1所示。圖2是圖1中a組合觀察到的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組合視野最暗 B.d組合可能觀察不到細胞 C.b組合比c組合看到的細胞數(shù)少 D.由a組合轉變?yōu)閏組合進行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解析:選B 物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裝片中材料的范圍越??;圖2是圖1中a組合觀察到的視野,且物像偏向視野的右下方,裝片應移向右下方;d組合屬于高倍物鏡,觀察的范圍變小,很可能觀察不到細胞。 3.在觀察裝片時,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細胞大小、細胞數(shù)目、視野亮度的變化( ) A.變大、變少、變暗 B.變大、變多、變亮 C.變小、變多、變暗 D.變小、變多、變亮 解析:選A 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放大倍數(shù)變大,細胞變大,所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比原來少,視野變小,反射進入視野的光線變弱,視野變暗。 4.成人身體中的細胞大約有200種不同的類型,根據(jù)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600多種。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結構,這說明( ) A.人體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tǒng)一性 B.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種不同的類型就是200多種不同的組織 D.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與草履蟲相同 解析:選A 人體細胞大約有200種不同的類型,表明細胞具有多樣性;組成人體的細胞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表明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不同部位的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不同;200多種不同類型包括600多種細胞,故至少有600種組織;從題干中不能看出人體細胞和草履蟲細胞的異同。 5.某同學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xiàn)象,不宜觀察。此時,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換用高倍目鏡或物鏡重新觀察 B.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 C.選用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鏡 D.換凹面鏡并稍微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解析:選B 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找到?jīng)]有重疊的細胞進行觀察才能達到目的。 6.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不移動裝片,結果得到下面各圖,其中視野最亮的是( ) 解析:選D 在使用低倍鏡觀察標本時,由于放大倍數(shù)小,觀察到的視野比高倍鏡大,透光量多,所以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小、數(shù)目多、視野亮。 7.在10目鏡和40物鏡構成的視野中,目鏡測微尺測得一個酵母菌細胞其細胞長度是16格。如果目鏡不變,物鏡換成10,則目鏡測微尺測得酵母菌的長度是( ) A.1.5格 B.4格 C.8格 D.64格 解析:選B 物鏡放大倍數(shù)縮小了4倍,所以長度是16/4=4格。 8.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要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顯微鏡 B.能讓光線透過 C.不易污染物鏡 D.易于染色 解析:選B 顯微鏡觀察生物材料時,利用光線經(jīng)過反光鏡,透過材料,再經(jīng)過物鏡和目鏡,達到放大的目的,因此,生物材料要求薄而透明。若材料太厚,光線無法透過,則無法觀察。 二、非選擇題 9.下面是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一段敘述:拿一塊擦拭干凈的載玻片,在其中滴一滴清水,用涼開水把口漱凈,取一根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壁輕輕刮幾下,再把牙簽放在載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幾下,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1)請寫出這段敘述中兩處錯誤的地方,并糾正過來。 錯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糾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觀察時,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與__________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若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央,則將載玻片向__________移動。 (3)制作臨時裝片時,材料要求是__________,把材料涂抹均勻是為了在觀察時避免出現(xiàn)__________現(xiàn)象。 解析:(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鹽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取口腔上皮細胞前必須用涼開水漱口,以去除雜質,蓋上蓋玻片才能觀察,否則載玻片上的液體會污染物鏡。(2)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上下倒,左右也倒,因此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視野中物像位于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應將載玻片向左上方移動。(3)顯微鏡是利用光學原理成像的,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把材料涂抹均勻是為了在觀察時避免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 答案:(1)滴一滴清水 滴一滴0.9% 的生理鹽水 然后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蓋上蓋玻片后再在顯微鏡下觀察 (2)倒立 目鏡 物鏡 左上方 (3)薄而透明 重疊 10. [實驗探究] 下面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圖(順序被打亂),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的正確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2)圖D滴的液體是____________,如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這一步驟滴的液體是____________,圖G滴的液體是__________。 (3)圖E這樣蓋蓋玻片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 (4)結合下面圖1~4回答問題:顯微鏡觀察時,圖1中,轉動______________時,鏡筒的升降范圍較大;如果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少的目鏡和物鏡組合是圖2中的________。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圖__________,想把圖4中的細胞A移到視野的正中央,玻片標本將向__________移動。 (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視野中找到細胞物像后,為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調節(jié)顯微鏡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B→D→C→A→E→G→F (2)清水 生理鹽水 碘液 (3)產(chǎn)生氣泡 (4)粗準焦螺旋 ⑤⑥ 3 左下方 (5)細準焦螺旋 一、選擇題 1.在低倍鏡下能觀察到的清晰目標,在轉換高倍鏡后卻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觀察目標在視野之外 B.整個視野變暗 C.沒有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D.被異物污染 解析:選D 高倍鏡的視野變小,目標可能處于視野之外;高倍鏡的視野變暗;在換用高倍鏡后,需要轉動細準焦螺旋對焦。 2.下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從視野A到視野B時,操作過程中不需要的是( ) A.轉動轉換器 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調換一個新的裝片 D.移動玻片 解析:選C 從視野A到視野B時,放大倍數(shù)增大,由低倍鏡換高倍鏡的操作是移動玻片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反光鏡,換用大光圈使視野明亮,轉動細準焦螺旋調焦。 3.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數(shù)大,③比④放大倍數(shù)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③ C.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數(shù)最大,甲圖中的組合一般是①③⑤ 解析:選B 目鏡放大倍數(shù)與鏡筒長度成反比,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數(shù)小,物鏡放大倍數(shù)與鏡筒長度成正比,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數(shù)大;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即由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觀察時,應選用③;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時,應先移動裝片,將所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正確順序為: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物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若使物像放大倍數(shù)最大,應使用放大倍數(shù)大的目鏡和物鏡,所以一般選擇甲圖中②③⑤組合。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解析:選D 漱口用涼開水;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染色用稀釋的碘液。 5.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 B.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C.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應先將所要觀察的物鏡移到視野正中央 D.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解析:選D 標本染色較深,此時應調亮視野,即觀察時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調大通光孔;由于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物象位于視野中的右上方,其實是在載玻片的左下方,因此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在換用高倍鏡時,應直接移走低倍鏡,換上高倍鏡,不能提升鏡筒。 6.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左圖轉為右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序是( )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谵D動粗準焦螺旋?、垡苿友b片 ④調節(jié)光圈?、蒉D動轉換器 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 解析:選D 在使用顯微鏡時要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觀察,轉換高倍鏡時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當換上高倍鏡后,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jié)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物像更加清晰。 二、非選擇題 7.下圖1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如果⑧上安置的兩個物鏡標有40和10,目鏡⑥標有10,那么根據(jù)圖中物鏡的安放狀態(tài),所觀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長度”“面積”或“體積”)是物體的__________倍。 (2)某同學觀察時,⑥上標有15字樣,⑨的兩個鏡頭上分別標有40和10字樣,他用40觀察后轉換成10,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shù)量比原來多還是少? _______________。 (3)圖2是某同學在“目鏡10,物鏡40”時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像,下列選項是有關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前一項是操作,后一項是目的,其中錯誤的是( ) 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 B.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 C.調節(jié)光圈;調節(jié)視野的大小 D.調節(jié)反光鏡;調節(jié)視野的亮度 (4)他欲將圖2中③所指的細胞移到視野的中央進行觀察,則裝片應向________移動。 (5)大部分動植物體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要經(jīng)過特殊處理,如將標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綿、洋蔥表皮等材料卻可以直接做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主要是因為它們( ) A.是單個或單層細胞 B.都帶有特殊的顏色 C.是無色透明的 D.是活的細胞 解析:(1)顯微鏡下放大的是物體的長度或寬度;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圖中狀態(tài)下使用的物鏡是低倍鏡,因此其放大倍數(shù)為1010=100倍。(2)某同學觀察時,⑥目鏡上標有15字樣,⑨物鏡的兩個鏡頭上分別標有40和10字樣,他用40觀察后轉換10,即從高倍鏡轉換到低倍鏡,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shù)量變多,視野變亮。(3)調節(jié)光圈可以調節(jié)視野的亮暗,但不能調節(jié)視野的大小。(4)圖2中③位于視野的左下方,由于顯微鏡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因此要將其移到視野的中央,還應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5)酵母菌是單個細胞,水綿和洋蔥表皮都是單層細胞,細胞之間不重疊,因此可以直接做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答案:(1)長度 100 (2)多 (3)C (4)左下方 (5)A-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學案含解析蘇教版必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生物 第三 生命 活動 基本單位 細胞學 解析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34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