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版)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四 傳記閱讀 14.1練習.doc
《(課標版)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四 傳記閱讀 14.1練習.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版)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四 傳記閱讀 14.1練習.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傳記閱讀 (2018四川省成都市畢業(yè)班摸底測試改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王陽明的人生與學問 吳光 明憲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陽明誕生于余姚一個官宦之家。幼名為“云”,五歲時改名“守仁”,蓋取《論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之意。 陽明十二歲時,開始拜師讀書。他經常捧書沉思,思考人生真諦。有一天,他突然問書塾老師:“何為(人生)第一等事?”老師回答說:“惟讀書登第耳!”王陽明疑惑地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這個 “讀書學圣賢”的心愿,表達了少年王陽明要做圣賢的遠大志向。 弘治十二年春,陽明二十八歲,第三次參加會試,終于舉進士出身。 明武宗正德元年,陽明三十五歲。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劉瑾專權跋扈,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御史薄彥徽等會同南京給事中戴銑,上疏請誅劉瑾等“八虎”。劉瑾大怒,逮薄、戴等人下詔獄,各杖三十。戴銑竟被杖死獄中。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挺身而出,抗疏力救,劉瑾遂逮陽明下詔獄,廷杖四十,貶為貴州龍場驛驛丞。 在貶謫龍場期間,王陽明經歷了身體與心靈的“百死千難”,但他并未被種種天災人禍所擊垮,而是自強不息,從容應對。面對種種困境,他常常思考“圣人處此,更有何道”的問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他突然大徹大悟《大學》“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歡呼雀躍,“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這便是所謂“龍場悟道”,其關鍵在于領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邏輯的結論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這標志著王陽明主體意識的覺醒,也為他日后在講學中形成良知心學奠定了心靈覺悟的基礎。 正德五年三月,王陽明經歷了兩年貶謫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為廬陵知縣。他以民為本,推行了多項德政,特別是冒著被罷官處分的風險蠲免了困擾境內百姓的苛捐雜稅,深得民眾擁護。同時,他敦勵風俗,推行孝道,以儒家道德人文精神教化民眾,使民風歸于淳厚。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對朝廷。當時,陽明正奉命前往福建,行至途中,倉促聞變,立即回軍吉安,調兵“勤王”。在王陽明的精心調度與策劃之下,竟能“以萬余烏合之兵,而破強寇(寧王)十萬之眾”,這在軍事史上創(chuàng)下了以少勝多的奇跡,也成就了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雙全的歷史聲名。 從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陽明大多時間在江西贛州和南昌。這段時期,他經歷了自貶謫龍場以來人生最艱難險惡的時期,但種種苦難的磨礪,使王陽明的思想升華到一個新高度,促使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從而完成了陽明學的哲學建構。正如陽明自己總結的:“某于‘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非是容易見得到此”“我此‘良知’二字,實千古圣圣相傳一點滴骨血也”。陽明良知之教的成型,不僅使其精神境界升華到新的高度,更使他在復雜險惡的政治斗爭中氣定神閑、寵辱不驚,自立于不敗之地。 嘉靖六年五月,廣西田州土司叛亂,數剿無效,朝廷遂命王陽明進剿“亂賊”。王陽明率師抵達廣西以后,對思恩、田州地區(qū)土司的武裝反叛采取了安撫為主、罷兵息戰(zhàn)的政策。不到半年,即促使其首領盧蘇、王受率數萬之眾竭誠投降,使得遷延數年、屢剿無效的思田之亂宣告平息。 廣西平亂的戰(zhàn)事,前后經歷一年多。這一年多來,王陽明以衰病之軀,奔走于炎熱潮濕、瘴癘遍布的崇山峻嶺,可謂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嘉靖七年十月初十,王陽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說明自己“炎毒益甚、遍身腫毒、喘嗽嘔吐”的嚴重病況,請求朝廷允許他回鄉(xiāng)養(yǎng)病,其辭悲切。眼見病情日重,他已等不及朝廷的批復了,于是班師北歸。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抵達南安府(今大余縣),二十八日晚,舟停青龍鋪水面。二十九日上午,他已處于彌留之際,其弟子周積請問有何遺言,陽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八個字,瞑目而逝。享年五十七歲。 (摘編自吳光《王陽明的人生與學問》,有刪改) 相關鏈接: “先生(王陽明)之學,始泛濫于詞章,繼而遍讀考亭(朱熹)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 (選自黃宗羲《明儒學案姚江學案》,有刪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王陽明先被貶龍場,后困居江西,經受種種苦難的磨礪,始終堅持潛心苦思,終成就了陽明之學。 B.王陽明為戴銑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與專權跋扈的劉瑾抗爭,表現了他堅持正義、無所畏懼的道德勇氣。 C.王陽明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強調雖圣人之道遙不可及,但自我都可追求主體心靈的覺悟。 D.王陽明臨終時留下“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遺言,寥寥八字,可視為對王陽明人生與學問的概括。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項,“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說的是圣人之道就在自性中,并非遙不可及。 [答案] C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生的艱難險惡,促使王陽明思想的升華;而思想的升華,更使他氣定神閑地面對政治斗爭中的復雜險惡。 B.陽明之學雖為王陽明首創(chuàng),卻是吸納前人思想精髓所得,他曾學朱熹、佛、老,歷經艱難,方悟得良知之教。 C.本文史論結合,選取王陽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明朝這位著名哲學家的人生軌跡和思想行為。 D.本文直接引用《論語》《大學》的話語,是為了揭示王陽明思想的淵源和發(fā)展過程,豐富了傳主形象。 [解析] 本題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對所引用的話語的作用的分析錯誤,引用《論語》是為解釋其名字的淵源,而引用《大學》只能說明其領悟了“格物致知”的要旨,并不能揭示其思想的發(fā)展過程。 [答案] D 3.王陽明一生有哪些主要成就?請結合文本分類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傳主其人其事的能力。題干要求分類概括王陽明一生的主要成就,縱觀全文可知,其成就主要體現在學術、治政、軍事三個方面。如第五段、第八段寫其治學,寫陽明學的創(chuàng)建、“致良知”哲學命題的提出;第六段寫王陽明在治政上以民為本,實行德政,推行孝道以教化百姓;第七段、第九段寫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思田之亂,軍功卓著。擬寫答案時可以依據這三點。 [答案] ①學術方面:創(chuàng)建陽明學,提出了 “致良知”的哲學命題;②為政方面:治政有方,推行德政與孝道;③軍事方面:平叛得力,并創(chuàng)下了以少勝多的奇跡。(意思相近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課標版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四 傳記閱讀 14.1練習 課標版 2020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專題 十四 傳記 閱讀 14.1 練習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638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