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就能得到。。?!咀ⅰ浚篸wg后綴為CAD圖,doc,docx為WORD文檔,【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304139763】
目 錄 目 錄 1 摘 要 I 第一章 緒 論 1 1 1 課題背景 1 1 2 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2 1 3 設計簡介 2 第二章 塑件成型工藝性分析 3 2 1 聚氯乙烯的基本性能與成型特點 3 2 2 注塑工藝條件 3 2 3 塑件結構分析 4 2 4 塑件的精度分析 5 2 5 塑件表面粗糙度分析 6 2 6 注塑機的選擇 6 第三章 分型面的選擇和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7 3 1 型腔的分布 7 3 2 分型面的選擇 7 3 3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8 3 4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12 第四章 成型零件的設計及尺寸計算 13 4 1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13 4 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14 第五章 推出機構的設計 16 5 1 推出力的計算 16 5 2 推出機構的選擇及位置的確定 16 5 3 推出機構的導向與復位 18 6 1 模架和標準件的選用 20 6 2 支成零部件的設計 22 6 3 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 22 第七章 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設計 25 7 1 冷卻回路尺寸的確定和布置 25 7 2 模具加熱系統(tǒng)的設計 28 第八章 主要參數的校核 29 8 1 注射壓力的校核 29 8 2 鎖模力的校核 29 8 3 注射量的校核 30 8 4 模具安裝部分的校核 30 8 5 模具開模行程的校核 30 第九章 模具的試模與修模 32 結 論 34 致 謝 35 參考文獻 36 I 摘 要 本課題主要是設計塑件注塑模設計 通過對塑件的工藝性以及產品的外形進行分 析 并利用相關軟件繪制裝配圖和注塑模具型芯 型腔及重要零部件零件圖 本說明 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 對澆注系統(tǒng) 分型面 模具成型部分的結構 推出機構 冷卻 系統(tǒng)都有了較詳細的論述 最后對有關參數的校核也有詳細的計算 關鍵字 澆注系統(tǒng) 推出機構 型芯 型腔 II 1 第一章 緒 論 1 1 課題背景 近年來 塑料模具的產量和水平發(fā)展十分迅速 高效率 自動化 大型 長壽命 精密模具在模具產量中所戰(zhàn)比例越來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將塑料先加在注塑機的 加熱料筒內 塑料受熱熔化后 在注塑機的螺桿或柱塞的比強度高推動下 經過噴嘴 和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進入模具型腔內 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塑料制件之所以能夠在工業(y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是由于它們本身具有一系列特殊 優(yōu)點所決定的 塑料的密度小 質量輕 塑料的比強度高 按單位質量計算的強度稱 為比強度 由于塑料的密度小 所以其比強度高 塑料的絕緣性能好 介電損耗低 由于塑料內部一般都沒有自由電子和原子 所有大多數塑料都有良好的介電性能以及 很低的介電損耗 所以 塑料是現代電工行業(yè)和電器行業(yè)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塑料 的化學性能穩(wěn)定 對酸 堿和許多化學藥品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 其中以聚四氟 乙烯的耐化學腐蝕能力最強 化學穩(wěn)定性最高 即使是 王水 也不能將其腐蝕 因 此有 塑料王 之稱 由于塑料的減摩耐磨損性能好 所以現代工業(yè)中開始采用工程 塑料制造 此外塑料的減振和隔音性能好 許多塑料甚至都有透光性能和絕緣性能以 及防水 防透氣和防輻射的特殊性能 因此 塑料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不可缺少的一種 重要的材料 塑料工業(yè)是新興工業(yè) 是隨著石油工業(yè)應運而生的 目前塑料制件幾乎已經進入 到一切工業(yè)部門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部門的各個領域 塑料工業(yè)優(yōu)勢一個飛速發(fā)展的 工業(yè)領域 塑料工業(yè)從 20 世紀 30 年代前后開始研制到現在的塑料產品系列化 生產 工藝現代化 生產工業(yè)現代化 連續(xù)化以及不斷開拓功能塑料新領域 它經歷了初創(chuàng) 階段 發(fā)展階段 飛躍階段 穩(wěn)定增長階段等這樣幾個階段 作一種新的工程 材料 其不斷被開發(fā)應用 加之成型工藝的不斷成熟 完善與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塑料 方法的研究與應用以及塑料成型機模具設計的開發(fā)與制造 隨著工業(yè)塑料制件和塑料 品種和需求量不斷增加 這些產品的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 因此對塑料的品種 產量和質量都提出來了越來越多的要求 結合塑料劃時代的需要以及在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滲透 本次課程設計根據塑 2 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自身在塑料方面學習到的一些比較淺薄的知識來設計出應用 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塑料制件 從而達到對塑料的一個方方面面的認識以及達到一個 只是輸出的過程 本次課程設計主要任務是塑件注塑模具的設計 也就是設計一副注 塑模具來生產塑件制件 以實現自動化提高產量 同時 在設計過程中 通過查閱大 量資料 手冊 標準等 結合教材上的知識也對注塑模具的組成結構 成型零部件 澆注系統(tǒng) 推出機構 模溫調節(jié)系統(tǒng) 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 拓寬了視野 豐富了知識 為將來獨立完成模具設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然而 畢竟知識有限 我們只能從 塑 料成型性能 注塑模具 塑料產品化 這樣比較簡單的設計過程來達到模具設計 以及產品輸出這樣比較理論化的過程 本次課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塑件注塑模具的設計 也就是設計一副注塑模具來生 產塑件制件 以實現自動化提高產量 同時 在設計過程中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 手 冊 標準等 結合教材上的知識也對注塑模具的組成結構 成型零部件 澆注系統(tǒng) 推出機構 模溫調節(jié)系統(tǒng) 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 拓寬了視野 豐富了知識 為將來獨立 完成模具設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 2 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以此作為課題來進行研究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符合當今時代背景又與所學專業(yè) 對口 在研究過程中 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對我國現有的注塑模水平有個較為深入地了 解 而且在設計中可以對現有的方案進行對比和改進 不斷創(chuàng)新 在為今后而工作崗 位上先操作起來 1 3 設計簡介 在設計之前分析制件的結構以及材料的性質 并填寫成型工藝卡 選擇注射機型 號及確定注射機的技術規(guī)范 設計計算模具結構 模具總體方案擬擬定及說明 結構 特點 模架結構 推出脫模機構及復位機構 澆注系統(tǒng) 排氣系統(tǒng) 熱抽芯系統(tǒng)設計 方案 參數計算等 關鍵零件設計及強度校核 并完成說明書 在說明書上要列出各 項參數的計算過程及依據和計算結果 并在設計完要對設計好的模具進行說明 指出 哪些地方還不夠完善 進一步進行改進 3 第二章 塑件成型工藝性分析 2 1 聚氯乙烯的基本性能與成型特點 聚氯乙烯為白色蠟狀固體 是一種高結晶度材料 是常用塑料中最輕的 密度 僅為 1 15g cm 1 2g cm 由于聚氯乙烯不僅化學性能穩(wěn)定 其他滲透性低 吸水 性小 介電性能高 而且還具有無毒 無味 原料易得 價格低廉 加工容易等優(yōu)點 被廣泛用于電氣 化學 食品 機械制造 以及農業(yè) 醫(yī)藥衛(wèi)生 家庭日用等各個方 面 1 基本特性 聚氯乙烯熔點為 164 170 耐熱性好 能在 100 以上的溫度 下進行消毒滅菌 其最高使用溫度可達到 150 最低使用溫度為 15 低于 35 時會脆裂 因為不吸水 所以聚氯乙烯的絕緣性能不受濕度的影響 但在氧 熱 光 的作用下極易降解 老化 所以必須加入防老化劑 2 成型特點 聚氯乙烯成型收縮范圍大 容易發(fā)生縮孔 凹痕及變形 聚氯乙烯 熱容量大 注射成型模具必須設計能充分進行冷卻的冷卻回路 聚氯乙烯成型的適宜 模具溫度為 20 60 2 2 注塑工藝條件 1 干燥處理 如果儲存適當則不需要干燥處理 2 染色與裝飾 PVC 染色性較差 色粉在塑料中擴散不夠均勻 大塑件尤為明顯 PVC 塑件表面若需噴油移印等裝飾 須先用 PVC 底漆擦拭 3 熔化溫度 因 PVC 高結晶 所以加工溫度需要較高 前料筒 200 240 中料 筒 170 200 后料筒 160 190 注意不要超過 275 實際上為減少飛邊 收 縮等缺陷往往取偏下限料溫 4 模具溫度 20 60 建議使用 50 左右 結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溫度決定 模 具溫度太低 塑件表面光澤差 甚至無光澤 模具溫度太高 則容易發(fā)生翹曲變形 收縮凹陷等 5 注射壓力 PVC 成型收縮率大 尺寸不穩(wěn)定 塑件容易變形收縮 可采用提高注射 壓力及注射速度 減少層間剪切力使成型收縮率降低 但 PVC 流動性好 注射壓力大 4 時容易出現飛邊 且有方向性強的缺陷 注射壓力一般為 70MPa 140MPa 壓力太小 會收縮明顯 保壓壓力取注射壓力的 80 左右 宜取較長的保壓時間補縮及較長的 冷卻時間保證塑件尺寸 變形程度 6 注射速度 PVC 冷卻速度快 宜快速注射 適當加深排氣槽來改善排氣不良 如果 塑件表面出現凹陷 也可以使用較高溫度下的低速注射 應注意的是 高結晶的 PVC 高分子在熔點附近 其容積會發(fā)生很大變化 冷卻時收縮及結晶化導致塑件內部產生 氣泡甚至局部空心 這樣會影響制件機械強度 所以調節(jié)注射工藝參數要有利于補 縮 2 3 塑件結構分析 1 塑件表面上平整光滑 無翹曲 折皺 裂紋等缺陷 沒有尖利或薄弱結構 2 塑件簡單 容易加工 3 分型面容易 4 壁厚均一 5 有圓角過渡 有較好的剛度和強度 塑件平面圖如圖 2 1 所示 a 圖 2 1 塑件平面圖 5 塑件立體圖如圖 2 2 所示 圖 2 2 塑件立體圖 由 Pro E 建模分析得塑件質量屬性如圖 2 3 所示 圖 2 3 塑件質量屬性 塑件體積為 19 0cm 質量為 19 9g 2 4 塑件的精度分析 該塑件尺寸精度的影響因素很多 首先是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模具的磨損程度 其 次是塑料收縮率的波動以及成型時工藝條件的變化 塑件成型后的時效變化和模具的 結構形狀等 在本設計中根據 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 GB T 14486 2008 可查得 本設計中 PVC 塑件選用的精度等級一般為 MT5 級 塑件表面要求光滑無痕跡 因此選 用高精度等級 MT4 塑件內表面精度要求不高 選用一般精度即可 故塑件外表面精 度等級為 MT4 級 內表面為 MT5 級 6 2 5 塑件表面粗糙度分析 塑件表面粗糙度主要與模具型腔表面的粗糙度有關 一般來說 模具表面的粗糙 度值要比塑件低 1 2 級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 Ra 一般為 0 8 m 0 2 m 模具在使用 過程中 由于型腔磨損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所以應隨時拋光復原 透明塑件要求型 腔和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相同 2 6 注塑機的選擇 根據 Pro E 的計算結果 得 19 0cm 根據設計要求為一模 4 腔 所以有下面塑V 的公式算出塑料的總體積 式 2 1 塑總 n3 1 式 2 2 80 總公 得 98 8cm 所以 123 5cm 根據以上計算 初步選擇理論注射量為 總V公 304cm 注塑機型號為 XS ZY 125 其主要參數見表 2 1 表 2 1 注塑機參數 理論注塑量 cm 104 最大模具厚度 mm 300 螺桿直徑 mm 30 最小模具厚度 mm 200 鎖模力 KN 900 噴嘴球半徑 mm 12 注射壓力 MPa 150 定位孔直徑 mm 100 噴嘴口直徑 mm 4 注射行程 mm 160 移模行程 mm 300 塑化能力 g s 16 8 7 第三章 分型面的選擇和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3 1 型腔的分布 根據設計要求為一模 4 腔且為矩形分布 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如圖 3 1 所示 圖 3 1 型腔的分布 3 2 分型面的選擇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塑件結構工藝性及尺 寸精度 嵌件位置 塑件的推出 排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選擇分型面的時應 綜合考慮分析比較以選出較為合理的方案 選擇分型面時 應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 為了方便脫模 分型面應選在塑件外形最大輪廓處 2 有利于保證尺寸精度 3 保證塑件外觀質量 減少飛邊的產生 4 有利于排氣 5 保證開模時產品在動模一側 6 有利于加工 7 保證嵌件安裝方便 定位可靠 8 盡量減少由于脫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異 8 根據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在此次選擇分型面的階段 考慮到方便制品的脫模 保證塑件外觀質量 有利于排氣 保證開模時產品在動模一側等這些因素 如圖 3 1 所示 上下模塊制件的平面為該制品在模具中的分型面的位置 圖 3 2 分型面的位置 3 3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澆注系統(tǒng)是指注射模中從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間的熔體進料通道 它的作用是 將塑料熔體順利的充滿型腔的各個部位 具有傳質 傳壓和傳熱的功能 正確設計澆 注系統(tǒng)是獲得優(yōu)質的塑件極為重要 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在合適的溫度和壓力下使 足量的塑料熔體盡快充滿型腔 影響順利充模的關鍵之一就是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因此 在設計時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 必須了解塑料的工藝特性 每一種塑料都有其所適應的溫度及速率 設計澆 注系統(tǒng)時應首先了解它們的這些工藝特性 以便考慮澆注系統(tǒng)尺寸對熔體流動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澆注系統(tǒng)均不宜太長和太短 2 排氣良好 澆注系統(tǒng)應能順利地引導熔體充滿型腔 料流快而有條不紊 并 能把型腔內的氣體順利排出 3 防止型芯和塑件變形 高速熔融塑料進入型腔時 要盡量避免料流直接沖擊 型芯或嵌件 否則會使注射壓力消耗大或使型芯或嵌件變形 對于大型塑件或精度要 求較高的塑件 可考慮多點進澆 以防止?jié)部谔幱捎谑湛s應力過大而造成塑件變形 4 減少熔體流程及塑料消耗量 在滿足成型和排氣良好的前提下 塑料熔體應 以最短的流程充滿型腔 這樣可縮短成型周期 提高成型效率 減少塑料用量 9 5 要求熱量和壓力損失最小 熔融塑料通過澆注系統(tǒng)時 要求其熱量及壓力損 失最小 防止溫度和壓力降低過多而引起填充不滿等缺陷 因此澆注系統(tǒng)應盡量減少 轉彎 采用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在保證成型質量的前提下 盡量縮短流程 合理選 用流道斷面形狀和尺寸等 以保證最終的壓力和傳遞 3 3 1 主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是指緊接注射機噴嘴出口起到分流道入口止的一段流道 熔融塑料進入模 具時首先經過它 它與注射機噴嘴在同一軸線上 物料在主流道中不改變流動方向 主流道形狀一般為圓錐形或圓柱形 在設計主流道時通常要注意一下事項 1 流道工作時 與熱的注射機噴嘴接觸 受到聚合物熔體的高溫與高壓的作用 故 容易磨損 所以主流道一般單獨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澆口套 即主流道襯套 如圖所 示 常采用碳素工具鋼材料制造 熱處理淬火硬度為 53 57HRC 2 為便于主流道凝料順利拔出和聚合物熔體的順利填充 主流道通常設計成圓錐形 錐角為 流動性較差的材料該角度應該大一些 但不超過 其表面粗糙度 4 6 為 Ra 0 4 3 主流道尺寸直接影響聚合物熔體的填充速度 進而可能影響到制件的質量 主流 道與噴嘴處一般做成凹球形 主流道凹球面與注射機噴嘴凸球面應嚴密貼合 為了便 于主流道凝料的取出 主流道凹球半徑 與噴嘴半徑 大 1 2 主流道小端直徑1rr 也應比噴嘴直徑 大 0 5 1 d1d 4 主流道長度通常由定模底板的厚度來決定 應盡可能短 盡量不采用分級對接的 形式 一般取 mm 綜上所述 本次設計中的主流道參數如下 60 L 主流道小端直徑 d 注射機噴嘴直徑 0 5 1 mm 5mm 主流道大端直徑 D d 7mm 4tan 主流道的球半徑 SR 注射機噴嘴球頭半徑 1 2 mm 14mm 球面配合高度 h 3mm 主流道錐度 4 3 3 2 澆口套的設計 主流道小端入口處與高溫塑料和噴嘴反復接觸和碰撞 易磨損 對材料要求較高 因而盡管小型注射??梢詫⒅髁鞯酪r套與定位圈設計成一個整體 但考慮上述因素通 常仍然將其分開來設計 以便于拆卸更換 同時也便于選用優(yōu)質鋼材進行單獨加工和 10 熱處理 本設計中澆口套采用碳素鋼 T10A 熱處理淬火表面硬度為 50 55HRC 在澆 口套端部設一個與注射機定位孔相配的定位環(huán) 并在端面用螺釘將澆口套壓在模體內 克服塑件對澆口套的反座力 澆口套與定位圈采用 H9 f9 的配合 定位圈在模具安 裝調試時應插入注射機定模板的定位孔內 用于模具與定位孔的安裝定位 定位圈外 徑比注射機定模板上的定位孔徑小 0 2mm 以下 根據 GB T4169 19 2006 規(guī)定 選擇 澆口套的型號為 16 32 定位圈的型號采用直徑 D 為 100 3 3 3 分流道的設計 分流道是主流道末端至澆口的整個通道 它通常在多型腔或者單型腔多澆口時設 置 分流道的設計應能滿足良好的壓力傳遞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狀態(tài) 使塑料熔體盡快 地流經分流道充滿型腔 并且流動過程中壓力損失及熱量損失盡可能小 能將塑料熔 體均衡地分配到各個型腔 在設計分流道是應注意一下幾點 1 確定分流道時 應該使其截面積適當小一些 截面積過小會降低注射速率 延長 充填時間 還可能使材料發(fā)生充不足 縮孔 流痕等缺陷 截面積過大會增大流道凝 料的回收量 延長流道物料的冷卻時間 設計時采用較小的截面積可給進一步試模有 修正的時間 另外 一模多腔的注射模具中 分流道的截面積總和應該盡量不大于主 流道截面積 2 分流道和型腔的分布應排列緊湊 距離合理 盡量以軸對稱或中心點對稱而平衡 盡量縮小成型區(qū)的總面積 盡量使型腔和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總投影面積的幾何中心與 機器鎖模力的中心保持重合 3 分流道在定模一側或分流道延伸較長時 要設分流道拉料桿 以便在模具打開時 能夠自動拉開分流道凝料 4 分流道的轉向次數要盡量少 轉向處應設圓角過渡 避免出現尖角 分流道與澆 口的連接處應該加工成斜面 并用圓弧過渡 以利于聚合物的填充 5 分流道的內表面粗糙度不必要求很低 Ra 1 6 m 主要原因在于 聚合物熔體在 流動時與分流道相接觸時 其外層多一些摩擦阻力 更容易形成冷卻皮層 從而起到 絕熱層的效果 更利于熔體的保溫和流動 根據以上分流道的設計原則 由于此次設計的產品壁厚為 2mm 3mm 質量為 22 781g 200g 且根據要求為一模兩腔 另外精度要求不高 加工容易 因此將 分流道的截面形狀設計成半圓形 故采用下面的經驗公式來確定分流道的直徑 11 式 3 1 4265 0LmD 式中 D 為分流道直徑 mm m 為塑件的質量 g L 為分流道的長度 mm 根據分析分流道長度為 43cm 得 D 3mm 分流道分布及尺寸如圖 3 5 所示 圖 3 5 分流道分布及尺寸 3 3 4 澆口的設計 澆口是指分流道末端與型腔入口之間狹窄且較短的一段通道 它的功能是時聚合 物熔融體順利注入型腔內 有序的充滿型腔 又能及時冷卻封閉 以防止熔體倒流并 對補縮具有控制作用 且便于切除 1 澆口截面的選擇 由于此次設計的產品要求為一模多腔 且尺寸較小 所以選擇 側澆口 另外側澆口還有截面形狀簡單 加工方便的優(yōu)點 2 澆口位置的選擇 為了提高制品質量 不影響制品性能 在設計澆口時考慮一下 幾項原則 1 澆口應設在塑件壁厚最大處 使熔體從厚壁流向薄壁 并保持澆口至型腔各處的 流程基本一致 2 避免澆口處發(fā)生噴射和蠕動 防止在充填過程中產生波紋 12 3 考慮分子的取向影響 澆口位置應設在塑件的主要受力方向 4 在選擇澆口位置時應考慮到塑件尺寸的要求 5 須減少熔接痕 應有利于型腔中氣體的排出 6 注意外觀質量的影響 根據以上設計原則和對塑件進行分析 將澆口的位置設計如圖 3 6 所示 3 澆口的尺寸 根據經驗公式 點澆口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 3 2 4Ankd 式中 n 為塑料系數 由塑料性質決定 k 為系數 為塑件壁厚的函數 為了出去澆口方便 可取 這里取 為 2 5 0 ll 0 5 A 為型腔表面積 查表得 n 0 61 經過計算 A 8988 76 所以 d 1 5mm 尺寸如圖 3 7 形狀 如圖 3 8 所示 3 3 5 冷料穴的設計 冷料穴是澆注系統(tǒng)的結構組成之一 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納澆注系統(tǒng)流道中料流前 面冷卻凝料 以免這些冷料注入型腔 不僅影響熔體充填的速度 而且影響成型塑件 的質量 根據制品及以上設計部分分析 冷料穴形式采用半球形 如圖 3 8 和 3 9 此外 主流道末端的冷料穴除了上述作用外 還有便于在此處設置拉料桿的功能 在 注射結束模具分型時 在拉料桿的作用下 主流道凝料從定模澆口套中被拉出 最后 推出機構開始工作 將塑件和澆注凝料一起推出模外 3 4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當塑料熔體充滿模具型腔時 必須將澆注系統(tǒng)和型腔內的空氣以及塑料在成型過 程中產生的低分子揮發(fā)氣體順利地排出模外 如果型腔內因各種原因產生產生的氣體 不能被排出干凈 塑件上就會形成氣泡 產生熔接不牢 表面輪廓不清楚及填充不滿 等成型缺陷 另外氣體的存在還會產生反壓力而降低充模速度 因此在設計模具時必 須考慮型腔的排氣問題 對于由于排氣不暢而造成型腔局部填充困難時 除了設計排 氣系統(tǒng)外 還可以考慮開設溢流槽 用于在容納冷料的同時也容納一部分氣體 有時 13 采用這種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此次設計的產品較為簡單 可以利用配合間隙進行排氣 第四章 成型零件的設計及尺寸計算 模具中決定塑件幾何形狀和尺寸的零件稱為成型零件 包括凹模 型芯 鑲塊 成型桿和成型環(huán)等 成型零件工作時 直接與塑料接觸 由于塑料熔體的高壓 料流 的沖刷 在脫模時還與塑件發(fā)生摩擦 因此成型零件要求有正確的幾何形狀 較高的 尺寸精度和較低的表面粗糙度 此外成型零件還要求結構合理 有較高的強度 剛度 和較好的耐磨性能 設計成型零件時 應根據塑料的特性和塑件的結構及使用要求 確定型腔的總體 結構 選擇正確的分型面和澆口位置 確定脫模方式和排氣系統(tǒng) 然后根據成型零件 的加工 熱處理 裝配等要求進行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計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并對關鍵的零件進行強度和剛度的校核 4 1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1 凹模的結構設計 凹模是成型制品的外表面的成型零件 按凹模結構的不同可分為整體式和組合式 根據對塑件的結構分析 該產品屬于小模具 而且沒有凹槽 因此本設計中采用整體 式凹模結構 凹模用 2 個 M5 20L 的螺釘與定模板相連接 凹模結構如圖 4 1 所示 14 圖 4 1 凹模結構 2 凸模的結構設計 凸模是成型塑件內表面的成型零件 根據對塑件的分析 由于該塑件的內形和外 形相似 同時為了加工的的方便 本設計中采用整體式型芯結構 凸模結構如圖 4 2 所示 圖 4 2 凸模結構 4 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本次塑件的原料是聚氯乙烯 PVC 材料 PVC 材料是一種收縮率范圍較大的塑料 因此成型零件的尺寸按照平均值法計算 已知 PVC 的收縮率為 0 01 0 025 之間 故 可以得到 PVC 的平均收縮率為 0 0175 此制品尺寸精度要求不太高 對塑件只有外形尺寸和內孔尺寸的要求 這就要考 慮模具磨損量和制造公差等 而其他部位沒有精度要求 因此只需計算型芯型腔的幾 15 個主要尺寸就可以了 塑件精度等級按 GB T14486 1993 PVC 一般精度取 MT5 級 計 算中按相應公差來查詢 采取平均值法來計算 其他尺寸計算依此類推 計算結果如下 表 6 1 成型零件尺寸的計算 mm 模具尺寸 名稱 塑件 尺寸 塑件精度等 級 塑件尺寸 公差 模具等級 GB T1800 模具尺寸 公差 m 模具尺寸計 算結果 型腔直徑 51 5 0 64 9 0 100 51 116 10 型腔直徑 44 01 5 0 52 9 0 087 44 183 87 0 型腔深度 26 5 0 32 9 0 062 26 234 62 型芯直徑 34 5 0 56 9 0 087 34 175087 16 第五章 推出機構的設計 注射成型后的塑料制件及澆注系統(tǒng)的凝料從模具中脫出的機構成為推出機構 推 出機構的動作通常是由安裝在注射機上的頂桿或液壓缸完成的 5 1 推出力的計算 查資料得推出力的計算公式 式 5 1 sinco btF 式 5 2 Ap 式中 A 為塑件包絡型芯的面積 通過計算 本設計塑件包絡型芯的面積為 12889mm P 為塑件對型芯單位面積上的包緊力 一般情況下 模外冷卻的塑件 p 取 模內冷卻的塑件 取 為方便計算 本a77109 3 4 2 Pa77102 8 0 設計中取 為塑件對鋼的摩擦系數 一般取 0 1 0 3 本設計中取 0 2 為脫模斜度 本設計型芯脫模斜度為 30 因此 本設計推出力通過上述公式計算 約為 tFN37 48 5 2 推出機構的選擇及位置的確定 5 2 1 推出方式的確定及其固定形式 由于塑件較為簡單 質量較輕 所以采用推桿推出 假設采用直徑為 2mm 的推桿 數量為 12 根 那么推出面積為 A r 12 37 68mm 式 5 3 推桿推出應力為 F A 11 89MPa26cm 12 n 8 4 模具安裝部分的校核 注射模具是安裝在注射機上生產的 在設計模具時 必須使模具的有關尺寸與注 射機相匹配 與模具安裝有關的尺寸包括噴嘴尺寸 定位環(huán)尺寸 模具的最大和最小 厚度以及模板上的安裝螺孔尺寸等等 該模具的外形尺寸為 290mm 300mm XS ZY 125 型注塑機的最大安裝尺寸為 400mm 400mm 所以能夠滿足模具安裝要求 模具定位圈的直徑為 100mm 與注 塑機定位孔直徑相同 符合安裝要求 澆口套的球面半徑為 SR 14mm 大于注塑機 噴嘴的球頭半徑 12mm 符合要求 澆口套小端孔徑為 d 5mm 大于注塑機噴嘴0SR 孔直徑 4mm 1d 模具平面尺寸 350mm 350mm 450mm 450mm 校核合格 模具高度尺寸 326mm 200mm 326mm 400mm 校核合格 8 5 模具開模行程的校核 由于注塑機采用液壓和機械聯合作用的鎖模機構 所以此次設計的模具的注塑機 的最大開模行程與模具厚度無關 所以其開模行程可按下面公式校核 31 式 8 4 mHS 105 21 式中 s 為注射機最大開模行程 mm 為推出距離 mm 1H 為包括澆注系統(tǒng)在內的塑件高度 mm 2 S 75 80mm 300mm 所以校核合格 32 第九章 模具的試模與修模 試模中所獲得的樣件是對模具整體質量的一個全面反映 以檢驗樣件來修正和驗 收模具 是塑料模具這種特殊產品的特殊性 1 制品的粘著 在初次試模中我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根本得不到完整的樣件 常因塑件被粘附于 模腔內 或型芯上 甚至因流道粘著制品被損壞 這是試模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 2 制件缺陷 當注射成型得到了近乎完整的制件時 制件本身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這種 缺陷的形成原因是錯綜復雜的 一般很難一目了然 要綜合分析 找出其主要原因來 著手修正 逐個排出 逐步改進 方可得到理想的樣件 下面就對度模中常見的成型 制品主要缺陷及其改進的措施進行分析 3 注射填充不足 所謂填充不足是指在足夠大的壓力 足夠多的料量條件下注射不滿型腔而得不到 完整的制件 這種現象極為常見 其主要原因有 1 熔料流動阻力過大 2 型腔排氣不良 3 鎖模力不足 因注射時動模稍后退 制品產生飛邊 壁厚加大 使制件料量增加而引起的缺料 應調大鎖模力 保證正常制件料量 4 溢邊 毛刺 飛邊 批鋒 與第一項相反 物料不僅充滿型腔 而且出現毛刺 尤其是在分型面處毛刺更大 甚至在型腔鑲塊縫隙處也有毛刺存在 其主要原因有 1 注射過量 2 鎖模力不足 3 流動性過好 4 模具局部配合不佳 5 模板翹曲變形 6 制件尺寸不準確 以上情況都是模具局部的損壞 不必將整副模具報廢 只需局部修復或局部更換 33 零件即可 修復模具是一項精確細致的工作 修模之前 應研究并了解模具結構及模具的現 狀 充分協商 制定出簡單易行的修復方案 其修復大體為以下幾種 1 更換損壞件 卸下損壞件 采用零件藍圖和損件實樣相結合的方法做一新件 如果由于被損件因其硬度或強度不夠造成的 應更換材料或提高硬度 2 研磨修復 當各種軸類的配合孔因滑動而產生局部拉痕時 采用研磨的方法 將拉痕處的凸起局部研磨修平 3 擴孔修復 當各種軸類的配合孔因滑動咬死而沒有修復的可能時 采用將配合 孔擴大的方法 再配以相應加大的軸 如導柱頂桿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鑲件修復 當模具某一部位損壞時 可將其切除 再鑲入相應的鑲件 34 總結 本次的設計中我對產品進行了認真仔細嚴謹的分析 通過努力的計算與觀察以及 結合平時所學 得出了產品的分型面所在位置及澆口的所在位置 通過對制品的認真 了解和認識分析 具體分析了制品本身的用途和人們在生活中對其的應用等因素 決 定了其注射成型所用的材料是聚氯乙烯 再根據其所選用的材質及其各個方面的成性 特點決定了所選用的注射機型號為 XS ZY 125 型注塑機 選截面形狀簡單且加工方便的側澆口進行進澆 在設計其型腔布置時將其布置成 均等的分布 模仁是長方形的模仁 這樣可以節(jié)省材料而且在設計型腔排布上也是很 合理的 此次注射模的設計 對我的影響很大 通過本次課程設計 學到了很多 遇到了 很多的問題 通過對各種問題的分析 以及與老師的討論 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從 當中得到了許多的新東西 35 致 謝 雖然這次課程是那么短暫的 2 周時間 我感覺到這些天我的所學勝過我這一學期 所學 這次任務原則上是設計 其實就是一次大的作業(yè) 是讓我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和 對基本公式的熟悉和應用本次的課程設計 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不管是理論知識方面 還是實際方面 感觸很深 設計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 最 后都順利解決了 這次課程設計 老師們給我很多幫助和指導 從課題的選定 開題 直至完成 她們都當面對我們進行指導 而且多次為我問題給與了很大的幫助 在此 感謝老師 同時還要感謝那些幫助我的同學以及我們的組員 對于整個設計工作基本完成 我認識到課程設計中要仔細認真 要一絲不茍 要 注意的計算中的每一細節(jié) 如果我忽視那些細節(jié) 就不能完成這次的設計工作 在以 后的學習和工作中 我們要把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發(fā)揚下去 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此次課程設計中 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 原來的那種浮躁和心高氣傲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和堅持 36 參考文獻 1 張維合 塑料成型及模具設計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4 2 曹麗平 趙祝和 塑料模具設計步驟與實例精解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0 3 李忠文 張洪偉 注塑模具設計方法與經驗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4 田寶善 田雁晨 注射模具設計技巧與實例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9 5 朱三武 賈穎蓮 塑料成型及模具設計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9 6 張維合 塑料模具設計實用手冊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1 7 劉占軍 高鐵軍 塑料模具設計難點與技巧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10 8 伍先明 陳志鋼 楊軍 李云義 塑料模具設計指導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2 9 周應國 注射模具澆注系統(tǒng)設計及案例分析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4 10 楊占堯 塑料模具標準件及設計應用手冊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8